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凌腔雁调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凌雁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花朵,一个民族的精神史;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品位和素质,一个民族的乃至影响世界的智慧和胸襟。我们写作人要敢于看不起那些空心化、浅薄化、碎片化、一味搞笑、肆意恶搞、咋咋呼呼迎合起哄的所谓“作品”。

这套作家出版社版的《澳门文学丛书》,体现着一种对澳门文学的尊重、珍视和爱护,必将极大地鼓舞和推动澳门文学的发展。就小城而言,这是她回归祖国之后,文学收获的第一次较全面的总结和较集中的展示;从全国来看,这又是一个观赏的橱窗,内地写作人和读者可由此了解、认识澳门文学,澳门写作人也可以在更广远的时空里,听取物议,汲取营养,提高自信力和创造力。

本书为凌雁所著的《凌腔雁调》。

内容推荐

看着书名“凌腔雁调”,再看看作者署名“凌雁”,会发现,作者很巧妙地将他的署名融进《凌腔雁调》中;而当读完全书,会进一步觉得书的内容只可以是凌的腔雁的调,也就是说,作品个性极其突出,诸如:如果夫妻失散后想找回伴侣;经济好坏是怎么看的;“木虱”是什么东西;电器售货员如何身处险境;哪是离婚率最高的职业……这些大多写于上世纪80年代反映当时香港、澳门世态炎凉、市井百态、生活不易的文章内容,幽默的笔触、百姓的乐观无不体现在字里行间,令人感动……

目录

挥春爆竹

 已是多少年前的事

 挥春要“挥”才有意思

 燃烧爆竹的悲喜剧

 除旧岁无爆竹更乐

千言难尽

 再有战后失散的话

 那天真烂漫的笑容

 尘封了的世界名曲

 一只长脚蚊的故事

 小的想大大的想小

 令人担惊受怕的菜

 从‘奶粉券”看民族性

 东西方有不同性格

 美国人喜欢打官司

 日本人的悲剧性格

 乘车亦见人的本性

 木虱绝迹皆大欢喜

 一出奇特的“煮床记”

 你的一块钱很大吗

 高级低级齐齐赌博

 垃圾是经济寒暑表

 话说那一桶洗碗水

 白粥牛脷酥的早晨

 求神拜佛作育八才

 日光浴导致皮肤癌

 集邮未必健康有益

 和蔼可亲的老华侨

 香港中区海旁之晨

 港澳渡轮由慢转快

 三轮车淘汰黄包车

 无证一身轻的日子

 步人社会是大转折

 电器铺内辐射严重

 “肺积尘”无药可救

 欲死不得最是痛苦

 活得健康是大福气

 外籍妇人监考中文

 现代雨具不及蓑衣

 鼠折腾我我折腾鼠

 应重辟青少年园地

 天寒地冻如何写稿

 离婚率最高的职业

 牛高马大靠吃野草

 卖豆腐花的汉子

 种菜比种花更好看

 上和下睦天下太平

作家老几

 港澳作家毫无保障

 水喉补鞋匠与作家

 作家应有例休年假

 应有最低稿酬限制

 校对难吃饭难过关

 港台大陆校对简评

 高手校阅一样有错

 美国稿费十年不变

 值钱文章只敢羡慕

 与“青年文学奖”无缘

 倪匡稿速可入纪录

 真的是“文穷而后工”

澳门澳门

 澳门到底有多少人

 养不起中学毕业生

 澳门物价超越香港

 租金占入息七分之一

 香港炒家累死澳门

 那一隅的海角游魂

 举目无亲被人利用

难得畅泳

 游泳池够卫生吗?

 持健康证才可人池

 泳池之水刺激眼睛

 顽童常在泳池捣蛋

 海滩一样有人胡闹

烟烟相报

 希望大家都不吸烟

 吸烟的心理与教育

 你也可以拒绝引诱

 一烟在手破坏形象

 戏院内的观影道德

 烟卷把你熏成烟肉

机不可失

 写稿人旅游的苦恼

 第一次坐机的感受

 不拿机上一针一线

 未坐飞机爱坐飞机

 何止“一览众山小”

 天上云海变幻莫测

 坐过飞机怕坐飞机

 庆幸能够安全着陆

 飞机着陆突然加速

鹰蛇相缠

 君临雀鸟天下的鹰

 坐山雕与鸢肩鹰爪

 麻鹰捉鸡仔与勤王

 遍布毒蛇的中学校

 飞鹰毒蛇黄狗相斗

 传说会复仇的毒蛇

 形如蚯蚓的铁线蛇

 铁线蛇是否能杀人

 “过树榕”能够过树吗

 蛇不犯人人不犯蛇

 丢弃蛇胆的捕蛇客

 有龙者象的大蟒蛇

 蛇皮与川剧《白蛇传》

 蛇胆真能医风湿吗

珍惜林木

 前人种果后人收

 林木愿君同珍惜

 努力绿化城市的人

 不重视绿化的表现

 怎样辨别香港市花

 茂盛树木被人谋杀

毕业廿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二十年春光倏忽去

 忆同学少年多抢食

 群英齐叙出类拔萃

 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

 一张旧照片的联想

 啊,那飞扬的神采!

 断鸿声远魂断蓝天

 安息吧早逝的雁友

同气连枝

 浓雾弥漫中的联想

 春天竟是这样可爱

 春天竟是这样可恶

 七十六年才来一次

 夜夜看天寻找星星

 终于看见哈雷彗星

 缺乏缘分的父子情

 我又站在他的坟前

 眼部动了个小手术

 被迫只眼开只眼闭

 时间躲到哪儿去了

 电饭煲造福煮饭界

 “情人眼里出西施”

 外在美还要心灵美

 荷塘月色移人厅堂

 一缸清水浮朵白莲

 一阵浓烟扑鼻而来

 火能穿屋能过马路

 你吃玻璃库房吃钱

 炒面有蟑螂怎么办

 石栗夹竹桃不宜多

 夹竹桃全身都有毒

 由汽车废气到煤屑

 不破坏生态的能源

 横行的车吃油的藻

 打开科技的小窗子

 年年灭蚊年年有蚊

 我要捏着蚊的耳朵

 鉴别宝石的新仪器

 女人喜爱染色石头

 钻石与海员的玉器

 视死如归学吃榴莲

 又是榴莲喷香时节

天真童稚

 小孩学“超人”跳楼

 “上山学法”的年代

 看连环图苦练武功

 青春小鸟一去不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不适合儿童的歌曲

 儿童小说的想象力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港澳的土地不长草

 苍白少乐趣的童年

 彩雀似的童稚在响

亲子有方

 黄昏时候飞来相思

 相思黎明飞而复返

 黄伯养的海南鹩哥

 旧屋上捉来的小鸟

 小麻雀终于飞走了

 唱歌似弹琴的画眉

 喜上眉梢与猪屎喳

 喜鹊身躯似轰炸机

 心中喜则万事皆喜

 绿毛白眼圈的相思

 美而亮的桂林相思

 两毛钱买的一只龟

 龟辈进食趣怪笨拙

 养龟所带来的乐趣

 布置龟的美丽家园

 不识好丑离家出走

 飞毛腿勇救慢步龟

 相思患胆固醇过高

 雏鸟死于急性肺炎

 油脂雀要双料进补

 水蚊蚕虫干面包虫

 一个笼子两只鸟儿

 先人为主后来是客

 男女平等来者不拒

 相思白燕共叙一年

有德有失

 身体力行是“德育”

 文艺能够陶冶性情

 恶爷长做电视主角

 不久之前的‘往日”

 尝试关掉你的电初

 绝不容许胡作非为

 功利之外应有德育

 首先要为别人设想

 爱草木桌椅如己物

 商业广告所忽视的

 向好一面默化潜移

 五口同桌难数十脚

 环境会改变一个人

 人亦可以战胜环境

 为儿选校伤透脑筋

 只重功课不重德育

 有诸内而形之于外

 生产一批畸形学生

 不自觉的言语污染

 私校学生往往超额

 学生太多难为老师

 没必要去全部家访

 特殊情况个别处理

 最稀奇古怪的纪录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医者应具仁心仁术

 轮渡上的两记耳光

 缺乏同情心的少年

 “一脉相承”的产物

 道德并非漫无标准

 历久不忘的一篇课文

 大无畏的慈父子孝

 真实的“卖鞋者言”

 何妨“礼失求诸‘幼’”

 动物王国的动荡史

 不要教人父子敌对

 十七岁女儿不回来

 慈母心内如汤煮

 通宵不眠反遭怪责

 相亲相爱能有几年

 别“此情可待成追忆”

 单程路的两位母亲

 善良的跛脚女校工

 诚恳朴实的阿就叔

宴安鸩毒

 曾经是勇猛的猎犬

 太舒适会意志消沉

 小孩子被各自隔离

 勤学苦练经济实惠

 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要生活得多姿多彩

 没速成的盖世武功

 无必要张扬虐童案

 十岁孩童竞去自杀

 为两餐奔波劳碌?

 为什么要强迫教育

 因材施教不必虚衔

 愚智有别文理相分

 读书怎能牵牛上树

 社会需要各类人才

 读书做事各有学问

 “人情练达皆文章”

 饭来张口的极乐园

书之有法

 凑个兴也谈谈书法

 写稿与书法难两立

 各有可赏可读之处

 放弃毛笔影响书法

 这里有天才在闪光

 天分另加勤学苦练

 右手拇指包裹食指

 “指如削葱根”的影响

 硬笔字的握笔姿势

 天天练字的老先生

 写字不宜太泼太泻

 毛笔字近似演话剧

 脚幼如鹿者跑得快

 抹煞天分只是蛮干

 各司其事各自分工

 小学生功课多且烦

 字与画也有生死笔

 看似容易下笔颇难

 志在千里不能伏枥

 书法神童昙花一现

 美术字读帖与书法

 玉扣宣纸与月宫殿

 买毛笔不要贪便宜

 毛笔久放会被虫蛀

 黑黑墨墨不易处理

 端砚墨汁与绿豆青

谈音论字

 粤语国语莫衷一是

 乡音有改外语有变

 孔夫子与标点符号

 有吏夜捉人与牧童

 既懂正音亦懂变音

生老病死

 饭后坐卧易患积食

 不要有病才学武功

 文功武功各具特色

 颠倒因果的怪责语

 健者焉知病者之苦

 由苦口婆心到缄默

 为什么烂瓦煲耐烧

 梅窝度假屋狂欢记

 铁汉子也支撑不来

 一丝余气纳人丹田

 一个年轻的艺术家

 不够钱使不够命用

 怕死是人类的天性

 偷看原始形式火葬

 入得厨房出得厅堂

 捐血捐躯胸襟伟大

 死后大可废物利用

后记

试读章节

已是多少年前的事

小孩子嘛,大多是顽皮捣蛋、放纵不羁、口没遮拦的,我也是。

出入皇宫的,“口没遮拦”,随时会被处分“掌嘴”;旧日的封建大家庭,对口没遮拦的晚辈,也有这个罚则。家母比较简单:大年大节,小孩子在家不准乱讲说话。

两母子吃罢一年菜式最丰盛的年夜饭,我跑去街上和小朋友们玩个痛快,便回家洗一个大热水澡。洗那个澡,母亲势必要“亲自下厨”,擦这搓那,把我当作是出了门整整一年没洗过澡的游子,水温又热,手力又重,擦、烫得我浑身赤红,舒畅无比。

临上床,母亲才把那套我催促了好多日子的新衣、新鞋袜抖出来,挂在我身上比试比试,待到一切都比我的身材大了一号,她才满意地把衣服平整地放在靠椅上,鞋袜放在矮凳上,叫我睡,替我盖被,然后仔细叮咛:

“明日年初一,过年了,又大一岁啦,要听教听话哕,一早起来,要向人恭喜,要有礼貌,语贵吉祥,不吉祥的话不要说。”“什么是‘不吉祥的话’?”“你怎么搞的?比如……唉唉唉,你平日那些挂在嘴边的不好听的话,就是不吉祥的话,不要说。”

大年初一,跳起床,穿了一身新,从枕头底下挖出了“压岁钱”,跨步出房门槛,遇见同屋的老婆婆,抱拳,弯腰,恭恭敬敬,清清脆脆叫了声“恭喜婆婆”!老婆婆高兴得见眼不见牙。

1985.1.21

挥春要“挥”才有意思

“挥春”一词,不知出自何人手笔?这个词儿,可真有意思。试想,“春”而能“挥”,那便仿似神仙的拂尘了。尤其别具神韵的是,人间竟能透过笔、墨、金粉,把春天挥洒在一张张鲜红的纸上。

——这算不算是早期的招纸、标语,或是大字报的鼻祖?

挥春的“挥”字是动词,写挥春的“写”字也是动词,接写挥春的“接”字同样是动词。街头所见,“接写挥春”一语,四个字之中,竟占了三个字是动词,这倒是相当特别的语法例子。

“请你替我‘写’八款挥春。”没听人说“请你替我‘挥’八款春”的。大抵,历代发展下来,“挥春”已成了名词,“写”才是动词。

但,谁反对过呢?“春”不“挥”而要“写”,未免过分呆滞而了无神采。我喜欢伫立街头看人挥春,可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那么短短的十几天可看,而自己年晚事忙,“只能伫立”欣赏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放一张小板台在街边挥春谋生,最多的是西区、湾仔、深水埗。生意滔滔的是西区的南北行一带,那儿旧式的店铺多,老板们都肯为挥春花钱。挥春,其实是“百无一用是书生”露一手,年晚赚点外快的机会。长年累月在街头靠书写维生的,“来往书信”与“招牌”、“广告”是他们的“正业”,“挥春”之于他们,则似中式饼店的“月饼”吧。

P3-4

序言

值此“澳门文学丛书”出版之际,我不由想起1997年3月至2013年4月之间,对澳门的几次造访。在这几次访问中,从街边散步到社团座谈,从文化广场到大学讲堂,我遇见的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越来越多,我置身于其中的文学气氛越来越浓,我被问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越来越集中于澳门文学的建设上来。这让我强烈地感觉到:澳门文学正在走向自觉,一个澳门人自己的文学时代即将到来。

事实确乎如此。包括诗歌、小说、散文、评论在内的“澳门文学丛书”,经过广泛征集、精心筛选,目前收纳了多达几十部著作,将分批出版。这一批数量可观的文本,是文学对当代澳门的真情观照,是老中青三代写作人奋力开拓并自我证明的丰硕成果。由此,我们欣喜地发现,一块与澳门人语言、生命和精神紧密结合的文学高地,正一步一步地隆起。

在澳门,有一群为数不少的写作人,他们不慕荣利,不怕寂寞,在沉重的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心甘情愿地挤出时间来,从事文学书写。这种纯业余的写作方式,完全是出于一种兴趣,一种热爱,一种诗意追求的精神需要。惟其如此,他们的笔触是自由的,体现着一种充分的主体性;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于社会人生和自身命运的思考,也是恳切的,流淌着一种发自肺腑的真诚。澳门众多的写作人,就这样从语言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里,坚守着文学,坚持文学书写,使文学的重要性在心灵深处保持不变,使澳门文学的亮丽风景得以形成,从而表现了澳门人的自尊和自爱,真是弥足珍贵。这情形呼应着一个令人振奋的现实:在物欲喧嚣、拜金主义盛行的当下,在视听信息量极大的网络、多媒体面前,学问、智慧、理念、心胸、情操与文学的全部内涵,并没有被取代,即便是在博彩业特别兴旺发达的澳门小城。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花朵,一个民族的精神史;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品位和素质,一个民族的乃至影响世界的智慧和胸襟。我们写作人要敢于看不起那些空心化、浅薄化、碎片化、一味搞笑、肆意恶搞、咋咋呼呼迎合起哄的所谓“作品”。在我们的心目中,应该有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苏轼、辛弃疾、陆游、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曹雪芹、蒲松龄;应该有莎士比亚、歌德、雨果、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罗曼·罗兰、马尔克斯、艾略特、卡夫卡、乔伊斯、福克纳……他们才是我们写作人努力学习,并奋力追赶和超越的标杆。澳门文学成长的过程中,正不断地透露出这种勇气和追求,这让我对她的健康发展,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毋庸讳言,澳门文学或许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或许还显得有些稚嫩,但正如鲁迅所说,幼稚并不可怕,不腐败就好。澳门的朋友——尤其年轻的朋友要沉得住气,静下心来,默默耕耘,日将月就,在持续的辛劳付出中,去实现走向世界的过程。从“澳门文学丛书”看,澳门文学生态状况优良,写作群体年龄层次均衡,各种文学样式齐头并进,各种风格流派不囿于一,传统性、开放性、本土性、杂糅性,将古今、中西、雅俗兼容并蓄,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而又色彩各异的“鸡尾酒”式的文学景象,这在中华民族文学画卷中颇具代表性,是有特色、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文学。

这套作家出版社版的文学丛书,体现着一种对澳门文学的尊重、珍视和爱护,必将极大地鼓舞和推动澳门文学的发展。就小城而言,这是她回归祖国之后,文学收获的第一次较全面的总结和较集中的展示;从全国来看,这又是一个观赏的橱窗,内地写作人和读者可由此了解、认识澳门文学,澳门写作人也可以在更广远的时空里,听取物议,汲取营养,提高自信力和创造力。真应该感谢“澳门文学丛书”的策划者、编辑者和出版者,他们为澳门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建设,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是为序。

2014.6.6

后记

后记

我出书从不请人写序写跋。“序”是嘴。“跋”是屁股。请人写序是请人吹水。请人写跋是请人拍马屁——自己成了畜牲。

因此我亦懒得看序看跋。

偶尔瞄之,无非是,比如吧:——哎呀,凌雁的文笔怎么好呀,该拿诺贝尔文学奖而未拿,是因为评审团少了认中文的人喇。——哎呀,凌雁的人品怎样好呀,真是“德高望重”、“高山仰止”呀(很有灵堂的味道)。——哎呀,凌雁这人好呀,从不搞女人呀,也不是不搞,只搞一个呀。……等因奉此。

我本不用写稿。我爸出身大地主之家,可他随彭湃革命去了,姑丈掉了性命,他掉了家财,由“地主阶级”变“无产阶级”。

然而写“阶级斗争”的人不同意,仍把他列为“地主阶级”。升读暨大时,有关“成分”一栏,老爸在港因有任务在身,经请示就叫我及兄长填“小商人”。——惨,小商人是“资产阶级”。

基于1959这年头,大学里劳动多上课少,又背着个袋里无钱资产却多的包袱,中途就跑了,在香港“住下来了,不想去了”(金庸社论名句)。

住?香港米贵,居大不易。学历是秀不得的,因是左校。力气是卖不了的,因为瘦。试过应征工厂运送胶粒,老板不请:“每包八十斤,一手一包共百六斤,你拿不起。”我说得,他说不得。我缠他请,他坚决不请。

老板好人。好彩他不请,要不,我现在可能要佝偻而行。

唯有写稿。当时的公价是一千字十元,一个月刊出三篇有饭吃了;每日刊一篇,等同中环区的中等白领了;每日两篇是“纳税人”了。

你也许不知“香港纳税人”的涵义有多架势:路上遇着警察即祖国公安截查,你只需指着鼻头问“你知我是谁?”在他错愕之时,你只需平常语气说“我是纳税人”,他马上“谢了”,即祖国语句的“荐了”,耷头耷脑走人。

……就这样写、写,越写越好,写成“作家”。

嗨,我写周记总被老师声讨呀,为什么写稿就好了呢?——总结经验,是写周记没钱写文章有钱。

如此说来,我骨子里也市侩。

《凌腔雁调》是我既文艺又市侩了几十年,拿来“献世”的一小部分旧作。

凌雁

2016.5.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7: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