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海洋文化(天津卷)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中国海洋文化》编委会编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海洋文化丛书”,举诸家之说,辩文化之理,兴及物之学,梳理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文化,呈现不同区域的海洋文化独特性,构建中国海洋文化区域研究基础。

郭凤岐主编的《中国海洋文化(天津卷)》是“中国海洋文化丛书”的一本,紧紧围绕天津地区海洋历史文化、航海文化、海洋民俗信仰文化、海洋旅游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经济文化、海外交流文化等方面,介绍天津市的海洋文化的特色。

内容推荐

“中国海洋文化丛书”系统钩稽阐述了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及其海外影响与中外文化海路传播等内容,既展示了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历史极其丰富多彩的面貌,又展示了我国学界不同学科、视角的已有相关研究积累,是学界和社会各界了解和进――步深化研究中国海洋文化的工具书性质的参考文献。郭凤岐主编的这本《中国海洋文化(天津卷)》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捕鱼制盐

 海洋渔业

 传统盐业

第二章 海漕海运

 海漕

 海运

第三章 农耕屯种

 早期农业开发

 屯垦种植的发展

 近郊农业的发展

第四章 西风东渐

 开埠前夕的天津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兴办民用企业

 创办电报、邮政

 开风气之现的西学、西医院和近代体育

第五章 文学艺术

 诗歌

 散文

 绘画艺术

 民歌与民间歌舞表演

 民间传说

 渔家号子

 谚语歌谣

第六章 民俗信仰

 妈祖信仰

 渔俗

 盐俗

 其他民间信仰

第七章 海洋事业

 近代最早的海洋化学工业

 石油开采

 滨海旅游

 国家海洋博物馆

 海洋管理

 海洋科技

第八章 滨海新区

 渤海岸边的希望之光

 “摸着石头过河”

 风云际会天津港

 天津港保税区

 决策滨海中国发展的大战略

试读章节

妈祖文化传到直沽后,成为天津文化的一个原点。历经千年风雨,妈祖在天津成为主祀的海神,民间信仰中的其他诸多神祗,如眼光娘娘、耳光娘娘、斑疹(天花)娘娘、千子娘娘,子孙娘娘、引母娘娘、乳母娘娘、百子娘娘、王三奶奶等,成为附祀。俗话说:摸摸王三奶奶的手,百病都没有;摸摸王三奶奶的脚,百病都能消。在北方特大城市天津,妈祖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时代的;既是优秀的,又是活态的。在天津,妈祖文化开始多元化了。

妈祖文化的多元性,使其民俗性更为凸显。天津妈祖庙,在元代由和尚住持;明代以后由道士住持,一直延续了500多年,共有道士100多人。佛教和道教,是中国的两大宗教,拥有众多信众。有意思的是,天津人在进妈祖庙祭拜时,既不是敬拜佛教,更不是敬祭道教,而崇敬的是妈祖。妈祖不是宗教,她是一个普通的渔家女。最后虽然被封为“天后”,由民女变为神女,但是妈祖从本原上依然是民女,来自凡人、普通人,以最朴素的形式传播妈祖文化,传承最优秀的中华美德。

妈祖信仰的群众化,促使妈祖文化进一步扩大化、常态化。在天津天后宫正殿内,曾经放有“奉纳船”。传说一个广州的古董商人,携带古玩珍宝,乘船过海,在黑水洋遇到风暴,便呼喊娘娘而得救。他在直沽天后宫还愿时,奉献了木船,表示将满船珍宝献给娘娘,被称为“替身船”。此后,其他商贾便效仿之。妈祖文化是经商的人们祈求安全之所想,是有苦有难的人们免灾求福的精神寄托。妈祖文化的商民信仰,使其不断升温。

妈祖文化信仰的活动高潮,出现在娘娘生日的花会中。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娘娘诞辰时,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祝寿庆贺活动。出会时从天后宫依次而行,沿街表演,热闹非凡。清乾隆年间,乾隆下江南经过三岔河口,看到娘娘会大加盛赞,御赐四名鼓手每人一件“黄马褂”,四位演唱鹤童“金项圈”各一个,并有“龙旗”两面。从此,“娘娘会”晋升为“皇会”。每到会期,送驾、接驾、巡香散福,礼仪至高,规模宏大;活动日多,人员广众,久盛不衰,胜过西方的狂欢节。清光绪十年《津门杂记》载:“天津系濒海之区,崇奉天后,较他处尤虔。”

历史上的行会路线,虽然多有变更,但是“送驾”的路线基本上都要走东门、鼓楼东大街、鼓楼。如《天津皇会考纪》记载了清末农历三月十六目的送驾路线:天后宫一宫南大街一袜子胡同一东门一鼓楼东大街一鼓楼一鼓楼西大街一西门一如意庵。

历史上的娘娘“娘家”,有多次变化。开始先到闽粤会馆“回娘家”。闽粤会馆,成立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是天津第一个会馆,为从福建、潮州、广州来津的“三帮同乡”之服务场所,位于今天津市西北角第二中心医院址。后来,因闽粤会馆地势狭小,改在如意庵驻跸。如意庵在西北角。清光绪年间,如意庵被焚,又改在千福寺驻跸。千福寺,在民间亦称“千佛寺”,原系清光绪末年建的云霞观。清末民初,千佛寺在“废庙兴学”中,改名“干福寺”,地址在永丰屯,今红桥区南头窑一带。1930年《益世报》报道:“因为前清奉旨开皇会的黄报,曾经在上海张贴,所以南方也有人专程赶这次三月的庙会。而且不但中国人信她,日本人信得尤其厉害。”

妈祖文化还带来了天津最早的庙会。天后宫昔日的庙会主要有三:正月、三月、八月,三次各有不同特点。

正月庙会,起自腊月,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前后长达一个月光景,持续时间最长(元代正月庙市半月,时间延长是后来的发展)。参加者主要是本地居民。举办正月庙会时,天后宫的道士依照惯例,在正月初一的上午,在宫内要上表进香,唪经做法事,名日“祝福”。正月十五,高跷会在宫前广场表演,将正月庙会推向高潮。正月庙会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交融在一起,香客除了烧香,还要采购年货,因此格外火爆、热闹,最具天津地方民俗特色。月余后,庙会在浓浓的乡情乡俗中落下帷幕。

三月庙会,是以酬神活动为名目所展开的大型经贸活动。皇会是其主要活动形式,是整个活动的重头戏。三月庙会往往对本埠以外的地区影响极大。参加者由本地居民和外地来客两部分构成,持续时间一般为五天。三月庙会的酬神活动,于三月二十三日上午在天后宫内举行,不出庙门。

八月庙会,时间短,仅八月十五一天,波及面小,多以本地居民为主。

旧时天后宫的庙会,不仅是天津的传统民俗盛大节日,而且是百货云集的市场。它对天津城市经济的崛起、兴盛、发展与壮大,有深远影响。

P143-145

序言

天津,她是广袤海洋对世界的崽赐。站在年代久远的地图前,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东环大海,西眺瀛沧”的诠释。

天津平原,基本由全新世海侵塑造形成,地势低洼平缓。汉代,因有海平面波动,滨海地带遭受严重海水侵袭。汉桓帝永康元年,“六州大水,渤海海溢,没杀人”;至东汉,环渤海湾内设县治纷纷内迁或裁并。金、元时期,天津为海运起点,亦是河运枢纽。明代,天津设卫筑城,大量屯兵,军事职能强化,士兵成为早期城市居民主体。清代,西方列强海权观念强化,工业文明如大潮涌向中国,天津成为沿海通商口岸,因区位特点,见证了近代中国诸多重大事件,亦基于较早开埠,天津成为现代文明、技术精粹之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强劲的改革春风吹热了津沽大地,津沽大地重新焕发生机,海洋事业、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天津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

天津,她有着悠远而深邃的故事,在海洋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自身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文化。

一是厚重的商业文化。重商性是海洋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因天津“内河外海,舟楫交会之境,百货麇至”,故而形成了“人皆以贾趋利”的社会氛围。清代,沿海封建经济不断发展,以盐业为支柱、盐商为代表的重要商业力量崛起,促成天津“盐商文化”。作为城市商业文化的一个方面,“盐商文化”直接影响了天津的社会生活和风气。二是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天津“五方杂处,五行八作,率多流寓,商贾凑集”,全国各区域文化习俗集聚其中,促成了天津多文化融合。天津民俗既有淳厚古朴的旧俗,又有中西荟萃的新俗;既有商业民俗的敬业精神,又有农业、渔业民俗的传统特点;既有渤海湾奇特的渔业习俗,又有天津人特有的节日习俗。三是虔诚的妈祖信仰。妈祖民间信仰始于祈求护佑航海、人船平安的初衷。天津“地当九河要津”,兼有拱卫京畿、开通南北漕运的双重功能。自金代以来,三岔河口地区成为河运、海运漕船的咽喉要道,元朝大规模的海运将妈祖崇拜带到了北方直沽,使天津成为天后信仰中心。此后,妈祖民间信仰逐渐演化为护佑百姓、怯灾赐福、促生活如意等诸多方而

天津,历经沧海桑田,她坚毅的目光依然注视远方,因为在那遥远的桅杆上,镌刻着伟大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随着“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被纳入国家大战略,海洋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作用逐渐凸显,海洋文化建设成为天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天津在提升海洋文化软实力方面具有三个优势:一是基于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沉淀而产生的强大凝聚力;二是具备吃苦耐劳的禀性品德,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放眼四海的广博胸怀,永不放弃的顽强意志等天津海洋精神;三是借重区位资源,发展后劲强势。伴随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的开展和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天津借重首都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产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全面升级机遇良好。在此背景下,深入挖掘天津海洋文化内涵,大力推进区域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关注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海洋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将为建设海洋强市,圆海洋强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是为序。

天津市海洋局

书评(媒体评论)

面向太平洋的中国沿海区域,有优秀的海洋文化传统,不同区域义有各自的特色,在现实中仍发挥积极的作用。著名文化学家罗迈德·威廉姆斯说过:“文化研究最精彩的片段,将不再是回溯古老洞穴的火把,而是照亮未来选择的光柱。”研究璀璨的海洋文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过去,而应该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海洋文化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厦门大学教授杨国桢

深入挖抛我国海洋文化中的亮点,梳理我国海洋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把构建海洋强国与弘扬海洋文化结合起来,把增强全民海洋意识与爱护生态环境、拓展发展空间结合起来,对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为进一步开展海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基础。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高华

中华民族是人类海洋文明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踏波听涛、扬帆牧海的中华先民,创造了悠久的、凝注民族血脉精神的中国海洋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段内,对整个人类社会海洋文明的示范与引领意义都是巨大的。

本套丛既既考虑到了目前中国沿海省市地区的现行行政区划,也考虑到了不同地区在历史文化进程与地理关系上形成的联系与差异。希望丛书的出版,能唤起更多读者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关注与研究。

——海洋文化学者张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