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界的“第一夫人”、《华盛顿邮报》女总裁凯瑟琳·格雷厄姆唯一一部个人自传。《财富》杂志推荐的75本必读书之一,“普利策传记奖”获奖图书。讲述了一位被迫闯入新闻界的女性如何成就《华盛顿邮报》的报业传奇,一部浓缩了美国新闻史和社会发展史的生动教科书。
凯瑟琳·格雷厄姆想(通过这本书)审视自己的人生,因为她的人生包含着太多出乎意料和不可复制的内容。
在这部作品里,这位率领《华盛顿邮报》度过五角大楼文件和水门事件等危机时刻的女性,讲述了她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因其所涉及诸多事件以及讲述过程本身所体现的勇气、坦诚和高尚品格而显得非比寻常。
在这部获得普利策传记奖的作品里,凯瑟琳·格雷厄姆,这位率领《华盛顿邮报》度过“五角大楼文件”和“水门事件”等危机时刻的女性,讲述了她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因其所涉及的诸多事件以及讲述过程本身所体现的勇气、坦诚和高尚品格而显得非比寻常。
这是一个在物质财富和情感孤独中长大的笨女孩;一个目睹自己才华横溢、魅力四射的丈夫——约翰·肯尼迪及林登·约翰逊的密友——因精神疾病而自杀身亡的悲伤妻子;一个被迫闯入报业这个“男孩俱乐部”、面临政治和报业经营等无数挑战与危机的女总裁。
这本自传以一种无所畏惧的方式,展现了这位女性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特别是记录了她从一个悲伤和胆怯的丧夫之妇、上台演讲都会发抖的女接班人,成长为一位无所畏惧的伟大管理者和报业女强人的心路历程。
我父亲出生于一个显赫的犹太人家庭,这个家庭的很多代人都生活在法国的阿尔萨斯一洛林,出了许多犹太传教士和民权领袖。我的高祖父雅各布·迈耶曾被授予荣誉勋章,事实上他还是犹太教公会的一员,该公会曾被拿破仑一世称为犹太贵族团体。
我的祖父叫马克·尤金·迈耶,一般人们只叫他尤金。他1842年生于斯特拉斯堡,是曾祖父第二位太太4个孩子中的老小。曾祖父去世后,曾祖母身无分文,祖父14岁便辍学了,随后像他哥哥姐姐一样去工作以贴补家用。他先是为布卢姆两兄弟工作,他们在阿尔萨斯拥有一家店铺,另一家在密西西比的唐纳森维尔。一天,两兄弟之一表示要去美国,我祖父决定跟他一起去。途经巴黎时,布卢姆把我祖父介绍给了拉扎德公司的亚历山大·扎拉德,此人又把我祖父介绍给他们在旧金山的合伙人。祖父在1859年9月花费110美元买了张三等舱的船票,搭乘当时最快的汽船,离开欧洲来到纽约,然后转搭轮船从纽约到巴拿马,坐火车穿越巴拿马海峡,最后乘船抵达旧金山。当时的旧金山只有约5万人。他在洛杉矶待了两年,学习英语,并通过在一家拍卖行做事存了点儿钱。1861年,扎拉德在洛杉矶开店的表兄需要人手,我祖父便又去了洛杉矶。据祖父自己描述,当时的洛杉矶只是一座拥有三四千定居者的小城,其中大多数是外国人。城里只有4幢砖瓦房,其余都是屋顶开裂的土坯房,也没有铺筑的街道和下水道,饮用水和灌溉用水都来自沟渠。我祖父在洛杉矶生活了22年。
刚开始时,我祖父做职员和会计,住在总店的后房里。有时他抱着枪睡在柜台上,以保护那些东西。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是一个可靠和有节制的人,他的一些新朋友开始让他帮忙保管钱——因为当时没有银行。不到3年,他就成为这家以“巴黎城”闻名的店铺的普通合伙人。不到10年,他和他哥哥康斯坦特接管了这家店。他还开始放贷,成为一家银行的行长和洛杉矶社交俱乐部的组织者,并以保安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帮助维护法律和秩序。他是洛杉矶城市供水系统的创始人,参与投资房地产和采矿业,并兼任法国领事代办。1867年,他与16岁的哈丽雅特·纽马克结婚。女方的父亲是一名犹太传教士,他亲自主持了婚礼。
我的父亲生于1875年,全名是尤金·艾萨克·迈耶,分别纪念我的祖父和曾祖父。他是家里的长子,上面有3个姐姐——罗莎莉、埃莉斯和弗洛伦丝。他后面还有4个孩子:两个妹妹露丝和艾琳,两个弟弟沃尔特和最小的埃德加。祖母哈丽雅特并不像祖父那样健康强壮,一直体弱多病——可能是因为年仅32岁却已是8个孩子的母亲,也可能是有些抑郁症,或两者兼而有之,因此小时候,比父亲大6岁的大姐罗莎莉充当了半个母亲的角色,她辍学帮助抚养弟弟妹妹。
这些早年的情形有助于我理解父亲的个性。据我所知,祖父非常严厉,唯一照料父亲的是一个过早拥有管教权力、甜美、敏感但自己还未长大的姐姐。由于他们的父亲雄心勃勃,母亲又顾不上照料,所以这些孩子都没得到多少父母的爱。我父亲自己从不善于处理亲密的个人关系和表达情感。
1884年年初,我父亲随家人搬回旧金山。这时的旧金山已有22.5万人,对迈耶大家庭来说,旧金山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比洛杉矶要好,而且也更安全。我记得我父亲说过他小时候住在洛杉矶的那段日子,那时每个人都带着一把手枪,几乎每晚都有人被枪杀。但是尽管我祖父可能愿意搬家,但我父亲——一个8岁的小男孩儿——却并不乐意。他不合群而且好斗,家人逼着他穿上令他看起来有些“不同”的衣服,比如一件浆洗硬挺的白衬衫。学校里年长的男孩儿会把小一些的男孩儿圈在中间,让他们互殴,直到有人流鼻血才会停止,而那个小可怜儿通常是我父亲。为了自卫,父亲被迫学些拳脚功夫,却经常因粗鲁行为而受到祖父的严厉批评。但这些遭遇让他变得坚忍。为了让我祖母远离旧金山多雾的天气以改善身体状况,父亲一家搬到阿拉梅达。在那里,小尤金打败了当地一个霸占操场的恶棍。这场胜利让他成了学校和家里的大麻烦。他带领弟弟妹妹反抗管家,经常淘气捣蛋,并取笑女孩子,尤其是骚扰可怜的大姐罗莎莉。
阿拉梅达对我祖母的健康没起到什么作用,而且很偏僻,对我祖父也十分不便,于是不久后他们又搬回旧金山。对我父亲来说这已经是第三次转学了。在眼睛被棒球打了以后,他被禁止在操场上玩耍,因为那会令祖母担心。踢足球和在附近的湖里划船也遭到禁止。但是,他被允许师从吉姆·科比特学习击剑和拳击。科比特后来成为世界重量级拳王。但是在科比特为了宣传而在报上刊登上课的照片后,这些项目也遭到禁止。我父亲在学校的日子很不好过,他忍受着被别人称为“犹太鬼”的耻辱。
这个家族属于犹太教改革派,小尤金接受了犹太史、希伯来文和宗教教义的教育,但是他拒绝参加13岁的犹太男子的成人礼。在牧师要求他宣誓“坚信”时,他说:“我相信部分教义,但我不能完全坚信无疑。”他素来不怎么热衷于宗教,但后来他参与了犹太教的慈善事业和国际事务。他不是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而自认为是一名彻头彻尾的美国公民。
虽然父亲不爱上学,但他却读了很多书。他以第三名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明知道他不用功的祖父还是指责他没有拿第一。然而,当祖父让他更多地参与商务会议和政治、金融问题的讨论时,小尤金却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像我父亲一样,罗莎莉也成长为一个强势而有控制欲的人。她嫁给了西格蒙德·斯特恩,而她的大妹妹埃莉斯嫁给了西格蒙德的弟弟亚伯拉罕。斯特恩兄弟是李维·斯特劳斯的外甥,李维在淘金热的高峰时期来到旧金山,向矿工出售帆布,不是用来做帐篷,而是做带铆钉的裤子。李维·斯特劳斯通过那些牛仔裤赚到了钱,也使“李维斯”的品牌闻名世界。由于李维终身未婚,负责经营业务的斯特恩兄弟最终继承了这家公司。后来西格蒙德和罗莎莉姑姑把公司留给了他们的女儿女婿。
父亲的两个姐姐在旧金山成家,婚后建造了两栋紧挨着的大房子。我祖父获邀做拉扎德公司的合伙人,尽管家人不愿离开旧金山,但他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他们1893年搬至纽约,那时父亲17岁,刚刚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第一学年的课程。他第一次领略到美国的广阔和纽约的庞大。当时的纽约约有350万人口,贫富差距悬殊。
父亲在拉扎德公司做信使工作,满心希望有朝一日能接替祖父在那里的职位。另一方面,他临时抱佛脚,参加了耶鲁大学的转学考试,虽然只有三周的准备时间,而且伯克利对他的评语只是“普通”,但他却被录取了,生活自此极度繁忙起来。他是唯一来自西部的犹太人,在学校也没认识几个人,因此他把全部时间都用来学习并选了很多课程,只是偶尔去体育馆放松一下,这无疑是为了弥补社交生活的不足并超越别人。结果他成为优等生,凭高学分跳过第三学年,以全班250人第19的优秀排名两年就毕了业。那时他还不满20岁。
回拉扎德公司待了没多久,父亲就去了国外,在德国、英国和法国的银行实习了一年半。他首站是巴黎,在那里做的是无报酬的工作,但却获得了一枚美丽的珍珠领带夹。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他总是戴着那枚领带夹。他还开始用我祖父因为他在21岁之前没有抽烟而奖励给他的600美元进行投资。(多年后,父亲也与我们这些孩子作了相同的约定,不过金额提高到1000美元,但是我相信没有人把这当回事儿,或者说我们中没有一个人在21岁前不去尝试吸烟。在我们眼中,这1000美元的价值远不如当年那600美元在他心中的价值高。)P2-6
我父亲出生于一个显赫的犹太人家庭,这个家庭的很多代人都生活在法国的阿尔萨斯一洛林,出了许多犹太传教士和民权领袖。我的高祖父雅各布·迈耶曾被授予荣誉勋章,事实上他还是犹太教公会的一员,该公会曾被拿破仑一世称为犹太贵族团体。
我的祖父叫马克·尤金·迈耶,一般人们只叫他尤金。他1842年生于斯特拉斯堡,是曾祖父第二位太太4个孩子中的老小。曾祖父去世后,曾祖母身无分文,祖父14岁便辍学了,随后像他哥哥姐姐一样去工作以贴补家用。他先是为布卢姆两兄弟工作,他们在阿尔萨斯拥有一家店铺,另一家在密西西比的唐纳森维尔。一天,两兄弟之一表示要去美国,我祖父决定跟他一起去。途经巴黎时,布卢姆把我祖父介绍给了拉扎德公司的亚历山大·扎拉德,此人又把我祖父介绍给他们在旧金山的合伙人。祖父在1859年9月花费110美元买了张三等舱的船票,搭乘当时最快的汽船,离开欧洲来到纽约,然后转搭轮船从纽约到巴拿马,坐火车穿越巴拿马海峡,最后乘船抵达旧金山。当时的旧金山只有约5万人。他在洛杉矶待了两年,学习英语,并通过在一家拍卖行做事存了点儿钱。1861年,扎拉德在洛杉矶开店的表兄需要人手,我祖父便又去了洛杉矶。据祖父自己描述,当时的洛杉矶只是一座拥有三四千定居者的小城,其中大多数是外国人。城里只有4幢砖瓦房,其余都是屋顶开裂的土坯房,也没有铺筑的街道和下水道,饮用水和灌溉用水都来自沟渠。我祖父在洛杉矶生活了22年。
刚开始时,我祖父做职员和会计,住在总店的后房里。有时他抱着枪睡在柜台上,以保护那些东西。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是一个可靠和有节制的人,他的一些新朋友开始让他帮忙保管钱——因为当时没有银行。不到3年,他就成为这家以“巴黎城”闻名的店铺的普通合伙人。不到10年,他和他哥哥康斯坦特接管了这家店。他还开始放贷,成为一家银行的行长和洛杉矶社交俱乐部的组织者,并以保安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帮助维护法律和秩序。他是洛杉矶城市供水系统的创始人,参与投资房地产和采矿业,并兼任法国领事代办。1867年,他与16岁的哈丽雅特·纽马克结婚。女方的父亲是一名犹太传教士,他亲自主持了婚礼。
我的父亲生于1875年,全名是尤金·艾萨克·迈耶,分别纪念我的祖父和曾祖父。他是家里的长子,上面有3个姐姐——罗莎莉、埃莉斯和弗洛伦丝。他后面还有4个孩子:两个妹妹露丝和艾琳,两个弟弟沃尔特和最小的埃德加。祖母哈丽雅特并不像祖父那样健康强壮,一直体弱多病——可能是因为年仅32岁却已是8个孩子的母亲,也可能是有些抑郁症,或两者兼而有之,因此小时候,比父亲大6岁的大姐罗莎莉充当了半个母亲的角色,她辍学帮助抚养弟弟妹妹。
这些早年的情形有助于我理解父亲的个性。据我所知,祖父非常严厉,唯一照料父亲的是一个过早拥有管教权力、甜美、敏感但自己还未长大的姐姐。由于他们的父亲雄心勃勃,母亲又顾不上照料,所以这些孩子都没得到多少父母的爱。我父亲自己从不善于处理亲密的个人关系和表达情感。
1884年年初,我父亲随家人搬回旧金山。这时的旧金山已有22.5万人,对迈耶大家庭来说,旧金山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比洛杉矶要好,而且也更安全。我记得我父亲说过他小时候住在洛杉矶的那段日子,那时每个人都带着一把手枪,几乎每晚都有人被枪杀。但是尽管我祖父可能愿意搬家,但我父亲——一个8岁的小男孩儿——却并不乐意。他不合群而且好斗,家人逼着他穿上令他看起来有些“不同”的衣服,比如一件浆洗硬挺的白衬衫。学校里年长的男孩儿会把小一些的男孩儿圈在中间,让他们互殴,直到有人流鼻血才会停止,而那个小可怜儿通常是我父亲。为了自卫,父亲被迫学些拳脚功夫,却经常因粗鲁行为而受到祖父的严厉批评。但这些遭遇让他变得坚忍。为了让我祖母远离旧金山多雾的天气以改善身体状况,父亲一家搬到阿拉梅达。在那里,小尤金打败了当地一个霸占操场的恶棍。这场胜利让他成了学校和家里的大麻烦。他带领弟弟妹妹反抗管家,经常淘气捣蛋,并取笑女孩子,尤其是骚扰可怜的大姐罗莎莉。
阿拉梅达对我祖母的健康没起到什么作用,而且很偏僻,对我祖父也十分不便,于是不久后他们又搬回旧金山。对我父亲来说这已经是第三次转学了。在眼睛被棒球打了以后,他被禁止在操场上玩耍,因为那会令祖母担心。踢足球和在附近的湖里划船也遭到禁止。但是,他被允许师从吉姆·科比特学习击剑和拳击。科比特后来成为世界重量级拳王。但是在科比特为了宣传而在报上刊登上课的照片后,这些项目也遭到禁止。我父亲在学校的日子很不好过,他忍受着被别人称为“犹太鬼”的耻辱。
这个家族属于犹太教改革派,小尤金接受了犹太史、希伯来文和宗教教义的教育,但是他拒绝参加13岁的犹太男子的成人礼。在牧师要求他宣誓“坚信”时,他说:“我相信部分教义,但我不能完全坚信无疑。”他素来不怎么热衷于宗教,但后来他参与了犹太教的慈善事业和国际事务。他不是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而自认为是一名彻头彻尾的美国公民。
虽然父亲不爱上学,但他却读了很多书。他以第三名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明知道他不用功的祖父还是指责他没有拿第一。然而,当祖父让他更多地参与商务会议和政治、金融问题的讨论时,小尤金却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像我父亲一样,罗莎莉也成长为一个强势而有控制欲的人。她嫁给了西格蒙德·斯特恩,而她的大妹妹埃莉斯嫁给了西格蒙德的弟弟亚伯拉罕。斯特恩兄弟是李维·斯特劳斯的外甥,李维在淘金热的高峰时期来到旧金山,向矿工出售帆布,不是用来做帐篷,而是做带铆钉的裤子。李维·斯特劳斯通过那些牛仔裤赚到了钱,也使“李维斯”的品牌闻名世界。由于李维终身未婚,负责经营业务的斯特恩兄弟最终继承了这家公司。后来西格蒙德和罗莎莉姑姑把公司留给了他们的女儿女婿。
父亲的两个姐姐在旧金山成家,婚后建造了两栋紧挨着的大房子。我祖父获邀做拉扎德公司的合伙人,尽管家人不愿离开旧金山,但他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他们1893年搬至纽约,那时父亲17岁,刚刚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第一学年的课程。他第一次领略到美国的广阔和纽约的庞大。当时的纽约约有350万人口,贫富差距悬殊。
父亲在拉扎德公司做信使工作,满心希望有朝一日能接替祖父在那里的职位。另一方面,他临时抱佛脚,参加了耶鲁大学的转学考试,虽然只有三周的准备时间,而且伯克利对他的评语只是“普通”,但他却被录取了,生活自此极度繁忙起来。他是唯一来自西部的犹太人,在学校也没认识几个人,因此他把全部时间都用来学习并选了很多课程,只是偶尔去体育馆放松一下,这无疑是为了弥补社交生活的不足并超越别人。结果他成为优等生,凭高学分跳过第三学年,以全班250人第19的优秀排名两年就毕了业。那时他还不满20岁。
回拉扎德公司待了没多久,父亲就去了国外,在德国、英国和法国的银行实习了一年半。他首站是巴黎,在那里做的是无报酬的工作,但却获得了一枚美丽的珍珠领带夹。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他总是戴着那枚领带夹。他还开始用我祖父因为他在21岁之前没有抽烟而奖励给他的600美元进行投资。(多年后,父亲也与我们这些孩子作了相同的约定,不过金额提高到1000美元,但是我相信没有人把这当回事儿,或者说我们中没有一个人在21岁前不去尝试吸烟。在我们眼中,这1000美元的价值远不如当年那600美元在他心中的价值高。)P2-6
“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一本精彩之作。”
——诺拉·伊弗龙《纽约时报书评》
“坦率得令人疑虑顿消,读起来酣畅淋漓……从局内人的角度对美国新闻业的几个最关键转折点进行了极具价值的一瞥。”
——《时代周刊》
“很少有一本自传能够达到如此坦诚和自省的程度!”
——《新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