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大千的传奇与风流(名人密码)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汪锋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被徐悲鸿誉为“500年来第一人”,他被毁者说成“民族罪人”,“破坏敦煌壁画”,“风流成性”;他的书法自成大千体,他的菜谱自成大风堂名菜,他的画法自成大千画派,他研制的宣纸自成大千纸,他画的荷花人称“大千荷”;

他被誉为“画荷圣手”,他被誉为“当代石涛”,他被誉为“当代国画大师”,他被目为“天涯浪子”,其实……

《名人密码》之《张大千的传奇与风流》为大家解读张大千的故事!

内容推荐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张大千就出名很早:27岁一举成名,35岁时作品《金荷》就为法国购藏,《江南景色》被莫斯科收藏。36岁,有“南张北溥(溥傅)”之称,37岁有“南张北齐(齐白石)”之誉,58岁“东张西毕(毕加索)”,59岁被纽约世界美协举为“当代第一大画家”,……,他是20世纪艺术世界的一个传奇。

张大千的作品一向是国画市场的“风向标”,近三十年来,他的书画作品行情一路看涨。1982年,他的《荷花六条屏》在纽约创下7万美元的拍卖纪录。1987年,《泼墨桃源图》在香港拍出170万港币,创下当时中国现代书画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1989年,《巫峡清秋图》120万元港币落槌;1993年,《晚山青云图轴》在沪拍出143万元,创下8.5万元/平尺的最高价;1994年,《石梁飞瀑图》209万元成交,是当时内地张大千书画作品拍卖的最高价;2002年,《泼彩朱荷六条屏》创下2022万港元拍卖天价,一时轰动亚太;2005年,《江山万里图》拍出7300万元,创下当今中国书画单件作品最高成交纪录。

他一直是中国字画的领跑者,是大中华地区艺术市场最亮眼的明星,其作品一直是市场上最抢手最热销的艺术品。从1993年至2007年,其作品在国内上拍总共8456件,成交率61%,总成交额16.09亿人民币,每平方尺均价104万元。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介绍了张大千不寻常的一生。不只写了他艺术上的非凡成就,而且从家庭对他的影响,他对几位恩师的深厚情谊、他与众多艺术大师的交往、他在艺术上的勤奋探索、他的情感生活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刻画出一个真实,亲切的艺术大师。

阅读对象: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喜欢艺术的人,国画爱好者,绘画研究者,艺术品收藏家,艺术品鉴赏家,古字画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崇拜张大千的人,讨厌张大千的人,爱情至上主义者,追求成名成家的人,梦想做富翁的人……

目录

绪论 飞扬翰墨 激情人生

  一 人生惊险而传奇

  二 “当代石涛”惊海内

  三 才子风流情亦真

第一章 五百年来第一人

  第一节 “黑猿转世”

  第二节 百日师爷

  第三节 留学东瀛

  第四节 百日和尚

第二章 小荷崭露尖尖角

  第一节 拜师上海

  第二节 锋芒初露

  第三节 “当代石涛”

第三章 扬名立万君何雄

  第一节 声名鹊起

  第二节 大风堂主

  第三节 驰骋南北

第四章 三年面壁信堂堂

  第一节 初探宝库

  第二节 敦煌面壁

  第三节 脱胎换骨

第五章 俯仰古今风流时

  第一节 名动世人

  第二节 三熏三沐

  第三节 惜别故园

第六章 海角天涯绘沧桑

  第一节 寻尽桃源

  第二节 东张西毕

  第三节 另辟蹊径

第七章 梅丘摩耶生死梦

  第一节 根在中华

  第二节 千古绝笔

  第三节 梅丘归尘

第八章 艺坛独秀缘有情

  第一节 别开生面

  第二节 精鉴千年

  第三节 巧鉴真伪

第九章 情海泛舟数风流

  第一节 患难夫妻

  第二节 红粉知己

  第三节 百岁千秋

第十章 真真切切诚君子

  第一节 情深义重

  第二节 趣闻轶事

  第三节 大干风味

张大千年表

后记 穿越千古开生面

试读章节

四川沱江,水波清亮,依着城墙缓缓流淌。城墙边,河道浅可见底,可以清晰地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江上乌蓬船慵懒地摇晃着,江水映着岸上的土家吊脚楼,在碧波里轻轻荡漾,像一幅永不回来的风景,安静而祥和,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悠然而生。

且说沱江岸边的内江县城,城内有一户贫寒人家,1899年5月10日这一天,这人家刚出生的婴儿正在哇哇大哭,声音清脆而响亮。此时此刻,没有人能够预知,这个四脚乱蹬、哭得正欢的敦敦实实的男婴将会拥有怎样的未来。知子莫若母,望着这襁褓中的婴儿,做母亲的脸上绽出了幸福的微笑,心里还默默地回忆着生产之前做过的那个奇怪的梦。后据张大千的母亲讲,在生产的前一天晚上,她梦见了一位白髯长袍的长者。将一面硕大的金盘小心翼翼地交给她,上面蜷曲着一只黑猿,一动不动。长者还嘱咐道:“要小心照顾黑猿,它怕月亮,怕荤腥,怕拘束。”说完便飘然而去。似梦非梦,身为小男孩的张大千对此深信不疑。他7岁启蒙课读,10岁执笔绘画。12岁已能画山水、花鸟和人物,13岁就读于新式学堂,19岁与兄张善孖留学日本京都,21岁改名猨,又名爰、季爰,日后成了名满中华的国画大师。“黑猿转世”,爱猿、养猿、画猿的张大千一生无拘无東、洒脱不羁,似乎也在用自己的行动确证着这个神奇而美丽的梦。

张大千的父亲张忠发(字怀忠、号悲生)此时正高兴得搓手咧嘴,满脸红光。人丁兴旺便是家业复兴有望。张家的发达可以追溯到上面好几代。清康熙二十二年,张忠发祖上以候补简放内江县知县,举家遂由湖北麻城迁来内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曾一度家道殷实、人丁兴旺,成为内江方圆几百里有名的大户人家。只是早在张怀忠之前,祖业就已逐渐衰败,难续往日辉煌。但张忠发秉性忠厚、乐善好施,在当地还算得上是积德行善之家。一家人在无衣食之虞的情况下,耕读兼备,写诗作画,过着一种与世无争、平静而闲淡的田园生活。

张大千的母亲名叫曾友贞,是内江县内一大户人家之女。她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家庭妇女“相夫教子”的典型。曾友贞不仅知书达理、持家有道,也擅长绘画与绣花。是远近闻名的“张描花”。她治家严谨,敬老尊贤,特别强调长幼有序、不得逾越僭妄的传统礼节。每日早晚,晚辈们必定要来给长辈请安,侍奉茶羹,如在此方面有不周之处,一定要罚跪赔罪,方才罢休。到了晚年,张大千仍身体力行,对长者行跪叩大礼,接受门生晚辈的跪拜,在谦辞时也常跪下回拜。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一思想在张大千心中可谓根深蒂固,也让他受益匪浅。

张忠发夫妇共育有十男一女,张大千排行第八。张大千大哥名荣,夭折;二哥名泽,因为与老大是双胞胎,所以号为善孖,又字为善子;三哥名信,号丽程;四哥名楫,号文修;五哥、六哥、七哥早天;张大千名权;九弟名端,号正修;十弟名玺,号君绶;还有一姐名琼枝,排在四子之后。秉承“诗书传家”的张家,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家庭成员几乎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天分,尤其是二哥张善孑子,可谓画虎大家,人称“虎痴”,名噪一时。生于这样家庭的张大千,每日受其熏陶,可谓如鱼得水。俗话说“家传总比学艺高”,早期的启蒙教育为张大千日后画艺精进、名满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1-5

序言

飞扬翰墨 激情人生

涵德性,沦灵襟,又英过于绘事。盖有见人物之高致,而生其思占之情焉:见山川之幽邃,而动其栖遁之思焉;见鸟兽虫鱼之跃然纸上,而发其万物一体之念焉。常有睹名迹而藉身入其中,欲弃百事而从之游者。画之足移情怡性,非他艺事可望。

一个成功而伟大的研家,自当具有高尚的人格,要有开朗的胸怀,及丰富的常识,不能局限于一个范围之内。这种修养的养成,则完全需要靠多读书才能达成,而且不限于哪一类书。当时伟大的艺术家,全是重气节之士,人品高了,作品的气质自然也不同于流俗,所以任何种类的书全要看。

——张大千

传奇画家张大千

图为台北市张大千纪念馆内景。照片上,张大千的蜡像手握画笔,栩栩如生,旁边有一猿猴标本相伴,动态十足,形象地再现了这位艺术大师作画时的情景。

在近现代绘画史上,中国画坛的丹青妙手名家辈出,群芳争艳,异彩纷呈,书写了一部绚丽多姿的20世纪绘画艺术史。

诚然,艺术的世界从不缺少天才,而天才由降生到成名成家却需经历一个漫长的艰苦历程。从来没有人是天生的天才。任何成其为天才的天才,都少不了一番脱胎换骨、刻骨铭心的经历。

古人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的人天生难得的慧根,却在一番磨砺中逐渐被磨平了棱角,曾经的天分亦丧失殆尽;有的人却在孜孜不倦的勤学苦练中颇有收获,艺术造诣扶摇直上;当然最成功的,还是那些能把传统艺术发扬光大,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获得广泛赞誉的大家。张大千,这位活跃在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画界的艺术大家,就是这样一位集传统与世界为一体又极富绘画天赋的传奇人物。

梅花

这幅《梅花》是张大千于1981年完成的画作。他在谈画梅时曾说过:“画梅须老干如铁,枝柯缪曲,才能描出它耐寒喜洁的性格。画枝时,须先留好花的位置,如果用水墨,那就要拿粗笔澹墨,草草勾出花的大形轮廓,然后用细笔轻勾,在有意无意之间,才见生动。如果着色,就先用细条勾成花瓣,拿淡花青四周晕它,不用着粉,自然突出纸上,并兼有水花月色的妙处。若用胭脂点戳,那就不必用花青烘托。”

想当年,徐悲鸿评价张大千为“五百年来第一人”,溥心畲曾感慨地说,“宇宙难容一大千”,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用诗一般的语言形容张大千“飞扬世界不寻常”,外国艺术评论家则认为“张大千是学者兼艺术家中的最后一人”!

雄踞20世纪中国画坛乃至世界画坛的张大千,一个拥有白色美髯的男子,一个从旧中国沧桑年代走过来的大师,是怎样用他那充满传奇与风流的人生,用他那灵巧的手,谱写了一个世纪的神话?

后记

穿越千古开生面

一 传奇亦风流

张大千是20世纪艺术世界的一个传奇。他6岁启蒙,8岁学花卉,17岁当过土匪,18岁留日,20岁当过和尚,近学曾熙、李瑞清,远学石涛、八大山人,卖画营生,赠画交友,又三上黄山,敦煌修炼,大吉岭观山,一生足迹遍布五大洲,晚年拼死画《庐山图》。徐悲鸿说他是“五百年来第一人”,陈寅恪评价他“天才特具,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能在吾民族艺术上,另辟一新境界。其为敦煌学领域中不朽之盛事,更无论矣”。而毁者说他是“民族罪人”,“破坏敦煌壁画”。但是,无论如何,张大千终归是上个世纪的一大传奇。

张大千是行万里路的忠实实践者。国内外名山大川几乎张大千都走遍了,黄山、敦煌、峨嵋、剑关、桂林……,近世最早研究黄山的人,要数张大千与郎静山了。当时,张大千为登黄山,开路架桥,观黄山云雾,长达数月,领略“气”之奥秘,飞绕峨嵋金顶三圈,顿悟“四面八方”画法。移居印度大吉岭,钻研喜马拉雅山的自然特征。从巴西草原到美国大峡谷。从苏州网师园到巴西八德园。

他是一位艺术全能者,绘画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翎毛、走兽、鱼虫、拱壁、写意、诗词、书法、篆刻、音乐、戏剧、国学、鉴赏、美食,几乎无所不涉,无所不精。花鸟画中最精荷花,有“画荷圣手”之誉。他还是一位造假高手,早中年以前以仿古为主,从明清上溯隋唐,仿石涛临八大,几可乱真,其伪作曾使吴湖帆、黄宾虹、罗振玉、陈半丁等鉴藏大家连连走眼。

他是一位创新大师,借鉴西洋用色法,自创泼彩泼墨画法,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由此名噪世界。奠定“当代国画大师”地位。放眼古今画界,国人惟北宋张先《十咏图》、当代傅抱石《丽人行》能望其项背。

他处处留情,风流成性,他的女人,国内有名有姓的有谢舜华、曾庆蓉、黄凝素、杨宛君、徐雯波,还有柏拉图式情人李秋君;国外有韩国姑娘池春红、日本小姐山田。

他算得上是一位古典派诗人,昵燕楼、环荜庵、八德园、可以居、摩耶精舍,他给这些住处所取的名字都展露出他的古典情怀,古色古香。他的书法自成大千体,他的炒菜自成大风堂名菜,他的画法自成大千画派,他用的宣纸自成大千纸,他画的荷花人称“大千荷”。

二 热诚亦执著

张大千,虽然其作古二十几年了,可是,论其为人,论其作画,生前与身后,素来分歧很多,大陆的宣传口径远不如齐白石、徐悲鸿。

说到师古,恐怕也无人能和张大千相比。他说:“中国画一开始就是写实的。”早年攻石涛、八大山人,然后又循着石涛往上,明,宋,直到唐,最后是敦煌壁画,再从敦煌回到自然。比如说,张大千与徐悲鸿交情莫逆,徐悲鸿迷恋金冬心,藏有董源《溪岸图》,他就用数件金冬心来换徐悲鸿的董源。

敦煌成就了张大千,张大千亦成就了敦煌。可是,有几位艺术家像他那般执著?敦煌一行,数年之久,耗费巨大,花费一千多两黄金,除了卖掉自己绝大部分的收藏之外,还负债五百根金条,从敦煌归来,张大千竟还了十余年债!如此气魄。古今有几人能做到?临摹敦煌唐宋壁画,光大人物画派,现代敦煌热随之掀起,敦煌管理委员会随之成立,敦煌学随之发轫。有失必有得,张大千由临敦煌大壁画,而练出了自己随意挥洒巨幅作品的胆量和功底,作品浑然天成,并不像潘天寿和李苦禅那般刻意求大;敦煌临摹使之艺术造诣上所获甚丰。轻巧细密的笔法,厚上加厚的颜色,以至于敦煌归来之后作品的美上加美;因为敦煌壁画的举一反三,使勾金这一古典艺术起死回生,重放异彩。

徐悲鸿和谢稚柳等人都认为张大千肩负了国画革新的历史使命。果不其然。从艺术上来说,张大千在线条的使用上,笔墨功力十足,又潇洒飘逸。他晚年创新出的泼墨泼彩,惊天动地,华美自然,晴朗天成,磅礴而淋漓,足以笑傲一个时代,傅抱石、潘天寿、钱松岩、刘海粟等,无一不曾受过他的影响。张大千对国画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敷色、设色上,他的敷色很绝,并世无匹,张大千敷色之空绝千古,一如齐白石用墨之空绝千古,潘天寿构图之空绝千古,吴昌硕用笔之空绝千古。

张大千一生游离于政治之外,不为政治所左右,公开说他既不信三民主义,也不信共产主义。他挥金如土,却待人热忱,平生送画济困不计其数。他交游广泛,与之为友的有齐白石、吴湖帆、徐悲鸿、谢玉岑、谢稚柳、黄君壁、陈巨来、梅兰芳、俞振飞、黄宾虹、董浩云、张伯驹、有于右任、张群、张学良、郎静山、溥心畲、何香凝……。他“富可敌国,贫无立锥”。或日进金条数根,或一贫如洗,靠卖石涛藏品换米。遗嘱把自己的收藏和作品全部捐给博物馆,而死后的安葬费却要遗孀拍卖他送给她的画!

从画风来说,张大千而立之前的清新俊逸,而立之后渐趋成熟稳重,年过半百岁进于瑰丽雄奇,花甲以后境界苍深渊穆。古稀年岁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从数量上来说,张大千一生作画三万多幅,这一数量连黄宾虹也赶不上。

三 市场“风向标"

张大千出道的时间不早,可成名甚快,艺术市场对他的认可早,认可度高。他27岁举办第一场个人画展,一举成名,35岁《金荷》为法国购藏,《江南景色》被莫斯科收藏。36岁,“南张北溥(溥心畲)”,37岁“南张北齐(齐白石)”、59岁被纽约世界美协推举为“当代第一大画家”,58岁“东张西毕(毕加索)”……

可以说,是艺术市场造就了张大千一生的艺术传奇。

张大千也造就了国画市场。1982年,张大千的作品率先进入国际艺术品市场,《荷花六条屏》在纽约创下7万美元的拍卖纪录。在香港,25年来,张大千书画作品的行情一路看涨,持续升温。1987年,《泼墨桃源图》拍出170万港币,创下当时中国现代书画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1989年,《巫峡清秋图1120万元港币落槌。

1993年以来,大陆艺术品市场逐渐成型,发育迅速。其中,张大千的作品占有的市场份额非常大,已成为左右当今艺术市场行情的重要力量之一,被视为考察与研究市场整体趋势的“风向标”。1993年,《晚山青云图轴》在上海拍出143万元,创下8.5万元/平尺的最高价;1994年,《石梁飞瀑图》以209万元成交,是当时国内张大千书画作品拍卖的最高价;随后几年,其怍品迭创新高,导致出现“海外回流大陆”现象;2002年,《泼彩朱荷六条屏》(1975)在香港创下2022万元拍卖天价,一时轰动亚太;2005年,巨幅泼墨泼彩长卷《江山万里图》(1952—1956)7300万元,创下当今中国书画单件作品最高成交纪录。

近几十年来,张大千一直是中国字画的领跑者,是大中华地区艺术市场最亮眼的明星,其作品始终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和最热门的畅销品。张大千作品拍卖价的持续上扬,还拉动了以张大千、齐白石为代表的一大批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的整体拍卖走势。张大千的作品市场表现力强,一如股市中的龙头股。从1993年至今,其作品在国内上拍总共8456件,成交率61%,总成交额16.09亿人民币,每平方尺均价为104万元。其作品价位较高的是山水画,次为人物,再次为花鸟。

先说张大千的山水画,1995年,《峨嵋接引殿图》(1948)在北京以132万元成交,2001年《黄山三大峰》(1945)在北京以374万元成交;《黄山云海》2004年在北京又以440万成交:2006年,张大千最高拍价是《飞霞万里》902万元,次为《红妆步障》880万元,其后《雨后岚新》606.3万港元,《春山匹练》523.2万港元,《溪头夜游》499.4万元,《山村归云图》487.6万元。

再说人物画,自张大千敦煌临抚壁画岳,其笔下的人物画画风一变,线条刚健道韧,设色雍容华贵,精美绝伦,脍炙人口。《惊才绝艳图》1997年110万元成交;1998年,《李杜联吟图》(1948)134万元港币拍出;2000年,《蒙藏二女图》272.92万元;2001年,《惊才绝艳》拍出466万元的高价,4年增值3倍多,创下大千人物画的市场最高价;2002年,《善财大士图》(1944)286万元港币,《高士独坐图》(1947)125万元港币拍出;2004年,《观世音造像》286万元人民币,《摩登仕女图》更创下655.84万港币的成交纪录,《临流畅怀》(1947)286万元:2007年《弄玉吹箫图》162.4万元。

至于花鸟画,其40年代的工笔重彩花鸟画。源自宋代风格,着色工细,色彩丰富而细腻,又得自然生趣,清新可爱,一直颇为抢手,追捧成风。1988年《秋兰图》(1948)拍出59.2万元港币;2001年《红叶青禽图》46.6万元港币;2002年《娇红流翠》(1947)41.8万元人民市成交。

本书怍为“名人密码”系列之一种,作者在成稿过程中参考、引用的第一手资料甚多,为了保证读起来顺畅,未及一一注明出处,特在此说明并致谢;编辑遴选了一些精美图片,未及一一联系,特此致谢。本书在编著、编辑过程中,鉴于作者、编辑水平有限,可能存在乖谬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教。

德玄馨

2008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