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铭记在心(往事随笔)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致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铭记在心(往事随笔)》为一本回忆性随笔。作者李致(巴金侄),是一名长期从事共青团、出版工作、文化宣传工作的老革命。本书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以及他生命旅途中难忘的人和事。主要记叙了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如胡跃邦、贺龙、邓小平等)、各级领导,以及文化名人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平易近人的感人事迹。文风平实、晓畅。作为历史的亲历者,为当今青年还原一段共和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一辈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有其独特的意义。

内容推荐

李致的《铭记在心(往事随笔)》,叙事中见真情,平常中蕴伟力,细微处传递正能量,不求技巧花哨,难见华丽辞藻,却具有直抵读者内心深处的强大穿透力。他的作品是个人化的历史记录,在四川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目录

我所知道的胡耀邦

“不要叫首长,叫同志”

——怀念贺龙

总司令慈祥地挥手

小平对川剧的关怀

岚山周恩来诗碑

杨尚昆同志二三事

——纪念尚昆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我所知道的张爱萍

探又兰大姐

历经斧斤不老松

——记马识途

附:《致公素描》

重阳敬马老

我的引路人

——怀念贾唯英

附:《献

——怀念洪德铭

永远的负疚

——怀念国际友人云从龙

十二桥前的思念

——怀念杨伯恺烈士

八舅

大姐,我叫了你半个世纪

再见!三哥

花好月圆人长寿

——贺大哥九十华诞、大哥大嫂结婚六十五周年

难忘的良师益友

——怀念汪道涵同志

“我会为你们说话!”

——怀念任白戈

迟献的一朵小花

——怀念杜心源

难得的好部长

——怀念安法孝

文艺界的领导和朋友

——怀念李亚群

廉洁奉公的黄启

缅怀许川

——写在许川逝世二十周年

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

——怀念胡克实

“生前友好”

——怀念戴云

焦某“文革”轶事

许光的遭遇

世上还是好人多

小萍的笑容

缅怀江明

缅怀袁明阮

缅怀崔之富

缅怀范用

向文学大师组稿

——怀念茅盾何日再倾积愫

──怀念曹禺

“我们的关系不同!”

——怀念沙汀

热爱劳动人民的作家

——怀念艾芜

冯至的呼唤

黄金般的心不会消失

——怀念李健吾

两件珍品

──怀念叶圣陶

我们的“三姐”

——怀念严庆澍

绍棠,我非常想念你

——怀念刘绍棠

写在读《战争和人》后

——记王火

老友高缨

不忘社会责任

——记卢子贵

祝福字心

川剧功臣魏明伦

——在魏明伦戏剧作品研讨会上的讲话

我爱徐的剧作

真想和他再“长话短叙”

——怀念周企何

名丑的“遗嘱”

——怀念周裕祥

小大姐,谁舍得你走

——怀念陈书舫

再说几句心里话

——怀念竞华

含着歉意告别

——怀念王永梭

我们爱倩云

——在许倩云舞台艺术生涯六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崇高的“打杂工”

——周巍峙侧记培根同志侧记

《李培根诗词续集》代前言

坎坷的一生,坚强的战士

龙实《曲折的道路》序

纯真的友谊

——我与钟恕

胖舅舅

姨妈

冬娃儿

像一朵白色花

——思念我的姐姐

后记

试读章节

在南院的几个月里,找耀邦同志外调的人很多,似乎他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写材料。他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一天三顿饭,大家排队去食堂,饭后又排队回来。“专政小组”还故意找碴儿,在南院安排了两三次批斗耀邦同志的会。尽管人人都是“牛鬼”,是批斗的对象,但斗起耀邦同志来,总有些人不甘落后。可能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动机,也可能迫于压力讲的是违心之言,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

耀邦同志患有痔疮,每天早晚都要用药水洗。这样,早上他得先半小时起来,而且免不了有些声音。有人心理负担重,晚上睡不好觉,被耀邦同志惊醒后,多次指责他。有一天早上我先醒来,看到耀邦同志起身,轻手轻脚,十分小心。但可能他太紧张了,一不小心把铜盆摔在地上,所有的人都被惊醒。有人破口大骂:“胡耀邦,你这个人就是自私自利!你每晚上吃了安眠药倒床就打呼噜。我们好不容易睡了一会儿,你起来就把大家闹醒。光这一点就该斗争你!”

耀邦同志站在那儿,既委屈又尴尬。

有一次要到西郊劳动。前一天下午做语录牌,每人一个,用来挂在背包上。因为在劳动,看管松动一些。耀邦站在旁边,看人做语录牌。他忍不住评论:“你这个做得太花哨了。”

“胡耀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做语录牌是政治任务,什么花哨不花哨?你对毛主席是什么感情?你以为自己还是第一书记,仍在指手画脚?”

耀邦同志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但他解释不清。

一次我上厕所,亲耳听见有人向“造反派”头头告耀邦同志的状。

有一天我在看《北京日报》,第一版上横排着一篇社论,标题是“打倒谭震林!”耀邦同志看见了,来向我借报纸。我当然不敢借给他,摆了摆手,又用手指了一指“专政小组”办公室。他显得很失望。

耀邦同志的个子比较矮,我只比他高一点儿。凡排队,我们总在最后面,吃饭也常在一桌。因为我过去和耀邦同志少有接触,无嫌疑可避。有一次分配我们两人一起劳动,是在机关浴室附近一间房屋的墙壁上端,打通一个缺口。我记不清站在什么地方,反正容不下两人同时劳动。工具是一把锤子、一根短钢钎。耀邦同志说:“我们一人打几锤,一人劳动时,另一人就喘口气。”尽管没有谈别的事,但我们靠得很近,有一种亲切感。

一天下午,“造反派”的一个头头和一位解放军到南院,叫耀邦同志跟他们走。我以为是又有人找他外调了。过去每遇这种情况,耀邦同志总是立即收拾一下桌子,拿着《毛主席语录》就往外走,一般在吃晚饭前回来。这次也一样,只是把衣服的扣子扣错了。解放军提醒他,他才把扣子扣好。与以往不同的是他没有回来吃晚饭,不知为什么。晚上洗脚的时候,一位担任过耀邦秘书的同志悄悄问我:“耀邦为什么没有回来?”

当晚我已睡着了,大约近十二时,被两位解放军战士叫醒:“胡耀邦的被子在哪儿,把它卷起来。”

我听从命令,卷起耀邦同志的被子。他们抱起被子,把桌上耀邦同志的书籍和所写材料统统带走。我躺在地铺上,想不出耀邦同志被弄到什么地方去了。

耀邦同志从此离开了南院。看得出来,其他“牛鬼”也感到奇怪。不久,报纸刊登了中央召开八届十二中全会的消息。我恍然大悟,耀邦同志大概出席了这次会议。以后果然被证实了。据说因许多中央委员都被打倒,为凑足法定人数,耀邦同志被指定出席。既然出席了会议,当然也就“解放”了。

P9-10

序言

我是受五四新文学影响,踏上人生旅途的。

在众多作家中,我最喜爱鲁迅、巴金、曹禺、艾青等人的著作。这些作品启发了我,自己也提笔学习写作。一九四三年冬,我的一篇作文入选校刊,铅字印出,时年十三岁。接下来的五年时间,我写了近百篇习作,揭露旧社会的黑暗,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分别发表在成都、重庆和自贡等地的报刊上。一九四八年后,我全身心投入学生运动,迎接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作,暂时停笔。

一九五五年,开展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我因为青少年时期的习作受到隔离审查,达半年之久。“运动”结束后,我的思想被搞乱了。我认为自己长期在共青团从事学生工作,很少接触工农兵大众,不熟悉他们火热的斗争,写作难与时代同步。按所谓的阶级分析,我把自己定位为“小资产阶级”。既然小资产阶级一定要“用各种办法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那么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夹起尾巴”做人,再也不动笔。只是在一九五九年,“奉命”与人合写过报告文学《刘文学》。

“文革”中,我发誓再也不写任何作品。

重新提笔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得到解放。巴金老人建议我六十岁以后再写,因为身任公职,不便畅所欲言。一九九二年,我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当时,老伴生病,我以照顾她的生活为主,不敢有什么“宏伟”计划,只能有时间就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可长可短。这些文章的总题目叫“往事随笔”。

回想自己人生几十年,时代几度变迁。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我曾为之喜悦或痛苦。这些人和事可以说是时代的某些缩影或折射,也许有一些“史料”价值;我有感情需要倾诉,也想借此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剖析自己。我没有按时间顺序写,作品独立成篇:好处是写作起来比较灵活,缺点是某些内容难免重复。

我写的都是自己的经历,于人于己于事,务求真实,不对事实做任何加工。这是我恪守的原则,不越雷池一步。如有误差,一经发现,尽快更正。  我喜欢真诚、朴实、动隋、幽默的散文。不无病呻吟,不追求华丽,不故弄玄虚,不作秀,不煽情,不搞笑。我将继续这方面的探索。

向巴老学习,我力求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

二〇〇一年春

后记

近二十年来,我写了几十位曾经打动我心灵的人物,出版过《铭记在心的人》。

我写这些文章,重点放在写人的品质和倾诉自己的情感上。评论家廖全京说: “李致一直把理解别人,尤其是理解自己的亲人,作为通往人格理想的一条重要的路径,努力想在理解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内心的纯洁、光明、温暖。”全京说得对,我是这样想的,我愿意向他们学习。

这次出版的《铭记在心》,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写了十篇。

十年前,马识途老人为我写过一副对联,下联是“最难风雨故人来”。正是这种情感,促使了我写出这些铭记在我心中的故人。

李致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一日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从体物阅世到立意命题,从布局谋篇到写形取象,无不追求一个“真”字。作者叙述的是真话,描写的是真境,抒发的是真情,揭示的是真相,正是作者在作品中发出的这种“真”的呼唤,也必将在读者心灵中和情感上获得“真”的应和。

——作家、评论家 马献廷

诸多篇章,总是与时代风云紧紧相扣,事情也许都是平凡的,却从平凡中折射出高尚的情操,温暖的人情,加之作者的坦诚,便更觉其可亲。

——诗人 沈重

心扉向读者敞开,向生活敞开,像历史敞开。告诉你,他拥有这样一片心灵空间。

——评论家 廖全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6: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