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巨蚌中,唯有智慧是我们仍能取获的珍珠。
智慧可以很软,比水更软,也可以很硬,比钛合金更硬。千万别以为智者是怯懦的,他们的内心异常刚强,他们不会神经质,更不会神经病。
堪称时代翘楚的大智者都是温润和慈悲的,铁石心肠害人终害己。唯有人文精神和悲悯情怀才是合格的血清,它们能根治人的邪念,平衡人的贪心。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我们追求快乐和幸福有赖于身心健康,彼此懂得:怎样的鸿沟可以逾越?怎样的裂隙不可制造?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我们与知己相握可以如此,与智慧相握也同样可以如此。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智慧大历史(以秦为核心的春秋战国谋略侦察)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王开林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历史的巨蚌中,唯有智慧是我们仍能取获的珍珠。 智慧可以很软,比水更软,也可以很硬,比钛合金更硬。千万别以为智者是怯懦的,他们的内心异常刚强,他们不会神经质,更不会神经病。 堪称时代翘楚的大智者都是温润和慈悲的,铁石心肠害人终害己。唯有人文精神和悲悯情怀才是合格的血清,它们能根治人的邪念,平衡人的贪心。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我们追求快乐和幸福有赖于身心健康,彼此懂得:怎样的鸿沟可以逾越?怎样的裂隙不可制造?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我们与知己相握可以如此,与智慧相握也同样可以如此。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智慧的书。春秋战国,天才激涌,或是辩士,或是策士,或是地地道道的纵横家,要么一言兴邦,要么利口覆国,其谈龙刻凤、翻云覆雨的智慧均属不可思议。本书对这些智者的言行多有传神的描述,妙语连珠,引人入胜。 这是一部关于政治的书。它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大政治家、政客的奇招、绝招、怪招、阴招和险招重新加以演绎,从书中的窥口可以观赏到原始政治的天然技巧和流氓本色。 这是一部关于军事的书。秦国以一敌六,无论是蚕食,还是鲸吞,既有赖于智士的运筹帷幄,也有赖于将士的铁马金戈和气吞万里如虎。本书对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悲壮和残忍均有充分的留意,波澜壮阔,怵目惊心。 这是一部关于人性的书。在利益原则的强力驱动下,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人性堕落和反堕落激烈拉锯的时代,多少人为达目的,用心险恶,不择手段,多少人视富贵如尘泥,真情至性,义薄云天。人性的恶与善、美与丑,书中都有倾情表现。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跳出魔瓶 一 一代霸主雄才伟略 二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三 气吞万里如虎 四 东方不亮西方亮 第二章 智者为雄 一 一张嘴能胜百万雄师 二 龙兄虎弟闯九州 三 翩翩浊世佳公子 第三章 后宫春色 一 说不尽的“荒唐事” 二 吕不韦的风险投资 三 帝王家丑遮不住 第四章 利锷残阳 一 死不瞑目的韩非 二 虽千万人吾往矣 三 难酬蹈海亦英雄 第五章 骷髅塔上 一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 二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三 东南有天子气 第六章 帝国崩盘 一 李斯这厮 二 赵高指鹿为马 三 火烧阿房宫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好买卖:用羊皮、戏班子换回国宝 春秋时期,秦国的领土为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端,其地理位置着实有些尴尬,西面、北面有剽悍难驯的犬戎,两南是尚未开化的巴、蜀,东面有虎视眈眈的晋国,所幸南面是黄河天堑,不太容易遭到楚国的侵袭。秦国地瘠民穷,资源有限,自身的发展余地非常狭小,因此它只有不断向四周扩张以寻求出路。秦国士兵能征善战,是出了名的狠角色,《诗经·秦风·无衣》中就有“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壮句,足见其国民尚武成风。 边鄙小邦的秦国要开疆拓土,谈何容易!若不先在政治上痛下一番励精图治的工夫,就很难有所作为。此外,秦国还需要耐心等候外部的契机,自身不乱以待他国之乱,乱中才有好处可争,乱中才有利益可得。秦文公之后是秦宁公。秦宁公之后是秦武公,此公别无作为,却开了一个恶例,他死后以活人殉葬,不是一人两人,而是六十六人。秦武公之后是秦德公,他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秦德公之后是秦宣公。秦宣公之后是秦成公。这些人基本上只能守成,而且在位的时间均很短暂。秦宣公之后是秦穆公,一台戏久无高潮,唱到这里,也该出彩了。真正奠定秦国基业的人当属这位秦穆公,他的文治武功彪炳史册。 秦穆公姓赢名任好,是秦成公的弟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秦国-一直沿袭着商朝早期兄终弟及(哥哥死了便由弟弟继位)的规矩,而不是商朝晚期以后渐已通行的立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7-)的制度,可见古风犹存。 诸侯之间通婚是再正常再普遍不过的事情。秦穆公娶了晋献公姬诡诸的女儿为妻,这一政治联姻显然有利有弊,利的是裙带外交可导致睦邻友好,弊的是女人多半爱回娘家,距离越近,回娘家越勤,如果她胳膊肘外拐,就会时不时地给身为国王的丈夫弄出大伤脑筋的难题来。 秦穆公之所以能成为秦国列王之中最显赫的角色,是因为他在人才眼光、外交手腕和军事才能这三个方面均有过人之处,虽然他一意孤行,打了一场得不偿失的觳之战,死后又以“三良”为殉,留下两处明显的败笔,但他确属有为之君,这一点没人能够否认。 百里奚原是虞国的大夫,虞国是小国,虞君是昏君。宫之奇曾劝阻虞君不要卖路给晋国,去消灭辅车相依的邻邦虢国,以免唇亡齿寒(这个成语就来源于此),可是虞君贪图蝇头小利(不过是几块玉佩而已),而且利令智昏,不肯听信忠言。结局果然不出宫之奇所料,晋国军队借虞国的路灭掉了虢国之后,一个闪电式的回马枪,用现在的话说,“一个华丽的转身”,虞君便束手就擒,成了捐弃宗庙的俘虏,百里奚身为虞国大夫,也沦为阶下囚。这时,恰巧碰上晋献公办喜事——将女儿嫁给秦穆公为妻,百里奚顺理成章地做了陪嫁的仆臣。百里奚是个有身份爱体面的人,哪肯忍受这种屈辱?他从秦国逃到宛地,不幸被楚国的边防武警逮个正着。百里奚干一行精一行,他在楚国为人牧牛,饲养有方,他经手的牛无不膘壮,连楚王都亲聆过他的养牛之道:“时其食,恤其力,心与牛而为一。”意思是:按时喂食,不轻用其力,自己的想法与牛的想法保持一致。楚王欣赏百里奚的养牛经,却嫌他衰朽老迈,不肯重用他。 对百里奚的贤良方正,秦穆公早有耳闻,深信这位老人是个不可多得的治国天才,他忖度,拿重金去赎回百里奚,楚国必定哄抬物价,奇货可居,不肯将这件国宝轻易脱手。于是,秦国与楚国交涉时,秦穆公只轻描淡写地问道: “听说我有位仆臣落在你们手中,我愿用五张公羊皮将他赎回,不知你们是否同意?” 很显然,以物易人,五张公羊皮不算贵,但楚国边防军司令掂量了一下,这个价码可以接受,毕竟百里奚只是个白发苍苍的糟老头,有人肯出价,就算不错了。于是,双方拍板成交。百里奚一到秦国,秦穆公便换上新衣新鞋,兴冲冲、乐颠颠地去接见这位传奇人物,但他看到的是一位古稀高龄的老翁,由于旅途疲惫,竟接连打了三个哈欠。秦穆公难掩失望之情,他问道: “老人家多大年纪了呀?” “才七十岁。”百里奚察言观色,对秦穆公的困惑洞若观火。 “唉,相见恨晚啊!”秦穆公叹了口气。 “主公请我来,如果是派遣我上山打老虎,我承认自己确实年老体衰;如果是商量国家大事,我可比姜太公初见周文王时小了十多岁。”百里奚的自信溢于言表。 秦穆公觉得百里奚言之有理,立刻下令解除他的奴籍,并且在宫中盛装接见,与他分庭抗礼,共商国是。按理说,倔老头受到如此之高的礼遇,该当感恩戴德,立马宣誓:“愿为明君粉身碎骨,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百里奚对秦穆公到底有几分诚意还不是很摸底,也没有多大的把握,他决定采取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的惯招,故意佯装不识抬举,竟将他那雪峰一样的脑袋瓜摇得像拨浪鼓似的,险些脱了臼。 “我是亡国之臣,既不敢言智,也不敢言勇,主公不惜屈尊枉驾来向我垂询,只怕我卑之无甚高论,会让主公失望!” “当初,虞君闭目塞听,不肯重用您,不肯信任您,所以亡了国,您干万别内疚,那不是您的错。” 穆公竭力打消百里奚的疑虑,再三向老头子请教治国安邦的大计。百里奚看出秦穆公确实心诚,这才放开唇舌,与他侃侃而谈,一连谈了三天。百里奚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智谋倾囊倒箧,悉数呈献,毫无保留,直听得秦穆公这位边鄙小邦的君主两眼放光,双耳流油,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秦穆公用人不疑,他当机立断,将国政委托给百里奚去全权打理。从此以后,这位智慧满满的倔老头被众人昵称为“五毅大夫”,堪比当年渭水之滨遇文王的姜太公,同样是大器晚成的贤士。 聪明的君主心明眼亮,人才是一根黄金链条,一位人才至少能牵引出另一位人才,于是环环相扣,人才的良性配置即可顺利达成。正如鲍叔牙向齐桓公极力推荐管仲那样,百里奚也向秦穆公极力推荐蹇叔: “主公,不瞒您说,微臣的才智远远比不上微臣的朋友蹇叔,可是蹇叔的贤良别人并不清楚。微臣游历齐国时曾经潦倒不堪,向当地人讨口残汤剩饭都要看尽脸色,是蹇叔盛情收留了微臣。微臣想去投奔齐王,蹇叔加以劝阻,结果微臣得以幸免于齐国的内乱。随后,微臣去了大周,大周的王子颓喜欢壮实的公牛,微臣投其所好,以养牛的学问去试试运气,等王子颓想任用微臣时,蹇叔又加以劝阻,微臣赶紧脱身,得以幸免于王子颓犯上作乱的牵连,再次保住了性命。后来,微臣打算去侍奉虞君,蹇叔认为这是个错误的决定,仍然加以劝阻,微臣也知道虞君器量窄狭,目光短浅,不可能重用微臣,但微臣私心里贪图俸禄和爵位,于是滞留下来。结果如何?晋国灭了虞国,这是近年发生的事情,大王您是知道的。微臣两次听从蹇叔的忠告,得以幸免于难;一次自作主张,就遭受了虞君的亡国之祸。微臣因此知道蹇叔非常贤明。” 百里奚对蹇叔赞不绝口,听他这么一夸,秦穆公二话不说,立刻派人用重金厚礼去聘请蹇叔,任命他为上大夫。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古代君臣之间能这么知心,这么言听计从,也可算是莫逆之交了。 P2-5 序言 大约十年前,我读到一则禅林小故事,内心受到不小的触动,印象则如同摩崖石刻一般留在心头。故事情节很简单:某男翻山过岭,结果被一头吊睛白额猛虎视为免费的午餐。他狂奔到悬崖下,伸手抓住一根枯藤,噌噌噌,攀爬上去,身子荡在半空中。饿虎在悬崖下面龇牙咧嘴,兜圈踱步,啸声令他心惊胆寒。然而祸不单行,他抬头仰望,大势不妙啊,一只老鼠正在上方用牙齿咬啮枯藤。这回真是死定了!正当他极端沮丧,精神快要崩溃时,他突然发现身边的荆丛中结着几颗鲜艳欲滴的刺莓。那一瞬间,虽然他置身绝境,却浑然忘怀了头顶脚下所有的危险,他伸手撷取熟稔的果实,脸上露出无忧无惧的笑容。故事到这儿就戛然而止了。你不用探询那位“虎口男”的结局,我所知道的是,他已经超越自我,获得新生。“勇者无惧,智者无忧”,一旦我们接近了这个境界,才会接触到智慧的衣香鬓影。 对于“智慧”的理解,大家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其一,认为它是攻取型的头号利器,能够帮助我们赢得功名权色。事实上,它只是爱国者导弹那样的防御型“武器”,与血和泪毫不沾边,它从不将人推向毁灭,而是将人引向新生;其二,认为它比世界顶级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的本事更厉害。因为智慧早已被《三国演义》之类的小说夸大到神乎其神的地步,诸葛亮能够借到东风,大卫·科波菲尔却借不到。事实上,智慧只能观照内心,与外物的交集并不密切。 苏格拉底是公认的西方智慧的最高代表,他最贴心的教导只有五个字——“认识你自己”。老子是公认的东方智慧的最高代表,他最贴心的教导也只有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耶稣和佛陀同样是最高智慧的代表,他们也都教导世人去悲悯众生,善待自我。西谚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上帝为什么要发笑呢?因为人类的绝大多数思考都是只想获得不愿失去,只顾利益不避危害,与智慧相距九重天,毫无关联。 如果你一定要追问智慧有什么用处,那么它的用途只有一个,帮你找到一口名为“快乐”的甘泉,源源不绝地滋养你的心灵。它从不与欲望眉来眼去,也从不与权贵推杯换盏。 许多官场中人极力推崇的成功学——“厚黑学”,是伪智慧,因为它只有工具理性,毫无人文关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终的结果只会害人又害己。许多职场中人极力推崇的成功法则——“丛林法则”,也与智慧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因为它只有一套弱肉强食的竞争原理,博弈时只有单赢,没有双赢,更没有多赢,在胜负之间没有和局,如此冷血,毫无暖意,最终的结果无非是赢家通吃、输家被吃。智慧能使我们找到身心的快乐与和谐,找到人人都是赢家的感觉,“厚黑学”和“丛林法则”却将我们引入歧路,与和谐、快乐背道而驰。 最多就是最少,最少就是最多。人类最大的悲苦即源自于无休无止的折腾,情场如此,职场如此,官场如此,战场也如此。没有静气的人是不可能拥有智慧的,在昔如此,在今也如此。 世间有太多的兵法,有太多的阴谋诡计,去伤害和欺骗心地善良的人,与其说智慧是治病灵药,倒不如说它是解毒良剂。当你痛不欲生、苦不堪言时,智慧的适时拜访,那才是人生最尖峰最美妙的时刻。谁的敲门你都可以不应,但智慧的手指在你的脑门和心扉上轻轻一弹,那就是真正的福音。世间最可悲的人,是终生与智慧绝缘的人。世间最遗憾的人,是不幸与智慧失之交臂的人。 曾有一位朋友问我:“你推崇智慧,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呢?在这本书里,计谋远远多于智慧,冷血大大盖过温情,这不是与你的初衷完全相背离吗?”他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却忽略了另一半。智慧确实是温润的,就如同清水一般,但在某种特殊的时候,清水也完全可能伤人杀人。把一位智者逼入死角,非要去伤人杀人而不可,那个时代肯定出了大问题大毛病,有时伤人杀人是为了自卫,有时则未必如此,可能是他们利令智昏,也可能是被青铜时代、黑铁时代诱发的人性之恶绑架了身心,控驭了理智。我的这本书确实展示了历史中最冷酷最阴暗的一面,充满了杀戮和竞夺,说是骷髅成塔,血泪成河,一点也没夸张。但穿越苦难的隧道,洞烛历史和现实的真面目,正是那些追寻智慧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知黑守白才是真白,知苦得乐才是真乐,知恶行善才是真善。如果像驼鸟那样把脑袋埋入沙堆中,不去正视悲剧,不去反思悲剧,就无法避免悲剧的再度发生。 然而一事总有两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春秋战国那个大而又大的血肉酱缸中,毕竟还有百里奚那样的仁厚长者,还有延陵季子那样的信义之士,还有平原君那样珍重交情的朋友,还有虞卿那样义薄云天的君子,还有鲁仲连那样难酬蹈海的大丈夫,还有荆轲那样舍生取义的真英雄,还有侯赢那样的服善之智,还有信陵君那样的改过之勇,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就不曾完全缺失。智慧固然可贵,但唯有辅之以善良,才不会走火入魔。 让我们仔细打量一下帝王将相——那些世人眼中艳羡的大成功者吧,他们把整个世界折腾得铁血交飞,人命危浅,他们拥有三宫六院,妃嫔如云,他们收获了真正的快乐吗?他们得到了真正的幸福吗?他们甚至都没有享用到常人所拥有的自由和安全,至于“成功”,这个似乎毋庸置疑的亮点恰恰是最可疑的。我认为他们不仅没有成功,而且万劫不复地失败了。即便是秦始皇,他也没有成功。尽管他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建立了威武的王朝和庞大的帝国,统一了文字、车轨和度量衡,将生杀予夺之权集于一身,但智慧自始至终没有站在他这一边,只有邪恶与他同行。就算秦始皇通过那些狡诈的方士之手有幸求到了压根就不可能存在的长生不死药,他也是生活在愤怒的荆丛、恶意的沼泽和猜疑的牢笼之中,生活在自圈自设的极端恐怖的地狱之中,究竟有什么乐趣可言? 身心失和则人生不美,人与天地万物不睦则环境恶劣。智慧是向内寻求,而不是向外掠夺。无度的开发和永无餍足的贪婪将把蠢人快递到荒芜之境、凄凉之乡。一个人走出了历史巨幅的阴影,才能回返现实的开阔地,一旦对世间的种种不完美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有充分的抗击打能力,你就可以眺见无忧无惧的智慧之境了。 智慧可以很软,比水更软,也可以很硬,比钛合金更硬。千万别以为智者是怯懦的,他们的内心异常刚强,他们不会神经质,更不会神经病。 智慧原本是没有仇家的。但“厚黑学”和“丛林法则”都对它虎视眈眈,充满敌意,这种世仇关系,从来就没有媾和的机会,也不会有达成和解的任何可能。从古至今都是少数人拥有巨量的智慧,这与世间的贫富悬殊可能有得一比吧。 堪称时代翘楚的大智者都是温润和慈悲的,铁石心肠害人终害己。唯有人文精神和悲悯情怀才是合格的血清,它们能根治人的邪念,平衡人的贪心。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我们追求快乐和幸福有赖于身心健康,彼此懂得:怎样的鸿沟可以逾越?怎样的裂隙不可制造?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我们与知己相握可以如此,与智慧相握也同样可以如此。 王开林 2010年3月 后记 不多不少,这是我的第二十本书散文随笔集。 1996年前,我潜心创作纯散文,出书六部。其后撰写随笔,以中国近现代人物为主,出书十三部。我的兴趣倾向于历史,最关注的是一头一尾两个时期,“头”为春秋战国时期,“尾”为晚清民国时期,二者同为乱世,同为变局,同为酱缸,同为泪池,同为人才激涌,同为铁血交飞,同为生灵涂炭,同为道德沉沦,这两座历史的富矿值得大力开掘。我的初衷原本是要写一部春秋战国的长篇小说,由于篇幅较大,规模不小,阅读量也随之激增,多部先秦的史乘和诸子百家的著作堆积案头。在准备过程中,时不时会有一些其他事情掺入进来,长篇小说创作怕打断,随笔则不然,于是我先行写下这部书,也算是为异日动工的“大块头”做一番必要的铺垫。 春秋战国的人物故事是一部场面恢弘的大片,但它千头万绪,变怪穷奇,比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更让人摸头不着脑。那时,地广人稀,法宽禁驰,国有界而无限,众人不用护照和身份证明,出国跟我们出省一样方便,出逃比我们出恭还要容易,因此人才是一盘活棋,怎么走都有眼有气,有活路,有奔头。只看谁的脑袋瓜子灵光,一张嘴能够自圆其说,把水讲得点灯,把鬼吓得出汗,把人哄得垂涎,吃香喝辣,抱美拥娇,升官发财,全然不在话下。凭仗三寸不烂之舌,凭仗出众过人的智力,去博取功名,这自然好过“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九品中正制,甚至好过发轫于隋唐的科举取士,因为它来得更直接,更干脆,更爽快,有本事的人一旦置身于囊中,就能脱颖而出,而且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必干瞪眼,吊死在某棵歪脖子树上,也不用装孙子,吹卵泡,吮痈舐痔。那年月,布衣傲王侯,书生扬眉吐气,洵为常景。总之,大家玩的就是心跳,玩的就是语言艺术,玩的就是智力游戏,要是玩得太过火了,当然也可能身首异处,家族诛夷,但这样玩总比铁血专制下的闭目塞听、钳口锁喉、束手缚脚、断颈砍头要快心惬意得多吧。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智者差不多一窝儿出齐了,之所以如此,并非那时候的古人特别聪明,遗传基因特别棒,而是那时候的古人活得更加自由恣肆,什么都敢想,什么都能说,因言获罪的概率极低,快意恩仇,率性生死,敢作敢为,敢爱敢恨,在那种生命状态之下,所受的压抑和桎梏是最少的,所付出的代价是最低的。书生士子的潜能得以积聚,得以爆发,所形成的烟花焰火般的灿烂景象至今悦目可观,所产生的炸力当量仍将震动久远的时空。 写作是一件苦差事,许多人这么说,我也曾这么说过,但写这部书时,从头至尾我乐在其中,有时会忍不住击节叫好,拍案叫绝。一大群智者会合在一起,玩弄语言游戏,玩弄政治游戏,玩弄战争游戏,玩弄情色游戏,你永远都不用担心他们的表演会无趣乏味,冷场坍台。越原始原初,越原汁原味,这是没错的。 又是一年春来到,我是属蛇的人,“冬眠”过后,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年、劳累的一年,但这部书稿的出版帮我将那些着迹和不着迹的郁闷一扫而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十个字很能开解人啊!现实的不顺不遂,命运的不公不正,算得了什么?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须知,能笑就能傲,能做就能少。王国维有两句名诗:“四时可爱惟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梁任公曾强调,希望全在少年手中。至今我仍能拥有一颗少年心,时时削减自身的暮气,总该是万幸的吧,算得上一椿好事情。 王开林 2010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