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一部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儒家经典。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品读《论语》中的思想精华,我们编写了《(论语)中的大智慧》这本书。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即“为人篇”“处世篇”和“治学篇”。“为人篇”收集了《论语》中的儒家为人之道,“处世篇”遴选了《论语》中的儒家处世之法,“治学篇”萃取了《论语》中的儒家治学精要。这些儒家思想,至今仍焕发着思想魅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作用。本书由龚勋主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语中的大智慧/国学品悟大讲堂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龚勋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一部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儒家经典。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品读《论语》中的思想精华,我们编写了《(论语)中的大智慧》这本书。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即“为人篇”“处世篇”和“治学篇”。“为人篇”收集了《论语》中的儒家为人之道,“处世篇”遴选了《论语》中的儒家处世之法,“治学篇”萃取了《论语》中的儒家治学精要。这些儒家思想,至今仍焕发着思想魅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作用。本书由龚勋主编。 内容推荐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一部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儒家经典。书中的“主角”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公认为“万世师表”。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品读《论语》中的思想精华,编写了《(论语)中的大智慧》这本书。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即“为人篇”“处世篇”和“治学篇”。“为人篇”收集了《论语》中的儒家为人之道,“处世篇”遴选了《论语》中的儒家处世之法,“治学篇”萃取了《论语》中的儒家治学精要。这些儒家思想,至今仍焕发着思想魅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作用。 对原文的经典选段,《(论语)中的大智慧》不仅进行了简明的白话翻译,还分别设置了“名师讲谈”“闲话人生”“心灵捕手”等栏目进行现代解读,帮助今天的学生读者轻松品味经典的魅力。让我们在阅读经典、感受经典、习用经典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提升我们的人生内涵吧!本书由龚勋主编。 目录 为人篇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爱的链条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德行的力量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奉上感恩的心 为政以德 生活中的“以德服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从容应对人生各阶段 见义不为,无勇也 保护自已,战胜敌人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做正直的人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为你的生命增值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私利和公义的“游戏规则” 贤哉,回也 快乐和悲伤只隔一堵墙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让美丽更动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莫让财富成为负累 民无信不立 “信”是可贵的财富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做好分内的事 其身正,不令而行 正人先正己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为有勇气追求理想的人喝彩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谣言止于智者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处世篇 吾日三省吾身 自省帮你提升“高度”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会反思自我 听其言而观其行 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将心比心,达已达人 子不语怪、力、乱、神 多做些实际的事业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仁者必智 克己复礼为仁 讲礼,也要讲理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有容乃大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多“求诸己”,少“求诸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已 君子有九思 学会‘倾听” 子张问仁于孔子 待人不妨“微软”一点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仁义要有价值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准确定位人生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难得糊涂 后生可畏 经验不等于智慧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学会尊重别人 过犹不及 把握尺度办好事 君子成人之美 成人之美=君子胸怀 知其不可而为之 大爱无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做善于规划人生的智者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良友是散播芬芳的玫瑰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理智地求“乐”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 必察焉 “明察”比“慧眼”更实际 治学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是真正的快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知”是求知的阶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以求生的欲望去求学 温故而知新 不要被“熟悉”欺骗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习切忌“学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们都喜欢谦虚的人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学会超越自我 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学贵有恒 当仁不让于师 积极是最可靠的人生态度 生而知之者,上也 条条大路通罗马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试读章节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选自《论语·学而》 孔子的弟子有子说:“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长辈和上司,这种人是极少的;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司,却喜欢造反作乱的人,是从来没有的。君子要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情,因为根本的事情树立了,道也就由此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这一段话是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实行“仁”的根本。这段话的意思与《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一脉相通的。 [名师讲谈]…… 孔子的弟子有子认为:“孝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实行“仁”的根本,人人都“孝弟”,天下就没有人犯上作乱了。 战国时期的孟子对“孝弟”的阐释进一步发扬光大。孟子在见梁惠王时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尊敬自己的父母、爱护自己的儿女,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父母、爱护别人的儿女。如此一来,天下大治也不在话下。)简单讲,就是:只有爱自己的亲人,才能更好地爱别人。这里隐含的逻辑是:孝顺的人必定有一颗爱心,有爱心的人必定不会妨害别人,更不会去危害社会。在儒家看来,孝绝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和家庭问题,还是关系到社会安定有序的大问题。因而如今倡导孝道,仍有其积极意义。 但另一方面,“弟”(即悌,尊敬兄长)的观念在如今似乎被忽略了。因为长兄继承制随着封建宗法观念的瓦解而破灭,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了。而且,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很多家庭已经无所谓兄弟姊妹了。我们不妨把“弟”适用于人与人之间,使“弟”惠及大众。 [闲话人生]…… 一把雨伞5岁的艾艾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把雨伞。于是,爸爸把雨伞给了妈妈,妈妈又给了哥哥,最后哥哥又给了艾艾。艾艾问爸爸:“为什么爸爸把雨伞给了妈妈,妈妈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爸爸回答:“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壮,妈妈比哥哥强壮,哥哥又比你强壮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艾艾向四周看了看,把雨伞撑开,盖在了在风雨中飘摇的一朵娇弱的小花上。 [心灵捕手]…… 爱的链条 爸爸爱妈妈,妈妈爱哥哥,哥哥爱弟弟(艾艾),这真是一条爱的传递链条啊——每个人都悉心照顾比自己弱小的人。最后,爱传递到了艾艾身上,可贵的是小艾艾并没有独享这份爱,而是把这份爱施与了弱小的花朵。读到这里,每个人都会怦然心动,因为人们看到了仁爱的光辉。一个5岁小孩的心里,已经深深扎下了仁爱的种子。 有子认为,孝悌是仁之本。这实际是说,孝悌就是每个人心中的仁爱种子。什么叫“孝”,什么叫“悌”?“孝”就是对待父母长辈能够尽心尽力,“悌”就是对待兄弟姐妹能够关心爱护。总之,孝悌就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 用孝悌的标准要求自己,就是培植仁的根本。把这种精神推而广之,博爱众人,仁爱的种子就会播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遍地开花结果,代代传承。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爱的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是仁爱的受益者和施与者。作为受益者,我们感受着来自父母尊长、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乃至陌生人的关爱,感动于人间的脉脉温情。那么,作为施与者,我们该如何让爱的链条在我们手中传递下去呢?不妨从孝敬父母、友爱兄长做起,从关爱身边的人做起。P2- 序言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一部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儒家经典。书中的“主角”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公认为“万世师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品读《论语》中的思想精华,我们编写了《(论语)中的大智慧》这本书。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即“为人篇”“处世篇”和“治学篇”。“为人篇”收集了《论语》中的儒家为人之道,“处世篇”遴选了《论语》中的儒家处世之法,“治学篇”萃取了《论语》中的儒家治学精要。这些儒家思想,至今仍焕发着思想魅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作用。对原文的经典选段,我们不仅进行了简明的白话翻译,还分别设置了“名师讲谈”“闲话人生”“心灵捕手”等栏目进行现代解读,帮助今天的学生读者轻松品味经典的魅力。 让我们在阅读经典、感受经典、习用经典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提升我们的人生内涵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