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使用时代的不同,汉字可以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古文字又可以划分为殷商文字、西周文字、春秋战国文字和秦代的小篆。这些不同时代的汉字相互之间是一脉相承而又有所差异的。经过层层筛选,作者最后确定作为本书研究对象的字共有1549个,其中最早字形是甲骨文的有1025个,最早字形是西周文字的有524个。本书主要是对这1549个古文字阶段的汉字结构变化现象、规律和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目標和意義
1.2 研究概述
1.3 材料選取
第2章 古漢字結構變化描寫
2.1 殷商文字與小篆的結構比較描寫
2.2 西周文字與小篆的結構比較描寫
第3章 古漢字結構變化規律
3.1 殷商文字到小篆的結構變化規律
3.2 西周金文到小篆的結構變化規律
3.3 殷商文字到西周金文再到小篆的結構變化規律
第4章 書寫因素對古漢字結構的影響
4.1 趨簡心理是漢字結構變化的動因
4.2 審美心理是漢字結構變化的動因
4.3 形近變異是漢字結構變化的動因
4.4 圖形性降低是漢字結構變化的動因
第5章 記録職能對古漢字結構的影響
5.1 職能未變與古漢字結構變化
5.2 職能簡縮與古漢字結構變化
5.3 職能擴大與古漢字結構變化
5.4 職能轉移與古漢字結構變化
第6章 社會歷史文化對古漢字結構的影響
6.1 理論依據
6.2 實例分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録1
附録1.1 殷商文字與小篆結構模式比較一覽表
附録1.2 西周金文與小篆結構模式比較一覽表
附録2
附録2.1 釋“帚”
附録2.2 甲骨文中从“帚”之字考釋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