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
《圆周率计算接力赛:祖冲之的故事》为其中一册,由管成学编著。
祖冲之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圆周率计算接力赛:祖冲之的故事》为“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中一册,由管成学编著。
《圆周率计算接力赛:祖冲之的故事》介绍了祖冲之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他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进入华林学省
天才加勤奋。使青年的祖冲之就已经因博学而颇有声誉了。
当时,孝武帝刘骏刚刚登基。
刘骏的生身母亲当年貌美被选入宫,拜为淑媛,后来年龄大了不再得宠,刘骏也随之不被父皇喜爱。而四弟刘铄、七弟刘宏却被父皇视为掌上明珠。当父皇欲废太子刘劭而另立太子时,竟不曾考虑在兄弟中排行老三的刘骏,反而倾向于立老四刘铄!那个刘铄平时自负才气,根本不把三哥刘骏放在眼里。
后来,太子刘劭弑帝自立,刘骏率领大军以讨伐弑君、弑父的刘劭为名,平定祸乱,荣登皇帝宝座。
刘骏自从做了皇帝。到了凌驾于万人之上、执掌生杀大权的滋味,确实惬意得很。为了巩固现有的地位。他收罗了一些饱学之士,建立了华林学省。这是一个研究学术的地方。
由于祖冲之有博学的名气,所以孝武帝要把他请到华林学省。
这一天,祖冲之正在书房读书。突然听到外面人声嘈杂,书童跑进来说:
“少爷,朝廷的钦差来府上传达皇帝的圣旨了!”
祖冲之这才抬起头说:
“我说哩,这会儿这般热闹!你可知为何事而来?”
书童摇摇头说:
“不知道,我只见老爷去前堂了。”
没等书童说完,就听见似乎有许多人向书房走来。只见父亲三步并作两步跨进来说:
“冲儿,皇帝传下旨意让你去华林学省做事,快去接旨去!”
看到父亲及家里的人无不紧张和兴奋,祖冲之觉得很奇怪。他无动于衷地说:
“我不愿意做官!现在很好,我可以专心研究学问,不受任何干扰。”
祖朔之看到独生子这个样子,心急火燎,耐着性子说:
“冲儿,皇帝能如此看重你,那是咱家的荣耀!再说,你进了华林学省。那里聚集了全国的饱学之士,你的学问也会大大长进的。你想研究什么,那儿的条件比家里要方便得多。你可大开眼界,如虎添翼了!”
祖冲之听了父亲的话,觉得言之有理,便随父亲去前堂接了圣旨。
进了华林学省,祖冲之觉得一切都很新鲜、有趣、有生气。那些饱学之士各有所长。华林学省的书籍堆积如山,应有尽有,比自家强上百倍。真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此番自己可有用武之地了。
他感到自己已经开始创造自己的故事了,而故事的开头就是精彩生动的场面。
他把油灯的灯芯向高处拨动了下。打开一本张衡所撰的有关圆周率的论述。
当初在家时,他也对圆周率很感兴趣,但家中只有一本《周髀算经》,书中有“周三径一”的记载。即圆周率为3。
在华林学省,他看到了王莽时刘歆制律嘉量所用的圆周率为3.1547和3.166这两个近似值。东汉著名的大科学家张衡则提出了。lO的平方根”和92/29这两个近似值。这些,都比“周三径一”大有进展。到了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确立了圆周率的科学计算方法——割圆术。
祖冲之越看越觉得过去所研究的东西都非常浅显,没有深度,太幼稚可笑了!此时他感到充实,感到愉快、幸福!
灯油耗尽,鸡啼声响起,他才搁下笔来,进入梦乡。
从此,祖冲之更加发愤学习、研究,日益向科学殿堂的巅峰攀登。
P22-25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路甬祥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共同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