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丛书”一共四本,分为认识篇,生存篇,安居篇,融入篇。每本书均定位准确,针对性强,注重实用性、指导性及操作性,无论你是准备进城务工还是想在城市长久生存,还是想在城市安居乐业,均能从本书中汲取相应的养分,寻找到合适答案。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丛书·认识篇》(作者王御覃、冯刚民)为其中一本,书中对现代城市各个方面的情况作了最基本的介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认识篇/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王御覃//冯刚民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套“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丛书”一共四本,分为认识篇,生存篇,安居篇,融入篇。每本书均定位准确,针对性强,注重实用性、指导性及操作性,无论你是准备进城务工还是想在城市长久生存,还是想在城市安居乐业,均能从本书中汲取相应的养分,寻找到合适答案。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丛书·认识篇》(作者王御覃、冯刚民)为其中一本,书中对现代城市各个方面的情况作了最基本的介绍。 内容推荐 为了帮助刚刚进入或即将进入城市的农民朋友对现代都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编者王御覃、冯刚民特编辑《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丛书·认识篇》,对现代城市各个方面的情况作了最基本的介绍。 希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丛书·认识篇》能帮助大家轻松而自信地迈出城市生活的第一步。 目录 第一章 都市,离我们并不遥远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城市化进程助推打工潮 打工圆了农民致富梦 都市生活对农村人的改变 打工经济对农村现代化的影响 梦想不再遥远——你也可以成为城市人 第二章 认识现代都市 珠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 环渤海地区 第三章 现代城市生活面面观 城市里衣着打扮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城市的饮食习惯 居住地方的选择 选择恰当的居住地方 如何租房 租房有哪些程序 规避租房陷阱 邻里相处 居家安全 第四章 城市里的出行 城市出行工具的选择 乘坐各种出行工具的注意事项 出行要注意的其他事项及常识 第五章城市购物常识 城里 有哪些购物场所 合理选择购物场所 安全购物的一些注意事项 做个精明的购物者 新的购物形式——网上购物 怎样退换商品 第六章 城市休闲、娱乐 玩棋牌及注意事项 网上娱乐及注意事项 逛书店拒绝盗版书 文明看电影 逛公园及注意事项 买彩票及注意事项 正确饮酒 远离毒品 第七章 城市卫生常识及城市文明 个人卫生 城市文明须知 第八章 城市银行、邮局 中国的几大银行 银行利用小知识 去邮局寄钱、取钱、寄信都要注意什么 第九章 城市突发事件的紧急应对 遭遇偷盗或抢劫怎么办 如何防止犯罪侵害 学几招对付窃贼的办法 如何正确呼叫救护车 学会处理交通事故 如何安全用电 怎样抢救溺水者 发生地震怎么办 试读章节 城市化是随着工业革命后,大工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经济现象。一方面,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城镇规模和数量迅速增加,农业活动比重逐步下降,非农业活动比重逐步上升;另一方面,农村人的物质生活和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转化和强化,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进一步集约化、高级化。 但为什么说,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呢? 第一,工业化的要求。工业有着强烈的大城市区位指向,它需要城市功能的服务,需要大规模的工业基础设施支持,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需要产业集聚的效益,需要紧靠它的最大用户——大城市。我国目前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向城市集中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信息化的要求。信息化将使大城市在信息交流、信息产业发展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有的信息是不能从人体分离的,如电话的普及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大了人员往来的交通量,可以说大城市在信息经济时代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三,服务产业的要求。服务产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一环。城市规模越大,就意味着用户基数越大,服务业的商机越大。只有在大城市,门类齐全、高度配套、分工细致、功能明晰的服务产业才会有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第四,发展效率的要求。我国作为工业化后发国家首先需要的是效率,因此不得不选择大城市的发展模式来加速它工业化进程的效率。工业化后发国家劳动力的转移是跳跃式的,农村劳动力从全国各地直接涌向大城市的倾向较大,农村劳动力直接进入各类现代化产业的情况普遍。 第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全球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全球城市圈间分工、交流、合作、竞争诸关系的日益强化。只有大城市才能具备与世界进行分工交流所需要的完善的基础设施,只有大城市才能有足够的产业集聚和经济规模参与全球性的城市间竞争。 第六,国土利用效率的要求。现代化的国家应该把增长极放在城市空间,把粮食供应、国土保全的任务交给农村空间,不应该再向农村空间追求过多的增长效应。要创造出由城市空间返还一部分效益给农村空间的机制。 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让农民进城打工潮一浪超过一浪,既有农民求富裕、求发展的内部原因,也是由我国城市化浪潮的强大外部原因造就的。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把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又不断催生出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去需要大量劳动力耕作的土地,现在只需要少量的人就能够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要找到新的出路,而城市的迅猛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业又提供了充盈的岗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前来拾遗补阙。城市的建筑、市政、环卫以及宾馆、商厦服务、商业销售,还有直接服务于居民生活的餐饮、家政、家居装修、美容美发、缝补等这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又都适宜文化技术水平不高的人来做。于是,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迅速地向城市迁移和集中,去从事非农业生产。 改革开放的30年间,我国有近2亿农民往返于城乡之间,实现了从农业向非农业就业的转变,中国的城市化率也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2008年的43.9%。但是,这一增长水平距离现代化国家水平尚远,我国的目标是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间,城市从目前的600多座发展到1 300多座,城市人口也将从目前的占全部人口的30%增加到65%;到2050年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就是说,在未来二三十年中,我国仍将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还需要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要向城市转移,成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 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茶,这客观上也带来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这使得打工浪潮经久不息。打工最直接的原因和结果都是增加了打工者的收入,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农民的口袋里有钱了,他们会用这些钱加大对农业的投人,买种子、化肥、农用机械、饲养更多的家畜等,改善生产条件,扩大再生产,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使许多农民家庭由此脱贫致富。 过去买衣服、建房、医疗、文化娱乐、子女教育等消费在有些农村家庭是能省则省,有的农户甚至常年不花销,现在也变成了家庭的正常开支。贵州省安龙县某镇有3 000余外出打工者,两年汇回家乡400多万元钱。他们的家庭把这些收入用于建房、硬化院坝、栽花种草、美化房舍,使全镇30%的家庭告别了石木结构、草木结构的瓦房和茅草房,建起水泥钢混楼房。全镇1 800多栋水泥钢混楼房80%是打工人员家庭所建,人均住房面积达40余平方米,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观。湖北省罗田县自2005年以来有5 000个外出打工户在县城或集镇内购买了新房,仅匡河乡就有300多个农户在城镇规划区内建了房。2007年初该县县城一个商品房小区还未建成就被订购出214套,其中119套是外出打工农民所购,另有18套临街商铺也被外出务工农民预先抢购。不仅购房、建房,许多打工户人家还开上了家用小轿车。 丰厚的经济回报,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泥腿子”卷起铺盖卷,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乡来到城市,在打工中获得财富,走向富裕。许多农户都把自己家出外打工的人称为“摇钱树”,因为他’们对家庭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各地政府也非常重视农民工外出打工问题,把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当作一项发展地方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且在农民工外出前的就业培训,帮助外出务工的农民寻找就业岗位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力量,有组织地开展向外劳务输出。以广东省为例,该省2008—2012年每年计划投入10亿元用于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每年对100万在岗农民工进行技能等级提升培训,还要对全省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中青年农民都提供一次免费技术技能培训,这项举措有利于帮助农村家庭有就业能力的劳动力顺利实现非农就业的转移。 打工不仅仅让农民挣到了钱,而且从观念和能力方面,对农民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农村中早几年走出去的人,不管他们以前是“庄稼娃”还是“乡里棒”,但不出几年,都能让人刮目相看。他们的见识、能力、自信,他们的穿着打扮,对家里的贡献,都与还在家乡务农的人有很大不同。 外出打工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打工的经历在打工者身上日积月累,无疑会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观念上的变化和通过打工积攒的能力又会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改变现实环境,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走出相对落后、封闭的农村外出打工,首先是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这让很多打工者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识、经济意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改变,进而影响和带动了家乡思想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的变迁。P1-5 序言 21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于2010年1月31日发布。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党的文件中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 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指1980年代、1990年代出生的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他们生长在农村,初高中毕业后进人城镇就业,或是自幼随打工父母在城镇长大。这部分农民工平均年龄23岁,八成未婚,多数初中毕业,总计约1亿人。 从20世纪80年代农民小规模的“盲流”,到90年代农民开始成规模、有计划地向城市流动,再到21世纪农村学生中学一毕业或没毕业就到城市打工,我国农民的城市化已经从自发被动变成自觉。在这一过程中,根据流动程度大小,我们可将农民工分为三个群体:一是基本融入城市的农民工;二是常年在城市打工、同时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三是间歇或季节性在城镇务工,仍然兼顾农业生产的农民工。目前,第二类是农民工的主体,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有一个共同特点:排斥自己的农民身份。有关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只有8.7%的人认为自己是农民身份,75%的人认为自己属于工人群体。他们对农业陌生,也不愿像父辈那样回到农村,他们不但文化素质较高,视野开阔(能从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知识、信息),易于融入城市(能成长为现代产业工人和接受城市生活方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拥有理想,富有工作激情,渴望更好的城市生活,期望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够实现在城市安居乐业的梦想。 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尽管近年来我国为进城打工农民工出台了许多保障措施,努力提高他们的工作地位,维护其基本权益,力图让他们体面劳动,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但现实面前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限于种种困难,这些政策、措施并没有完全落实下去,或暂时无法贯彻执行。在许多城市,一些农民工仍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辛苦一月仍只能得到几百元。抛开基本生活费所剩无几。农民工地位仍很低,不但劳动合同签订率低,而且欠薪、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过高。此外,社保体系也不完善,无法实行“一卡通”,造成农民工不愿办理社保。据全国总工会课题组调查显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中,享有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比例仅分别为21.3%、34.8%和8.5%。此外,户籍、住房、子女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农民工尽管为城市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无法像城里人那样享受城里人该有的生活及福利待遇等。 因此,农民工朋友要想在城市站稳脚跟,找到一份相应的稳定工作并融入城市,最终成为城市的一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梦想终归是美好的,城市化进程已是大势所趋,农民工融入城市将只是时间问题。有鉴于此,我们特组织专门人员编写了这套《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丛书》,这套丛书一共四本,分为认识篇,生存篇,安居篇,融入篇。每本书均定位准确,针对性强,注重实用性、指导性及操作性,无论你是准备进城务工还是想在城市长久生存,还是想在城市安居乐业,均能从本书中汲取相应的养分,寻找到合适答案。 当然,考虑到是针对农民工的读物,本书讲究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对当前困扰农民工的社保、医疗、住房及子女教育等如何融人城市的各种现实问题,本书并没有作太多过于高深的理论探讨。我们认为,对这些共性问题,那只是理论专家的事,是政府领导人考虑的事,而不是本书所要讨论的事,本书的主旨就是以最浅显的论述,最亲切平和的语言,最富有条理的方式,让出门打工者切实认识城市,让进城务工者能在城市学会生存,让有所成就的农民工安居乐业,并为心怀梦想的农民工如何更好地融人城市提供相关指导。 新生代农民工如何融人城市是个大问题,也是现实迫切问题,我们相信,随着全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随着中央系列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政策陆续出台,新生代农民工融人城市的脚步声将越来越近,新生代农民工定会同城市市民一样,同踏一方热土,同洒一腔热血,同拥光荣梦想,同享城市文明,同分城市财富。 市民朋友,面对这批数字庞大的“陌生”的城市准市民,你们已经准备好了热情的双手和火热的拥抱么? 编者 2010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