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种活生生的情感,它要经历诞生、成长、绽放、衰败直至消亡的过程,幸福也有周期,如同昼夜交替。
书中汇集的杰作描绘了幸福的早晨、正午、黄昏和夜晚,还有它那永恒的复苏……
然而,幸福是短暂的,不易获得;它来去无常,不可捉摸。
25幅画作,宛若25节心理辅导课,作者引领读者面对五味杂陈的人生,寻找幸福的时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幸福的艺术(品味幸福的25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法)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幸福是一种活生生的情感,它要经历诞生、成长、绽放、衰败直至消亡的过程,幸福也有周期,如同昼夜交替。 书中汇集的杰作描绘了幸福的早晨、正午、黄昏和夜晚,还有它那永恒的复苏…… 然而,幸福是短暂的,不易获得;它来去无常,不可捉摸。 25幅画作,宛若25节心理辅导课,作者引领读者面对五味杂陈的人生,寻找幸福的时刻……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介绍25位西方著名画家的油画,讲述画作的背景故事,引领读者感受画家的感情心理,领略画作不同的艺术风格及其所传递的幸福感受和启示,从而获得对幸福的向往和认知。作者把幸福比喻为白昼的交替,自然四季的循环,然而幸福是短暂的,也不易获得;它来去无常,不可捉摸。 目录 前言 幸福就像一件艺术品 序言 幸福之谜 早晨:幸福的诞生 像生命一样坚强和脆弱 最初的幸福 童年的幸福 日常生活的幸福 正午:圆满的幸福 像一种前进的力量 怎样才算幸福 幸福的智慧 爱的气息 幸福寓于亲情之中 超越自我的幸福 黄昏:衰微的幸福 幸福行将结束时的惆怅 没有完美的幸福 忧郁的诱惑 幸福进入冬季 夜晚:消逝的幸福 心灵的漆黑之夜 痛苦的煎熬与孤独 夜幕星辰 摔跤的理由 黎明:幸福的回归 昨天的幸福感 重新朝晖的幸福 幸福是一则长长的故事 幸福的睿智 幸福能否永恒 腾飞:乘风而起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寻找幸福,可能只是一个找回幸福的问题。“幸福”的这种复杂且转瞬即逝的感受,到底产生于哪些遥远的记忆之中? 现在我们懂得,爱的滋养对于人类不可或缺。得不到爱的孩子在肉体上或精神上备受折磨。缺乏抚爱的孩子心灵受到创伤,待成年后也难以找到幸福。换言之,感到幸福其实是找回、唤醒对过去幸福的回忆,更确切地说,是找回最初的幸福:那些早期被爱并受到保护的幸福印记。 心理学关于烙印的理论揭示,生命中的有些阶段有利于某些技能的掌握。比如语言:如果我们早期经常听到它们,以后对它们的掌握会更容易。同样,幸福的语言如果曾弪抚慰过我们的幼年,如果我们在牙牙学语时已经学会了它,这样幸福的语言对我们就更易于理解。这第一阶段的学习使后面的变得更容易:通晓多种语言的人是因为从小就学过几种语言。幸福是否也是如此?童年的幸福是否使人更易于通达成年人幸福的所有形式?实际上,就是这些心中最起始的、难以名状的印迹,孕育着未来获得幸福的能力,感受幸福的便利条件。 倘若我们很早就获得此幸福的印记,这是第一件走运的事。由此也就有了第一个义务:切莫将它错过,因为还需下功夫。但如若不走运,就只得加倍努力了。 总是有可能学会获得幸福的,哪怕它不曾是我们的母语。 是什么使一个孩子到成年时能够感到幸福呢?或许是他对幸福的记忆,这些如团团星云状的幸福记忆和时刻,有的模糊,有的惊人地确切。这种记忆越是出观的频率高、次数多,我们就越能够感到幸福。知道在幸福的餐桌上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然而,构筑幸福的能力不仅建立在回忆的库存基础上,还需要一种意愿。正如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讲的:(主人公)在威尼斯的一条街上被两个不同高度的路面绊了脚之后,忽然心中深深地被触动。“那令人目眩的依稀可见的幻象又一次与我擦肩而过,它好像曾对我这样讲:如果你有力量,在我经过时抓住我,并努力去解读我向你提出的幸福之谜。”普鲁斯特在更著名的“马德莱娜”一节中向我们表明,如果没有重新点燃幸福感受的意愿,模糊的记忆毫无用处。 除去最初的印记,幸福的能力还取决于对幸福的追求和想要幸福的愿望,以及为此作出的努力。 我们从哪里得来这一幸福的概念? 如果它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那就是因为我们曾经确过幸福。 ——圣·奥古斯 为什么人们几近本能地相信世间存在幸福,因此追求幸福既不疯狂也不徒劳?为什么大部分人对这一追求锲而不合,有时甚至方式笨拙?为什么人类不满足于一种可以接量的基本物质生活:吃饱、穿暧、享乐……为什么人们在寻求并有时在找到幸福的感觉时,还会有一种超群和圆满的需求?答案也就在克里木特的这幅画作里。如若将视野扩大,人们会发现母亲和孩子周围的世界令人担忧:大片均匀的黑色,长长的半阴影,一位老妇人干瘪的身躯…… 人类的生活是艰难的,有时带悲剧色彩,逝去的时光总要在肌肤上留下伤痕。倘若没有幸福,缺少与周围黑暗的吞噬力量抗争的能力,又如何能抵御郁闷和绝望的侵袭?P24-26 序言 前言 幸福就像一件艺术品 阿兰写道:“绘画是独自举行的神圣仪式。”是什么使我对绘画如此着迷,并想探究它对我们灵魂的影响?是我作为精神科医生的职业习惯,还是我对内心世界及寂静情有所斤钟,抑或是我对情感的跌宕起伏难以释怀?我说不清,但我很愿意将这一体验及其益处传授给读普面对一幅画作,放缓呼吸,保持静默,听凭作品向我们倾诉,任由画面萦回脑海,让它占据全部身心…… 本书中的25幅杰作代表了幸福的面貌、形状和姿态。这25幅画促使我们去感受、冥想、思考。这25节“课”帮助我们培育获取幸福的能力。 这些描绘幸福的画家,有的一生安乐,也有的时常或一直生活在不幸之中。然而,他们无不渴望幸福,对获取幸福的必要深信不疑。他们之中,即便是功成名就者,也深知幸福来之不易、转瞬即逝,幸福的出现和消失都不可避免。 幸福是一种活生生的情感,它诞生、成长、绽放、衰败直至消亡。幸福也有周期,如同昼夜交替。这一自然运动将成为本书的导线——阿里阿涅线团,这里汇集的杰作描绘了幸福的早晨、正午、黄昏和夜晚。当然还有它那永恒的复苏…… 有许多人说: 谁会让我们看到幸福? ——《旧约·诗篇》 后记 2007年初,三联书店约我翻译这本《幸福的艺术》,我欣然应承,原因是,一方面本书从剖析名画这个特殊视角解读幸福的奥秘,颇有新意。其次,作为艺术史教授,里面不少内容我已熟悉。最后,此书出自一位法国精神病科医生之手,而我已和法语打了半个多世纪交道,法译中是自己的本行。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接受这一任务不久,我就发现自己得了乳腺癌,且肿块硕大(7.5×8厘米),医生诊断为中晚期。在问及此病的治愈率时,主任医生的回答是:中期之前95%,中期之后5%,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因为我平素酷爱运动,年逾古稀仍保持每次下水至少游一千六百米的记录,故一年到头连感冒均极少,退休十几年来几乎每年都和夫君越洋旅游,足迹已遍五大洲……所以这一突如其来的噩耗,骤然间把我推入了无底的深渊。可是与三联书店签的约是一年交稿(2007年3月一2008年3月),于是在手术和化疗的间隙坚持翻译工作。情形无异于父亲(画家司徒乔)那幅题为《在不自由的地方画自由神》的画作(1931年他透过纽约移民局监狱的铁窗作成此画),只不过我是在一生最不幸的时候研究幸福之谜。 就在这一精神几乎崩溃的时刻,反复咀嚼本书作者在破解这全人类日益关注的命题时所作的全面、精辟的论述,使我的心智豁然贯通、开朗,获益匪浅,尤其是书中列举的名画家大多一生坎坷(如凡·高、伦勃朗等),却顽强地与厄运抗争,为后世留下了讴歌欢乐和生命真谛的不朽作品,凡此种种都给了我力量,加上对症的治疗和亲友的关爱,终于挺过了这一关:2008年3月如期交付了两份译稿(另一本为《禁苑·梦》,作家出版社出版),还奇迹般顺利通过了癌症治疗结束三个月后的首次复查。与此同时,病重时忘得一干二净的儿时就熟知的钢琴曲,此时也全都想起来了,而且还在一年中练会了李斯特的《安慰》Ⅲ,肖邦的两首夜曲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等,美妙的旋律不但净化了心灵,也驱走了悲凉。日前北京的第一场春雨让枯黄的树木一夜间披上了绿装,花园里的玉兰含苞欲放,病后的第一个春天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都更美丽,因为盎然的春意带来的是无限的希望!现在每天醒来的第一个惊喜是:“我还活着!”接着便想大喊一声:“活着真好!” 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刻骨铭心,从中获得的最大的启迪是:人生中无论遇到多么大的灾难,千万不要放弃对幸福的期待和追求,只要坚持这一条,终究会得到幸福的眷顾,“哀大莫过于心死”,只要心不死,永远有希望获得幸福。 此外,幸福这门艺术的确可以学到手,只要用心体会其中的哲理:对生命,懂得感恩和珍惜;于苦难,学会坦然面对,从而增强信心,减少盲目性,远离恐惧、绝望等令人颓废、消极的情绪。本书作者说得好,人是动物中唯一知道自己必死的,因此每次磨难都是最后一幕的一次小小的排练。我想,如果一个演员每次彩排都能从容面对,到了真正演出时就不会怯场。正如马克.奥莱勒听说:“无论死神何时光临,我都会以微笑相迎。”愿广大读者能从这本传授幸福之道的论著中获益,人人活得轻忪,过得幸福。 司徒双 2008年3月26日(本人发现癌症一周年) 于北京方庄寓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