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有钱了,但是他们遇到了解不开的心结,寻遍治疗心病的灵丹妙药,于是把目光投向了神秘的东方,最终落在了中国的道学之中。
道家的学说,其言不玄,简明易懂,必是我们把它复杂化了,把它故弄玄虚了,与佛学等相比,道学更适合中国人。
既然是写给大忙人看的,既然“道”是不可以“说”的,所以本书用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一些“道理”,见微知著,让你在快乐的阅读中获得心灵的沐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给大忙人看的道家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吴为子 |
出版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西方人有钱了,但是他们遇到了解不开的心结,寻遍治疗心病的灵丹妙药,于是把目光投向了神秘的东方,最终落在了中国的道学之中。 道家的学说,其言不玄,简明易懂,必是我们把它复杂化了,把它故弄玄虚了,与佛学等相比,道学更适合中国人。 既然是写给大忙人看的,既然“道”是不可以“说”的,所以本书用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一些“道理”,见微知著,让你在快乐的阅读中获得心灵的沐浴。 内容推荐 当下,人人部忙:商人忙,官员忙,工人忙,农民忙,学生更忙……一个忙碌而有为的时代,忙出了成果,忙出了辉煌,但许多人同时也忙出了心病,忙坏了身体,忙得迷失了方向。 怎样才能找到忙碌之中的平衡点呢?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这几年都将目光集中在了中国道家的学说里。一阴一阳谓之“道”,中庸平衡谓之“和”,现代人的身心痼疾,也许只有求于“道”方为良药,道学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治疗心疾的“中草药”,显效慢,但能去“根”。 大忙人们会说,这么忙哪有时间读书求道呢?基于此,精心潜修道学的吴为子先生为我们写出了这本《给大忙人看的道家书》,将不可言的“道”融人短小而耐嚼的小故事当中,让大忙人在闲暇之余解读道家精髓,体味道家智慧,让我们的人生住忙乱的世界巾更加从容而幸福! 目录 一 非常道,道非常之理 道不可言 老子论道 道存何处 浑沌开窍 渔夫说真 见习雷神 五戒十善 相马忘形 无情有情 先入为主 等待一生 见微知著 智伯索地 徽宗崇道 神仙难度 二 心境界,养常乐之心 欲取先予 知足常乐 少得多惑 自知为贵 放下执著 保持真我 合适就好 放在低位 静心敛意 简单生活 境界之别 牛皮妙用 心有多大 专注有害 日进跬步 心域无限 三 处世略,析世间百态 放低乃容 向山走去 适者生存 随心而安 谦虚是根 天气寒冷 风摧秀木 低头见天 谦卑之力 虚怀若谷 无我之境 大用无用 归于当初 杯水人生 守柔不争 四 进退度,分展转腾挪 当止则止 功成身退 保留对手 柔曲之姿 凌波微步 和光同尘 荣枯由他 以退为进 动静之别 心不介人 希望固存 迷失方向 五 包容心,看万物长短 朋友之道 夜凉心热 观水做人 心怀天下 善恶二狼 布袋立身 清者自清 背后一枪 屈己从从 冰释前嫌 六 名利场,如过眼云眼 多做少取 安贫乐道 扫叶踏雪 朴实厚道 各安其命 父子之间 因绳未断 钱害富翁 虚名累人 心屯罗刹 穷而不乏 淡化心境 舍之则藏 得失自然 贪多为祸 七 左右眼,观风云变幻 留有余地 多者更多 爱人及己 以德报怨 两只眼睛 就是这样 刮目相看 以变应变 一念之间 祸福之间 反古之道 依靠心灵 八 成功路,在为与不为 马到成败 千里之行 小处着眼 与命相抗 从头再来 无用之物 对症下药 凤凰展翅 有生于无 慎思明辨 空中楼阁 患得息失 知易难行 寂寞成道 化难为易 大智若愚 厚积薄发 呆若木鸡 愚公移山 专注于心 九 管理经,问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为而不争 正言若反 由虚而静 清静持正 头上悬剑 可为而为 见素抱朴 无为而治 下要有为 居高歉下 不与人争 各取所需 龙子收徒 十 生死观,观俯仰人生 时间富人 只剩七天 活在当下 人生如梦 天地化育 死后之乐 倒悬之苦 杞人忧天 认真活着 长寿非福 享受生命 生命之花 十一 养生斋,惟顺其自然 达生养心 持盈保泰 自然之心 顺其自然 半个小时 顺手之势 抛却妄念 心如止水 沙漠电话 长寿之谜 贵在鞭后 刀刃不钝 獐子与狗 百分差异 无为养生 十二 逍遥游,立天地之间 自由精神 懂得放下 生活艺术 百人村庄 自得其乐 我还是我 看破因由 野生野长 另有洞天 三事知足 快乐轮回 试读章节 1.道不可言 有一天,泰清请教无穷:“你知道‘道’是什么吗?” 无穷说:“不知道。” 泰清又请教无为:“你知道‘道’是什么吗?” 无为说:“知道。” 泰清十分高兴,就继续问道:“能具体说一下你所知道的‘道’吗?” 无为说:“可以。我所知道的‘道’,贵可以为帝王将相,贱可以为仆役奴隶;既可以聚合为生,也可以分散为死。” 后来泰清对无始说:“无穷说他对‘道’一无所知,无为却把道说得活灵活现,究竟谁的道行更高?” 无始说:“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 听无始这么一说,泰清感叹道:“难道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 无始说:“道不可听,听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言,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一听见有人问‘道’便马上出口回答的人,其实根本不知道‘道’,而问道的人也不可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答。” 泰清越听越糊涂,只好摇头而去。 【悟道心得】 “道”就是规律,比如说,所有的人都离不开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所有的人都不能脱离动物性。即使奴隶主也不能禁止奴隶吃饭、睡觉、排泄等生理规律。这,就是最基本的“道”!看来,重的并不是辨出“道”究竟是什么。而是要保有一颗童心,这样才能看出“道”。 2.老子论道 孔子活到51岁,还认为自己没有学到“道”,于是就到沛地去找道家祖师老聃。 老聃说:“听说您是北方的贤人,恐怕已得道了吧?” 孔子回答说:“还没有。” 老聃问:“您是怎样去探求道的呢?” 孔子回答:“我开始是从制度名数方面探求的,结果用了5年的时间,也没有学到;后来我又改从阴阳变化方面去探求,用了12年时间,还是没有学到。现在我只好找您当面求教了。” 老聃说:“这就对了。假如道可以贡献给别人,那么人人都会把它献给君王;假如道可以送给别人,那么人人都会把它送给父母;假如道可以讲授给别人,那么人人都会把它讲授给兄弟;假如道可以留传给别人,那么人人都会把它留传给自己的子孙,可惜这是办不到的。从求道来说,心中不能自悟,有道也不会被接受;从传道来说,如果道不能在外部得到接应,道也不能通行。从内心发往外界的东西,如果不能被外界接受,圣人也不会使它达到外界;由外界进入内心的东西,如果内心不能自悟,圣人也不会使它进入内心的深处。名声,这是天下共有的东西,不能过多地猎取;仁义如同先王的旅舍,住一夜可以,但不能久住,否则就要遭到责难。古代道德修养高的圣人,不过假托仁义,悠然自得地遨游于逍遥自在的虚无之境,生活在马虎、简单、无奢无华、不必施与的田园之中。逍遥自在就不用刻意去有所作为,简简单单、无奢无华就容易生存,不必施与也就无须受损。古时把这种生活叫作‘采贞之游’。相反,如果把贪图财贿看成是正当的,就不会把利禄让给别人;如果把追求显赫看成是正当的一就不能把名誉让给别人;迷恋权势,就不肯把权力让给别人。当得到这些利禄、名誉、权势的时候,就会提心吊胆,惟恐失去它;一旦失去这些东西,就会痛苦不堪。而且内心没有一点鉴识,只是盯住孜孜以求的东西,那种感觉就像时时都怕被上天所惩罚。 “怨、恩、取、与、谏、教、生、杀,这八种方式不过是端正他人的工具,只有遵循自然的变化而无所欲求的人才能使用它。所以说要使人的行为端正首先要使人心端正。心里不认为是正确的,心灵的门户则永远不会打开。” 【悟道心得】 道是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被认为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微妙玄虚,没有质的规定,也不能用言语文字表达。所谓“大道敏于心”,是说学道者须悟道,要先虚静内心,端正思想,摒除杂念,心灵之才能开启,以外力强求是无效的。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