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二十年后(彩色插图本)/名家名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大仲马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二十午后》是大仲马的伟大作品《三个火枪手》的续篇,与《三个火枪手》、《布拉热洛纳子爵》一起组成“达达尼昂三部曲”,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完美精湛的艺术手法打动了无数读者。一个多世纪以来,作品被世界各国翻译成多种文字风靡予世,至今仍脍炙人口,畅销不衰,成为备受世人推崇的文学经典。

内容推荐

《三个火枪手》讲述的故事结束后,过了二十年,达尔大尼央、波尔多斯、阿多斯和阿拉密斯虽在巴黎发生投石党运动时,前两位为马萨林首相效劳,后两位则站在投石党一边,双方无法合作,但他们仍然像从前一样,忠于友谊,紧密团结,在关键时刻共同营救英王查理一世,接着又挫败了马萨林的阴谋。情节环环相扣,大起大落,紧张曲折。同时,通过一系列险象环生的遭遇,在作家的笔下,老火枪手们的性格特点也愈发鲜明。

目录

第一章 黎塞留的幽灵

第二章 夜间巡查

第三章 一对老冤家

第四章 四十六岁的安娜·奥地利

第五章 加斯科尼人和意大利人

第六章 不惑之年的达达尼昂

第七章 达达尼昂犯了难,我们一位老相识来相助

第八章 半个比斯托尔对一位教堂执事和一位侍童有不同影响

第九章 达达尼昂远寻阿拉米斯,却发现他骑在普朗歇身后

第十章 埃尔布莱神甫

第十一章 两个加斯帕

第十二章 波托斯·杜·瓦隆·德·布拉西欧·德·彼埃尔丰先生

第十三章 达达尼昂与波托斯重逢后,发现财富并未带来幸福

第十四章 对自己的现状,波托斯不满意,穆斯克东则挺满意

第十五章 两位天使

第十六章 布拉热洛纳城堡

第十七章 阿托斯的外交手腕

第十八章 博福尔先生

第十九章 博福尔公爵在万森监狱主塔里的消遣

第二十章 格里默就职

第二十一章 马多老爹的接替者在馅饼里藏了什么

第二十二章 玛丽·米松的奇遇

第二十三章 斯卡隆神甫

第二十四章 圣德尼

第二十五章 博福尔四十种越狱方法之一种

第二十六章 达达尼昂到的正是时候

第二十七章 大路

第二十八章 遭遇

第二十九章 老好人布鲁塞尔

第三十章 四位老友准备会晤

第三十一章 王宫广场

第三十二章 瓦兹河上的渡船

第三十三章 小小遭遇战

第三十四章 修道士

第三十五章 赦罪

第三十六章 格里默说话了

第三十七章 战役前夜

第三十八章 一次与从前相同的晚餐

第三十九章 查理一世的信

第四十章 克伦威尔的信

第四十一章 马萨林与昂莉埃特夫人

第四十二章 不幸者有时如何把偶然当成天意

第四十三章 叔父和侄儿

第四十四章 父子情

第四十五章 又一位求援的王后

第四十六章 当场就证明第一冲动总是对的

第四十七章 朗斯大捷的感恩弥撒

第四十八章 圣欧斯塔什教堂的乞丐

第四十九章 圣雅各一拉布舍利塔楼

第五十章 骚乱

第五十一章 骚乱演变成暴动

第五十二章 危难中才想起故人

第五十三章 召见

第五十四章 出逃

第五十五章 助理主教的马车

第五十六章 达达尼昂和波托斯卖麦秸:一个赚了二百一十九金路易,另一个赚了二百一十五金路易

第五十七章 有了阿拉米斯的消息

第五十八章 苏格兰人背信弃义为一文钱出卖国王

第五十九章 复仇者

第六十章 奥利维尔·克伦威尔

第六十一章 四位贵族

第六十二章 我主耶稣

第六十三章 事实证明,不论处境如何艰难,勇敢的人决不会失去勇气,健康的胃决不会失去胃口

第六十四章 向被废黜的国王致敬

第六十五章 达达尼昂想出了一个计划

第六十六章 朗斯克内牌局

第六十七章 伦敦

第六十八章 审讯

第六十九章 白厅

第七十章 工匠们

第七十一章 记住

第七十二章 蒙面人

第七十三章 克伦威尔的住所

第七十四章 交锋

第七十五章 “闪电号”小帆船

第七十六章 波尔图葡萄酒

第七十七章 波尔图葡萄酒(续)

第七十八章 天数

第七十九章 穆斯克东险些被烤焦后,又险些被吃掉

第八十章 归来

第八十一章 使者

第八十二章 三位副统帅

第八十三章 夏朗东之战

第八十四章 去毕卡底的大路

第八十五章 安娜·奥地利的报答

第八十六章 马萨林的王权

第八十七章 防范措施

第八十八章 智力和臂力

第八十九章 智力和臂力(续)

第九十章 臂力和智力

第九十一章 臂力和智力(续)

第九十二章 马萨林的地牢

第九十三章 谈判

第九十四章 大家开始相信,波托斯将当上男爵,达达尼昂将当上队长

第九十五章 笔和威胁比剑和忠诚更有效

第九十六章 笔和威胁比剑和忠诚更有效(续)

第九十七章 有时国王们返回京城比离开京城还困难

第九十八章 有时国王们返回京城比离开京城还困难(续)

结尾

试读章节

但事情还不止于此。如果只有老百姓抱怨倒也不打紧,中间还隔着有产阶级和贵族呢,王宫里反正听不见。可是,马萨林竟然冒失地拿法官们开刀!他卖了十二份法院审查官资格证书。原有的审查官都是为自己的职位付过很多钱的,现在新增加十二个同事,不是使他们的职位贬值了吗?原有的审查官们便在一起开会,手放在《福音书》上发誓,坚决不同意增员,坚决抵制宫廷的种种迫害,相互约定如果在这次反抗中有人丢了职位,大家便凑钱补偿他所付出的代价。

而下面就是两方面已采取的行动:

一月二十七日,巴黎有七八百名商贩集会,抗议正准备征收的一项新的房地产税。他们派出十名代表,去与一贯深得民心的奥尔良公爵谈这件事。奥尔良公爵接见了他们。他们明确告诉公爵,他们已决定不缴纳这项新税,甚至会不惜拿起武器对付国王派来征税的人。奥尔良公爵非常和善地倾听了他们的申诉,使他们觉得还有回旋余地,并答应向王太后禀报,在叫人送客时对他们说了一句亲王们惯常说的话:“看情况吧。”

另一方面,一月九日法院审查官们来找红衣主教。其中一个代表大家发言,所说的话坚决而又大胆,令红衣主教大为吃惊,所以他在打发他们走的时候,也像奥尔良公爵一样说“看情况吧”。

于是,为了“看情况”,召开了内阁会议,把财政总监埃梅里也找了来。

埃梅里这个人,老百姓恨之入骨。这首先因为他是财政总监,凡是财政总监总是招人恨的;其次吗,他的确也有些该招人恨的地方。

他是里昂一位银行家之子,那位银行家本姓巴蒂契里,在破产之后改姓为埃梅里。黎塞留红衣主教看出他是理财高手,便把这位埃梅里推荐给国王路易十三,还美言了一番,想让他被任命为财政总监。

“好极了!”国王答道,“这个职位需要一个正派人来担当,朕很高兴弥推荐埃梅里先生。原来听说你要保举巴蒂契里那个坏蛋,我还担心你非要我接受不可哩。”

“陛下!”红衣主教回答,“请放心,陛下所说的那个巴蒂契里已给绞死啦。”

“噢,再好不过啦!”国王大声说,“人们称我为公正的路易,可谓言之有据啊。”

他签署了埃梅里的任命书。

就是这个埃梅里当上了财政总监。

首相派了人去找他,他立即跑了来,脸色苍白,惊恐万状,说他儿子当天在王宫广场差点给人杀了:群众遇到了他,谴责他的妻子生活奢侈,整套住宅全用红色天鹅绒做墙衣,还带金色穗饰。她是尼古拉·勒加缪之女。勒加缪一六一七年任秘书郎,初到巴黎时身家只有二十利弗尔;现在呢,他刚把九百万分给几个儿女,自己还留了四万利弗尔年金。

埃梅里的儿子差点被掐死。一个暴民出主意使劲掐他,直到他把侵吞的金子全部吐出来。这天的内阁会议没做任何决定,财政总监满脑子全是儿子这件事,哪里还能考虑别的问题。

第二天,最高法院首席院长马修·莫莱也受到了攻击。照雷兹红衣主教的说法,马修·莫莱的勇敢,可以与博福尔公爵和孔代亲王相媲美,而公爵和亲王被公认是法国最勇敢的两个人。老百姓把自己所受的苦难归罪于他,威胁要找他算账。但首席院长既不激动,也不惊慌,而保持着惯常的冷静,回答说捣乱分子如果违抗国王的旨意,他就要在各处广场上竖起绞刑架,把首恶分子当即绞死。老百姓回答说,竖起绞刑架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正好可以用来绞死那些坏法官。他们为了获得朝廷的恩宠,不惜让老百姓受苦受难。

事情还不止于此。十一日,王太后去圣母院做弥撒,这是她每周六的例行公事。当时有两百多个妇女跟在后面,叫叫嚷嚷向太后讨公道。这些妇女其实并无任何恶意,只想走到太后面前,跪下求得她的怜悯。可是卫兵们阻止她们靠近,而太后趾高气扬地走了过去,对她们的诉求充耳不闻。

下午重新召开内阁会议,会上决定要维护国王的权威,为此将于第二天即十二日举行最高法院会议。

这一天,即本书所讲的故事开始的那个晚上的白天,年仅十岁、刚刚出过天花的国王要去圣母院,感谢圣母保佑他龙体康复,为此在王宫四周、沿河堤岸和新桥一带,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布置了卫兵、御前侍卫和火枪手。做过弥撒之后,他来到最高法院,坐在临时设置的宝座上主持了会议,不仅宣布维持已颁布的几条敕令,还颁布了五六条新敕令。据雷兹红衣主教的说法,所有这些敕令统统都是自挖墙脚的。因此,大家看到,最高法院首席院长前几天还是拥护王室的,这时却变得胆大包天了,对用这种方式把国王带到最高法院来发动突然袭击、破坏投票自由表示抗议。

不过,反对那项新税最激烈的,主要是布朗梅斯尼尔院长和布鲁塞尔参事。

颁布完敕令之后,国王就回宫去了。在他经过的路上聚集了许多民众。大家都知道国王是从最高法院回来,但不知道他去最高法院是为老百姓主持公道,还是为了进一步压迫老百姓。所以国王所经之处,没有听到一声祝贺他康复的欢呼。相反,老百姓个个都是一副郁闷不安的样子,有些人甚至横眉怒目。

尽管国王已经返回宫里,军队还是待在原地未动,因为当局担心老百姓一旦知道最高法院会议的结果,可能发生骚乱。果然,当国王非但不减税反而增税的消息在街上一传播开,人们就纷纷聚集成群,“打倒马萨林!”“布鲁塞尔万岁!”“布朗梅斯尼尔万岁!”的口号震天的响。因为老百姓都知道,布鲁塞尔和布朗梅斯尼尔是帮他们说话的。虽然他们在舌战中输了,但老百姓还是感谢他们。

当局试图驱散人群,禁止人们喊口号,但这种情况下必然适得其反:人越聚越多,口号越喊越响。禁卫军和御前侍卫得到命令,不仅要顶住,还要去圣德尼街和圣马丁街巡逻,因为那里似乎人聚得更多,也更加群情激奋。就在这时,巴黎市长来到宫外求见。

他立刻受到接见。他进谏道,如不立即停止敌对行动,两个钟头后整个巴黎将揭竿而起。

大家正讨论该怎么办的时候,禁卫军副队长科曼热回来了,身上的制服被撕破,满脸血迹。王太后一见他进来,惊叫了一声,问他发生了什么事。P3-5

序言

《三剑客》(又译《三个火枪手》)、《二十年后》和《布拉热洛纳子爵》是大仲马叙述达达尼昂生平事迹的三部曲。既然《二十年后》是第二部,在这里不妨首先回顾一下第一部《三剑客》的故事梗概,以利读者的阅读。

1624年,法国红衣主教黎塞留出任首相,实行铁腕统治,与以王后安娜·奥地利为代表的大贵族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结束了亨利四世遇刺后的贵族骚乱,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王权。1625年,对抗王权的新贵族势力胡格诺教派,勾结英国在拉罗舍尔举兵造反。黎塞留率兵围攻,于1627年平定反叛。《三剑客》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历史背景下。

加斯科尼贵族子弟达达尼昂来到巴黎,投靠国王路易十三的火枪队队长特雷维尔,与阿托斯、阿拉米斯和波托斯三个火枪手结成生死之交。王后安娜·奥地利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有私,把国王赠送给她的一个钻石坠子转赠给他,以示留念。与王后有隙的红衣主教黎塞留,派女间谍米拉迪潜入英国,盗出钻石坠子上的两颗钻石,然后建议国王举行舞会,请他要求王后届时佩戴他所赠的钻石坠子出席,以图制造丑闻,使王后名誉扫地,同时打击路易十三。舞会日期临近,王后惶然无计,幸得心腹侍女波那瑟太太献策,请达达尼昂相助。达达尼昂钟情于波那瑟太太,爽快答应。于是,他约定阿托斯、阿拉米斯和波托斯三位朋友同赴英国。途中,他们遭到黎塞留手下人的追杀围堵,阿托斯等三人受重伤。只有达达尼昂成功抵达英国,取回白金汉公爵不惜重金修复完好的钻石坠子,在舞会开始前不到一小时交到安娜·奥地利手里,化解了她的危机。

……

《二十年后》里描写的人物众多,但几乎找不到绝对的好人或绝对的坏人。这说明作者不是简单地从善与恶来判断是非曲直。作品里唯一算得上邪恶象征的人物,是莫尔东特。他是第一部《三剑客》里那个十恶不赦的女间谍米拉迪的儿子。他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理由,就是复仇,为他那个恶魔般的母亲复仇。他的形象,甚至令拉乌尔和吉什这样两个根本不认识他的纯洁少年感到厌恶,觉得他像条毒蛇。达达尼昂等四个勇敢无畏的火枪手一看到他出现,甚至一听到他的声音,都情不自禁会产生毛骨悚然之感。他在战场上杀死了他的亲叔叔温特勋爵,乔装成蒙面刽子手斩杀了查理一世国王。这种为所有贵族所不齿的行为,连他的主子克伦威尔都非常反感而心生警惕。他不择手段,务必彻底除掉四个火枪手而后快。他要亲手把四个火枪手所乘坐的帆船炸掉,让他们葬身鱼腹。不料阴谋败露,四个火枪手及时逃脱,而他自己只有跳海求生。他苦苦哀求火枪手们救他,但当阿托斯宽容地要搭救他时,他却把阿托斯拉下水,决计在自己死的时候也要给他母亲献上一份牺牲,最终被阿托斯杀死。这样一个邪恶的生命,最后断送于宽容大度的阿托斯之手,作品将之归咎于天数。这倒也符合逻辑:上天惩罚邪恶。

书评(媒体评论)

大仲马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法兰西形象的伟大创造者”,被誉为“天才的小说家”和“通俗小说之王”,其作品在欧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撼动的地位。

这个世纪没有一个人的声望能超越大仲马,他的成功比成功更甚,这是一连串的胜利,具有军号式的响亮。大仲马这个名字不仅是法国的,也是欧洲的;他不仅是欧洲的,还是全世界的。

——雨果

大仲马之于小说,犹如莫扎特之于音乐,已达艺术的顶峰……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无人能超越大仲马的小说和剧本。

——萧伯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13: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