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贝姨/译文名著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巴尔扎克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贝姨》是《人间喜剧》的一部分,故事围绕于洛男爵一家的命运展开。贝姨是小说穿针引线的人物,她因为嫉妒从小在心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于洛男爵在疯狂的情欲的驱使下,一步步破坏家庭名誉,最终身败名裂。他的情敌克勒维尔依靠金钱虽然与玛纳弗太太结了婚,但最终和她一起“烂死”在病床上。小说折射了整个上流社会的道德腐败,是一个家庭悲剧,更是一个社会悲剧。

内容推荐

本书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19世纪中叶法国巴黎上层社会生活为背景,以洛男爵的命运为主线,描写了主人公贝姨在巴黎各时期度过的不同日子,反映了贵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没落以及新的社会形势的到来使得人们无所适从,说明了资产阶级的本性跟以往的统治者一样,人们的生活只能靠自己。形形色色的人物,错综复杂的情节,灵与肉、情与仇、善与恶之间惊心动魄的搏斗,构成了一幕淋漓尽致的人间悲喜剧,一部五光十色的风化史,一曲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无尽的挽歌。

目录

情归何处

两亲家

若赛花

化妆品商顿起恻隐之心

如何才能把没有家财但漂亮的女儿嫁出去

上尉吃了败仗

美好的女人生活

奥丹丝

老处女的性格

贝特的心上人

老姑娘和年轻姑娘之间

艾克托尔·于洛·德·埃尔维男爵先生

卢浮宫

美妇遇色鬼,傻瓜迎骗子

玛纳弗夫妇

艺术家的小阁楼

一个流亡者的历史

一只蜘蛛的冒险经历: 网里有一只太大的漂亮苍蝇

风月场上如何了却旧情

一失一得

姑娘的罗曼史

任年轻姑娘自由行事

会面

奇缘出真情,好景不长在

玛纳弗的策略

极度不慎

最知心的话

贝姨的变化

克勒维尔的生活与观点

克勒维尔其人

凯列班对爱丽儿的最后一着

报仇失败

婚约大多是怎样缔结的

忠实信徒的绝妙典型

过分真实、相当浪漫、极端道德的故事中插进了庸俗小说的结局

新婚夫妇

对不道德的道德思考

由此可见克勒维尔高论的影响

美男子于洛的穷途末日

巴黎的七祸之一

贝姨可望得到的遗产

好色之徒将妻子置于何种死地

悲惨之家

晚餐

一个财大气粗的幽灵

有钱的男人多大年纪才有妒心

女人精彩表演的第一幕

不愧是在门房发生的一幕

女人精彩表演的第二幕

克勒维尔在复仇

克勒维尔老爷的小公馆

伟大行会中的两位同道

两个真正疯狂的酒徒

一对合法夫妻的别样场景

造就伟大艺术家的一切

蜜月对艺术的影响

关于雕塑

由此可见贫困,这一强大的社会腐蚀剂的力量

对假痣的看法

漂亮登场

一般的波兰人和特殊的斯坦勃克

对达莉拉历史的一番评说

要他扮演何种角色,俊男,艺术家,还是波兰人?

回到家中

第一刀

夫妻之间的第一次口角

痛苦之后往往是猜疑

一个捡来的孩子

玛纳弗房室的第二位父亲

母女之间的差异

玛纳弗房室的第三位父亲

玛纳弗教堂的五位神父

不择手段的父亲

可悲的幸福

玛纳弗太太之流给别人的家庭造成的巨大不幸

宠妃的历史缩影

五位父亲中有一位胆大包天

别的警告

闭门羹

惊醒

麸皮、二罗面粉和三罗面粉

外科手术

道德思考

一切全落到了陆军部部长头上

另一灾难

别样的梳妆

一个高尚的淫妇

克勒维尔的宏论

假荡妇重显圣女相

另一把六弦琴

于洛元帅的特点之一

亲王的一顿斥责

于洛·德·福兹海姆伯爵元帅与科坦·德·维森堡亲王元帅即德·奥尔法诺公爵陆军部长大人之间的短暂决斗

报界之说

家兄严训

入土为安

浪父离家

若赛花重又登场

牵线搭桥

元帅遗赠

大为改观

达摩克利斯之剑

于洛男爵的朋友

恶行与美德

图尔一比茹家的终结

天使和魔鬼结伴而行

另一个魔鬼

警察局

图尔老头变成了托尔艾克老头

家庭一幕

家庭的另一幕

讹诈奏效

孔巴布斯

交际花们的一次聚餐

努里松太太尽显本领

一八四。年的一间小屋

女主角的最后一场滑稽戏

复仇之箭落在了瓦莱莉头上

募捐的修士

医生的一番话

上帝的手指和巴西人的手指

瓦莱莉的最后一句话

克勒维尔的最后一番话

投机诸方面的一面

为何铁炉匠都是意大利人

一样野蛮却不一样虔诚的新阿塔拉

阿塔拉的下文

一份感激之情

阿塔拉的最后一句话

浪父回头

遗忘的赞歌

残酷、实在而真实的结局

试读章节

情归何处

一八三八年七月的月中,一辆四轮双座轻便马车行驶在大学街,这种车子是新近在巴黎街头时兴的,人称“爵爷车”,车子载着一位男子,此人中等个子,身体肥胖,身着国民自卫军上尉军服。

都说巴黎人风雅至极,可他们中竞还有人以为身着军装比便服要神气得多,心想女人们趣味都相当怪,一见到高顶饰羽军帽和一身戎装,准会为之心动,顿生好感。

这位第二军团上尉的脸上,流露出一副志满意得的神态,红通通的肤色和胖乎乎的脸膛愈发显得神采奕奕。仅靠做买卖发的财投在歇业老板额头上的那圈金光,人们便可猜到这准是个巴黎飞黄腾达的红人,至少当过本区的区长助理。不用说,在他像普鲁士人般傲然高挺的胸间,自然少不了荣誉勋位的那条绶带。

这位身佩勋饰的男子傲气十足地坐在爵爷车的一角,朝行人投去游离的目光,在巴黎,行人们常能捡到可人的媚笑,可那是献给不在身旁的美人儿的。

爵爷车行至贝尔夏斯街和布尔高涅街中间的一段,停在一座大宅前,这座房子是在一家旧府邸的院子里新建的。旧府邸附有花园,原初的布局丝毫未动,坐落在被占去了一半的院子深处。

单凭上尉下车时受车夫伺候的模样,一眼便可看出此人已经年过半百。明显笨手笨脚的举止就像出生证一样,泄露了人的年龄。

上尉又把黄手套戴上右手,没有向门房打听一声,便径自朝府邸底层的台阶走去,那神气仿佛在说:“她是我的!”

巴黎的门房都有非凡的眼力,只要是佩带勋饰、身着蓝色制服、步履沉稳的人,他们从不阻挡;反正,凡是有钱人,他们都辨认得出。

府邸的整个底层住着于洛·德·埃尔维男爵老爷一家,在共和时代,男爵曾任军费审核官,也当过军需总监,如今是陆军部一个最重要的部门的头儿,又是国务参事,获得荣誉团二等勋位……

于洛男爵以自己的出生地德·埃尔维为姓氏,以示与他兄弟的区别,其兄是赫赫有名的于洛将军,曾任帝国禁卫军掷弹兵上校,一八○九年那场战役后,被皇帝封为德·福兹海姆伯爵。

后被封为伯爵的长兄有义务照顾弟弟,他似父亲一般存有远虑,早早将其弟安插进一个军事机构,由于兄弟俩共同效力。最终男爵得到了拿破仑皇上的恩宠,不过,他对此也问心无愧。早在一八○七年,于洛男爵便当上了远征西班牙大军的军需总监。

国民自卫军上尉按过门铃,身上的制服被鼓得像只梨子似的大肚子绷扯得前翻后卷,他费尽力气,想把衣服整理服帖。一个身着号衣的仆人一见到他,立即请他人府,于是,这位神气活现、威风凛凛的男子便随着仆人往里走,仆人一边打开客厅大门,一边通报道:“克勒维尔先生到!”

这名字跟主人的模样实在般配,令人叫绝,一听到这个名字,一个高身材,金头发,保养有方的女子像是受了电击一般,猛地站起身来。

“奥丹丝,我的小天使,跟你的贝姨到花园去吧。”那女子急忙朝在她身旁几步远的地方刺绣的女儿,说道。

奥丹丝·于洛小姐仪态优雅地给上尉行了礼,领着一个干瘪瘪的老姑娘从落地窗走出客厅,老姑娘看去比男爵夫人还苍老,虽说实际年龄要小五岁。

“事关你的婚姻大事。”贝姨凑近小外甥女奥丹丝的耳朵说道,看她的样子,对男爵夫人刚才根本不把她当一回事,随便把她们俩打发出门,好像并不生气。  贝姨的穿着,也许可以说明她何以受到如此随意的对待。

老姑娘身着一条美利奴羊毛裙,裙子呈科林斯葡萄干的颜色,老掉牙的款式和镶绦都是王政时代的,一条绣花布领恐怕只值三个法郎,一顶缝着蓝缎结的草帽,四周镶着草缏,在中央菜市场卖菜女的头顶也常可看到。一双山羊皮鞋,看那式样,准是出自末流的皮匠之手,一个外人见了确实会有顾虑,不敢把贝姨当作主人的亲眷给她行礼,因为她活脱脱一个做散活的女裁缝模样。不过,老姑娘出门时,还是很亲热地跟克勒维尔先生打了个招呼,克勒维尔先生会心地点了点头。

“费希小姐,您明天一定会来的,是吧?”他问道。

“府上没有别的客人?”贝姨反问了一声。

“就我的几个孩子,还有您。”克勒维尔先生答道。

“好,我一定去。”她回话说。

“行了,太太,现在听您吩咐。”自卫军上尉又给于洛男爵夫人行了个礼,说道。

说罢,他朝于洛太太瞟了一眼,活像伪君子塔丢夫朝爱弥尔飞去的眼风,在普瓦提埃或吉坦斯城,外省的戏子演这个角色时,总觉得非这样瞟一眼,才能表现出角色的内心。

“请跟我来,先生,在那儿谈事比在客厅要方便得多。”于洛太太一边指了指隔壁的房间,一边说道,按房子的布局,那准是间打牌用的小客厅。

大小客厅只隔了薄薄的一层板壁,小客厅的窗户正对花园。于洛太太让克勒维尔先生稍等片刻,觉得应该先把小客厅的门和窗户关严,以免有人在那儿听到什么。她甚至还多了个心眼,把大客厅的落地窗也关上了,一边朝女儿和贝姨望了望,只见她们俩一起坐在花园深处的一间旧亭子里。她走回小客厅,顺手把小客厅的门打开,这样,若有人进来,可以听见大客厅开门的声响。

男爵夫人就这样出出进进,没有旁人留意她,任自己的整个心思都挂在脸上;若有人看见她这副焦躁不安的样子,恐怕会大吃一惊。不过,当她关上大客厅的门回打牌用的小客厅时,脸上马上蒙起一道持重的面纱,显得神秘莫测,凡是女人,哪怕是最直露的,好像随时都可换上这副面孔。

男爵夫人就这样忙乱了一番,至少让人觉得有点奇怪,国民自卫军上尉独自呆在小客厅里,打量着里面的陈设。

丝绸窗帘原本是红色的,给阳光照得已经发紫,窗帘用的年代已经很久,连褶裥都磨破了,一块地毯褪得不见了颜色,几件家具金漆剥落,上面铺的大理石花纹丝绸面子污迹斑斑,有的地方也已磨得一丝一丝,一看到这一切,上尉那张发迹的老板庸俗乏味的脸遂不加掩饰地流露出高傲、自得,继又充满希望的神色。

一个帝政时代式样的座钟上方有面镜子,上尉照着镜子,着实自我端详了一番,这时,传来一阵丝裙的寒率声,向他通报男爵夫人就要进门。

 他连忙摆好了姿态。

 男爵夫人进屋坐在了一张双人沙发上,沙发小巧玲珑,在一八○九年那阵子,当然还是很漂亮的,她指了指一把椅子,让克勒维尔坐下,椅子的扶手尽头饰着斯芬克斯头像,上面青铜色的油漆一块块剥落,有的地方已经露出了里面的白木。

“太太,您这样小心提防,像是个好兆头,是在接待……”

“接待情人。”男爵夫人张口打断了自卫军上尉的话。

“这个词还不够劲,”他说道,一边把右手放在心口,转动着两只眼睛,这副表情,要是哪位女人冷眼看了,十有八九会见笑的。“情人!情人!说的是神魂颠倒的情人吧?”P1-5

序言

译罢《贝姨》,照例要写几句,谈谈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体会。平时做的大都是论文,按照现在学术刊物的规范要求,论文要配摘要,还要写几个关键词,概括论文的内容。我想,如果要试着用三五个关键词来概括《贝姨》一书的内容的话,那我选择的恐怕会是这么几个词:情欲,金钱,复仇,腐朽,悲剧。

几年前,为译林出版社译过巴尔扎克的《邦斯舅舅》,《贝姨》是《邦斯舅舅》的姊妹篇,或更确切地说,《邦斯舅舅》是《贝姨》的姊妹篇,同为《人间喜剧》的“巴黎生活场景”的穷亲戚系列。世界公认的巴尔扎克研究专家,前苏联的奥勃洛米耶夫斯基认为,在巴尔扎克四十年代的作品中,《贝姨》应该作为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受到重视。这部小说于一八四六年动笔,同年十、十一、十二月发表在《宪政报》上,一八四七年至一八四八年间出过单行本,一八四八年被收入《人间喜剧》第十七卷《巴黎生活场景》。

小说《贝姨》中,贝姨算不上是传统小说中的“主人公”。故事围绕于洛·德·埃尔维男爵一家的命运展开。小说一开始便作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为一八三八年,地点在巴黎。男爵“在共和时代曾任军费审核官,也当过军需总监,如今是陆军部一个最重要部门的头儿,又是国务参事,获得荣誉团二等勋位”。小说没有着力表现他在帝国禁卫军华沙军需总监任内的耿耿忠心,也没有渲染他在一八一五年为拿破仑临时征募大军,承担各部组织事宜的卓越表现,也很少描述他在陆军部和贵族院与各派势力的斗争与斡旋,而是摄取了他个人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叙述了他如何在失去理智、丧失道德的疯狂情欲的驱动下,一步步败坏家族的名声、军队的荣誉,走上投机诈骗、侵吞军款的犯罪道路,最后身败名裂的整个过程。于洛这个人物是富有象征性的,他的堕落意味着旧时代辉煌的终结,折射了整个上层社会的道德腐败,如恩格斯所说,是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情的挽歌。

人有七情六欲,然而情欲一旦失去了理智的控制,丧失了道德的基础,一旦抽去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就成了一种罪恶。在这一点上说,于洛男爵的家庭爱情悲剧是必然的。在小说中,男爵所追求的不是纯洁的爱,而是畸形的色,无论是歌女若赛花、贞妮·卡迪娜,还是小市民玛纳弗太太,她们付出的是色,换取的是金钱。然而,颇有象征意味的是,小说中另一个主要人物克勒维尔是以于洛男爵的情敌的身份出现的。克勒维尔以前是一位化妆品商,发了大财,飞黄腾达,当上了国民自卫军军官,巴黎某区的区长,还当上了塞纳省的议员。他代表着新生的资产阶级,在他看来,金钱有着至高无上的力量,甚至可以凌驾于王权和法律之上。克勒维尔与男爵之间在情场上的较量,实际上是一种金钱的较量。斗争的结果可想而知,男爵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克勒维尔的胜利是暂时的,面对道德和圣洁的爱,金钱是无能为力的。克勒维尔依靠金钱虽然与玛纳弗太太结了婚,但并没有得到她真正的爱,他们双双“烂”死在病床上,是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结局。克勒维尔与于洛男爵夫人之间的几次交锋,都以克勒维尔的失败而告终。这是金钱与道德之间的斗争,而金钱的失败在巴尔扎克看来,是资产阶级不可避免的道德沦丧的一个兆示。

贝姨是小说中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她是从孚日山区来,到巴黎投靠亲戚的乡下姑娘,被人瞧不起,生活艰辛,为此,她经常感叹上帝不公,从小就在心底埋下了复仇的种子。贝姨这个人物性格十分复杂,善良的外表与仇恨的内心在她身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巴尔扎克的笔下,贝姨成了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人物,在任何关键的时刻都少不了她的出场,小说中许多人的命运仿佛都捏在她的手中。她对克勒维尔那种会心的微笑,给玛纳弗太太出谋划策的那份殷勤,对艺术家万塞斯拉斯近乎母性的爱(虽然十分霸道),对于洛元帅的百般照顾,无不是为她最终复仇作一种铺垫。她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可悲的是,眼看着自己的元帅夫人梦就要实现的时刻,铁杆的共和派、拿破仑的一代骁将于洛元帅却因胞弟的丑闻暴露而自杀,最后贝姨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贝姨的复仇心理是一个不断膨胀扩张的过程。这里有巴黎上流社会的腐朽与卑鄙对她的心灵所起的腐蚀作用,也有新兴的资产阶级对金钱、对权力及地位的极度欲望对她的恶性影响。贝姨梦想的破灭,在某种意义上是她精心编织的一个复仇网在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的现存秩序中的毁灭。

读《贝姨》,我们特别注意到了巴尔扎克所使用的象征与比较手法。我们刚才谈到,无论是于洛这个人物的悲剧,还是玛纳弗太太的死,或贝姨梦想的破灭,都有一种象征的意义。对于洛家客厅的描写,对玛纳弗太太最终死于一种“怪病”,成了一堆腐烂的肉的交代,或对巴黎心脏地带那个毒瘤似的贫民窟满目疮痍的景象的渲染,都可以看到作者所揭示的社会腐朽的征兆。也许我们通常所说的巴尔扎克的现实批判意义就表现在此。至于对比,无论是人物的对比,还是场景的对比,巴尔扎克都无不追求一种内在的深刻性和必然性。克勒维尔的无耻与于洛太太的圣洁,于洛男爵的怯懦与于洛元帅的勇敢,玛纳弗太太的邪恶与奥丹丝小姐的天真,强烈的对比往往产生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一种道德的警示作用,巴尔扎克的用意恐怕可用小说中的一个小标题加以概括:对不道德的道德思考。

作为《人间喜剧》的一部分,《贝姨》确实是当作一部戏来写的,不过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悲剧,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社会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而且这个悲剧恐怕还将不断延续下去,小说出乎意外而又意味深长的结尾就是个证明,有心的读者定会得出自己的看法。

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于南京玄武湖畔南京大学公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9: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