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无神论者的静修(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银河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银河编著的《一个无神论者的静修》,讲述她的内心在现实和超然之间,一次次的矛盾和挣扎。作者写作此书时,已是退休后隐居乡间或海滨时所作,文中既有梭罗式的自由沉思,又有福柯式的激情,还有海子那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洒脱。而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得以比较真实地保持了它的本来篇幅、风格、内容,对于一位有争议的知识分子来说,这是很幸运的。希望读者们能通过她,感受最真实的李银河老师。

内容推荐

李银河编著的《一个无神论者的静修》是一本真诚感人的心灵悟语、散文随笔集。李银河退休后离开喧躁的北京城,隐居乡下或海滨时,每日独对日月星辰、海浪潮涌、四季轮转,写下这些文字。作者自言,“我是个冥顽不灵的无神论者,难道我就不可以有精神生活?我准备在此记录我的静修心得,因此将此书定名为《一个无神论者的静修》。其中所有文字只是直抒胸臆而已,并无探索哲学、启迪大众之意。这本书是我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是我内心矛盾、挣扎的记录。我想,正因为这一点,或许能够引起他人的共鸣。”这些心灵悟语,从无神论信仰入笔,既写了静修生活和心得,并对存在、自由、激情、爱情、快乐、生死等反复思考,充分体现一位大学者的内心细腻情怀和理性哲思。这部作品风格清新、大气从容,不仅有梭罗的超然、罗素的自由、海子的自然,还有叔本华的虚空和福柯的激情。

目录

前言

第一季 让心追随梭罗

做个无神论者

信仰的功能及其替代品

世俗修行的三个目标

具象的修行与抽象的修行

我的修行

参透与成佛

精心呵护自己的心灵

摆脱纷繁世事

我心追随梭罗

修行就是为欲望设限

人生应追求什么

静心

清心寡欲

参透之后

完全超脱

看破红尘

出世与入世

净化心灵

斤斤计较

如果不需要吃饭

第二季 存在与意义

独处·悠闲·静修

芝麻人生

挑战幽灵岛

生之欢欣

学着去死

死亡准备

不朽与必朽

人生滋味

生命的度数

最难以忍受的活法

你有的就是你要的

要不要奋斗到死

彻底的思考

注视生命的流逝

论生存危机

追思与感悟

花开花落

终极问题的追问

我们生存的世界

时间的痕迹

紧张与焦虑

占有还是存在

你知道你多有名吗?

如何看待名利

自然的与人为的

一味追求拔尖是幼稚病

什么是哲学?

心中的恐慌

第三季 我心自由飞翔

如何获得自由

自由与必然

自由与选择

第四季 爱是最佳生存状态

论异化

论激情

激情之爱的稀少

激情为什么不可持久

激情是人生中最可宝贵的

要激情还是要平静

爱是最美好的生存状态

沉浸在爱之中

对内心的好奇

对人充满爱

爱情与自由

相认瞬间的甜蜜

爱是病吗?

故意陷入爱情

超凡脱俗的精神之爱

精神之花

爱之包容

喜欢·爱·喜爱

在情感类型上的男女之别

伟大与张力

压抑与升华

论欲望

理性与非理性

心如止水,心如沸水

小爱与大爱

第五季 快乐优雅地活着

怎样才能得到快乐

怎样才能保持好心情

有限的快乐与无限的快乐

人生三乐

因存在而快乐

阳光与阴霾

痛苦与快乐

心中的狂喜

抽象与具象

生存原则

知足常乐

不与人比,不与己比

大环境与小环境

保持生命活力

保持内心冲动

世间最美好的事物

世间最有趣的事物

宁静与优雅

向往优雅的生活

生活质量三维度

从容不迫

空闲时间

万物皆备于我

为什么做事

细细品味生活

悠闲与文化

上帝的花园

为什么写作

彻底地自说自话

试读章节

网上传着一个所谓希拉里“唱衰”中国的讲话,其中讲到,几十年后中国会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因为移民把钱都带走了。还讲到,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人,因为我们没有信仰,没有内心约束,所以什么坏事都能做得出来,不会觉得内疚。许多人分析这番讲话是假的,因为一位外国政要不会这样不含蓄地批评另一个大国及其国民。不管此话是真是假,其中关于信仰的说法还是值得认真思考一下的。

中国没有国教是事实,有人说儒教可以算中国人的信仰,但是它远未达到基督教在西方国家中的地位,而且严格地说,它也算不上一个宗教。没有宗教不一定能成为一个民族衰落的原因,中华民族在没有普遍信仰的宗教的情况下繁衍传承几千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从未中断的文明之一,就是一个确凿的证明。

另外,世界历史表明,不同宗教派系的冲突为这个世界带来很多战争和灾难。人们因为信仰的不同而相互杀戮、讨伐,每种宗教的信徒都想把自己的信仰强加给别人,结果是人类惨遭荼毒,血流成河。古有十字军东征,今有非洲的部族仇杀,美国有911(几千人罹难),中国有朱家河教案(也是几千人罹难),都和宗教信仰有关。

然而,没有宗教信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的确有点问题,那就是宗教信仰的两大功能不起作用,只能靠世俗的有相同功能的机制来替代。宗教的两大功能一个是为人生提供意义;另一个是提供对人类行为的内心约束。基督教提供天堂信仰,人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人想做坏事的时候会因为害怕死后下地狱而有所克制,即使不会被人抓到,也会随时感觉到上帝之眼的监督。因此,陀思妥耶夫斯基会说:如果没有了上帝,岂不是什么坏事都可以做了?

中国人不信天堂地狱,灵魂不死,但是中国人用祖先崇拜取代了宗教的两大功能,让自己在后代的身上继续存在,来解决人生意义的问题。自己的生命会在后代的生命中延续,在这个信念之上,中国形成了家庭本位的文化(相对于西方的个人本位的文化),祖先崇拜、传宗接代、香火继承为中国人提供了人生的意义。这一世俗信念不仅使得中国文化绵延不绝,而且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至于宗教的内心约束功能,的确是比较难办的,不然也不会出现当前社会大规模的信用危机:一些人抱着只要不被人抓到就可以做坏事的心理,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食品安全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大问题,大家都在抱怨食品监管部门工作不力,其实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防不胜防。既然没有宗教对人类内心的约束,就只能靠提倡世俗道德和法律监管这两个办法了。几千年的社会秩序是怎么维持下来的?在正常年景,中国社会并没有陷入人们互相戕害天下大乱的局面,靠的是世俗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约束,仁义礼智信,五讲四美,八荣八耻之类,以及法律对犯罪行为的制裁。

总之,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也不一定是一个毫无希望的民族;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很可怕的人。生命的意义可以由哲学家和世俗信念来提供(很多哲学家如存在主义哲学家,提供的信念是生命根本没有意义,这个道理想明白了也没什么太可怕的),对行为的内心约束可以由世俗的道德来提供。中国这样过了几千年,我们的民族还不是活得好好的?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继续做个无神论者,而不必非去皈依什么宗教。P15-17

序言

作为无神论者,可不可以有精神生活?很多人质疑这一点,以为只有有信仰的人才可以有精神生活,无论是信上帝还是信佛。许多科学家(甚至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到晚年都会皈依宗教,他们明知神并不存在,只是需要精神生活而己。

可惜我是个冥顽不化的无神论者,难道我就不可以有精神生活?我准备在此记录我的静修心得,因此将此书定名为《一个无神论者的静修》。其中所有文字只是直抒胸臆而己,并无探索哲学、启迪大众之意。说白了,就是我的自言自语,自说自话,是自己与内心的对话。

我的心中一片空旷。

每天早晨,我在海滩上散步,闻着微带腥味的空气,海风拂面。低低的灰色雨云在空中走得很快,这是在大城市中绝对看不到的景象。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远处的海天相接处那条分界线被晨雾弄得时隐时现,我的心中一片空旷。

夏天下午,我泡在温暖的海水中,把头舒舒服服地枕在那个巨大的游泳圈上,望着天上的云和无边的海。我的心中又是一片空旷。

有时,我尝试想象宇宙。在无边无际的宇宙(有一种理论说,宇宙是有边的,真是匪夷所思)中,无数的星球在虚空中游荡。其中有一些星球上是有生命的,就像地球一样。这些生命有的活得时间很短,比如蜉蝣,早上出生,晚上就已死去;有的活得时间较长,比如人,一般能活80多年,也就是3万天上下。在从古至今数以亿计的人相继死去之后,地球照样不紧不慢地自转公转,好像这些人并没有存在过一样。从宇宙的范围来看,一个人的存在与逝去,甚至地球这个星体的存在与逝去都毫无意义,也就是说,没有一点重要性。想到这里,我的心中像宇宙一样空旷。

在我凝思时,生和死的界限模糊起来。人死之后,将和这天空海洋融为一体。在我死后,我的血和肉跟骨头分离开来,化为细胞,消散在泥土中、空气中和这无边无际的海洋中。对,海洋。就在此时此刻,我萌生了将来要海葬的念头。我的身体先在火中化为灰烬,然后被抛洒在空中,最后飘落无边无际的大海。我回到了我来的地方。

那个我,从宇宙的角度看没有一点重要性,然而对于我来说,它却无比重要,无比珍贵。这本书是我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是我内心矛盾、挣扎的记录。我想,正因为这一点,或许能够引起他人的共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