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者张宏杰倾心推出《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实战篇,展现曾国藩为官处世的最高智慧。曾国藩与咸丰皇帝、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李元度、沈葆桢等人之间的亦敌亦友、似敌实友的关系独家揭晓。
曾国藩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物。《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是在翔实的历史史材的基础上,对事件进行了精确到位的描述,使曾国藩这个人真实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宏杰//陈准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学者张宏杰倾心推出《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实战篇,展现曾国藩为官处世的最高智慧。曾国藩与咸丰皇帝、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李元度、沈葆桢等人之间的亦敌亦友、似敌实友的关系独家揭晓。 曾国藩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物。《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是在翔实的历史史材的基础上,对事件进行了精确到位的描述,使曾国藩这个人真实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内容推荐 历史学者张宏杰倾心推出《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实战篇,展现曾国藩为官处世的最高智慧。 曾国藩与咸丰皇帝、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李元度、沈葆桢等人之间的亦敌亦友、似敌实友的关系独家揭晓! 曾国藩一生中结交了不少掏心掏肺的好友,但也和一些人发生过争执和纠纷,甚至成为势不两立的敌人。《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不仅讲述了曾国藩与他人发生的恩恩怨怨,同时也揭露了曾国藩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让你全面细致地了解曾国藩最为真实的一面。一段段的故事扣人心弦、令人反省,既可以让人了解历史知识,也可以让人增长见识、提高智慧。 《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在写曾国藩与咸丰皇帝、左宗棠、李鸿章、李元度、胡林翼、沈葆桢等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同时也写了他的文韬武略、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他的困厄与成功、他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书中得到精彩的体现。 目录 第一章 雷霆雨露皆春风——曾国藩与李元度 第一节 京师初相见,练兵再聚首 第二节 追随忧患日,生死笑谈中 第三节 末路时多故,前期我负公 第四节 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 第五节 程门今已矣,立雪待来生 第二章 德星聚处是三人——曾国藩与刘蓉、郭嵩焘 第一节 志有所同,趣有所分 第二节 学有所宗,识有所因 第三节 命有所定,运有所乖 第四节 德有所成,道有所传 第三章 不废江河万古流——曾国藩与沈葆桢的恩恩怨怨 第一节 本自同门出,相煎何太急 第二节 不为俗世累,坦荡磊落人 第三节 鹬蚌两相争,清廷收渔利 第四节 天涯成陌路,老死不往来 第四章 怨重恩深总是缘——曾国藩与咸丰皇帝 第一节 诤臣冒死谏,庸君图圣名 第二节 湘军悄然创,毕竟赖君恩 第三节 据理抗君命,借故杀臣威 第四节 巡抚任复免,满君忌汉臣 第五节 索权臣落败,君心深似海 第六节 博弈臣终胜,撒手君西归 第五章 薪尽火传说曾李——曾国藩与李鸿章 第一节 意气风发入曾门,无家失群感师恩 第二节 水乳交融初重逢,恩怨散尽始相知 第三节 倾囊相授建淮军,进退有道终同心 第四节 曾消李长龃龉深,参透黄老全两军 第五节 以身报国负重疚,薪尽火传担盛名 第六章 日月合璧辉青史——曾国藩与胡林翼 第一节 途穷投故旧,老板佑护深 第二节 主从位移日,高处落墨时 第三节 才大堪比海,一柱擎碧天 第四节 峰巅回馈重,霞光映雪红 第五节 图皖分歧现,险中义生辉 第六节 凶危同浴火,日月终合璧 第七章 天地正气两元戎:曾左一生恩怨考——曾国藩与左宗棠 第一节 初次相识,合作良好 第二节 再度相逢,渐生芥蒂 第三节 危险之中,伸出援手 第四节 正式绝裂,恩怨重重 第五节 尘埃落定,不负平生 试读章节 关于徽州失守后曾李交恶乃至决裂的原因,曾国藩事后在致同乡友人彭丽生的信中,做了这样的解释: 次青守徽,城未破而先遁;既败之后,又不速回大营,共支危局,乃徘徊于浙江、江西境内,经月不归;迨归至敝营,又不能束身待罪,径自回籍;今春又不以一函相商,擅自赴浙。论其自立,则往年抚州一败,去岁徽州再覆,既已置节义于不问;论其相与,则以中行待敝人,而以智伯待浙帅,又尽弃交谊于不顾。公私并绝,无缘再合。(《曾文正公书札》) 曾国藩在信中借用春秋时期侠士豫让以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原先的主人范中行氏和后来的主人智伯的故事,说明李元度背叛自己,改换门庭,投靠王有龄。当然,曾国藩一而再、再而三地参劾李元度,还有信中不便说出的理由,即倘若这次不严惩李元度,很有可能会导致湘军被外省督抚引诱出走、被挖墙角的连锁反应。 李元度一门心思要将功补过,不料却犯了官场的大忌,除了自认倒霉,同时也觉得冤枉。他黯然从杭州返回平江时,途经鹰潭,那天适逢中秋。去年,他与太平军在此曾有一场血战,虽然打得很艰苦,但打了胜仗,至今仍记忆犹新。 晚上,皓月当空,清风拂面,当地朋友陪他夜游信江。大家一边赏月,一边喝酒,李元度借酒浇愁,喝得酩酊大醉。他的苦闷和委屈一齐涌上心头。他在游船上赋诗: 我不识开辟至今曾历几中秋?又不识金乌玉兔东驰西骤何时休?问天天不语,问月月当头。前有千秋后万世,我生此际微如海粟浮如沤。长江滚滚难洗今古愁! 郁结在心中的苦闷,如同冲出闸门的洪水,以至于使这首诗更像一首现代诗人的作品。 几天后回到平江老家,他又写道: 覆雨翻云事非常,拂衣归去卧柴桑。一官鸡肋醒残梦,万卷牛腰当宦囊。往事如风过马耳,世途涉险甚羊肠…… 沮丧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李元度努力使自己适应赋闲的生活。他在自家房子的东侧,筑一个花圃,修几间房子,作为读书奉母的处所。初夏动工,九月落成,他亲题匾额:超园。他很是得意,有《超园小记》为证: 春秋佳日,奉太夫人行花畦竹径间,闻儿辈读书声,顾而乐之。客至则网鱼于池,摘蔬于圃,怡然自足。俨然是“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 李元度生性风趣幽默,他又工诗善对,这期间,他在乡下留下许多轶闻笑谈。一位乡友准备在小镇开个茶馆,请李元度写对联。他提笔写道: 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苦中作乐,再斟二两酒来。 这也许是李元度自己的心灵写照。尽管调子比较低沉,但因为是李元度写的,老板也不好不贴上去。 还有有一次,他在村前小河边散步,正遇有人问路。李元度嫌人家太唐突,以白眼待之。问路人谦恭地请问先生贵姓,元度随口说:“骑青牛,过函谷,著道德五千言,老子姓李。”似有意卖弄。问路者连声称久仰,但人家也不是白丁,不卑不亢地回应道:“斩白蛇,入咸阳,兴汉家四百载,高祖是刘。”李元度讨了个没趣…… 诸如此类的故事,在他的家乡广为流传,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李元度苦闷的心境与无奈。 二 当然,赋闲乡里的李元度并没有就此意志消沉、牢骚满腹,更没有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满足于从此做个乡村野老。他毕竟是一位饱读诗书的文人,传承了中国知识分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人文品格,他很快就从落寞的心态中走了出来,从而使他在严峻的现实中获得一种难得的淡定与从容。 李元度在家乡发起并编纂了《平江县志》,参与《湖南省志》的编写,在家乡创办爽溪书院,发起并主持修葺杜甫墓……这期间,他还完成了《国朝先正事略》《天岳山馆文抄》《天岳山馆诗抄》《古文话》《四书讲义》等30多种著述,自成一家之言,这些作品至今都具有相当学术价值。两年之后,洪秀全病逝,不久,湘军攻克天京。李元度闻讯后,为湘军 的胜利而欢欣鼓舞。“平生报国心犹在”,他忘了自己是一名已被削职为民的白丁,再次奋笔疾书,给曾国藩写了封洋洋洒洒的数千言长书。当然,这一次他署了真名。 在信中,李元度提醒曾国藩注意外国势力的干涉。他说,收复南京“由乱而治,事同开创。加之岛夷逼伺,其狡犷不可测。宜必有邃谋深识,消患于未形。”因此他提出要十分关注民生,他说:“图治必以教养为先,在今日则应养先于教。养之事又莫急于农田水利……”他建议招纳在外流亡人员开垦荒地;如遇水旱,免除税赋要与赈灾并行;官府要革除铺张浪费,禁止侵牟百姓,要使老百姓休养生息…… 官场受挫,蛰居山野,却仍然关注现实,心忧天下,这种强烈的感时忧国的使命意识,穿越一百多年岁月风尘,至今仍撞人心扉,李元度显然不是那些只关心个人进退得失的人可以比拟的。 李元度的一片赤诚,也触动了曾国藩。加上李鸿章、彭玉麟等人多次进言。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所言,曾国藩于同治三年(1864)八月十三日,给清廷上的那道意味深长的奏折,为李元度请功。在奏折中,曾国藩盛赞李元度的才学,认为“李元度下笔千言,兼人之才”。同时也对自己作了反思与自责,“臣昔弹劾太严,至今内疚。”请求朝廷重新起用李元度。 他认为自己大功告成,圣眷尚好,提出这个不情之请,应该会应允。 为了达到目的,曾国藩花了很大心思,在折中这样写道:“李元度从臣最久,艰险备尝,远近皆知……李元度下笔千言,条理周密。本有兼人之才,外而司道,内而清要各职,均可胜任。”曾国藩为李元度开脱说,“惟战阵非其所长”,而“臣又强之带勇,用违其才,致使身败名裂”,将所有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在结尾又这样充满感情地说:“此二疚者,臣累年以来,每饭不忘,兹因忝窃高爵,拜恩怀旧,惭感交并。”因此希望朝廷重新起用。 从以上曾李二人的表现来看,两人俱念旧交,不期然而作趋合之步骤。特别是曾国藩奏请再度录用李元度,亦足以安慰元度那颗受伤的心。照此发展下去,二人交谊之恢复,应无问题。但李元度的命运实在多舛,出乎曾国藩预料的是,因为他的这番好意,却使李元度导入了另一个更大的挫折,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生命的暮年才翻过身来。P33-37 书评(媒体评论)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毛泽东 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 ——蒋介石 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很少有人能予匹敌。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 ——徐中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