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第4卷)(精)/短篇小说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郑电波
出版社 中原农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郑电波主编的这本《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第4卷)》精选了1985年至2000年发表、出版的乡土小说作品中的短篇名作。其中包括荣获全国大奖的乡土短篇小说;被小说选刊选载且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在当时社会上引起轰动或受到广泛关注、在读者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如王安忆的《喜宴》、铁凝的《第十二夜》、阎连科的《小镇蝴蝶铁翅膀》等。

内容推荐

郑电波主编的《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精选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乡土小说短篇小说中的名篇力作。其中包括荣获全国大奖的精品,被小说选刊选载或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轰动的作品,是不少作家的成名之作,也是很多文学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名篇。可以说它反映了这个特别时期短篇乡土小说的整体面貌和最高成就。全书图文并茂,构成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深度变迁的画卷,具有史诗般的价值。本书是《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第4卷),包括迟子建的《亲亲土豆》、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铁凝的《秀色》、王安忆的《姊妹们》等。

目录

第四卷(上)

 红蚂蚱绿蚂蚱

 亲亲土豆

 雾月牛栏

 古城忆旧

 溺

 火船

 银盾

 远去的二姑

 为兄弟国瑞善后

 镇长之死

第四卷(中)

 姊妹们

 孕妇和牛

 秀色

 哺乳期的女人

 没有语言的生活

 碑

 乡村电影

 一头六四年的猪

 1966,两个姑娘进城去看电影

 美丽奴羊

 鞋

 梅妞放羊

 公羊串门

 清水里的刀子

第四卷(下)

 吹牛

 奶头山印象

 日头雨

 村耻

 鱼

 第十二夜

 喜宴

 小镇蝴蝶铁翅膀

 秋天的诺言

 乡村火焰

 拯救父亲

 幸福票

试读章节

站在上坝水库,你可以看见桃村清水似的炊烟,在夕阳的辚辚声中音乐一样地飘起来。炊烟、夕阳、男人们铜色的肉体,组合成那个秋日黄昏的奇妙景象。未嫁的姑娘以关心溺水者为由,拼命往水面搜刮。水面是她们日日照拂的镜子,但她们从这面镜子里看不到自己的面容,她们看到男人们水中真实的倒影。从某个角度来看,水边的男人们在岸上也在水里,或者说他们的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底。他们虽然隔岸观火,但他们的倒影作为先驱,已和关连一起躺在水里。

而妇女们的目光显得肆无忌惮,她们像打量西边的余霞,像打量质地上乘的布料,打量那些男人。她们的目光吝啬于丈夫,却敢于铺张浪费给旁人。松林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对其余的伙伴说:人死了不能复活,大家还是先把裤子穿上。

松林像是在庄严的场合打了一个喷嚏。打捞的男人们环顾左右猛然知道了羞耻和尴尬。但是人们很快发现,提醒人们穿裤子的松林,自己也一丝不挂。

关思德在别人的搀扶下最后到达水库。他看见关连翻天躺在坝首,蝙蝠在黄昏的水库上空翻飞,死亡像黑夜已不容置疑从天而降。关思德推开搀扶他的人,走下水坝。他对跟着他的人说给我一把斧头,我要报仇!关思德健步如飞朝村庄奔去,他奔跑的姿态使人回想他的年轻岁月。此时的关思德和刚听到儿子溺水时的关思德判若两人。他把料理后事甩给媳妇及众乡亲,果断地逃离芜杂的喧闹与悲哭。

桃村上空的月亮,像一把锋利的镰刀收割黑夜,树木禾草在风中呼呼作响,村庄在讲完一个突然的事故之后,逐步走向睡眠,趋于淡泊宁静。只有关思德手中的斧头泛着冷光,仿佛事故的余音,绕梁不散。

关思德站在十字路口,等候陈国兴的归来。陈家大门紧闭,有人对关思德说黄昏的时候,陈国兴出村了。但是夜虫潮水般鸣唱,露水已爬上关思德的布鞋,黑夜淹没他的脚踝双膝,然后像一根绳索到达他的颈部,他仍然没有看见陈国兴的影子。他突然听到身后传来嗒嗒的脚步声。调转头,他看见媳妇拿着一件棉衣站在不远的地方,脚步声显得孤单虚弱。媳妇说爹,回家吧。关思德没有应声。

媳妇把棉衣披到关思德的身上,然后返身跑开了。棉衣从关思德的肩头无声地滑落,关思德蹲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哭声像一丝轻微的风,在村庄的上空游荡。有人从床上爬起来,说听!关思德终于哭了。

时间一点一滴地从关思德的身边溜走。在关思德看来,时间就是斧头,总有一天总有一个时候,斧头会砍到陈国兴那颗不长毛发的头上。关思德深信如果没有陈国兴,就不会有上坝水库,没有上坝水库就没有关连之死。仇恨如鲠在喉,关思德的身子和斧头,将与时间同行,最终到达陈国兴面前。

关连从田野扛回来的一麻袋谷子,还放在堂屋的中央。那袋谷子是时间的信物,它代表昨天,代表关连还活着的日子。它使关思德的时钟倒拨十六个小时。

关连放下谷子,从绳索上拉过一张毛巾,一边擦脸一边往外走。关思德拿着理发剪追出门来,说关连,趁现在有空,你帮我把头发剪了。关连用毛巾不停地拍打身上的尘土。关连说太热了,我先去洗个澡,松林在桥边等我。

关思德看见媳妇江春梅从厨房扑出来,对着关连远去的背影喊:爹的头发那么长了,你一天推一天总不帮他理。要洗澡家里可以洗,有什么必要去上坝水库。关连回头说明天,我一定帮爹理发。我去上坝水库,是去游泳不是去洗澡,洗澡和游泳是两码事。关思德听到江春梅无奈地说了一声:这个天杀的,脾气那么犟,我说不动他。关思德知道这话是说给他听的,媳妇在为没有说动关连为他理发而抱歉。

然而现在看来,昨天的一切都变了味道。关思德想如果昨天天气不热,如果昨天能把关连留下来理发,如果江春梅不诅咒关连,如果松林不在桥边等关连,关连就不至于走到上坝水库,就不会在陈国兴带头修建的水库里淹死。关思德朝那袋谷子愤愤地踹了两脚,麻袋像一个醉汉缓慢倒下,谷子撒了一地,屋子里飘荡着新鲜的酒一样的浓香。

关思德站在屋角解手,看见江春梅匆忙跑过屋角,然后又退了回去。江春梅说爹,陈国兴回家了。关思德紧好裤带,提着斧头朝陈家奔去。

陈家人把关思德挡在屋外,他们说陈国兴没有回家,他不知躲到什么地方去了,要等你在屋外等,要找你到那些草垛里去找。

关思德端坐在陈嫂为他准备的条凳上,等候陈国兴。午后的太阳照射屋前的草垛,草垛一片金黄。一些细小的虫子在太阳下振动翅膀。陈家屋前的石榴已经成熟,正裂开口子面对关思德笑。关思德想那石榴像陈国兴,笑得很得意。

陈嫂端出一盅浓茶,递给关思德。陈嫂说你怎么能怪陈国兴呢?他带头修水库是为大家好,并不是为了害你的儿子。关思德接过茶,猛地灌人口中。关思德不说话,他蹲到屋檐下磨他的斧头,斧刃上映出秋日里的太阳,太阳随斧刃滑动而滑动。关思德不停地把嘴里含着的茶水,喷到磨刀石上。没有人再敢对他多嘴多舌。

在陈家的门前静坐了两个下午,关思德开始感到无聊,与其说是在等待仇人,还不如说是在等一个老朋友诉说心中的苦处。他开始从陈家门口走向田野,拿着斧头朝禾草和田埂乱砍。人们看见他的头发几天时间长长了,白头发遮盖了黑头发。他很希望有人夺过他的斧头,但是没有人这样做。他不得不提着斧头,像提着一句诺言走家串户。有时,他把头埋在草堆里,从里面掏出老鼠啮啃过的玉米棒。一次,他还从草垛里掏出一个南瓜来。

松林看见关思德拿着南瓜朝家里走。松林说关伯,你的头发长了,让我帮你理一理。关思德笑了一下,说头发,我要等关连回来了才理。这是关思德在关连死后第一次笑,松林觉得他笑得十分古怪。

P75-76

序言

中国是一个乡土性很强的大国,诚如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中国是一个“乡土中国”。

乡土,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在新时期文学中,乡土文学堪称最敏感的文化神经。新时期当代文化思潮的演进变化,许多是从乡土小说中透露出重要信息的。应该说,从中国乡土小说中可以读懂当代中国。

农民在我国的文学中,历来处于一个突出而显赫的地位。农民的社会地位不高,而文学地位不低。这是由于中国作家的乡土情结、生活阅历、审美情趣及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在文学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中,农民作为民族文化心理的主要载体,自然成为小说家关注和表现的对象,故乡土小说天然地在新时期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农村生活的改变,农民心气的勃发,新一代农民在精神、意识、思想上的吐故纳新,新与旧在现实生活中的冲突与较量,以及对于腐败现实的理性批判,随后成为乡土小说在一个时期里反复吟唱的主旋律。作家成了这个时期乡村广大农民理想的抒发者和愿景诉求的代言人。农民在内心理想的感召下奋发向前,作家与之击鼓前行。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我们称之为新时期文学。新时期文学有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许多作品系统地反映了农村农民生活命运的变化,社会的深层变革,抒写了自己的社会理想。有些作家把思想的锋芒指向乡土文化与农耕文明,以自己的眼光与理性来发现和表现乡土中国的浑重、复杂与嬗变。当然,也有不少作家在作品中多有对自身命运的描述和情感宣泻。

新时期文学初期,印象深、乡土味儿较浓的有何士光的短篇小说《乡场上》,高晓生的《陈奂生上城》、《李顺大造屋》,张炜的《一潭清水》,贾平凹的《黑氏》,铁凝的《哦,香雪》,邵振国的《麦客》,张石山的《镢柄韩山宝》,王润滋的《内当家》,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田中禾的《五月》,乔典运的《满票》等。中篇小说有郑义的《老井》,路遥的《人生》,张贤亮的《绿化树》,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叶蔚林的《在没航标的河流上》,莫言的《红高梁》,张炜的《秋天的愤怒》,映泉的《桃花湾的娘儿们》,王安忆的《小鲍庄》等等。

新时期文学的早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期,是一个重建希望的时代,人的内心如同枯木逢春,激情被时代精神所鼓舞并迅速地再度燃烧起来。人们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昭示下又一次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并热情地期许这一切尽快变成现实。深怀理想主义文化信念的作家,无论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骨子里都潜伏着浓重的浪漫主义基因,时代气氛使这浪漫潜滋暗长。那个时代的作家极少悲观,历经再多的苦难也不能告别乐观。作家几乎对未来用承诺的方式描绘着生活,读者的期待使写出好作品的作家一夜成名,自发阅读小说的人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人们最大的自由就是对美好的向往,人们在想象的话语中得到满足。

时间在飞驰,中国的变革在加深、加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引发的经济热潮、商业大潮席卷而来,文学受到很大冲击,一些作家纷纷下海弃文经商,文学创作受到了影响。然而乡土小说的创作,因与政治思潮、商品大潮都有一定程度的疏离,也由于作家的坚守,似乎并没有出现中断或萎缩的情形,无论是中、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都在坚守中有所拓展,且成就了乡土小说创作的特有景观,其作家创作形成了楚文化群落、吴越文化群落、齐鲁文化群落、燕赵文化群落、秦晋文化群落、中原文化群落、东北文化群落、巴蜀滇黔文化群落等,乡土小说内容丰富,五彩斑斓。

九十年代的乡土小说不再是单色的,而是多色的,很耐人寻味。如陈源斌的《万家诉讼》,李佩甫的《无边无际的早晨》,关仁山的《九月还乡》,余华的《活着》,迟子建的《雾月牛栏》,张宇的《乡村情感》,韩少功的《马桥人物》,杨争光的《公羊串门》,赵德发的《通腿儿》等等。

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数量不太多,但质量很高,作家开始向家族、人生命运深处思考,审察人性、反思历史、反观传统,因此作品更显得有分量。长篇小说取得了重大成就。先有张炜的《古船》初现端倪,继有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丰乳肥臀》,阿来的《尘埃落定》的联袂冲刺,掀起长篇小说创作的第二个新高潮,是继八十年代古华的《芙蓉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浮躁》之后第二个创作高峰。

新世纪阶段比之于前二十年文学文化领域,因面临着商业文化、传媒文化与信息科技的多重冲击,更由于人们价值观的变化,乡土小说读者的减少,作家浪漫情怀的式微,总体来说乡土小说创作出现了下滑和萎缩的趋势。然而,乡土小说并未到这部乐曲的尾声,不少乡土作家还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他们的笔墨自由而灵动,多元的叙事与多元化的观念已出现,令人感到振奋的是长篇小说的进一步繁荣,乡土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了新的景观。贾平凹的《秦腔》,蒋子龙的《农民帝国》,孙慧芬的《歇马山庄》,铁凝的《笨花》,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莫言的《蛙》等,其中有的作品的水平,已达到乡土长篇小说的新高。这是由于一些乡土小说作家一直在创作的深刻思考之中,他们甘于寂寞,其思考已抵达生活、社会、历史、人生甚至哲学的深处。

中国乡土小说可以说是新时期文学的精华与支撑,几乎所有的小说名篇都与“乡土”血脉相连,这不但有广泛的共识,也是不争的事实,它们占据了文学、文化、出版价值的制高点。

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学形态,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就中国乡土小说而言,可以说达到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无古人”的思想和艺术高度,而且由于我们社会的深度变革,农耕文明的逐渐瓦解,这种形式的文学必将终结,因此可以说,它不仅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它的辉煌如同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一样。

乡土小说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深处汲取营养,又表现并滋润着民族精神和意识,形成了新时期的文化景观。它不但被中国有识之士充分肯定和赞许,同时也被世界看重。“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多年来,从鲁迅到沈从文,中国作家无不有着共同的诺贝尔文学梦,可是直到去年,莫言才为中国作家实现了这个梦想。我认为,莫言获诺贝尔奖,不是他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大群中国乡土小说作家的胜利。这片热土,造就了这一批作家;这个时代的气候,滋润了这一批作家的成长。如张炜、贾平凹、陈忠实等一批作家,其文学创作的实绩和水平,也大都进入了这个层面。我们为中国乡土作家的成功而鼓掌,为中国乡土小说的辉煌而欢呼。

这是一套乡土小说的精选本,我们这套书重在推出改革开放35年(1977—2012)来中国乡土小说的精华部分,它们绝大部分是获奖名篇或被小说选刊选载、被评论家和广大读者所关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这些作品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较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期的社会现实。本套书重时代感,所选作品的排序按照原作初次发表的时间先后顺延。选篇首重乡土气息、时代精神和文学价值,以作品品质为标杆(作家名气、地位作第二位考虑)以期展示35年中国农村变革,农民精神嬗变的文明进程,使内涵巨大的乡土小说所构成的文字画卷,具有以文学纪录时代史诗般的价值。

虽然过去也有一两家出版社出版过一些乡土小说选集版本,但大多是以作家为标杆选择篇目,规模小,不全面;而这套书以整个大改革时代为着眼点,登高望远,选篇宏观铺陈,将散失于长达35年间奇珍般的乡土小说,用一根乡土彩线串系在一起,这是对乡土小说的寻找与抢救,也是在打造我们中国人共同的心灵家园。

由于书的印张所限,有不少影响大、水平高的乡土小说未能选人,对此我们深感遗憾。我们希望这套书的出版,不但能让热爱乡土小说的读者喜欢,而且能让更多的农民兄弟读到。让农民了解农民,了解农村的变化,关心自身命运,关心社会变革,这是我们的初衷。

郑电波

2013年初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5: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