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正是成长的时期,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呀。这个时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所谓“从小看大,三岁看老”嘛。而且还有晋·傅玄《太子少傅箴》中的话,日:“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这样说来,青少年早期所耳濡目染的环境,的确是不容轻视的。当然这些都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不必赘述。我只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审视一下自己这部集子里的文章,是不是有“误导性”的文字存在,要知道,误导孩子们,罪莫大焉!
翻看过后,心略微踏实了一些。首先,看到甘铁生的《浮光掠影游丝录(学生热棒的当代名家散文)》这些在各个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且撇开审美层次问题不谈,只是从其表述的内容来看,基本上还是比较“正”的。比如“浮光”一节中,基本表达的是我的人生轮廓,比如爱读书,比如爱锻炼,比如随着社会大潮起起伏伏地漂荡,虽然也在戗水,但都是些劝人为善的文字……
《浮光掠影游丝录(学生热棒的当代名家散文)》是作者甘铁生多年来发表的散文、杂文、随笔作品集,《浮光掠影游丝录(学生热棒的当代名家散文)》全书由“浮光”“掠影”“游丝”三部分组成,多为作者对人生、对生活、对事业、对家庭的感悟。作者笔锋锐利、文字朴实中带着优雅,全书语言通顺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厚重的空灵
第一眼看见洪江古商城是在汽车上。只见影影绰绰的嵩云山云笼雾绕的苍翠之下,是洪江古城高高低低的窨子屋那潮漉漉的瓦顶、隔火墙那斑驳的黄褐色遗迹,而这幅图画的下方,两道清澈的环绕山城的河水——沅江和巫水,俨然是两条相互紧贴的鱼儿头尾相衔!这分明是天公造化的阴阳八卦图呀!
在奔驰的车上,只觉得有一幅流动的画面在时空中运转。
一个强烈的企望涌上心头:一定要在这古商城中走上一遭!
终于得了个空闲,天蒙蒙亮,我便出了宾馆,沐浴着微曦的晨光走街串巷,10分钟后,我便已置身在古商城的“七冲八巷九条街”之中。
真是古风清纯自天来!在布满青苔的青石板上,四周静寂得能听见水滴落在草丛上的声响,两只不知名的鸟儿在古老的飞檐上啁啾着。一阵晨风拂过,飘来几声悠悠钟磬显得十分纯净、安详的回响。空气是甜丝丝的。每沿着青石板往高处走上几级台阶,我便情不自禁地驻足观望:青石板的小路弯弯曲曲细又长,依山势而建的各色窨子屋那高低错落的飞檐、密切相连的笔直的古老防火墙、星罗棋布的灰黑色的老旧瓦片,就像严严实实地将历史的陈年老账死捂活盖的铠甲……
然而怎么回事儿?分明地,总觉得有一股股温暖潮润的气团向我袭来。我知道自己有这个毛病:每当到一个空旷而陌生的环境,特别是有着旷古背景的空间中时,总是莫名其妙地产生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我的视觉神经告诉我,有某种神秘的生物带着祥瑞的紫色、赤色、橙色、绿色的光环,一环环地向我敏感的神经冲撞而来。就是这样,当我从一片绿荫中踏人阳光中的那一瞬,当第一缕阳光温暖地照射到我身上时,暖洋洋的灵魂突然被一团什么东西重重地撞击了。浑身一机灵,我知道,这是被称作洪江古商城的“灵”击中了!古商城飘来荡去的“灵”,从它那神秘的安居地倾巢而出,迫不及待地要向我诉说它曾有的辉煌和幽怨!
我的心,竟像寂寥的花朵一样静静地开放了……
最初从脑海中像涓涓细流那样,洋洋地浸出“小巷诗人”戴望舒的行吟:“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继而涌出了《山海经》中美丽的神话:“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这里所说的“澧沅之风”,正说的是沅水,也就是与巫水交汇在洪江的两条清澄碧透的河流。而娥皇、女英总是享受来自这里的和煦高雅之风!只要她们一有动静,便会有各路神怪陪伴!
这座古商城,是不是有着“帝之二女”、各路“怪神”留下的遗风呢?否则,这个仅有30万平方米的弹丸之地,怎么能汇集“五府十八帮”呢?!
哦,是了!正因为“交潇湘之渊”的“澧沅之风”的眷顾,这块宝地开始“发迹”了!最早始于唐代,洪江便因天时地利形成了“草市”。所谓“草市”,就是民众自发而成的市场。随着世事变迁,洪江终于被冠以“扼西南之咽喉而控七省”的军事与商贸重地。君可知这里自古流传的民谚:“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洪江当老板”、“汉口千猪百羊万担米,抵不上洪江犁头嘴”……谈到当年的辉煌,当地一位八十余岁的老者溢满深情地介绍说:“当年我们洪江是‘商贾骈集、货财辐凑、万屋鳞次、帆樯云集’、‘烟火万家、称为巨镇’之地!”在最鼎盛时期,发展成“全国18个省份、24个州府、80多个县在此设商业会馆”,“五府十八帮”蜂拥而至,报馆业有18家之多,戏台有48个半。仅307Y平方米的弹丸小地,倚山就势建有380多栋窨子屋!商帮码头28处……保暖思淫欲,最兴旺时,这里的钱庄票号开了有23家,而青楼妓院,不算暗门子,光持有营业执照的就有四十余家!
也许说这些太枯燥,只说这么两件事吧。1950年“抗美援朝”时,这里的商会集资捐助的款项购买了一架战斗机!1966年“文革”爆发,在“造反”、“抄家”、“破旧立新”的红卫兵的战利品中,珍珠玛瑙、古玩玉器不算,光黄金就抄出了5吨多!
足见这个古商城曾是何等地“藏富于民”!
听当地人介绍,洪江“三百年无战事”。即使在抗战时期,日寇的铁蹄也没能踏到洪江。因为雄峙东南方向的雪峰山成为阻止大军挥进的天然屏障!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屯兵养精蓄锐的天宝福地!据说从三国曹操、云南王吴三桂……直至辛亥革命的战将黄兴,都曾在这里屯兵操练、韬光养晦。
然而,俱往矣,这个古商城疲倦了。走在人际寥寥的古巷,不时在小径的把角处看到低矮的佛龛,青石香案上残留着祭奠香火的灰烬和红烛干枯的蜡泪。在盘旋曲折如八卦迷阵的建筑群中,也时不时地看到坍塌的房舍。残墙断桓的缝隙中,唯有野花野草恣意狂生……哦,如今的古商城啊,当年……
整理好这部散文集的时候,又接到责任编辑的电话,说让我写篇自序。我说,还是找别人写吧。她说,这是出版社的决定,请作者自己写序。还特意嘱咐说,主要是针对读书的青少年们说些话。既然如此,我只好厚着脸皮给自己写序了。
青少年正是成长的时期,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呀。这个时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所谓“从小看大,三岁看老”嘛。而且还有晋·傅玄《太子少傅箴》中的话,日:“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这样说来,青少年早期所耳濡目染的环境,的确是不容轻视的。当然这些都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不必赘述。我只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审视一下自己这部集子里的文章,是不是有“误导性”的文字存在,要知道,误导孩子们,罪莫大焉!
翻看过后,我的心略微踏实了一些。首先,我看到这些在各个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且撇开审美层次问题不谈,只是从其表述的内容来看,基本上还是比较“正”的。比如“浮光”一节中,基本表达的是我的人生轮廓,比如爱读书,比如爱锻炼,比如随着社会大潮起起伏伏地漂荡,虽然也在戗水,但都是些劝人为善的文字……总之,表述的就是这个。人的社会属性是第一性的。你生活在这个时代,你就必然具有这个时代的鲜明特色。尽管沉浮不定,但基本上还是执著地坚持着自己正直和善良的本性。如果不是这样,也不会有《引“骗”人室记》那样的愚蠢行为。这当然只是个侧面,但它所表达的,读者应该能看到。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生存手段,有些手段是十分不道德的,比如那些倒卖妇女儿童的家伙们,连这种丧尽天良的事儿都干!还是人吗?必须遭到唾弃!再比如有些人想升官发财,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将“仁义礼智信”弃如敝履,这样的人,即使达到了目的,也决不会有什么幸福可言。因为他毕生都会处于道德良心的审判之中。再比如健身,我觉得这是应该让所有人都安排进自己生活的必修课之一。我很欣赏这句话:“健康即财富。”你有好身子骨,你就有了享受人生最基本的本钱。否则,即使是封疆大吏或是万贯家财的富豪,又有什么用呢?里面选了两篇我游冬泳和坚持登山健身的文章,说实话,那可是我很想再展开写的内容。
人,我觉得甭管你在社会上的职务高低、有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首先一点,就是要有道德操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谦恭、善良、有同情心和怜悯心,而且要常怀感恩之心……看“浮光”一节,我发现自己还是基本做到这一点了,于是良心上多少也就安宁了。
第二节为“掠影”,都是我在生活或职业道路上接触过的一些人和事儿。选若干入了这部集子。所写的这些人物,其生活轨迹基本上都有充满坎坷艰辛的一面,但又因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终于在自己所坚守的阵地上取得了令人钦敬的业绩。这些人身上,都表现出过人的品质,都是“大写的人”。他们不苟且偷生、得过且过,而是怀着远大的理想,不投机取巧,只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越是逆境越是斗志昂扬,他们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掌放弃自己的理想。他们知道,虽然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肯定毫无建树。最终,他们以自己诚实的劳动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当然,这里也有一些遭到唾弃的人物。比如当过银行行长的梁用活和吴耿岳,也是苦孩子出身,有过艰苦打拼的经历,终因表现出过人的才智和机敏,成了一方银行的掌权人。但是,他没有道德操守,没有心口如一,结果沦为阶下囚。这也说明一个道理:能力很强固然好,但是如果没有道德修养,迟早也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所以有必要强调:立身之本应该是道德操守。有了这个坚实的根基,你这棵树才能越长越高、华盖如云。否则。没有根基,长到一定时候,就会轰然而倒!这是历史和现实中铁的定律。这一节还算是扬善惩恶的吧。
第三节叫“游丝”,是我旅游各地写的一些随笔。人要有开阔的眼界。这基本上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读有字之书,再就是读“无字之书”。毕竟,你的一生阅历再丰富,你也就是一本书。但是你多读一本书,你就又容纳了一个世界。你读得越多,你的世界就越丰富。因为你把别人包容到自己的阅历之中了。我们写作的人老说:“你知道多少才能表达多少。”是的,就是这样。但光有书本上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你要浏览祖国山河,如果有条件,还应该浏览世界,这就是读无字之书,它能极大地丰富你的感知。一方面,旅游的过程就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旅游乃行为之思。”你在山河与城市间游走,你在陌生人之中穿梭,另类的人文历史以及民俗风情,都让你反思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伟大,于是你变得越发谦卑好学。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万万不可夜郎自大。再一方面,旅游中你会接触到很多人和事儿,这都会极大地丰富你与人交往的经验。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天天都要与人打交道。这也是一门学问,同样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旅游中,你与各种人交往的经验和浪漫遭遇,会让你终生受用无穷。我尤其推崇自由行,边行走边思索一些哲学命题,比如:我是谁?我是怎么回事?我如何正直而宽容、心气平和而清醒地认识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总之,越是在远离喧嚣的城市和世俗纷争的环境,反思会越发深沉而隽永。这正如陆游《午枕》中说的那样:“……至味人不知,隽永无穷胜粱肉。”尤其在大自然面前,面对那些或巍然屹立或婀娜多姿的山山水水,你不由会变得谦虚、谨慎、敬畏,继而怀着感恩之情面对巧夺天工的大自然,感谢她让你体会到那样丰富的内容,感谢她令你的一生丰美多姿,感谢她亿万年来阅尽沧桑却沉默无言,冷眼旁观着世态炎凉却始终不为所动——这是何等高尚的胸怀和境界!基于这一点,我特别不愿意昕一些“豪情万丈”的人,嘴上总是挂着“我们征服了……山峰!”以及诸如此类的吼叫。每听到报章杂志和电视里出现这样的词语,我一定心说:“这个乳臭未干的家伙,你连你自己都征服不了,你还妄想征服大自然?真是浅薄到狂妄无知的地步了!”所以我要说,读无字之书,也是让人们提高素质的绝佳机会。
哈哈,看看,让我自己写的“序”都写了些啥?全是自以为是的道德经。如今,道德良心值几个钱呀——面对这样的批评,我只有无言以对,实在有点不好意思。可是我前面说了,此序是撇开审美层次来谈的,主要谈所成集的这些文字,是不是有教人“坏”的地方。于是我就拼命自我辩解“没有,没有,我没那个坏心眼!”这种急赤白脸的辩解的文字,很是贻笑大方吧?不过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我绝非那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人物,仅仅能算是个犬儒般可怜而无害的家伙而已。
我送朋友们书的时候,总愿意在扉页上写这么一行字:“××一笑”。如今,我仍愿狗尾续貂,把这行赠字给所有翻阅此书的人:恭请一笑,笔者叩首谢罪啦!
甘铁生
二0一二年二月十一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