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9年,冰心在“五四”爱国运动的激荡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为一位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促使她创作了一系列问题小说。
作品通过鲜明的生活图景,揭露了男女不平等、封建包办婚姻对女子的摧残,发出了知识青年报国无门的呐喊,描绘了农民的贫困境况,展现了城市贫民的悲惨遭遇,控诉了军阀混战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小说以广泛的题材,浓郁的时代气息,清新的哲理,忧愤的格调,惊动了读者万千,开创了“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气。
本卷为小说卷。收人《去国》《超人》《往事》《姑姑》《冬儿姑娘》《关于女人》《陶奇的暑期日记》和未结集的小说等。其中未曾收入集子的小说编为集外,依发表时间的先后编次。这些作品有在“五四”爱国运动激荡下的“问题小说”,有小朋友们百读不厌的陶奇的故事,有反映新时期社会生活变化的思考类小说,清晰地反映了冰心的小说创作历程。
两个家庭
前两个多月,有一位李博士来到我们学校,演讲“家庭与国家关系”。提到家庭的幸福和苦痛,与男子建设事业能力的影响,又引证许多中西古今的故实,说得痛快淋漓。当下我一面听,一面速记在一个本子上,完了会已到下午四点钟,我就回家去了。
路上车上,我还是看那本笔记。忽然听见有一个小姑娘的声音叫我说:“姐姐!来我们家里坐坐。”抬头一看,已经走到舅母家门口,小表妹也正放学回来;往常我每回到舅母家,必定说一两段故事给她听,所以今天她看见我,一定要拉我进去。我想明天是星期日,今晚可以不预备功课,无妨在这里玩一会儿,就下了车,同她进去。
舅母在屋里做活,看见我进来,就放下针线,拉过一张椅子,叫我坐下。一面笑说:“今天难得你有工夫到这里来,家里的人都好么?功课忙不忙?”我也笑着答应一两句,还没有等到说完,就被小表妹拉到后院里葡萄架底下,叫我和她一同坐在椅子上,要我说故事。我一时实在想不起来,就笑说:“古典都说完了,只有今典你听不听?”她正要回答,忽然听见有小孩子啼哭的声音。我要乱她的注意,就问说:“妹妹!你听谁哭呢?”她回头向隔壁一望说:“是陈家的大宝哭呢,我们看一看去。”就拉我走到竹篱旁边,又指给我看说:“这一个院子就是陈家,那个哭的孩子,就是大宝。”
舅母家和陈家的后院,只隔一个竹篱,本来篱笆上面攀缘着许多扁豆叶子,现在都枯落下来;表妹说是陈家的几个小孩子,把豆根拔去了,因此只有几片的黄叶子挂在上面,看过去是清清楚楚的。
陈家的后院,对着篱笆,是一所厨房,里面看不清楚,只觉得墙壁被炊烟熏得很黑。外面门口,堆着许多什物,如破瓷盆之类。院子里晾着几件衣服。廊子上有三个老妈子,廊子底下有三个小男孩。不知道他们弟兄为什么打吵,那个大宝哭的很利害,他的两个弟弟也不理他,只管坐在地下,抓土捏小泥人玩耍。那几个老妈子也咕咕哝哝的不知说些什么。表妹悄悄地对我说:“他们老妈子真可笑,各人护着各人的少爷,因此也常常打吵。”
这时候陈太太从屋里出来,挽着一把头发,拖着鞋子,睡眼惺忪,容貌倒还美丽,只是带着十分娇惰的神气。一出来就问大宝说:“你哭什么?”同时那两个老妈子把那两个小男孩抱走,大宝一面指着他们说:“他们欺负我,不许我玩!”陈太太啐了一声:“这一点事也值得这样哭,李妈也不劝一劝!”李妈低着头不知道说些什么,陈太太一面坐下,一面摆手说:“不用说了,横竖你们都是不管事的,我花钱雇你们来作什么,难道是叫你们帮着他们打架么?”说着就从袋里抓出一把铜子给了大宝说:“你拿了去跟李妈上街玩去罢,哭的我心里不耐烦,不许哭了!”大宝接了铜子,擦了眼泪,就跟李妈出去了。
陈太太回头叫王妈,就又有一个老妈子,拿着梳头匣子,从屋里出来,替她梳头。当我注意陈太太的时候,表妹忽然笑了,拉我的衣服,小声说:“姐姐!看大宝一手的泥,都抹到脸上去了!”
过一会子,陈太太梳完了头,正在洗脸的时候,听见前面屋里电话的铃响。王妈去接了,出来说:“太太,高家来催了,打牌的客都来齐了。”陈太太一面擦粉,一面说:“你说我就来。”随后也就进去。
我看得忘了神,还只管站着,表妹说:“他们都走了,我们走罢。”我摇手说:“再等一会儿,你不要忙!”
十分钟以后。陈太太打扮的珠围翠绕的出来,走到厨房门口,右手扶在门框上,对厨房里的老妈说:“高家催的紧,我不吃晚饭了,他们都不在家,老爷回来,你告诉一声儿。”说完了就转过前面去。
我正要转身,舅母从前面来了,拿着一把扇子,笑着说:“你们原来在这里,树荫底下比前院凉快。”我答应着,一面一同坐下说些闲话。
忽然听有皮鞋的声音,穿过陈太太屋里,来到后面廊子上。表妹悄声对我说:“这就是陈先生。”只听见陈先生问道:“刘妈,太太呢?”刘妈从厨房里出来说:“太太刚到高家去了。”陈先生半天不言语。过一会儿又问道:“少爷们呢?”刘妈说:“上街玩去了。”陈先生急了,说:“快去叫他们回来。天都黑了还不回家。而且这街市也不是玩的去处。”
P3-5
冰心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她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在烟台海边度过了金色的童年,1914年考人北京贝满女中(现北京第一六六中学),1918年升入北京协和女子大学。
1919年,冰心在“五四”爱国运动的激荡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为一位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促使她创作了一系列问题小说。作品通过鲜明的生活图景,揭露了男女不平等、封建包办婚姻对女子的摧残,发出了知识青年报国无门的呐喊,描绘了农民的贫困境况,展现了城市贫民的悲惨遭遇,控诉了军阀混战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小说以广泛的题材,浓郁的时代气息,清新的哲理,忧愤的格调,惊动了读者万千,开创了“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气。
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冰心的作品拉开了叙事散文的序幕,她的情文并茂的美文,为确立白话文的文学正宗地位,起到了促进作用。她的一系列散文都洋溢着抒情诗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明丽,语言委婉、精致、凝练、脍炙人口。著名的评论家阿英在《谢冰心小品》序中说:“广大青年模仿她那诗似的散文的文字,隐隐产生了一种‘冰心体’的文字。”
冰心的《繁星》、《春水》,以深邃的哲理,勉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珍惜青春,展望未来,而且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拨动了无数年轻人的心弦。青年们都仿效这短小的形式,清隽淡远的诗格,创作了许多小诗,在新诗发展的长河里,掀起了一阵巨大的波浪。“繁星体”“春水体”风靡一时,“形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
20世纪20年代初,儿童文学领域还是一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广大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极为贫乏。冰心的《寄小读者》成了儿童文学新苑里的鲜花,吸引了成千上万天真纯洁的少年儿童,像蜜蜂那样,在花丛中飞舞。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儿童,在几代人的心灵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鲜明的印记。海内外的许多读者都是在冰心的影响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为著名的作家。
冰心不仅在创作上独树一帜,而且在翻译工作上,也取得了大的成就。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她相继翻译了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用英文写的散文诗《先知》,印度伟大哲人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小说选》,剧本《齐德拉》、《暗室之王》,书信集《孟加拉风光》以及《回忆录》等。她还译过尼泊尔国王的《马亨德拉诗抄》,马耳他总统安东·布蒂吉格的诗集《燃灯者》,印度作家安纳德的童话《石榴女王》。此外,她还翻译了美国、加纳、阿尔巴尼亚、朝鲜等国作家的作品。
冰心还和吴文藻、费孝通等教授,共同翻译了两部卷帙浩繁的史书:美国海斯、穆恩、韦兰合著的《世界史》上、中、下三册;英国大文豪威尔斯的《世界史纲》。这些史书为中国读者开辟了一个了解世界历史的窗口,对中外学术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她学贯中西,特别是掌握了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学的词汇,使她的译文准确、优美、传神,受到了读者的赞赏。她的翻译工作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荣获“彩虹翻译奖”中的最高“荣誉奖”。黎巴嫩总统授予冰心国家级雪松骑士勋章。在这部文集里,可以看到冰心对于翻译和外国文学有着独特见解。
冰心曾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呈贡简易师范学校、日本东京大学任教。她以渊博的学识、启发诱导的方法,培养了众多杰出的人才。冰心不仅教育学生,而且精心爱护学生、珍惜人才。她曾资助学习成绩优异、家境贫寒的学生,使她们从中途辍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许多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教授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人、国际荣誉奖章的获得者,都曾是她的学生。她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教育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冰心曾相继被选为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至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名誉主席,中国妇女联合会常委,全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副会长等。她曾多次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赴全国各地视察工作,对考察的项目,特别是教育改革,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她为文学、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冰心为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团结,为维护世界和平,曾13次出国出席各种国际性会议,参加各类代表团,访问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为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
在频繁的国际活动中,冰心都积极、主动,勇挑重担,既掌握原则,又讲究分寸。在从容的言谈举止之间,表现出东方大国的国格。她的机智和胆识,令人钦慕。她的自尊、自强,体现了中国妇女崇高的、独立的品格。
冰心积极扶持新生力量。许许多多年轻的作家,都寻找各种机会,向冰心求教,她热情地同年轻人交流写作经验……从这部文集里,可以看到她为众多作家的新作写了序言,给他们以勉励和指点。她看到许多年轻的作家迅速成长起来,感到由衷喜悦。每当她读到一篇好作品,就情不自禁地提起笔来,写出评论文章,让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作家,感到万分惊喜。
冰心是一位“爱和美”的使者。早在1924年,她就怀着深情写道:“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在她漫长的生命历程中,始终把清新、隽美的作品,博大、坚贞的爱,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少年儿童。
深沉的爱,促使她在民族危难时刻,奋起抗争;无私的爱,使她勇于面对现实,针砭时弊,为人民的利益而呐喊;真诚的爱,使她为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改革教育而一再呼吁;博大的爱,使她多次为“希望工程”、洪涝灾区捐款;纯贞的爱,激发了她的文思,使她撰写了无数雄健的、优美的篇章。这些洋溢着真情实感、弘扬爱心的作品,对今天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社会,依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这次新编《冰心文集》,将原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冰心文集》中的第六卷,即冰心晚年新创作的小说、诗、散文、序跋,分别按体裁编入各卷。这样全套文集的体例就统一了。为了各卷的篇幅相对平衡,在分卷和编排顺序上,都作了调整。
新编《冰心文集》,按体裁分为五卷:
第一卷,小说:《去国》、《超人》、《往事》、《姑姑》、《冬儿姑娘》、《关于女人》、《陶奇的暑期日记》,未结集的小说。
第二卷,诗:《繁星》、《春水》、《冰心诗集》,《小橘灯》中的诗篇,未收入集子的诗;散文:《冰心散文集》、《寄小读者》、《南归》、《平绥沿线旅行纪》,1919年至1949年创作的未收入集子的散文。
第三卷,散文:《归来以后》、《还乡杂记》、《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关于男人》。
第四卷,散文:1950年后创作的未收入集子的散文;学术著作:《李易安女士词的翻译和编辑》、《怎样欣赏中国文学》。
第五卷,杂感、评论、序跋等。
新编文集仍以作者自编的各种集子的最初或较早的版本为依据,未结集的作品,则以最初发表的报刊为准,只对刊印的错漏作了校正。文集所收的篇目,依然保留作者生前审定的篇目。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在编辑工作上,会有一些不适当和不细致的地方,敬请读者指正。
卓如
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