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许远、张九成、许相卿、杨挺高、祝世乔、谈迁、查继佐、陈确、杨雍建、许惟模、陆万成、许行彬、花木兰……本书选取了64位海宁历史人物,截取了他们的事迹片段,故事生动有趣,语言通俗易懂。
从海宁地方丰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挖掘出来的这些片断,字里行间闪烁着由千年文明积淀而来的智慧、品德与勇气。历史蕴涵着经验和真知,当代党员干部应学会以史为鉴,更好地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清风廉影--海宁历史人物廉洁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韩海军 |
出版社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陆逊、许远、张九成、许相卿、杨挺高、祝世乔、谈迁、查继佐、陈确、杨雍建、许惟模、陆万成、许行彬、花木兰……本书选取了64位海宁历史人物,截取了他们的事迹片段,故事生动有趣,语言通俗易懂。 从海宁地方丰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挖掘出来的这些片断,字里行间闪烁着由千年文明积淀而来的智慧、品德与勇气。历史蕴涵着经验和真知,当代党员干部应学会以史为鉴,更好地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内容推荐 鉴古而知今,读史以明志。海宁,作为江南科举繁盛、人文炳蔚之地,是全国县级市中名人最多的城市之一。千百年来,海宁不仅哺育了王国维、徐志摩、金庸等大师级的优秀儿女,同时,也涌现了杨雍建、许汝霖、沈鸿等为数众多、灿若星辰的清官廉吏,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清廉故事,形成了独具海宁地域特色的文化心理和精神纽带,是海宁地方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为我们在当代鉴古知今、读史益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中共海宁市纪委、海宁市史志办、海宁市文联共同编纂的本书,选取众多海宁历史人物,截取其事迹片段,或彰显其勤政爱民,或凸显其刚正不阿,或描绘其为民请命,或叙述其两袖清风,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是非常适合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一本优秀教育读本。 目录 东吴名将 家无余财 礼贤下士 舍生取义 满城百姓跪送清官 恪守臣民之道的郡王 相卿直谏 不畏帝王 皇帝赐名“天下清官” 拒贿力挫“十八党” 穷而守志的史学家 康熙称他为“清官” 不取金银爱湖石 清苦守志 怜民惜民 举循吏第一 一代谏臣杨雍建 居官三十年而无小过 身后留芳冠“清恪” 名臣之子 树廉除弊 拒重金贿赂平息械斗 囊空如洗的六合知县 立下三条誓言的清官 铁面巡检整肃吏治 “明白清官”沈锡华 爱国忧民的近代科学先驱 修桥四座一小吏 丹阳城的“去思碑” 两袖清风的启蒙教育家 拒重金收买 宁锒铛入狱 为民请愿济苍生 见义勇为 设宴买唱 清廉正直的铁路工程专家 清廉守志、无取于人的爱国教育家 出污泥而不染的军界泰斗 为官一任 造福四方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植物学家 简要清通人所归 救死扶伤 分文不取 忘我工作的工商界名士 清苦办学 甘之如饴 追求真理 为人师表 揭竿“俭德”匡世风 冷眼金钱护墨宝 鬻书疗贫 不失其志 查良钊赈灾历险记 宋云彬二三事 宁筑债台拒收黄金 不重官职重人品 吴氏兄弟不伤廉 捐资与退礼 我是中国人 不怕中国穷 清苦治学的翻译家 钱君匋的“金钱观” 女作家的清廉人生 志不在“官”的科学家 良师益友忆楷模 一块豆腐吃两餐 沪上捐画第一人 济民惠时的实业家 布衣巨富 谦勤笃实 亿万富豪 俭朴清廉 外语学院的学人师表 铁骨铮铮见精神 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活小事沐清风 廉政教诲牢记在心 默默奉献的“花木兰” 附录一:《海宁州志稿》中的清官 附录二:文史典籍中记载的海宁清官 附录三:海宁族谱家训中的清廉思想 后记 试读章节 陆逊(183-245) 字伯言,三国时东吴名将。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于江南士族,为孙策婿。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出任海昌(今海宁西南)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当时连年干旱,他开仓赈济贫民,并鼓励发展农桑生产,社会得、以安康。今海宁境内还存有陆逊营、陆司空庙等遗迹。陆逊足智多谋,不徇私敛财,为东吴大业鞠躬尽瘁,官至吴国丞相。 东吴名将 家无余财 “虎帐谈兵按六韬,安排香饵钓鲸鳌。三分自是多英俊,又显江南陆逊高。”这是罗贯中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为陆逊写的赞诗。 说起三国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陆逊,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的“巧取荆州”、“火烧连营”。然而,陆逊不仅仅是一位智勇兼备的武将,更是位品德高尚、忧国忧民、深谙治国安邦之道的政治家,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周初之姜尚”。陆逊一生为东吴的大业鞠躬尽瘁,后官至吴国丞相,位高权重。陆逊的仕途生涯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基层”做起的,海宁即是他走上政治舞台的真正起点。 陆逊出生于世宦之家,十岁丧父,十五六岁就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据《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记载,“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至今海宁境内犹存陆逊营、陆司空庙等遗迹。 在担任海宁父母官期间,“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赈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陆逊任职海宁时,当地连年旱灾,百姓面临生存之疾苦,他一面开粮仓赈济贫民,一面引导鼓励农民种桑养蚕,发展农业生产,使社会得以安宁,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被称为“神君”(《世说新语·方正》注引《吴书》)。 “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故为国者,得民则治,失之则乱,若不受利,而令尽用立效,亦为难也。是以诗叹‘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乞垂圣恩,宁济百姓,数年之间,国用少丰,然后更图。”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始终贯穿着陆逊的治邦之道。 陆逊还主张减刑罚,轻薄赋,多次向孙权谏请“施德缓刑,宽赋息调”,提出“臣以为科法严峻,下犯者多。顷年以来,将吏罹罪,虽不慎可责,然天下未一,当图进取,小宜恩贷,以安下情。且世务日兴,良能为先,自(不)(非)奸秽人身,难忍之过,乞复显用,展其力效。此乃圣王忘过记功,以成王业。昔汉高舍陈平之愆,用其奇略,终建勋祚,功垂千载。夫峻法严刑,非帝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也。”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陆逊的恤民思想由此可见一斑。 清朝学者、海宁乡贤管庭芬曾在路仲陆逊营遗迹处赋诗一首:“流萤点点夜深多,陆逊遗营迹未磨。尚许牧童寻旧垒,晚驼牛背唱吴歌。” 通过这首略显凄婉的七言诗,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陆逊在路仲扎营训练士兵的场景。当年钱塘江南岸发生了数万人的“山越”暴乱,严重威胁了海昌的治安稳定,陆逊在这里训练士兵,巧设计谋,以少胜多,平定了暴乱,保护了一方平安。很多人以为陆逊只是一个能征善战的英雄,其实他是反对轻易动武的,他主张只打迫不得已之仗,打仗是为了和平。比如,陆逊曾劝退了孙权征讨夷州的扩张计划,阻止了孙权对公孙渊杀害吴使的报复行动,否决了吴国大将军朱桓“进取寿春,割有淮南,以规汉洛”的建议。即使是其一战成名的夷陵之战,陆逊也没有对已退到白帝城的刘备穷追猛打。 陆逊还有非常独特的家训观念。陆氏家族有人劝他走走“后门”,通过关系为子弟谋求官职,陆逊不同意,说:“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意思就是说:我认为子弟如果真有才能,那就不要担忧不被提拔,利用私人关系谋求荣华富贵是不合适的;如果他不是一块好材料,而为他私谋荣利,最后只能给他带来祸害。这种“有才能便终有施展抱负之时,无才能而谋私利只会自取其祸”的观点,别说是在封建时代的三国时期,就是放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 陆逊一生不徇私,不贪功,不敛财,为人处世厚重,于原则之事绝无逢场。也许正是他这种坚持原则的立场,使他与孙权的分歧越来越大,终于导致了悲剧性结局,只做了一年丞相,就悲愤地离开了人世。堂堂丞相,死后竟家无余财,身无长物。 (林思伟) P1-3 序言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部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应注重在传承中创新,对我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遗产兼收并蓄地继承传扬,倡导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廉政文化。就地方来讲,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和形成特色鲜明的地方廉政文化,增强廉政文化的亲和力、渗透力和感召力。 鉴古而知今,读史以明志。海宁,作为江南科举繁盛、人文炳蔚之地,是全国县级市中名人最多的城市之一。千百年来,海宁不仅哺育了王国维、徐志摩、金庸等大师级的优秀儿女,同时,也涌现了杨雍建、许汝霖、沈鸿等为数众多、灿若星辰的清官廉吏,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清廉故事,形成了独具海宁地域特色的文化心理和精神纽带,是海宁地方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为我们在当代鉴古知今、读史益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中共海宁市纪委、海宁市史志办、海宁市文联共同编纂的《清风廉影》,选取众多海宁历史人物,截取其事迹片段,或彰显其勤政爱民,或凸显其刚正不阿,或描绘其为民请命,或叙述其两袖清风,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是非常适合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一本优秀教育读本。 《佐传》云:“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清风廉影》从海宁地方丰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进行挖掘,字里行间闪烁着由千年文明积淀而来的智慧、品德与勇气。历史蕴涵着经验和真知,当代党员干部应学会以史为鉴,更好地把握今天,创造明天。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在读中思,在思中读,使清廉的思想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就一定能够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中共海宁市委 沈利农 2010年8月 后记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发掘海宁历史人物廉洁史料,再现历史名人高洁精神之魂,以雅俗共赏的笔调编写故事,发挥乡土教材的廉政教育作用,成为我市反腐倡廉工作的一大亮点。不仅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对海宁名人文化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根据上级纪委和中共海宁市委的部署,由中共海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海宁市史志办公室、海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编纂的《清风廉影——海宁历史人物廉洁故事》,得到了中共海宁市委、海宁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自2009年7月在《海宁日报》、《海宁史志》刊登征稿通知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深入查找各类文献资料和采访,踊跃投稿,收到来稿114篇,经筛选,共收录67篇,按人物出生年代顺序排列。 读史明鉴,让广大读者从中得到启迪和教益,是为编辑此书之要旨。在此,感谢市文联、市史志学会、市文联名人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由于书中人物涉及不同历史时期,有的年代久远,史料匮乏,文中所记人物廉洁之事迹难免遗漏,或存在讹误与欠缺之处,一并诚望赐正。同时热忱欢迎广大读者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海宁历史人物廉洁史料,以便歌颂历代先贤前辈的优秀品质,不断深化廉政文化研究,书写出更多潮乡儿女的精彩华章。 编 者 2010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