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
《魂系祖国好河山:徐霞客的故事》为其中一册,由陈文滨编著。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赣入湘,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历时55天,先后游历了今衡阳市所辖的衡东、衡山、南岳、衡阳、衡南、常宁、祁东、耒阳各县(市)区,三进衡州府,饱览了衡州境内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观,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记。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魂系祖国好河山:徐霞客的故事》为“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中一册,由陈文滨编著。
《魂系祖国好河山:徐霞客的故事》介绍了徐霞客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他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伟大的旅人
1640年盛夏的一天,在江南古镇江阴南面的南砀歧村,有两个消息飞快地传递着:“老爷回来了!”“老爷病倒了!”随着好一阵忙碌,一个面容憔悴、双腿已不能动弹的老人被人们抬进了一朱门大院。
老人被安置在一张床上,周围一片忙乱。一片啜泣声。然而老人心里却兴奋不已,眼里渗出了激动的泪水。他离家已4年了,曾经几度死里逃生,现在重又回到了家人的身边,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他声音脆弱,但却表情轻松地说道: 。不要哭,不要哭!我从万里之遥安全回来了,可以对父母尽全归之义了,大家应该高兴才对,不应该是这样迎接我呀!”
老人终日卧床不起。他命仆人将他带回的各种各样的怪石放置于床沿,有晶莹剔透如白玉的,有圪里圪鞑如蜂窝的,有开叉分枝如树枝的等等。他很少会客。很少言语,几乎是整天地摩挲着这些怪石度日。有时会露出欣慰的微笑,有时又遗憾地摇摇头。半年之后,老人伴着怪石溘然长逝了。
这位老人是什么人?是异地为官的老爷?是淘金寻宝的探险者?还是戍守边关的武士?不,都不是。他是一位伟大的旅人。是被时人称之为奇人的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39岁时朋友送他的别号。因他爱看奇书,爱行奇事,并且创造了许多奇迹,故又被时人称之为“千古奇人”。
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却淡泊功名,热爱大自然,喜游山水。在交通条件极不便利的时代,在不受官方委托,没有国家任何资助的情况下。他仅凭个人财力,单薄之躯,曾坚持旅行30余年,足迹遍及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16个省区和京、津、沪等地。他认真细致地考察了各地山脉河流、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等,留下了长达几十万字的旅行日记。后人把他的日记汇编成册,这就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旅游、地理学古著,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根据实地考察的资料写成的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在当时世界上也是内容最为丰富的地理学巨著之一。
徐霞客旅游好探险寻奇,他到过许多人迹罕至的高山险地,游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他写出的书会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奇异之感,被世人称之为第一大奇书。然而让后人更为惊奇的是,在科学极不发达的时代,霞客仅通过目测步量,得出的许多结论,竟与近代科学得出的结论极为相近。尤其是对岩溶地貌的研究上,他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系统研究这一领域的第一人,比西方学者早了一两个世纪。而且他对岩溶地貌分类,对各种地形特征的概括、命名及成因的分析等,都极为科学。英国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读了他的书后赞道:“《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考察记录。”这使徐霞客和他的著作,在我国和世界科学发展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霞客不仅是位奇人,而且是一时代伟人。徐霞客生活的年代,正是世界历史发生重大社会变革的时代。在西方,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已处在了资本主义革命的前夜,各种实用自然科学蓬勃兴起。哥白尼、布鲁诺的天文学新观念,已引起了天文学革命:培根喊着“知识即力量”的口号,开辟了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和实验科学之路:维萨留斯和哈维揭开了人体生理的奥秘,促使了近代生理科学的兴起:伽利略的多才多艺正推动着物理学的进步……在中国,在手工业发达的江浙一带,也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需要实用科学,因而徐霞客等一批重视实用知识的科学巨匠应时而起。李时珍踏遍青山,尝百草。写出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徐光启研究天文、历法和农业科学,写出了集大成的《农政全书》:宋应星深入农村、厂矿,写出了百科全书式的《天工开物》,分别在医学、农业、手工业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了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徐霞客则在了解地形地貌。探索大自然规律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我国地理学研究由书斋走向实地考察,由单纯的地理研究转向综合地理考察开辟了道路。
P11-14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路甬祥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共同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