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定都长安,天下却并未太平,军阀刘武周占据马邑,隋将王世充盘踞洛阳,义军窦建德控制河北,全国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在之后的七八年中,唐王朝一直处于东征西讨,荡平群雄,统一国家的战争状态之中。李世民自从18岁雁门勤王,20岁随父晋阳起兵,攻陷霍邑,挺进关中,占领长安,所有战役都曾参与,而且胆识过人,谋略远大,展示出其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在唐王朝建立后,李世民更是独当一面,亲率大军指挥了平定薛举父子的浅水原之战,一举解除了西北方向对长安的威胁。武德四年,李世民又率兵马出征,几乎是同时面对两股势力最为强大的对手,河北的窦建德与洛阳的王世充,战争旷时日久,洛阳城坚,久攻不下,眼看要陷进无法收场的僵局……
关键时刻,李世民却看清对方破绽,破釜沉丹,孤注一掷,争取围城。打援战略,击败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为唐王朝统一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但李世民排行第二,并非长子,按封建体制并不能继承大统,李渊定都长安,哥哥李建成已被立为太子,李建成作为皇储,曾带兵平定“司竹群盗”,击败刘黑闼义军,稳定了山东局势,表现出一定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在争夺皇储上,李氏兄弟已形同水火,双方均剑拔弩张,兄弟间的杀戮已不可避免。
终于,在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早朝经过玄武门,被早有准备的李世民、尉迟敬德射杀。面对既成事实,第三天,李渊便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同年八月传帝位于李世民,这便是鼎鼎大名的唐太宗。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九日,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登极称帝,是为唐太宗,并改元贞观,从而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的贞观盛世。
唐太宗与贞观盛世,不仅是中华历史长河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页,即便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受到中外人士的瞩目,贞观君臣的施政要领也为许多政治家所青睐借鉴。但贞观盛世还有漫长的坎坷之路要走。当初,李世民接手的几乎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破烂摊子:土地荒芜,人口锐减,市井萧条,粮食匮乏,再是李渊虽已退位,但一批元老重臣仍手握权柄,身居高位,如何处理父皇与原太子李建成余党,以稳定朝野政局就成为摆在刚刚登上九五之尊的唐太宗面前一道急需解决的、刻不容缓的难题。
毕竟是一代英主,出手就展示出超人的胸襟与气度,28岁的唐太宗听取尉迟敬德等大臣建议,兼顾亲情孝道:让李渊仍旧居住皇宫,过着嫔妃群拥的安乐日子,直到三年后李渊执意移居弘义宫。唐太宗不仅安抚了老一辈元勋,对太子党中有才能者,如魏徵、薛万彻,太宗更是亲自宽慰,委以重任,日后在贞观改革中,均因贡献杰出成为一代名臣。由于在玄武门之变后,采取了宽大为怀的策略,京城长安和全国政局迅速得到稳定。 面对经济凋零,如何恢复生产,在贞观元年六月,唐太宗即与群臣研讨治国之策,尖锐提出为何周朝治世长久而安定,秦虽统一却很短暂?太宗认为:“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并接受魏徵提出的顺应人心思治,人心思定,对老百姓要实行“王道”即教化方针,然而,就在贞观君臣齐心协力,研究开创一个空前盛世的前夜,在大唐帝国的西南,远横于天边的一抹高耸入云的黛苍,却有一个叫吐蕃的民族迅速崛起,成为唐王朝必须面对的一支不寄忽视的势力。
P6-9
西安,历史上作为十三个王朝建都之地,尤其周秦汉唐更把华夏民族的威武雄壮推演到极致。其时国力强盛,幅员辽阔,以国都长安为中心,一条条沟通全国的驿道四通八达。值得骄傲与称道的不仅有穿越秦巴大山由天梯云栈构成的古老蜀道;横跨欧、亚,越历千载的丝绸之路;值得大书一笔的还有穿越雪域高原的唐蕃古道,这也是雄才大略的唐太宗主张汉藏交好,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子松赞干布而开启的一条和平友谊之路。
近年,随着旅游业兴盛,许多文化学人、新闻记者、户外驴友、摄影家、探险者也对探寻古道产生浓厚兴趣,这无疑是件可喜的事情。
20年间,笔者先行一步,对古老蜀道、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寻叩探访,把多年积累的文字与图片用“跟我走古道”的形式,推介给大家。这需要感激西安出版社资深编辑李宗保先生,独具慧眼,在对古道写作表示欣赏时,也从出版旅游图书的角度、读者的角度提出修改建议,要求内容长短结合,深入浅出,浑然一书。再是增强亲历、亲闻、亲见,贴近现场,也就贴近了读者。替渎者着想,与市场接规,应是作家与时俱进的选择。故本书增添旅游地图、线路指南、食宿资讯,希望对探寻古道的旅游者有所帮助,也希望本书能获得他们的喜爱。这原本也是作者应努力做到的事情。
毕竟,这积淀着深厚文化并不乏神秘的占道,应该让更多的人知晓。尽管岁月流逝,沧海桑田,沿途驿站遗迹几乎消失殆尽,但好在山川河流古今并无太大变化,占道沿途雪域江源依旧,夕阳流水依旧。且让我们沿着古老的驿道,去窥探当年唐蕃古道的威武神奇,去瞻仰唐蕃古道的魅力风采,也了解和认识千百年来雪域藏族群众的风土人情,牛存状态和关于他们长长的叙说不尽的美丽动人的故事……
最后,特别要感谢的是作序杨建民先生,西安出版社的社长雷羡梅女士和责任编辑李宗保先生,他们从文宁的处理到图片的选定,从版式的选择到封面的设计都倾注心血,切实尽到了责任。
2014年6月6日于汉水之畔
王蓬的古道情缘(序)
杨建民
王蓬文学创作已40多年,可以清晰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文学创作和文史创作。前20年,他曾在鲁迅文学院和北大首届作家班学习四年之久。创作的中短篇小说结集为《油菜花开的夜晚》《黑牡丹和她的丈夫》;散文结集为《乡思绵绵》《京华笔记录》;关键是捧出两部沉甸甸的长篇小说《山祭》《水葬》,被陈忠实誉为“是写那个时代生活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生活的教科书与历史的备忘录,应该留给这个民族的子孙,以为鉴戒和警示。王蓬当是最前趋的思想者和最具勇气的探索者之一。”王蓬还被称为“描写山区风俗风情画与山村女子的能手”(王汶石语)。由此奠定了王蓬在文学界的地位。1993年6月王蓬当选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连任几届,长达20年。
从1992年始至今,王蓬创作由文学转型文史,知识家庭的文化优长展示出来。诚如王蓬所言:“受喜爱文史的父亲影响,从小对历史的兴趣不在文学之下。”王蓬母亲家族亦有多位长辈进入方志。这就足以诠释他何以有信心历时10年踏访七条蜀道,创作出皇皇专著《山河岁月》《中国蜀道》。陕西省作协曾专题研讨,认为作品“史料翔实,内涵宏富,观点有卓识。”由王蓬撰稿,赵忠祥解说的专题片《栈道》在中央台播出,影响巨大广泛。以罗哲文为首的九名专家的蜀道“申遗”提案,采用了王蓬对蜀道概括的六项功能:生命之路、智慧之路、邮传之路、贸易之路、战争之路、石刻之路。陕西出版集团也以“中国蜀道”申请基金,组织写作学术版蜀道。
之后,作者又20次西行,全程探访丝绸之路与唐蕃古道。以史学的视角看古道,以文学的笔法写历史,多角度、多层次揭示古道起始,穿插进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并对古道沿途地理现象、风俗民情作了精彩描述。创作出七十万字的《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绸之路全程探行纪实》;六十万字的《从长安到拉萨——唐蕃古道全程探行纪实》。文史兼备,引人人胜,深得专家好评与读者喜爱。
在我的阅读视野中,还没有见到有哪位作家能像王蓬涉足蜀道、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这样广阔的领域。古道起始年代不同,发挥作用不同,涉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梳理清楚很不容易。那么王蓬是如何解决雅俗共赏吸引读者这个问题的?
我以为基于五点,一是王蓬涉足古道时,已是一位形成自己鲜明特色的成熟作家,往往寓政治风云于风情画中,语言畅达、善于叙事;二是王蓬原本对历史有浓厚兴趣。我在八卷本《王蓬文集》中见到,所有作品末尾都标明原发报刊、日期、责编,无一遗漏,表明王蓬早已具备史识史才;三是王蓬的阅历,10岁随家迁陕南乡村24年,亲身务农18年。王蓬回忆:“父亲经‘四清’、历‘文革’、遭歧视、受屈辱;更曾拉车、伐薪、筑路、挨饿;历九死而一生,非坚韧无以图存。”何尝不是写自己。他从苦难中收获的是坚韧和毅力。探寻古道需要吃苦、持久与战胜孤寂,王蓬无一不备;四是王蓬的天性,敏锐热情,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每每把他的发现与感受传递读者,形成王蓬文史行走作品一大特色;五是得力于不断地探索学习。《中国蜀道》《从长安到罗马》《从长安到拉萨》中都附有大量参考书日,否则,不可能把枯燥的史籍讲述明白。但我以为关键还是王蓬在文本文字上下足功夫。几乎每篇作品都讲究谋篇布局,注重跌宕。王蓬认为文字是文学根本,他崇敬的都是创造过经典文本的作家:托尔斯泰、契诃夫、梅里美、鲁迅、沈从文、孙犁等。王蓬文学作品语言清新简洁,优美朴素,如行云流水;文史作品则蕴深旨远,凝重隽永,如风俗长卷,充满艺术感染力。
我以为这便是王蓬探寻古道文史结合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其积极作用是在学术著作与读者之间架起桥梁,用优美简洁的文字把枯燥复杂的历史叙说明白,唤起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塞外古道的兴趣;对先贤拓疆伟业的敬重;可谓功莫大焉。
多年来,王蓬勤奋耕耘,新作不断,结集40本,获得多项荣誉和奖励。国务院和陕西省政府先后授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05年)。陕西省德艺双馨艺术家,2011“陕西文化面孔”等。2011年,围家为科技人员评定职级,王蓬获国家一级作家二级岗位(两院院士为一级)获此殊荣陕西文学界仅两人,另一位是著名作家陈忠实。这是国家和社会对王蓬这样一个勤奋创作40年、诚实劳动者的公允公正评价。(此文入选百度百科:王蓬词条。本文有删节)
唐蕃古道是1300年前,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子松赞干布而开启的一条汉藏交好和平友谊之路。千百年来,不仅驰驿奔诏,和亲纳贡,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还沟通着雪域高原那片除了月亮之外最神秘的地方。同时,西藏地邻边陲,由于地域、民族、宗教等原因,又是当今世界最敏感的地方,需要下功夫去认识,更需要勇气和真诚面对。
《唐蕃古道秘境》作者王蓬多次深入藏区,以唐蕃古道为主,兼及青藏、川藏、滇藏等路线,多角度、多侧面揭示青藏高原的形成,藏族的起源,藏羌走廊的母系遗风,活佛转世的起始由来,穿插进历史事件与人物,地理现象和美景,宗教建筑及民俗。
全书文史兼备,图文并茂,描写生动,引人人胜。2012年4月,《从长安到拉萨》由西安出版社出版,深受读者好评。随着赴藏旅游者激增,为替读者着想,作者特删繁就简,合二为一,增添旅游地图、线路指南、食宿资讯,经全新梳理,将带给读者关于青藏高原百科全书式的人文景观,难忘的印象和阅读时的愉悦。
王蓬著的《唐蕃古道秘境》是以史学的视角看西藏,以文学的笔法写雪域,是一部全面反映唐蕃古道及青藏、川藏、滇藏的历史与现实、宗教及民情、风俗与美景的人文作品。
全书图文并茂,描写生动,引人人胜,并有旅游地图、线路指南、食宿资讯,将带给读者关于青藏高原百科全书式的人文景观,难忘的印象和阅读时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