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最爱。对于你我来说,它是一代人心中印烙着特殊符号的美好记忆。香港电影有时甚至意味着我们愉快的童年,我们挥霍的青春,我们纯粹的梦想,以及我们最天马行空的想象。
本书试图以一种更平民化的视角来闲谈香港电影中的趣闻趣事,从文化、类型和手法等多个方面对香港电影继续进行探讨,讲述了香港电影中涉及到衣、食、住、行、教育、娱乐、婚礼和葬礼等民生的话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闲话香港电影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朱家昆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香港电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最爱。对于你我来说,它是一代人心中印烙着特殊符号的美好记忆。香港电影有时甚至意味着我们愉快的童年,我们挥霍的青春,我们纯粹的梦想,以及我们最天马行空的想象。 本书试图以一种更平民化的视角来闲谈香港电影中的趣闻趣事,从文化、类型和手法等多个方面对香港电影继续进行探讨,讲述了香港电影中涉及到衣、食、住、行、教育、娱乐、婚礼和葬礼等民生的话题。 内容推荐 本书乃《香港类型电影漫谈》的姊妹篇,试图以一种更平民化的视角来闲谈香港电影中的趣闻趣事。其中“香港电影与民生”就讲述了香港电影中涉及到衣、食、住、行、教育、娱乐、婚礼和葬礼等民生的话题;而“闲话香港电影”则写得更加散,从文化、类型和手法等多个方面对香港电影继续进行探讨。接下来“闲话香港导演”和“闲话香港演员”这两个单元则更贴近大众,依次介绍了许多大众所熟悉的香港导演和演员,还深入剖析了香港“明星电影”的发展,分析了香港女演员之现状,以及内地演员在香港电影中的表现。最后一个单元“香港电影这五年”则从影片、导演和演员这三个方面对2003—2007年香港电影的发展状况各自做了一个年度总结,以一种动态的眼光来看待香港电影在新世纪的发展和变迁,并对“大华语电影”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目录 序言 最爱香港电影 第一章 香港电影与民生 1.民以食为天——香港电影中的饮食文化 2.住在香港——香港电影中的住宿 3.看车轮转动——香港电影中的行 4.学校风云——香港电影中的校园生活 5.人靠衣装——香港电影中的衣着打扮 6.灯红酒绿——香港电影中的夜生活 7.写实香港 8.并非那么甜蜜——香港电影中的婚礼 9.死都死得不安心——香港电影中的葬礼 第二章 闲话香港电影 1.香港电影——男人的梦 2.香港电影中的父与子 3.香港电影类型的缺失——科幻片 4.谈谈香港喜剧电影中的“巧合” 5.浅析香港电影中的拿来主义 6.为什么香港电影这么俗 第三章 闲话香港导演 1.沉醉在徐克的电影世界中 2.那个给我们带来欢乐的胖子——王晶 3.透视杜琪峰 4.香港电影Top 10之导演和演员的最佳拍档 第四章 闲话香港演员 1.谈谈香港的“明星电影” 2.话说香港女演员之现状 3.谈谈内地演员在港片中的表现 4.天使魔鬼混合体——黄秋生 5.“千王情人”梁家辉 6.低调的“蒋先生”任达华 7.徐克电影的三大御用配角 8.曾经的“性感女神”邱淑贞 9.双面蔡卓妍 第五章 香港电影这五年 1.香港电影2003:看上去很美 2.香港电影2004:等《功夫》来救世 3.香港电影2005:并不完全是荒凉和惨淡 4.香港电影2006:继续在黑暗中摸索 5.香港电影2007:回归十年后的尴尬 试读章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即使你表现得再超凡脱俗都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所以《新天龙八部》中鹤发童颜的李秋水也会为糟糕的伙食而大发雷霆。的确吃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一大享受,吃不好当然会影响心情,让你无法在工作和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天有眼》中的吴兴国便说过:“香港还从来没有饿死过一个人!”既然香港人这么在乎吃,下面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香港电影中的饮食文化吧。 一、美食篇: 香港面积虽小,但大小餐厅差不多超过9000家,而不同区又拥有独特的饮食特色。无论你想吃的是中国菜、亚洲菜、西菜抑或是国际菜,准不会令你失望。在电影中常出现的往往是西餐厅、海鲜楼、茶楼、茶餐厅和街头小吃。一般来说,都市白领喜剧中男士请女士吃饭,都喜欢去格调高雅一点的西餐厅,这样才能体现出浪漫温馨的氛围。而黑帮片中江湖中人摆婚宴、寿筵或者其他喜宴的时候,都喜欢到中国式的酒楼(多为海鲜楼),大家热热闹闹坐满几十桌,更能体现出中国人的喜庆传统。在这种场合下,鲍鱼和鱼翅可不能少,否则菜就掉了档次,“先拿碗鱼翅漱漱口”也成了许多道上兄弟的口头禅。 上茶偻吃点心,香港人称之为“饮茶”,是一种颇具市民特色的饮食方式。“饮茶”不光是喝茶,还有虾饺、烧卖、肠粉、叉烧包、蒸排骨等具有广东特色的小吃,品种繁多,让你目不暇接。茶楼也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场景,《龙凤茶楼》便是以茶楼作为主要的叙事空间,聚焦了形形色色的江湖恩怨;而《辣手神探》开场的一幕也是茶楼火拼,吴宇森把两三分钟的枪战、爆破和血肉横飞的过程用一个长镜头交给观众,极具视觉震撼力。除了茶楼外,还有荼餐厅,这个茶餐厅可是100%的香港发明,中西特色兼收并蓄——速度快、配搭多变、价钱实惠,更适合草根阶层享用。在影片中这里也经常聚集了古惑仔和小太妹,不时发生各种规模的争斗,将原本吃饭的地方演变为战场。 街头小吃全国各地都有,在香港这种大都市里更是少不了。鱼蛋、牛杂、云吞面、烤香肠、豉油王鸡腿、花生酱薄饼,各种小食的香味在街上飘散,很少人可以抵挡得住这股诱惑。不光是平民老百姓,有的时候富贵人家的子女也会过来享受这样的人间美味,特别是影片中自马王子灰姑娘或者富家千金穷小子的故事,那些从小在家锦衣玉食的金龙玉凤们都会被自己的草根伴侣带到街头小吃摊前体验民生乐趣。也有人将摆街摊视为一种耻辱,比如说《旺角卡门》中的张学友,就非常不情愿地串起了鱼蛋,在他躁动的心中这无疑是一种慢性自杀,还不如痛痛快快地死在街头。更有人看不起摆街摊的,将卖鱼蛋的女孩称作为“鱼蛋妹”,同“北妹”、“骨妹”一起构成了香港女性市民最底层的代名词。 其实香港人最喜欢的就是喝汤了。家庭主妇自然担当了煲汤这个重任,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最后每人再上一碗靓汤,靓汤中融化了女主人几个小时的心血,让大家喝得其乐融融,多么和睦温馨的场面啊!很多时候女人到男人单位或者医院里去看望男人(最近的例子便是《男儿本色》中余文乐的女朋友),也喜欢拎一钵煲好的靓汤去,然后男人还把这钵靓汤分给同事喝,这都是香港电影中常见的场景。 香港人还喜欢消夜,因为他们的夜生活比较丰富,玩到深夜一两点钟简直是家常便饭。特别是娱乐场所的工作人员,简直就是黑白颠倒,白天睡觉,晚上开工。像《性工作者十日谈》中的那些舞小姐,吃消夜其实也就跟吃平常人的三餐一样,只是不知道这到底是她们的第:二餐还是第三餐。香港人消夜的时候还经常吃火锅;最有趣的便是《有情饮水饱》中的梁朝伟了,仅仅请大家吃一顿火锅。花了不过区区几千港币而已,就把他心疼成那样,在大家都欢庆干杯的时候一个人愁眉苦脸,哪里像是一个拥有上亿美元资产的大投资家。P3-5 序言 序言 最爱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最爱。对于你我来说,这四个字远非“香港”和“电影”这两个名词加起来那样简单,它是一代人心中印烙着特殊符号的美好记忆。香港电影有时甚至意味着我们愉快的童年,我们挥霍的青春,我们纯粹的梦想,以及我们最天马行空的想象。不论是刀光剑影、古怪滑稽,还是魑魅魍魉、荒诞不经,香港电影永远赐予我们不屈、坚强、正直、乐观的道理。 有人说香港电影不够高雅,不算艺术,但我们恰恰喜欢香港电影的市井之气。只要一部电影是好看的,我们愿意一看再看,而每看一次就有新的收获,这就是大家心目中的经典。“不管你是否是影迷,你都会为港片的基本吸引力打动——比如说故事的方式、影像与音乐的配合、人类普遍情感的煽动与塑造。这些跨文化吸引力,都是艺术技巧制造出来的。那技巧,就是娱乐的艺术。” 本书乃《香港类型电影漫谈》的姊妹篇,试图以一种更平民化的视角来闲谈香港电影中的趣闻趣事。其中“香港电影与民生”就讲述了香港电影中涉及到衣、食、住、行、教育、娱乐、婚礼和葬礼等民生的话题;而“闲话香港电影”则写得更加散,从文化、类型和手法等多个方面对香港电影继续进行探讨。接下来“闲话香港导演”和“闲话香港演员”这两个单元则更贴近大众,依次介绍了许多大众所熟悉的香港导演和演员,还深入剖析了香港“明星电影”的发展,分析了香港女演员之现状,以及内地演员在香港电影中的表现。最后一个单元“香港电影这五年”则从影片、导演和演员这三个方面对2003—2007年香港电影的发展状况各自做了一个年度总结,以一种动态的眼光来看待香港电影在新世纪的发展和变迁,并对“大华语电影”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本书中的文章都是笔者利用近几年来的业余时间所写,完全是出于一种对香港电影的热爱积累而成。由于学识有限,再加上资料匮乏,想必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望各位专家和读者予以指正。 朱家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