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过功利
有一本流行一时的书讲了这样一个道理:不功利的人往往会更为顺利地获利。
原因很简单:功利的人常常在追逐功利的过程中丧失原有的目标。而不盯着“利”字的人因为排除了功利的干扰,反而能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尤其是,这种品格常常会化为脱俗的人格魅力,极容易受到上司赏识。
有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姑娘到城市打工,因为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于是选择了餐馆服务员这个职业。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个并不需要什么技能的职业,只要招待好客人就可以了,许多人已经从事这个职业多年了,但很少有人会认真投入这个工作,因为这看起来实在没有什么需要投入的。
这个小姑娘恰恰相反,她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并且彻底让自己投入到工作之中。一段时间以后,她不但能熟悉常来的客人,而且掌握了他们的口味,只要客人光顾。,她总是千方百计地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不但赢得顾客的交口称赞,也为饭店增加了收益——她总是能够使顾客多点一至两道菜,并且在别的服务员只照顾一桌客人的时候,她却能够独自招待几桌的客人。
就在老板逐渐认识到其才能,并准备提拔她做店内主管的时候,她却婉言谢绝了这个任命。原来,一位投资餐饮业的顾客看中了她的才干,准备投资与她合作,资金完全由对方投入,她负责管理和员工培训,并且郑重承诺:她将获得新店25%的股份。
现在,这个小姑娘已经成为一家大型餐饮企业的老板。
在工作与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凭什么要我做这做那,一个月才给我这么一点儿钱。”“这不是我的事,让张三去做吧。”“差不多就行了,是公司的事,又不是我自己的事。”
很多人都认为工作是为老板做的,就像年少时认为学习是为老师学的一样。现在你知道了学习是为自己,不是为老师。可是,你知道工作也不是在为老板做吗?你能否做到领一份薪水做双份工作?
总是斤斤计较自己付出的人,他们最大的误区就是始终抱着“我不过是为老板打工”的工作态度。他们认为,工作就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反正自己的工资就那么多。超出自己工作范围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这样的工作观念让无数人错失了人生中宝贵的机会,等到人生已经没什么希望的时候就不断地埋怨自己所在的企业。
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一贫如洗的他就到另一个山村做了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齐瓦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3年后,齐瓦勃终于来到钢铁大王卡耐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在闲聊,唯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开了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在25岁那年,齐瓦勃又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让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这是齐瓦勃的信念,也是所有拥有梦想者应有的信念。
现实当中,人们总希望自己的收入更高一点。在这里,有一个观念很重要,就是:金钱是价值的交换。只要你能够为你所服务的团队创造出很好的价值,你就会获得应得的金钱。不管在什么样的公司工作,不管这家公司是什么样的性质,你都应该每天坚持思考帮助公司创造价值的方法。
工作不仅仅让你获得薪水,更重要的是,它还教你经验、知识,通过工作,你能够提升自己,从而变得更有价值。所以,你一定要记得,你不是仅仅为金钱而工作,你要为梦想而工作,为自己的前途而工作。让你工作的结果、创造的收益远远大于你获得的报酬吧。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你自己会获得更多。
P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