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对《红楼梦》后40回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做了解说和推断。包括:“疗冤疾”、一条大脉络:“大老爷”那边的人、“二老爷”这边的侧室等内容。具体包括了金陵诸钗在原著中是何命运?贾赦又是怎样害死鸳鸯等种种红楼迷案。大家之论非同凡响。周老年届九旬,精研红学七十余载,可谓博大精深。本书力求追索雪芹原著之真,即其本来宗旨与基本精神,引领读者进入《红楼》之胜境,并乐在其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亦真亦幻梦红楼 |
分类 | |
作者 | 周伦玲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对《红楼梦》后40回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做了解说和推断。包括:“疗冤疾”、一条大脉络:“大老爷”那边的人、“二老爷”这边的侧室等内容。具体包括了金陵诸钗在原著中是何命运?贾赦又是怎样害死鸳鸯等种种红楼迷案。大家之论非同凡响。周老年届九旬,精研红学七十余载,可谓博大精深。本书力求追索雪芹原著之真,即其本来宗旨与基本精神,引领读者进入《红楼》之胜境,并乐在其中。 内容推荐 “红楼”之“梦”有真有假。真梦是曹雪芹的原著,即脂砚斋批语中透露的“百十回”本,实即一百零八回手稿;假梦就是流传已久、蒙蔽世人,完全违背曹雪芹原著精神意旨的程高伪续一百二十回本。 本书力图“追寻曹雪芹原书的某些大关目大章法,以及若干故事情节的大概约略,藉以演现这种模拟式的尝试,结果与程高伪本是何等的差异,何等的“针锋相对”。 目录 新版自序 亦真亦幻梦红楼 再版自序 真梦:曹雪芹原著实即一百零八回手稿 初版自序 讲述曹雪芹八十回后“真故事” 小引 第一章 第一节 通灵玉“疗冤疾”,保得宝玉一命 第二节 一条大脉络:“大老爷”那边的人 第三节 王善保家的无意“导演”了抄检大观园 第四节 东院西院合力下手,向凤姐、宝玉开刀 第五节 鸳鸯冤案之撞破司潘私会 第六节 鸳鸯冤案之自古嫦娥爱少年 第七节 柳五儿之死 第八节 饿不死的野杂种——大司马贾雨村 第九节 元春暴亡之后宫争宠 第十节 元春暴亡之铁网山打围 第二章 第一节 贾家的事:灾难接连逼上门来了 第二节 贾老太太归天 第三节 贾赦的一条条罪状被人告发 第四节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第五节 贾府四春,就是这般的“原应叹息” 第六节 云散水流,寒塘冷月葬花魂 第七节 补不完的离恨天,至死不干的绛珠泪 第三章 第一节 听我的话,和宝姐姐订了亲 第二节 众家仇者“抢红”,袭人无奈嫁玉菡 第三节 天造地设,凤姐玉成小红贾芸好姻缘 第四节 宝玉泪别大观园 第五节 黛玉忽闻宝玉来了 第六节 宝玉娶宝姐姐,并非自心情愿 第七节 花烛之夜忆黛玉 第八节 不吉之兆:宝钗婚礼前夕失金锁 第九节 时乖玉不光,通灵玉惨遭调包 第四章 第一节 凤姐心腹:来旺儿和他媳妇 第二节 凤姐罪过之旺儿的儿子与彩霞 第三节 一桩悬案:蜡油冻佛手 第四节 宝玉与妙玉也“不干不净”? 第五节 宝玉懵懂,狱神庙被拘 第六节 小红义报凤姐知遇恩 第七节 府里宝玉出事了 第五章 第一节 大不幸中之大幸 第二节 宝玉冯府意外见到金麒麟 第三节 说金麟事,意外引出通灵玉 第四节 小红成了凤姐最后一个救星 第五节 平儿辛苦撑残局 第六节 扫雪拾玉,凤姐托孤 第六章 第一节 王府内妙玉蒙难 第二节 寄寓冯府叹平生 第三节 创“情教”宝玉悟道 第四节 黛玉旧疾加重,贾环暗做手脚 第五节 林黛玉之死 第七章 第一节 潇湘花落水流红 第二节 悬崖撒手:转眼乞丐人皆谤 第三节 重到花家如隔世 第四节 宝玉寄宿遇老僧 第五节 佛门修习,“出家公子”画名远传 第八章 第一节 凤姐被遣,哭向金陵事更哀 第二节 狠舅无良卖巧姐 第三节 来旺儿子锦香院偶遇巧姐 第四节 巧姐遭难,贾兰不惜手足情 第五节 巧姐出逃,绝境中认出刘姥姥 第六节 姥姥进城报佳音,为板儿求媒 第九章 第一节 凤姐误认甄宝玉 第二节 湘云被人卖做了丫鬟 第三节 探明卖画和尚的栖身之所 第四节 甄贾宝玉相认,情痴已成情僧 第五节 定计南游寻湘云 第六节 湘云主仆三人搭配“风尘三侠” 第七节 卫公子施行险计,湘云男装夜奔 第八节 死里逃生,湘云认义父义母 第九节 贾芸带来一条惊人的喜讯 第十节 禅房曲径觅芳踪 第十章 第一节 天河庵内行脚僧人槛梅遥叩 第二节 宝玉再见妙玉师傅 第三节 宝湘兄妹成大礼谢大媒 第十一章 第一节 妙玉师傅大年初一登门拜访 第二节 柳湘莲护花,史湘云脱难 第三节 犹恐相逢是梦中 第四节 一场饯花盛会 第五节 原作不可重现,补文可以过而存之 卷尾小记 试读章节 柳五儿之死 园子里的姑娘们,起先每日吃饭都要跑到前边府里去,一日往返数次,天冷了更不便了。风姐疼顾她们,建议增设了内厨,派柳嫂主管其事。柳嫂有个女儿,名唤五儿。这位五儿虽是厨役之女,人品却很出色不凡,书中交代得明白,是袭、鸳、平、鹃一流人物。这真是一种极高的评价。 柳嫂对爱女是十分关切的,要为她找个好去处。人人皆知,在怡红院当差最是求之不得的上等职份,因为宝玉那儿待人最好,并且声言日后将丫头们都放出去——即解除奴籍,可以自主婚配。所以柳嫂心中计议投奔怡红院去。 正巧柳嫂原在梨香院服役,和小戏子芳官她们关系极好;戏班一散,芳官分到了怡红院。柳嫂就走芳官的门路,向宝玉申求此意。宝玉也已答应了,先让她进来(院里丫头正有缺额待补),然后回明一声,也就完了,并非什么大事。 谁知,好事多磨,天不从人意。 为了柳五儿的事,雪芹实际上是从第五十九回开始伏线,迤迤逦逦,一直写到第六十三回,才暂时停断,以待后叙。 简单说来,起因还在全书下半部开头,即从第五十五回起,凤姐告病,探春、宝钗代理,其后又偏值宫中丧仪,贾府主奴等皆须入侍(此乃清代内务府旗家制度),家中没了真头脑,百事纷起。雪芹所用的笔墨,都为了写这些家下人的各种各样的麻烦和弊端,失职和违法。于是才引出了一连串的蔷薇硝、茉莉粉、玫瑰露、茯苓霜。 这些曲曲折折、错综复杂的情节,使人目不暇给,却忘了雪芹的目的在柳五儿身上,她才是个“结穴”的人物,悲剧的主角。 五儿身体不太好,似乎患有一种内热之症。芳官见宝玉吃剩的玫瑰露,此物珍贵难得,讨了半瓶送给了五儿,服后说觉得很受用;因此芳官又讨了,连瓶给了她。谁知这可惹出了祸端。 这种珍贵之品,存在王夫人上房,只有亲信人才知其贮藏所在。可是忽然发现失窃了,于是命令管家彻查此案。柳家的露瓶存于厨房,偏偏被与她家吵架的迎春房内司棋手下的小丫头给发现了,告了一状。再加上五儿因欲寻芳官,私自入园,恰被查园的撞见。这就难怪大家起了疑心,把五儿当“贼”软禁起来,听候发落。柳家的敌对人等大趁心愿,嘲刺五儿,五儿受此屈辱,病体加重。 这都还是“小事”,大事实在后边。 原来荣府下人中有一个名叫钱槐——解者早认为此乃谐音“奸坏”。他是赵姨娘的亲党,现派为跟从贾环上学的“要员”(身分如同跟宝玉的李贵)。他看中了柳五儿的姿色,发誓要娶她。五儿不愿,她母亲知意,不敢相强,拒绝了钱槐提亲,而且从此回避这小子。也正是因为柳嫂要将玫瑰露分送与内侄治病,五儿以为不妥,柳嫂不听,送去时,偏巧遇上了钱槐,她立即告辞退出。 这段公案,并不到此为止。在后半部书中,还有重大后果。 尽管柳五儿不愿嫁与此人,但钱家却不死心,为达目的,遂萌坏心。他一面抓住玫瑰露、茯苓霜等物事,诬逼柳家,一面又假装好心的义士,表示为之出力解救,以博得柳家的感激。而且,他又烦赵姨娘向贾政耳边吹“风”,诡言谲计,让贾政说了话,将五儿指配钱槐。 事到这一地步,钱家已然志得意满,只待纳彩迎亲了。柳嫂虽然精明干练,但毕竟是个妇道人家,一不敢违命,二还以为命自上出,很是荣耀,就满口答应了。 在那时代,姑娘五儿,只有“表意”权,却无自主权。她得知事势真情之后,心下就得打叠真主意了。 在这儿,我得提醒你一句:赵姨娘在这件事上,一如既往,还是要拿宝玉做文章的,也忘不了借机报复芳官(她受了芳官一群小戏子的挫辱,恨之入骨)。 唱戏的孩子还学出正经来?尽学了些狐猸子。分宝玉的那个叫芳官的,更坏,每日哄宝玉。她和园里厨子柳家的女儿柳五儿好,如今又要把五儿拉扯到她一块儿去哄宝玉。这五儿也不是个正经的,我见她妖妖调调的,还偷着往园里跑……依我看,老爷说句话,趁早儿打发了她是要紧的…… 这大约就是“枕边风”的主要内容了。贾政一闻此言,焉有不被挑动心事之理,就会“咨询”赵姨娘,如何处置为妙,她就势“推荐”了钱槐,说给他作个家小倒使得,他还没有合宜的亲事。 “二老爷”的话一出来,柳五儿遂无选择之余地,她选择了死。 芳官自然也难久居怡红院。 抄检大观园后,王夫人发落众女奴,首先是晴雯,跟着就是芳官。事情昭然可晓了。P15-17 序言 “红楼”之“梦”有真有假。真梦是曹雪芹的原著,即脂砚批语中透露的“百十回”本,实即一百零八回手稿;假梦就是流行已久、蒙蔽世人的程高伪续一百二十回本。这么一讲,就会有质疑了:“你这本书如何胆敢题名为《红楼真梦》?岂不太不自量?何况,你经常批斥程高本是伪、是假全本,你这书难道就不伪不假?是乃只知批人而忘了自批,何其可笑也。” 谨答曰:程高是受乾隆、和坤之命,炮制后四十回,用以整个地、彻底变质地反对曹雪芹原著精神意旨的,所以是伪装的“原著”“全璧”,故为以假混真。拙著是竭尽一点区区能力,设法追寻雪芹原书的某些大关目、大章法,以及若干故事情节的大概约略,藉以演现这种模拟式的尝试结果与程高伪本是何等的差异,何等的“针锋相对”! 所以,拙著之题名日“真”,是相对于程高之假而言的,并不是妄攀雪芹的那个真正的真。 这一点说清楚,并不困难,但也有人将概念和出发点弄得混淆不清,还将拙著和程高假全本放在一个“性质”天平上衡量,说我的作品未必就比程高版本真,是“言过其实”,云云。这恐怕就是思路逻辑上本即陷入混乱了。 在此,再一次向读者朋友“强调”一下:本书所题之“真”,是依据雪芹原著中的“伏线”(鲁迅先生讲“红楼”最重此点)与脂批中透露、引录的各种线索、痕迹而努力追寻一个比较“接近”于雪芹原著的“真”。我这“真梦”的含义,不超越上述的意义与标准。 当然,我的愿望与水平能力,又是两回事。这本无须赘言,读者圣明,自当理会。 雪芹书稿,似为写至《芙蓉女儿诔》为一大段落。即至七十八回停歇过,然后又写了三十回续完,总共为一百零八回(仿《东周列国志》),可是,“后之三十回”书稿已不见。清人记载,有一个“旧时真本”,故事内容与一百二十回流俗本迥异,荣宁抄没后备极萧条,宝玉沦为“击柝之人”(打更的更夫),湘云流落为“佣妇”一类贱役,最后二人终得重会…… 这,符合今本中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回目。 这种“旧时真本”,民国年间还有不止一人见过(齐如山、姜亮夫等),然而不知何故,至今竟未再现踪影。我极盼此一真本还有重显之希望一一只要此本一出,则我这本小书就可以“付丙”了,岂不快哉!望之望之。 在此不妨提一提驰名海外的女性作家张爱玲。她自云:自幼即读坊间本石印小字《红楼梦》。至十二三岁时重读,即觉一到第八十一回(即伪续开头),“天日无光,百般无味”!后来又见到“旧时真本”的记载,顿时觉得真是“石破天惊,云垂海立”! 不仅如此,她自1963年到1973年这段时间,花去十年光阴,写了一本专著,最终的宗旨就是追寻那个“真本”的真。她引为平生一大恨事的,就是“红楼”未完,伪续成为“附骨之疽”,而真一去迄不可得。 这一切,就是一个“真”和假对立的“故事史”。张爱玲女士不及见我这小书,见了也未必有所契合,但无论如何,我们的基本观点与信念却是一致的。只要有这个一致,就令人欣幸了,更何况,近年来已然看清真假问题的“红友”越来越多了,伪续毕竟不再能惑乱人心了。这是红学研究的一大功绩!至于我这小书的得失成败,又有何轻重值得齿及乎。 这次重印新版,做了一些修订和补充。初本题名《红楼梦的真故事》,有旧序。因其中叙及写作的原委等情,可供参览,今仍附印与此,幸加明鉴。 周汝昌 甲申冬至大节前夕 后记 《亦真亦幻梦红楼》原是一时即兴之作,写得十分草率,并无精思健笔,不过是一种“示意”“草图”的性质。其间问题很多,构思之际,有些地方是于心不甚惬然的,当时为了赶快乘兴“顺流而下”,不想在个别点纠缠“卡”住,就“对付”成篇,“姑且存之以待再酌”之意是无可讳言的。就中以如何写妙玉,如何写湘云落难、重逢,最感“棘手”。况且我自知自己做不了“小说家”——写小说要有极丰富的世途经验,尤其是须熟悉各式样的坏人、小人、匪徒,还得有一颗“狼心”忍得下笔写那些令人难过的不幸、灾难、痛苦,而这一切我最没“办法”。 谁知竟也成编问世,远超意想之外。读者致函鼓舞的有梁归智、宋谋场两位“知音”。梁先生认为写得有诗意诗境,而这是小说作者常常缺欠的而在红楼笔法上却是一个要害。宋先生则说:写得比任何人都更“像”雪芹原著的笔致文情,并言应拍成影视。 这两种评价可真太高了!我听了自然高兴,可是这只是友好的“一家之言”,岂敢因此而自居自信。但在此还是应该提到他们的美意。他们有此感觉,也不会是“空穴”之风吧。还是“姑且存之”,不足以为“文学作品”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