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绿洲上的花园城市
利雅得位于沙特阿拉伯半岛中部的纳吉德高原上,海拔520米,东距波斯湾约386公里。由于它是跨越阿拉伯半岛东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过去这里是沙漠绿洲,有山,有低谷,有高地,适合人类居住,上古时期就有人类生存的遗迹。可能因为这片沙漠绿洲上有花有草吧,过去的沙特人给这里起了个阿拉伯语中“花园”一词的复数名字——利雅得。
利雅得市的气候属于大陆性沙漠气候,夏天炎热(7月平均33℃,最热时达到45℃以上)干燥,冬季凉爽(1月平均14℃,最冷不低于10℃),雨量适中,降雨量(年均81.3毫米)随年而有所不同。遇上干旱之年,见不到雨水,可有时候,冬季也下起瓢泼大雨,雨水突然从天而降,伴有大风冰雹。在利雅得时,有一年我们就遇到了大雨,冰雹打在屋顶上嘭嘭作响,停在院子里的汽车被砸出一个个的坑。当然,这太少见了。你去的时候,未必遇得到。
利雅得城郊有肥沃的山谷和农场,种植着不同的作物。在阿拉伯,有一种特别的地带叫“洼地”(wadi),多半坐落在山边的低谷里,形成一条长长的河谷。遇上有雨水的季节,洼地变成了小河,但近年往往见到的是干涸的河谷。在利雅得,三条洼地很有名气,它们是:汉尼法洼地、艾桑洼地和拜萨汉洼地。汉尼法洼地有200公里长,水资源丰富,曾经浇灌这一带的农田。它的一条支流曾流经利雅得市区,现在变成一条大街。为了保留洼地的原始风貌,改善周边环境,保护水利资源,利雅得市政府投资3.7亿里亚尔(约合1亿美元),用于洼地的全面改造。利雅得用水靠东南郊30公里外的海尔工厂把带咸味的地下水淡化,供应市民生活需要。
城市布局井然有序
利雅得市原来只是不到1平方公里的小城,现在市区已经扩大到1600平方公里。人口达400万(其中320万沙特人,80万侨民),是世界最著名的花园城市之一。市区分居民区、农业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布局井井有序。利雅得还是沙特全国商业、文教和交通中心。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城市迅速发展,已建成现代化的新兴城市。绿洲农业区出产椰枣、小麦和蔬菜。工业有炼油、石油化工、水泥、纺织等。它是红海和波斯湾之间的中转点,农牧业产品集散中心。是伊朗、伊拉克等地穆斯林前往麦加、麦地那朝觐的陆上交通站。有现代化的铁路、公路通往沿海地区。航空线和国际公路连结国内外。
作为沙特阿拉伯王国的首都和王宫所在地,市区建设飞速发展。不到几十年的时间,利雅得市容完全改观。政府大楼、金融机构、商业中心,从建筑风格看,没有重样的楼房。居民区散落在城市四周,市政府规划扩建公园、博物馆、图书馆、学校、医院。市区里既保留了过去的古老城堡,让新一代的沙特孩子不忘记过去;还新建了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整齐、宽敞的大街道,道旁的绿树和花坛,把城市打扮得既时尚美观,又不失古朴风韵。
利雅得西部约8平方公里的纳西里耶区是王宫和亲王们的宅第区。其东西进口处有宽阔的大门,里面林阴道纵横穿插于一座座宫殿、别墅和花园之间,这些精致着色的混凝土结构建筑,从仿摩尔人风格到现代欧洲式样,应有尽有。亲王宅邸中,可以看到圈养的动物,像麋鹿、山羊、珍贵马匹、珍奇鸟类。在院子外还有帐篷,沙特部族保持了老一代游牧人的习俗,周末时愿意住在帐篷里。
在利雅得旅游惊喜多多
拿上—本利雅得的市区图,你可以乘车前往任何有趣的景点。因为气候炎热,路上行人很少,公共交通不算发达,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自驾车。出租车价格便宜,你愿意租车出游也可以,因为这里汽油便宜。注意,你到了沙特,可不要随便点矿泉水,瓶装矿泉水可能比汽油还贵。
各种星级的大小酒店任你选择,超市购物方便,许多超市是欧洲大超市的连锁店。商品让你眼花缭乱,意大利皮鞋、巴黎香水,什么价格档次的都有。你想吃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奶酪蛋糕吗?告诉酒店的服务员就得了,第二天早上从美国空运来的蛋糕就放在你的餐桌上。P25-27
介绍世界,游览必备。
——外交部外交笔会会长、外交部前副部长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外交官带你看世界》是一套与众不同的精品丛书。身为外交官的作者们,不仅熟悉绚丽多彩的祖国,而且也十分了解卓越多姿的外部世界。他们用一本本书,通过朴实的语言,流畅的文笔,打开饱览世界之窗,让旅游者和读者在尽享各国秀丽的自然景色、精彩纷呈的风土人情、色彩斑斓的名胜占迹和引人人胜的奇闻异趣的同时,也能深受良风益俗和文明亮点的启迪,内容十分丰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会长、外交部前副部长
出版《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外交官带你看世界》这套丛书,把我们的一批外交官动员起来了,写他们曾经工作过的国家,帮助中国读者了解世界,这非常号,等于是把不为人知的宝藏开发了出来。
——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中国前驻法国大使 吴建民
沙特阿拉伯王国是我外交生涯的最后一站。1954年我进入北京大学学习阿拉伯语,老师告诉我们,阿拉伯民族、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宗教的发祥地是在阿拉伯半岛,沙特阿拉伯是半岛上最大的国家。从那时起,我向往着,有朝一日到沙特阿拉伯看看,对于一个学习阿拉伯语的青年,这样的心愿持续了几十年。岁月匆匆,不觉已近六十,终于有幸踏上了这个王国的土地。
沙特拥有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和麦地那是全世界15亿穆斯林朝觐的地方。上世纪30年代,沙特发现丰富的石油资源,一举改变了贫瘠面貌。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建立的沙特王国,独立至今近80年,国家发展,人民富裕,政局稳定。
沙特历史悠久,公元7世纪诞生了伊斯兰教,固有的游牧民族文化同伊斯兰教义相结合,形成了古朴的文明传统,传承至今。当你走进沙特,会鲜明地感受到传统精神文明与现代物质文明的高度融合,二者交相辉映,产生出巨大的生命力。王国在保持其伊斯兰属性的同时,敞开胸怀引进高科技和人类文化的精华,与时俱进地高速度地向前发展。人类走进21世纪的新纪元,沙特王国登上国际舞台,在国际能源和资本领域发挥独特作用。近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沙特作为能源大国参加G20峰会,以发展中国家地位呼吁国际社会规范国际金融,其作用和影响已不容忽视。
往日的大漠之国沙特阿拉伯,游牧人居无定所,骑在骆驼背上迁徙游走,寻找水源和绿地,每日以骆驼奶和椰枣为生。一个茫茫沙漠占国土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家,如今成功地改变了民族的命运。今日的沙特阿拉伯,古朴风貌犹存,它是民族的精华,但现代化的城镇已平地而起。你今天来到沙特,看到的是粮食自给,玫瑰花向欧洲出口,沙漠绿洲—片生机盎然。
如果你乘飞机抵达首都利雅得,可以看到伊斯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合;西海岸的吉达如同我们的上海,是商业金融中心;你是穆斯林,不会错过去麦加朝觐的机会;东海岸是沙特石油的诞生地,闻名于世的石油不夜城就在那里;西南部的阿西尔高原,是避暑胜地,还是珍稀动植物的天堂;想去沙漠中探险吗?去吧,除了体验沙漠的广阔无垠,没准还能挖到一朵“沙漠玫瑰”,回去赠与你的亲人。在沙特旅游,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感到浓郁的阿拉伯风情和阿拉伯民族的好客情怀。
中国和沙特建交于1990年7月,虽然建交时间是我国同阿拉伯国家建交最晚的一个,但两国关系的发展速度却不同凡响,在21世纪更是进入最佳发展时期。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沙特非常迅速、慷慨、真诚地伸出救援之手,让我们这个民族感动了。
“百闻不如一见”,还是亲身体验—下“沙特阿拉伯之旅”吧。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外交官带你看世界》丛书特邀中国驻各国的前任资深外交官执笔,以外交官的第一人称展开了对世界各国政经文化、风土人情、旅游特色的描写,同时收录了他们若干年生活在海外的不凡经历和奇趣见闻。该系列丛书一个国家出版一本,作者既了解中国读者口味,又熟悉所介绍国家的情况,以自己特殊的身份,用生动的笔触、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在中国读者与所介绍国家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各书均附有所介绍国家当年的旅游资讯。所以该大型系列旅游专题丛书对于想了解各国地理人文、旅游景点、文化习俗的中国读者来说,将是一部集珍藏价值与实用功能于一身的经典系列丛书。
本书是丛书之一的《沙漠绿洲》。
阿拉伯民族、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宗教的发祥地是在阿拉伯半岛,沙特阿拉伯是半岛上最大的国家。
如果你乘飞机抵达首都利雅得,可以看到伊斯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合;西海岸的吉达如同我们的上海,是商业金融中心;你是穆斯林,不会错过去麦加朝觐的机会;东海岸是沙特石油的诞生地,闻名于世的石油不夜城就在那里;西南部的阿西尔高原,是避暑胜地,还是珍稀动植物的天堂;想去沙漠中探险吗?去吧,除了体验沙漠的广阔无垠,没准还能挖到一朵“沙漠玫瑰”,回去赠与你的亲人。在沙特旅游,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感到浓郁的阿拉伯风情和阿拉伯民族的好客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