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看特里尔,蒋介石看克罗泽。
权威精装版,图文典藏本,全新修订,胶版双色印刷。
内附珍贵老照片,重现蒋介石起伏人生,展示西方视角下真实蒋介石。
《蒋介石传(权威精装版图文典藏本)》为西方最具权威的传记作家布赖恩·克罗泽经典之作,被誉为第一部真正尊重历史与当事人的蒋介石传记,堪称当今世界最权威、最经典的蒋介石传记版本,是西方蒋介石研究的巅峰之作,以第三方的立场,“客观”、“犀利”、“敏锐”的观点,并配以大量独家披露的历史资料,全面、完整、深入地描绘了蒋介石波澜起伏、大是大非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蒋介石传(权威精装版图文典藏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布赖恩·克罗泽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毛泽东看特里尔,蒋介石看克罗泽。 权威精装版,图文典藏本,全新修订,胶版双色印刷。 内附珍贵老照片,重现蒋介石起伏人生,展示西方视角下真实蒋介石。 《蒋介石传(权威精装版图文典藏本)》为西方最具权威的传记作家布赖恩·克罗泽经典之作,被誉为第一部真正尊重历史与当事人的蒋介石传记,堪称当今世界最权威、最经典的蒋介石传记版本,是西方蒋介石研究的巅峰之作,以第三方的立场,“客观”、“犀利”、“敏锐”的观点,并配以大量独家披露的历史资料,全面、完整、深入地描绘了蒋介石波澜起伏、大是大非的一生。 内容推荐 《蒋介石传》是国内最早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蒋介石传记,许多内容皆为国内首次披露。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深刻影响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走向。由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兼历史学者布赖恩·克罗泽撰写的《蒋介石传》,抛开两岸意识形态差异,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客观、审慎、敏锐地考察了蒋介石波澜起伏的传奇一生。《蒋介石转》在西方出版以来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第一部真正尊重历史与当事人的权威的蒋介石传记。 作者(布赖恩·克罗泽)深入探索历史的真实与复杂,多次亲自赴台会晤蒋介石本人,与国民党上层要员频繁接触,专访过蒋经国、陈立夫、王世杰等人,并搜集了大量有关蒋介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作者还进行了严谨、扎实的考证,全面探讨了不同时期蒋介石的个人经历、思想性格、政治作为及治国方略等,不仅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可信的蒋介石,也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大变革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历史脉搏。 目录 第一章 保守的革命者 第二章 革命时机已经成熟 第三章 求学日本 第四章 动荡与背叛 第五章 走近共产国际 第六章 孙中山逝世前后 第七章 北伐 第八章 上海事变 第九章 蒋氏再婚 第十章 蒋“统一”中国 第十一章 失去的革命 第十二章 命运自定 第十三章 毛泽东的崛起 第十四章 日本和西安事变 第十五章 日本全面侵华 第十六章 日本陷入困境 第十七章 蒋介石和他的同盟者 第十八章 战争结束 第十九章 马歇尔使命的失败 第二十章 蒋介石引退 第二十一章 蒋介石失去大陆 第二十二章 避难之地 第二十三章 最后二十年 第二十四章 对蒋介石的评价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保守的革命者 蒋介石两眼长得炯炯有神,经常留着光头,蓄着短须,带有一股军人的风度。 但是,他的神情却不可思议--这并非因为他不善言辞,而是因为他总是挂着一脸中国人特有的谦恭的微笑。 他演讲时带有浓重的浙江口音,声音高亢,语调急促。这使得他有别于来自其他省的大多数僚属和追随者。 蒋介石从不费心思去学习北京话--标准的汉语,更不用说外语了。他掌权之后每月要向规模宏大的孙中山纪念会致辞。虽然他的方言刺耳难懂,但与会者却不得不洗耳恭听。此时的蒋,不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而且是一个典型的浙江人。 蒋介石不接受外国的影响,却娶了一位中国基督教牧师的女儿,她受过美国教育,后来一直担任蒋的随身翻译。蒋介石不懂外文,他的官方传记作家董显光,20世纪20年代后期曾给他做过数月英文教师。 董后来披露说:“蒋公因政务繁忙,很快放弃了英语。”蒋介石后来教育其子蒋经国吸取他的教训,要学好外语。 蒋经国在《我的父亲》一书中引用了1922年和1923年他父亲的几封信。这些信要求他必须掌握英语。1943年,当蒋经国三十五六岁时,他父亲还致信要求他每周花六小时学习英语,尤其是英语语法与阅读。 老蒋乐观地说:“吾儿俄文基础良好,学习英文必易。” 蒋夫人宋美龄是举世闻名的美人,根据台湾的官方传记,她是蒋的第二任妻子,事实上如果把1912年蒋的一位侧室算上,她则可说是蒋的第三甚至第四任妻子。 蒋委员长及其夫人的确在民众中树立了无懈可击的美满姻缘形象。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时,他的青春之火正熊熊燃烧。 然而,青年时代的蒋介石,是个有名的风流人物,对上海的青楼了如指掌。他一方面放荡不羁,另坚持克己自律。 他的确是一个意坚志强的孔道徒子。由于与基督徒结婚,他又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在他那个时代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中,此种怪诞的姻缘屡见不鲜。此外,其他许多事情同样是人们了解蒋的生平与性格的关键。他参加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是“革命之父”孙中山的信徒。他也因此自诩为一个革命家。 蒋介石以为,革命就是民族主义,对内推翻封建皇帝,对外结束民族屈辱。但是,在其他方面,在关于国家组织学说、社会行为方式以及中国传统社会和森严的等级制度等方面,蒋介石却是一个顽固的保守主义者。有人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反动分子。 尽管蒋介石参加过推翻清朝的革命,但他无法理解革命的勇往直前与锐不可当之势。 他徒劳地阻止革命潮流的进一步发展,企图在军阀混战中夺取政权而黄袍加身。 蒋介石最后失败了,他被迫下野,并失去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而被迫逃至台湾,建立起他的避难所。 早期的葡萄牙探险家曾称台湾为“美丽的岛屿”。蒋介石晚年统治着一个微型的“大国”。他身后留下了一个富饶繁荣的工业化台湾。 每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总统”都要主持双十节纪念民族主义革命。接之而来的是蒋家及其追随者于10月31日为蒋介石祝寿。 每年元旦,他总要向全民发布文告,宣扬“反攻大陆”。在他漫长生涯的最后两年里,他两腿瘫痪,从而不再会客。他的文告只好停而不发或由人代发。 1975年4月5日,星期六,87岁的蒋介石逝于心脏病,而大陆则依旧没有“光复”。P3-5 后记 蒋介石属于那种少见的、非同小可的人物:这种人的勇气、工作能力、个人意志及其精力——全部耐力——是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这种人对他们的时代和后世的不同影响取决于他们从事活动的政治背景、他们所继承的历史遗产以及他们国家的大小、国力或重要性。 我们大家今天还受到列宁和斯大林的影响。希特勒曾给他那一代人带来过巨大的灾难。丘吉尔由于打败希特勒这一贡献使他在未来的岁月里留下了烙印。佛朗哥和铁托改变了他们国家的面貌.就像穆斯塔法·基马尔从前改变了一代人一样。 历史的偶然使蒋介石不得不和另一个更加独特的人物——毛泽东共同统治中国并在这个国家里决一雌雄,这是蒋介石的不幸。 这也就是说,蒋介石缺少那些将军和政治家流芳百世的先决条件——运气。 他的运气糟糕透顶,同样,他的错误也的确是不可估量的。 由于蒋介石就是蒋介石,因此他做什么都要做得彻彻底底。 按男人、军人、作家和思想导师、政治家和领袖等不同身份对蒋介石进行研究是毫无意义的(就像不能这样研究戴高乐一样)。动机、失败和成就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令人难分难解。 蒋介石无疑将以一个“失去中国的人”的面目出现在历史中,而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叙述这个重大失败的背景,以便寻找其原因。 事实上,我在叙述过程中就特别强调了蒋介石所犯的疏忽和失职所造成的错误,我也指出了围绕着他的种种不幸,不管这些不幸是否影响到他避免错误的努力。现在,若把所有这些因素都加以考虑也许是有用处的。 蒋介石所犯的大部分错误也许是由于他的性格和思想上潜在缺点以及幼年时期受教育很少的缘故。 由于教育和信仰的原因,他的思想很保守,但他却认为他自己是个革命者,而革命的含义包含很重要的几个方面: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外国在华特权,通过重新树立对传统和儒家思想的尊敬来恢复中国在世界上的应有地位。 尽管他也有社会理想,但与其他目标相比,这些理想被置于次要地位。 他擅于挑动一个人或一派人反对另一个人或另一派人,但他的观点是狭隘的军事观点。 他企图依靠强力来实现他的权威,他对付反叛者的办法是惩罚而不是改造。在他看来,最大的罪行莫过于不忠。在他的性格中存在着三处矛盾,其中之一是虽然他能够对敌手残忍地进行报复,并常常采用立即审讯及处决的办法,但他缺少彻底地成为一个令人难忘的暴君所具有的那种残酷的性格。 蒋介石的头脑过于简单。从宣传角度讲,这种简单化是有意义的,但从政治决策角度来讲,过于简单化就是缺少创见性。 在20世纪20年代,蒋介石曾有一段时间把中国共产党叫做“傀儡”,但在共产党自我证明他们独立于莫斯科之后的很长时间,甚至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大决裂以后的时间里,他仍然这样称呼他们。 一个假的标签会很快破坏贴标签者的信誉,看来蒋介石对这种问题缺乏认识。 蒋介石用惩罚或将予以惩罚的警告来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和培养人们对他的忠诚,出于这种想法,他不允许任何不愿执行其命令的事出现,并且一定要使他的政策得到忠实的贯彻。 他曾表示,这样就足够了。如果发现他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他就会大发雷霆,下令枪毙一两个或者进行讨伐。但是并没有群众机构来确定政策对人民的影响是否已达到了预期效果,也许在这一点上和毛泽东有明显的不同。 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上,毛泽东无疑也占了上风。 深入地研究过这本书的人都不会认为我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崇拜者;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反宗教的力量,列宁主义作为革命的策略,却是不容否认的。 毛泽东看到了接受马列主义的可能性,并使之适应中国这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的实际情况。他还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潜在吸引力,而这些知识分子已经丧失了他们的根基。 相比之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却疏远知识阶层,使他们无路可走,只有靠拢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 正是孙中山,不是蒋介石,接受苏联代表如鲍罗廷的建议,按照共产党的路线改组国民党。 ……他答应蒋介石的条件。事实上,美国人没有实现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上答应蒋介石的任何承诺。在1945年2月召开的瓜分势力范围的雅尔塔会议上,作为斯大林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罗斯福总统答应了斯大林对中国领土主权的要求。苏联按时参战,占领东北。他们允许中共占领大部分乡村地区,阻止国民党政府重返东北,此外还把大量的日军装备送给共产党的军队。 这些行为本身——在斯大林这一边,也在罗斯福那一边——或许满足了他们自己的需要,却使蒋介石在内战中必然走向军事失败。 此外,蒋介石犯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几次错误,从而加剧了他的不幸。他的部下对所占领的区域使用残暴的统治手段,而蒋介石本人没有控制住这种做法;西安事变过了十年之后,他仍然对自己的遭遇耿耿于怀,他对希望能释放少帅并派他回东北以确保国民党统治的建议置之不理,相反却继续囚禁张学良;他解散了30万曾为日本人效力的伪军,在东北把他们全部释放,结果使共产党方面的力量得到补充。 最好的战略家的明智建议都得不到蒋介石的采纳。他也许应该更好地从东北占领区撤退,加强他对南方的统治,而他却希望能永远地保住每一件东西、每一个地方。他的部队伸展得过长,这使他丢掉了一座座城市、一个个省份。马歇尔将军使团曾致力于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目标——在国共之间进行调和——这种努力不仅遭到失败,而且使蒋介石维持在大陆统治的机会减少。 苏联把日本的装备送给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决定性的力量:而美国也不甘落后,从1946年7月到1948年11月,停止了对国民党的援助,这对国民党也是一个决定性的打击。在美苏之间,这种无意识地得到贯彻的决定使蒋介石在军事上毫无希望地处于劣势。最后,士气低落和失败主义情绪使国民党的统治走向了崩溃。 那么,我们怎样来评价蒋介石的一生呢?作为一个军人,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内战期间,事实证明蒋介石是一个主要的战略决策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个阶段里,他也表现出对战略的了解。 但是,他的战略是一个避免失败的战略,而不是一个争取胜利的战略。他在内战中的全面失败埋葬了他的军事威望。 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政治领袖,蒋介石是一个战术家而不是一个战略家。 他比他的竞争对手们略高一筹并善于控制他们。 但是,尽管他统治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他实际上不了解整个政权的社会基础。 在世界范围内,他知道国际共运对他的威胁,但他却用使问题过于简单化和过分宣扬自己的办法毁了自己。 在写作方面,他不像其他军人政治家,因为他没有自己的作品和学说,但他为这些作品提供了思想基础。他的排外主义思想贯穿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无论是在意识形态上还是在历史学上,他既不是创始者,也没有什么卓越的表现。 他不懂经济学,他那本(由别人代笔)土生土长的《中国经济论》中的思想是华而不实的和不成功的。 最后,对蒋介石的一生进行总结,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 书评(媒体评论) 对蒋介石的一生进行总结,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 ——布赖恩·克罗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