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颇有底气、正视现实的书,翻阅书稿,如闻潮声,洋洋十余万字传递着时代的跫然足音;这是一本关注民生、很有细节的书,掩卷而思,似见其人,拳拳一拨医界人演绎着感恩与回报社会的赤子情怀;这是一本放眼全局、求索八方的书,纵横捭阖,权衡利弊,漫漫医改路承载着黎民百姓的几多企盼。
本书一号主人公董事长苏元族,把“生命的意义在于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作为人生格言。在改革形势下闻潮而动,征地自建医院大楼,荟萃医士精英,创造了民营医院的诸多第一;在考验意志的岗位上,攻坚克难,落实治院方略,弘扬奉献精神,使宏康医院成为上海民营医院的一面旗帜;在头绪纷繁的事务中,坚持综合素质培训,把员工的心凝聚在提高医务能力和服务品质上,树立了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好院风;在爱心涌动里,体恤民情,规范从业,遂使宏康医院成为病家口口相传的放心医院。因为,他记住了医院是“义园”的同义词。
这是一部描写民营医疗机构——上海宏康医院艰难创业与发展经历的报告文学,其中主人公苏元族的事迹感人至深。苏元族和他的团队在逆境中忍辱负重,始终坚持体现民营医院公益性,用行动书写了“济苍生,积善德”的大爱境界,创造了民营医院的诸多第一,用事实改写了以往民营医院以赢利为目的的形象,成为上海民营医院的一面旗帜。
作者视野开阔,纵横捭阖,对当下医疗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和进行深层思考。作品语言平实流畅,质朴无华,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可读性。
民营医院的接诊对象,绝大多数是医保体系以外的人群。除此之外,长期形成的观念和意识,养成了习惯性依赖,人们更多相信公立医院。前几天我哥哥发高烧,由于他的孩子不在身边,我送他到一家公立医院看病。挂号排队、候诊排队、付费取药排队、打吊瓶还是排队,有吵的有骂的,所有人都不满意。医护人员自己也不满意,他们拉长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是因为太忙,忙得不愿和病人多说一句话。
昨天接电话的女同志将我领到11楼办公区,李春燕题为《愿所有人都健康快乐》的报告会正在会议室里进行着,会场里坐满了人。身材娇小的李春燕依然是一身苗族服饰,脸上充满了自信的笑容。她讲了两件真正让她感动的事,一是苦心经营的卫生室背负5800元药费“赊账”,没有一点进药的钱,眼看撑不下去了,她和丈夫动了出外打工的念头,想挣些钱再回来行医看病。可是许多村民堵在她家门口,不让她走,大家都说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听了这句话,她留下来了,没有走。
还有一件感动她的事,是宏康医院的医生到贵阳以后,马上换乘汽车,在山路上颠簸了9个小时。赶到从江县大塘村,没歇一口气,立即设计卫生院的建设方案,而且还提出了许多方便村民就医的好主意。
李春燕说:“技术比我好的人,却对病人不认真,我看了很难过。我这次到上海来,就是想在宏康医院学习一些医疗技术,回去更好地为乡民服务。”
李春燕的报告不时被热烈的掌声打断,让我想起了“感动中国”评委会给予她的颁奖词:
“她是大山里最后一个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问四面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挑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李春燕的报告结束以后,宏康医院院长上台讲话,这位女院长用激动的语气说,宏康医院决定聘任李春燕为名誉职工,除了按月支付一些费用,帮助她安心行医,还将负责收治疑难病人。她还宣布下月派出一支医疗小分队,为苗家山寨送医送药,以实际行动学习李春燕。
我始终没有见到宏康医院董事长苏元族,直到走进他的办公室,看到他才恍然大悟,报告会上他和我坐在一排,只是隔了几个座位。由于他是少数没穿白大褂的人,我曾打量过他一眼,真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听众,就是董事长苏元族。
当时他正在听电话,微笑着朝我点头致意,并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他的年龄在40岁到50岁之间,中等身材,给人精力充沛的感觉。他很快挂上电话,从办公桌那边朝我走来,边走边说:
“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握手时的目光交流,我看到他眼睛里的坦诚,话题从援建大塘村卫生院开始。苏元族说:
“我从中央电视台上看到李春燕的事迹,贵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没有想到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如此严重,让我感到震惊。李春燕是医生,我是从事医疗的,从这点上说,对她的理解要更多一些,所以我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说:“请你谈得具体一些,因为据我所知,你们原来是资助大塘村一个卫生院,怎么又在另一个村建了卫生院?”
苏元族说:“我们医院的同志在当地了解到,距离李春燕所在的大塘村7公里的一个村寨,村民来看病要翻一座山,过一条河,病情重的要由几个人轮流背着来看病。他们回来把这个情况对我说了,所以我们考虑在那个村再建一个卫生院。”他的神情显得有些沉重,稍停了一会儿又说:“建几个卫生院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们只是表示一下心意。”P008-009
潮声中走出一条明白路
曾子墨
一年多之前就获悉顾雄先生在潜心写书,而且取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好书名:《听潮》。昨日,他来电告诉我书稿已经杀青,即将付梓,并急切嘱我写个序。我立刻就接受了他的信任,没有半点犹豫。
接听他电话时,有位北京编辑正在和我说事,约我写一篇关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文章。说是她在八达岭脚下读到我世博会开园当日发表于《新民晚报》的随笔《五一节与世博会》,料必我对世博会非常了解。“非常”不敢,“有所”则可以言,因为自去年以来,我一直在跟世博文案打交道。
恰巧顾先生一骨碌把《听潮》向我推来,马上使我的思路与黄浦江、与世博会链接起来:眼下,黄浦江金波叠涌,两岸正书满了世博的不眠诗行。这真是一个鼓舞人心的金色年华!我得令而奋勇,心思自分两处:一半给那篇约稿,另一半就给了这篇序言。
生机勃勃的伟大时代,总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潮流澎湃的激情岁月,总有明志崛起的先行者;呼啸奔腾的雄壮行列,总有扬鬃奋蹄的“领头马”;高高低低的千百条路,总有智诚者选中的路一条。
《听潮》首先是一本书,同时又是一腔可以公开倾诉的情怀,也不失为一条可以通过实践层面理解,从艰辛中收获慰藉的成功之路、明白之路。而闪烁于“民营公益性”之间的克己奉公情怀,则是定位在这条路上的灼灼音符!
这是一本颇有底气、正视现实的书,翻阅书稿,如闻潮声,洋洋十余万字传递着时代的跫然足音;这是一本关注民生、很有细节的书,掩卷而思,似见其人,拳拳一拨医界人演绎着感恩与回报社会的赤子情怀;这是一本放眼全局、求索八方的书,纵横捭阖,权衡利弊,漫漫医改路承载着黎民百姓的几多企盼。
本书一号主人公董事长苏元族,把“生命的意义在于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作为人生格言。在改革形势下闻潮而动,征地自建医院大楼,荟萃医士精英,创造了民营医院的诸多第一;在考验意志的岗位上,攻坚克难,落实治院方略,弘扬奉献精神,使宏康医院成为上海民营医院的一面旗帜;在头绪纷繁的事务中,坚持综合素质培训,把员工的心凝聚在提高医务能力和服务品质上,树立了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好院风;在爱心涌动里,体恤民情,规范从业,遂使宏康医院成为病家口口相传的放心医院。因为,他记住了医院是“义园”的同义词。
本书作者顾雄,从事文学创作数十载,写作态度十分严谨。为了写成此书,他不辞辛劳,一次又一次深入医院和社区,直接与采访对象交流、沟通、探讨,同时仔细阅读国家关于医改的政策,认真考察医改走向和医疗动态,审视宏康医院于广阔之大背景,从而对它有了比较准确的价值定位。不事虚构,不随意拔高。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这是一卷报告文学。
在颂扬先进单位和优秀人物的时候,耳边经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话:“祖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这家综合型医院,切实解决了400多号人的就业问题,并坚定走“拓展民营医院公益性”之路,兢兢业业做出救死扶伤的成绩,人民怎么可能忘记呢!众有共识:无数“小家”汇为“大家”而成国家。如果中国所有的民营企业家都能以关心群众冷暖疾苦为本分,以促进社会共同富裕为己任,每个企业都凝聚了400颗乃至更多的心,那么和谐之声将演奏出更为美妙的乐章,幸福之花则将开得更多更盛更艳!——这,就是民营经济不应该被忽视,相反,必须得到尊重和支持的理由。
毋庸讳言,遮遮掩掩也不是笔者的风格,有的长辈父老、兄弟姐妹对民营企业总是不看好,信不过,令人疑惑成坨。根据我的“评估”,其实这属于“以偏概全”范畴的一种框限意识。君不见,汶川赈灾,第一个装备重型机械冲进废墟的就是民营企业;君不见,玉树救难,又何曾少了民营企业的身影;君不见,黔东南偏僻山村里那两所像模像样的卫生院,就是宏康医院斥资帮助当地建造的;君不见……无数事实证明,伴随时代“潮声”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弱到强一路走来,如今的大多数民营企业是好样的。他们的德行善举,表达了对至高无上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他们的道义铁肩,奋力托举起一个脱俗明净的神圣世界。
那么,做得离谱的有没有呢?有的。就是对这样的民营企业,一般来说,也应该“一分为二”地看,以“一事一处”为宜。试问,别种所有制性质的单位中,难道就没有离谱的情况发生吗?这里决无针对谁的意思,只不过客观地提出一种现象供大家斟酌,也许会有助于共同把握事物的主流和本质。笔者以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无坦白襟怀,是否具备对社会的担待心,能否做到不违背人民群众的意愿,任何企业都是如此。所以,我们对待两者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偏心偏袒。一个“公”字千古流芳,一个“民”字万世之本。我深信不疑,广大老百姓对“民”字是特别亲近、特别有感情的。
一言以蔽之,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大潮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催生出的硕果,也是人民共和国襟上的璀璨明珠。它们的成长壮大利国利民,一起加以爱护吧!
不可避免地要说及医改。这是一件极其复杂而重大的事,复杂在于有长期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相互制约的现实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姑且就称之为“系铃人”;重大在于关乎民生,而“民生乃固国根基”、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孵化器”。我们是最大的人口大国,医改的压力也就最大,任重而道远。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年增强,人们对扩大福利面的期望值也加大了,这种期望必然会反映到医改上头来。故此,我们要直面时势,观念上与时俱进,实践上勇于探索。纵观世界各国,都在依据自己的国情从事医改,谁都不敢说做得最好,已经尽善尽美。我们无疑往前跨了一大步,而且正处于调整和完善的进行时。虽然困难多多,但是应该相信,最终会开辟出一条“经过筛选,相对平衡,体现亲民”、具有中国特色的医改之路。为了少走、不走弯路,窃以为有两个必须坚持:一是实事求是;二是以民为本。在此上,笔者冒昧进言:请珍惜并用好民营医院这块巨大的医疗资源——要知道,这可是“一张好牌”啊!
“此行何去问涛声”,问了涛声走大路。作为宏康人,《听潮》是对既往的回眸,又是对未来的展望;作为文学人,采访、写作的过程,也是察看世态、开阔视野、接受精神洗礼的过程,对今后的文学生涯有着指引性意义。
相信作者笔下的所有主人公会无怨无悔,做得更为出色;相信上海宏康医院将不负众望,更上一层楼;相信广大读者、特别是全国医界同行,会从宏康之路得到有益的启示;也相信作者顾雄会继续在“听潮”中感受时代的脉动,写出有利于净洁心灵、有利于点燃希望、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新作品。
医疗的本质一定是道德事业。人民寄托千钧重,良质美手看今朝。莫道前路无险隘,励志扬鞭在题中。谨以此共勉。
是为序。
写于二○一○年七月一日
上海世博会壮观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