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宝山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心不足蛇吞相》、《白食佬碰着顶头货》、《智胜王大》、《传猎枪》、《贼偷贼》、《会拉银子的毛驴》……彭林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宝山卷)》收录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

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内容推荐

《黑皮阿银与金元宝》、《瑞雪兆丰年》、《虎毒不食子》、《人心不足蛇吞相》、《白食佬碰着顶头货》、《智胜王大》、《传猎枪》、《贼偷贼》、《会拉银子的毛驴》……彭林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宝山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数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数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神话

谷种与稗草

女娲与一日三餐

挑灯草星与挑石头星

盘古和他的妻子

传说

人物传说

甘罗的故事

华佗出诊

华佗之死

隋炀帝和扬州琼花

令公无福

苏东坡和方丈

包公审田鸡

刘伯温劝阻马娘娘缠脚

李闯王造反

袁海官三失规

胡太爷

胡仁济舍己筑石塘

袁世凯做皇帝

朱元璋传说

飞鸭天

田黄牛叫要发大水

烂泥人割稻

韦陀与四大金刚

明太祖的传说

钱三树传说

捉野马

五脚宝马

东王庙石狮子

灶头神画像

飞瓦法

武林传说

严家五虎将

黄兰秀

闻赵

杨森林的故事

赵阿和捉强盗

甘凤池

鲍家拳头

名医传说

苏州名医叶天士

肖天一与王天一

真假张聋聋

仙道佛传说

庄子试妻

活罗汉

狗咬吕洞宾

无尾螺蛳的来历

二郎神与何仙姑

鱼贩子和铁拐李

周九龄九岁开铁店

岳红与七仙女

张四姐与崔文瑞

木鱼的来历

王小二做好事

氽来囡

杨皇老爷的传说

西寺龙泉井的传说

月亮里的人影

四大传说

梁祝传说

孟姜女出世

孟姜女与面丈鱼

法海和白娘娘

法海与白娘娘结仇

白娘娘考许仙

史事传说

三官堂庙哭英灵

陈化成誓死抗敌寇

地母庵英烈

邱将军

地方传说

长江口传说

“三夹水”的由来

长兴岛的来历

狮子石和狮子林

名桥传说

摸奶桥

玉蟹桥

南京卖糕桥

一桥三名称

聚源桥

落河桥

名镇传说

朱仙镇坍塌记

葛隆镇名的来历

寺庙传说

杨王庙

天打庙的来历

肖泾寺的来历

马良独建金山寺

地名传说

宝山

老鹰树头李家宅

顾村的来历

大小宅头村

山海门

思训堂

青龙港

曹娥江

七十二个望娘湾

大场的龙潭

龙王与田爿村

碗沙街

马膝墩头

土特产传说

南湖菱为什么没有角

膏药“一贴灵”

大场骆家鸡

动植物传说

河豚鱼的传说

水仙花的传说

无心菜的由来

雄鸡为啥天亮啼

疙掸头上红点的来历

虎皮上的条纹

江猪的来历

长江“孝娘鱼”

宝山“孝娘竹”

猴子屁股为什么又红又平

泥鳅头颈上的白印

黄鳝的来历

蜗牛的传说

风俗传说

药渣为啥要倒在路上

端午挂菖蒲的来由

“肚兜”的来历

乞丐的来历

故事

动物故事

不歌

老狼用计

城隍庙的大百脚

“漏”的故事

老鼠争首位

金蛤蟆

乌龟报恩仇

蚂蚁报恩救农妇

兄弟俩和小燕子

烧饭师傅与蛤蟆

神羊

幻想故事

秦翰林考状元

黑羊告状

八哥斗瘟官

穷老头开当铺

雷公显灵

丈二韭菜和倚屋檐豆芽

不靠爹娘靠自己

青蛙骑士

棉花树

兄弟分家

贩夏布的生意人和他的朋友

分水犀牛角

猫姑娘

水淹江阴

无尸案

两只牛与两瓶油

荒岛奇遇

石秀习武奇遇

害人之心不可有

鬼狐精怪故事

白无常帽

僵尸冒充男人

朱一郎

陆阿唐

徐生与狐仙

螺蛳精

陆家菩萨

老谭和落水鬼

卖面罩人的奇遇

吊死鬼借尸还魂

阴阳人

僵尸精

烈女死后惩恶少

判官不吃白食

田螺姑娘

生活故事

地主与长工的故事

背尸告状

三兄弟学本领

穷先生回家

婚姻家庭故事

欢喜冤家

恩爱夫妻

结发夫妻情义重

郭三娘割股

孝心刨

孙三巧遇结奇缘

鸭郎中

三个傻儿子

李生与秀怜

棺材里的姑娘

少妇与壮汉

王晓松测字

断香火

两个老妇叹苦经

“百晓得”女人

两亲家

巧女傻婿故事

三句半

老地主挑女婿

戆大女婿

处世道德故事

善与恶

老头计训胖阿福

瓜子功

小老婆的亲生子

忤逆精变孝子

背娘舅

瓦棱里的骰子

№'

芦席葬父

天灾之年

全凳子

薄皮棺材里的猪腿

测字先生和药店老板

贤惠妻卖身救夫

孝子

张郎休妻

有福之人

捡采的毛驴

“百忍堂”的故事

骗子

偷吃的黑狗

恶贼和新媳妇

想发财

强盗和石人

“董园美”天火烧

涛与对故事

选才

介学诗写对联

华太师辞馆

睫对奇遇

船过清和桥

万事不求人

员外招婿

叫花子做工招亲

情诗

两县报荒

官吏故事

黄洋伞

吃“白食”的穷秀才

巧断争亲案

清官智断凶杀案

赖县令断赖账案

好姑娘误杀未婚夫

趣味生活故事

懒汉之死

王阿三打兔

弄巧成拙

吃马粪粥

吃醋

笨儿学说话

看门

习惯成自然

关常庙

除九要付铜钿

两个大胆打赌

三改招牌

画扇面

吃肉先生

两个裁缝

丢馒头

南方人学北方话

做贼心虚

小偷

小偷与他的师傅

沈老爷的独子

福星黄运台

惩治“地头蛇”

张拐子

机智生活故事

梁智聪买马

秀才与老板娘

吝啬鬼留客

考智慧

机智人物故事

徐文长的故事

数苹果

引人发笑

捉弄先生

猫尿芝麻糊

俗语故事

马杀魔来吃人了

黑皮阿银与金元宝

瑞雪兆丰年

虎毒不食子

人心不足蛇吞相

白食佬碰着顶头货

智胜王大

传猎枪

贼偷贼

会拉银子的毛驴

巧整瞎子

杨瑟岩故事

扳倒赖知县

撞坏凉亭有新船

拣东拣西,拣着驼背瞎子

桑树条要从小管

江西人识宝

地财不来天财来

笑话

马屁精

四兄弟

要钱不要命

作诗不离本行

瘌痢头、拖鼻涕和瘌疥疮

记『生不好的人

“聪明”的县官

说大话

想金子

试读章节

甘罗的故事

讲述:施瑞珍女70岁农民不识字

记录:何以娴女67岁教师高师

1987年9月采录于月浦镇

战国时的楚国,有一个叫卢英的,自幼聪明伶俐。他原本是玉帝手下的功臣。因当时天下大乱,玉帝派他下凡,等他长大后接替楚国皇位,治理天下。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他下凡时,玉帝故意把他投到一个穷苦人家。家里吃了上顿无下顿,他母亲只好到处去借。日子一长,没人借东西给他家了。

一日,他母亲实在揭不开锅,越想越气恼,不禁脱口说道:“如果我儿子将来当了皇帝,我定要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某人该杀头,某人该抄斩。”那灶君老爷听了,不由得心惊肉跳。心想:她儿子是天上星宿下凡,将来是要做皇帝的,如果照他母亲说的,岂不是天下更不太平了?于是,他急急驾起云头,直奔天宫向玉帝报告。玉帝听了,不觉大惊,急忙命令值殿将军,赶快下凡给卢英脱胎换骨。值殿将军接到命令,立即下凡来到卢家。此时,卢英母子正在熟睡。其母忽听有人对卢英说:“玉帝命我为你脱胎换骨……”其母一听玉帝两字,已知儿子来历非凡。又听得“脱胎换骨”四字,已知玉帝要惩罚卢英了。情急之中,急忙抓起一块尿布塞到卢英嘴里。那员神将近不得下界脏物,因而只把卢英的骨头换了,那皇帝的金口玉言却没被换掉。

卢英被玉帝脱胎换骨,家境再也不见好转。卢英十八岁那年的一天,他找出饭篮外出要饭,忽遇一场大雨,他急忙躲到当时宰相吕不韦家的一垛墙下。躲了一会儿,他抬头望见高墙红瓦,想想自己苦了十八年,不知何目才能出头,不禁厌世绝俗,长叹一声:“我只望墙坍壁倒,把我葬于墙下。”卢英乃是金口玉言,这话刚一出口,只听一声雷鸣,那垛墙顿时倒塌,卢英被压死在墙下。

宰相吕不韦有个女儿,住在墙内一幢绣楼里。墙坍壁倒,卢英被压死在墙下以后不久,墙脚下长出一根芦苇。那芦苇越长越高,一直长到小姐的绣楼的窗口。一天早晨,小姐开窗望日出,发现芦苇在窗口微微摆动,上面沾满了露水。那露水晶莹剔透,惹人喜爱。小姐情不自禁地用手指蘸了一点,用舌尖舔了舔,犹如一股甘泉,直透肚腹。这以后,小姐像有了瘾似的天天要蘸一点芦苇叶上的露水吃。不想,自从吃了芦叶上的露水以后,小姐的肚子竟慢慢地大了起来。这事被宰相知道了,立即把她叫到面前,盘问她是怎么回事。小姐无奈,只得把吃芦苇叶上露水的事说了一遍。宰相当即叫家丁把那芦苇挖出来。几个家丁一哄而上,不一会儿在芦苇下挖出一个死人来。那死人不是别人,就是卢英。不可思议的是,那芦苇竟是从卢英的生殖器中长出来的。宰相见了,若有所悟,就叫女儿好好养息,待满月生产。不久,小姐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甘罗。

甘罗十二岁时,有一大臣想害死宰相,以夺相位。那大臣向皇帝谎奏一本说:“宰相家的公鸡能生蛋,雄羊环了胎。”皇帝听了觉得奇隆,立即降旨叫宰相三日内送上公鸡蛋和雄羊胎。宰相接到圣旨,明知有人害他,可君命难违,看来要大祸临头了,因而在家闷闷不乐,整日唉声叹气。甘罗见了就问:“外公,你为什么事犯愁呢?”宰相对甘罗说了皇帝要公鸡蛋和雄羊胎的事。甘罗听了微微一笑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三天后我去见皇帝,保你无事。”

到了第三天,甘罗面见皇帝。皇帝见宰相不来,却来了个小小孩童前来交旨,忙问:“宰相为何不来朝见?”甘罗恭恭敬敬地答道:“宰相在家生孩子。”皇帝听了不悦,说:“男人怎能生孩子?”甘罗答:“男人不能生孩子,哪里来的公鸡蛋、雄羊胎?”皇帝听了已知其意,见阶下小小孩童,竟有如此计谋,既抗了我的旨意,又不使我下不了台。因而心内欢喜,随口说道:“小小年纪,身怀宰相之才,难得难得!”甘罗听了急忙高声谢恩:“谢皇上封我为宰相!”皇帝听了一愣。常言道:君无戏言。这下皇帝可下不了台了,只得封甘罗为相。这就是甘罗十二岁为相的来历。

一日上朝,甘罗对皇帝说:“你说我聪明,因为我比常人多两窍。常人七窍,我有九窍。”皇帝不信,甘罗说:“可把我的肚皮剖开验看。”皇帝说:“那你不是要死了吗?”甘罗说:“不会死的。只要你叫我三声皇儿,我就能活过来。”皇帝听了,看看甘罗自信得很,便同意了。只见甘罗自拿牛耳尖刀当肚一剖,立即死了过去。皇帝见了急忙高叫三声:“皇儿,皇儿,皇儿!”甘罗在地上竟无动静。这时正是正宫娘娘生产之时。那皇帝三声皇儿一叫,甘罗的魂魄就投入皇后肚中。于是,甘罗就成了皇太子,长大后就当了皇帝。当年卢英下凡,没能成皇。几经周折,他终于做上了皇帝。

在三国时代,有一个伟大的医师,他就是华佗。世人都称他是神医,他的医术高超。所以,人们不管得了什么疑难病,都要请他治疗。他天天忙着出诊,心里却总牵挂着家里。

原来,他家里有一个漂亮、贤惠又爱热闹的妻子。他怕出诊的时间过久,妻子可能会有男女缠夹不清的事情。于是,他每次出诊之前,总让妻子喝点“麻醉汤”,等妻子睡着了,将她的四肢和头割下来,然后出诊。

他出诊之后,家里就显得冷冷清清。乡亲们想,前段时间,他妻子总是东家阿姨、西家婶婶地到处串门,邻里之间很热闹。这几天为何不见人影?是不是她家出了什么事?左邻右舍有点捉摸不透。

有一次,邻居们想去看望华佗的妻子。走到她家大门口,只见大门紧闭着。一个邻里从窗台上爬进去,见华佗的妻子躺在床上,她的头、四肢和五脏六腑却放在桌上,吓了一跳,赶紧出来告诉其他邻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家议论纷纷,最后决定等她丈夫回来再看个明白。P9-11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后记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宝山卷》在上海市和宝山区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参与本卷编纂工作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整理和编选,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值此出版之际,谨向关心、支持和帮助本卷编纂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宝山卷》编卷的指导思想是,以宝山区城乡全面深入的民间文学普查为基础,体现卷本的吴淞口文化特色和现代化滨江新区的文化特色。我们遵照《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总编辑方案》和《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市区县分卷编纂工作提要中规定的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原则,根据1987年12月统计结果,全区20多个街道、乡、镇编印的民间文学集资料本共选收民间故事300多篇。宝山全区民间文学普查的丰硕成果为《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宝山卷》的编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在原有故事篇目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还增加了“钱三树传说”等具有宝山地方特色的民间传说。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宝山卷》编纂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宝山区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宝山区档案馆、宝山区文化馆以及宝山摄影家协会的大力支持。特别要提到的是,为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宝山卷》的顺利出版,上海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阮可章老师对本卷目录的分类和整理给予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在此,我们谨向所有在《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宝山卷》编纂出版过程中给予关心和帮助的领导、专家、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山民间故事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希望这部充分展现上海宝山人民智慧的民间口头文学卷本,能成为留给后人的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和历史遗产。但是由于编者的水平所限,编选工作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予以批评指正。让我们共同祝愿宝山群众文化工作,在传承本土优秀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先进文化!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9: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