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中编著的《中国凭什么胜出?》是一位草根学者对中国社会的观察和发展前途的思考:中国崛起之路的底蕴是什么?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方向和步骤是什么?中国崛起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从文明视角解读了当今中国困惑和中国崛起的根源;求证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综合改革方略;探讨了消解美国霸权的中国全球战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凭什么胜出(一位草根学者对中国社会的观察和发展前途的思考)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丁建中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丁建中编著的《中国凭什么胜出?》是一位草根学者对中国社会的观察和发展前途的思考:中国崛起之路的底蕴是什么?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方向和步骤是什么?中国崛起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从文明视角解读了当今中国困惑和中国崛起的根源;求证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综合改革方略;探讨了消解美国霸权的中国全球战略。 内容推荐 《中国凭什么胜出?》是一位有着学术志趣和世界眼光的普通中国人对世人所瞩目的中国崛起之路、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强大的中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等问题的独特思考。 作为一家之言,作者丁建中从地本文明、物本文明、人本文明的角度观察和解剖古今中西文明形态的演进和优劣,提出西方社会面临的六大危机(生态环境危机、贫富两极化危机、财政税收危机、货币金融危机、军备竞赛战争危机、精神危机)是其文明自身的缺陷所致,西方的衰落并不是因为中国的崛起,相反,以人本文明形式崛起的中国是世界的福音。 作者对于未来中国的土地制度、企业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方向和步骤,中国如何完成统一大业,中国未来的全球战略等,均作出了探索式的展望,认为这些是中国之所以胜出的关键。 《中国凭什么胜出?》对于关注中国未来改革发展方向和世界影响的国内外读者,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全书导读——五大部分逻辑关系/1 序言 鲲鹏蓄势待发/3 导言 世界未来大预言/6 中国与世界的关联/6 文明三部曲与美国原地打转/10 谁会将世界整合为一体/14 第一篇 强国梦——毛泽东、邓小平的追求与遗愿 第一章 毛泽东的成功、失败与困惑/18 欲速不达/19 急风暴雨/20 高层分歧/22 岂能坐视江山变色!/23 不是一个人的悲剧/25 第二章 邓小平为什么会成功/28 扳倒“凡是派”为什么如此重要/29 一场由民间发起的改革/31 “特区”借壳上市/32 香港这颗棋子好用得很/35 台湾是他心中永远的痛/37 第三章 台湾,中美日激烈过招的战略要地/40 2049年中国统一蓝图/40 不可忽略的地缘政治/43 统一战略——加强硬实力与软实力建设/49 第二篇 历史沧桑——从东沉西升到西沉东升 第四章 中国古代文明燃烧了自己照亮了西方/54 中国科技发明100个世界第一/54 中国给力西方两次思想解放运动/58 中国科举制度是西方文官制度的蓝本/62 第五章 中国王朝定律:农业大树欺压工商小苗/65 “李约瑟难题”与中国古代创造力先高后低/65 士农工商排序——官本位藐视科技/66 重本抑末国策——强干弱枝打击工商/68 地租剥削应有尽有,何须他求/70 文明陷入毁灭、重建的怪圈/73 第六章 西方工业文明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76 物力资本横行天下/77 科学革命让西方坐大/79 王冠成打落地,民主四处冒芽/82 第七章 西方文明岌岌可危,中国要走新路/86 面对生态灭顶之灾,传统经济学束手无策/86 中国城市只有1%的富裕家庭/90 政府财力何以濒于枯竭/93 从“郁金香狂热”到金融战争,经济赌场化/94 军备竞赛饿死人也要加码!/97 精神家园在西天?/100 第三篇 拨开迷雾——惊见美苏霸权陨落 第八章 美国霸权无可奈何花落去/104 胜者为王/105 控制了石油,就能保住美元霸权/107 次贷危机暴露了美国经济的寄生性、腐朽性/110 美国信用破产之日就是美国霸权覆灭之时/113 “美国梦”梦断何处/115 第九章 苏联解体的奥秘与启示/118 革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爆发/118 苏联模式的本质/121 冷战和争霸掏空了苏联/124 就让天堂瓦解吧/126 苏联本有避免解体的机会/127 第四篇 修炼内功——中国超越美国的全面改革 第十章 土地改革,固本培元/132 土地产权关系何以扑朔迷离/132 盘活土地资本:中国农业的出路/134 好马也吃“回头草”/136 一石三鸟,何乐不为!/139 中国需要一部立足长远而统一的土地法/146 第十一章 企业改革,强筋健骨/148 晋商“顶身股”的预示/148 不可逃避的剥削/151 中国不必按照西方的游戏规则来玩/153 该让的要让,该拿的要拿,该花的就花/155 第十二章 心灵改革,文化升级/159 文化与意识形态/159 中国人要打人本文化牌/160 百家争鸣不只在古代和民国/163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65 人本文化面貌一览无余/167 马克思主义彻底中国化/170 海纳百川,天下归心/173 第十三章 政治改革,东方不败/175 西方多党就好吗?/175 中国现行政治体制优劣并存/179 中国式普选/180 用民主的达摩克利斯剑制止腐败和渎职/183 西方式民主也要靠边站/184 甩开包袱,另辟蹊径/187 第五篇 引领大同——中国的全球战略 第十四章 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全球货币统一/190 美元是坨老鼠屎,坏了世界经济这锅粥/190 人民币异军突起/196 全球货币统一三部曲/199 第十五章 政治多极化促进全球政治统一/203 新战国时代的政治危机/203 美国一相情愿的战略意图/204 消解美国霸权,中国自有高招/206 “中美国”和“两国集团”卖的是什么膏药?/208 反霸持久战──先战略防御,后战略反攻/210 亚盟力主联合国升格为世界联合政府/211 第十六章 大中国促进全球文明差异统一——兼评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215 差异统一,才是宇宙真理/215 人本中国替天行道216 世界八大文明体旧貌换新颜/219 《文明的冲突》——西方文明的悲鸣曲/220 结语/229 后记/231 试读章节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因为他令任何帝国主义者、霸权主义者胆寒,同时,他也是特权腐败者的克星。就像拿破仑是法兰西民族的象征与骄傲一样,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骄傲。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战略家,同时也是伟大的理论家和富有激情的马背上的诗人。毛泽东的一生,波澜壮阔,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他在新中国建立前的大半生,为救国救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发展马列主义,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克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滋生的左倾路线的不断干扰,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他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后半生,率领中国人民大干快上,试图用极短的时间赶超英美,但由于过于急躁,理论脱离实际,致使中国经济建设反复折腾,以至其去世时,中国在经济与文化方面并未减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当然,我们不会忘记,民族的基础工业以至“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是在毛泽东领导下搞成功的。另外,大范围的农田水利建设,开垦了数以亿亩计的新的良田,和可使用数十年的水利系统,也是毛泽东执政时期的巨大功劳。这两方面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生产力打下了基矗要知道,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军工力量是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开拓中国和平发展环境不可缺少的硬实力,而蕴藏着巨大生产力的农田水利系统,为日后农业持续稳产、高产打下了基矗 毛泽东是如何评价自己一生的呢?非常的简单。他说:我这一生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另一件是“文化大革命”。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这件事没有什么争议,毛泽东担心的是,“文化大革命”功过难论,而“文化大革命”耗尽了毛泽东的心血,他不能容许别人加以否定。 毛泽东是伟大的战士,他战斗了一生。他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他说过: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的哲学;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似乎没有他做不成的事。但在他心目中分量最重、意义重大而深远的“文化大革命”这件事却以失败而告终。 如何看待“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如果用传统的观念,局限在“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时空,就事论事,就无法弄清这个问题。 欲速不达 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为中国提供了借鉴。毛泽东试图效仿并超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用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成效实践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设想。 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质是国家物本主义。所谓国家物本主义,通俗点讲,国家是唯一的最大的资本家。它采取与私人物本主义完全不同的形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充分积累,以便为将来的人本文明创造条件。 西方社会以外的东方社会在摆脱地本文明或地本制度(也即封建制度)的束缚后,走上了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另一种资本原始积累的道路。这是为什么呢?正如拙著《人本社会论》第三章所述: “落后的东方社会在既没有足够的外部市场,又没有足够的国内市场的情况下,单靠私人资本的缓慢积累是永远无法赶上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西方资本的;要想在落后的农耕社会基础上培育出强大的工业资本,就必须进一步掠夺国内农民,同时确保农业剩余不被传统的贵族地主、民间地主所消耗;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铲除传统的剥削阶级,将农业剩余完全用于工业积累。单纯公有制基础上的强有力的苏联国家,就是这样充当了工业资本积累的组织者和责任人。” 我们简要考察一下新中国建立后几个阶段的变迁,上述的脉络清晰可见。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个大动作,是在农村完成土地改革,就是将从地主手上夺来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赋予农民家庭或个人对土地的私有权。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此法的总则说: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将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是中国共产党履行对全中国人民的郑重承诺。“打土豪,分田地”,使共产党获得了亿万农民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很短的时间(解放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搞了土改),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局面。但在土改(分田给农民)还没有全面完成的情况下,农业集体化的运动就已开始了。 农业集体化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10月至1953年(3年3个月),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初级社)。到1952年底,全国农业互助组发展到830余万个,参加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40%。其中,各地还试办了农业初级社3600余个。(在互助组,农户对土地、生产资料的私有权利仍完好无损,在初级社,农民不再分散劳动,而是集体共耕,土地入股分红,耕畜与其他大型农具也有偿使用,农户的产权仍是独立的)。第二阶段从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1年半),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到1955年7月,全国比较稳固的初级社达65万个。第三阶段从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1年半),初级社向高级社迅猛过渡(在高级社,农民土地、耕畜及大型农具转归集体所有,土地分红、耕畜及大型农具使用报酬被取消)。到1956年底,参加到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总农户数的87%。可见,农业从土地私有的农户单干,到土地集体公有公营,时间跨度只是7年。这种快速变化、冒进曾引起基层群众和上层有关领导的不满和抵制。时任农村工作部部长的邓子恢,主张从“小农经济的现状出发”,稳步推进集体化,但被毛泽东斥之为“右倾机会主义”。 毛泽东在农业快速变更所有制结构的同时,也在城市加快了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农业生产指标不断加码、冒进,引起了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警觉,他们试图加以纠正,从1956年开始了反冒进的努力。 从1956年到1958年,中央领导上层出现了颇为奇特的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的复杂局面。当然,毛泽东的主张很快占了上风,以致很快明确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同时冒进被名正言顺地称为“大跃进”。高级社被迅速升格为“人民公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并称为“三面红旗”。 P18-20 序言 全书导读——五大部分逻辑关系 本书不是纯粹的理论、学术书,而是面向大众的通俗的综合读物。它用夹叙夹议的笔法,描述了一个凄美而壮观的中国故事。本书分为五大部分,形散神不散,其中包含了若干重大而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新的解读,目的是更好地实现简明、生动的宏大构思。 第一部分“强国梦”,共三章。 前两章回顾新中国诞生后的建设历程。为了实现强国的梦想,毛泽东、邓小平均呕心沥血,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对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概略描述,着重写曲折和挫折的过程,以及历史原因。对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几大阶段进行实写。毛泽东时期加上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总括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奋斗史。 第三章明确提出实现强国梦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实现两岸统一。中国应当而且可以在新中国诞生100周年(2049年)前收回台湾。本章一是描绘了2049强大中国的宏伟蓝图(概况),二是讨论了统一中国战略。本章概略提出,为实现强国蓝图,必须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改革。这为本书第四部分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历史沧桑”,共四章。 这部分立意有四点:一是从中国辉煌的文明史挖掘中国再度崛起的历史文化根源;二是分析中国近代落伍的文化、制度原因(优秀文化基因被埋没,封建糟粕累积压抑了中国人民固有的创造力);三是展示西方借中国文明之力打垮中国的历史,说明西方是基于东方文明建立的新文明实现后来居上;四是指出西方文明经几百年的威风之后已走向衰朽,人类要走向新生需要抛弃西方物本文明规则,迈向新文明。这部分暗示,创立新文明的历史使命将由中国承担。中国将在人类文明史上再度演绎后来居上的文明大戏。这部分也为第四部分埋下伏笔(中国如何另辟蹊径,创建新文明)。 第三部分“拨开迷雾”,共二章。 通过分析苏联解体、美国霸权趋向衰落的机理和历史过程,说明任何霸权都不可能长寿,暗示中国未来崛起不是建立新的霸权,而是为了实现王道(主张平等、正义和永久和平),引领世界走向大同。这部分同时为第四部分与第五部分做铺垫。 第四部分“修炼内功”,共四章。 这部分是全书的重点,探讨中国进一步崛起要施行的国内改革战略。经过较为充分的论证,表明中国经过二三十年的综合改革,将在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超越西方、超越美国。 第五部分“引领大同”,共三章。 这部分主要论述,中国在获得足够的内力、实力的同时,所要实施的全球战略。主要战略是指中国作为未来世界的主心骨,在世界范围引领经济、政治、文化综合改革。主要是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国家正在进行)推翻美元霸权,促进全球货币统一,确立世界经济新秩序;通过政治多极化(国家也在进行)消解美国单极化,促进全球政治统一(将联合国改造升格为世界联合政府);通过新的人本文明的传播,促进全球文明的差异统一。 后记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本书的一个重要意图,是预测并展现新中国100周年时的风貌以及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中国崛起的完成不是复制西方物本文明,而是以新文明——人本文明的风姿屹立于世。 人本新文明从中国滥觞,并最终风靡全球,这才是21世纪人类最值得期待并大概率发生的事。读者看完本书,产生共鸣,这是笔者的心愿。 本书初稿完成于2011年年初。之后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从“阿拉伯之春”到“欧美之秋”。这些动荡仍然是本书所说的物本文明危机的表现。抗议怒潮遍及全球,源于1%对99%的剥削与掠夺。人类如果从这种危机中觉醒过来,及早革故鼎新,就能走出物本文明的沼泽地,迎接另一次壮丽的日出,拥抱公平、正义、均富的大同世界——人本世界。 本书能较为顺利的出版,得益于相关人士的大力支持。我首先要感谢陈立旭先生的鼓励、组稿、策划。我还要感谢当代中国出版社副总编张永先生,原副总编唐合俭先生,本书责任编辑张霆先生,他们分别对书稿的完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三位好友:解强、李钊、常敦流,他们在我成稿过程中参与过讨论,提供过有关资料,并帮过书稿校对。 丁建中 2011年11月于龙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