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是花中第一流(细品李清照词)
分类
作者 王远国//佘克勤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清照的诗词语言所显示的高超的艺术造诣,一方面来源于李清照对语言极为精细的辨析力,对诗词语言本身的韵律和节奏的高度敏感,对当时流行的词体音乐的深切理解和熟稔;另一方面也来源于李清照对生活的直接体悟所产生的创作灵感。这多方面的因素使李清照的诗词的语言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李清照是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女性文学家,她的计中流传古今,历代评论家都留下了各具见解的点评或综论。

本书有选择地吸取了不少前人时彦的研究成果。本书篇目系作者按照李清照的创作年代所排列,给读者阅读李清照的作品提供一个线索。秋天是李清照伤感的日子,让我们打开这本小册子,分担一次清照的忧伤吧。

内容推荐

李清照(1084—约1156),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文学家、学者李格非之女。十八岁嫁丞相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赵明诚。是宋代著名词人,婉约派的重要代表。早年生活优裕美满。中年遭靖康之乱,国破家亡,被迫避难江南。不久又逢丈夫病故,过着孤苦流离转徙的难民生活。晚年寓居今杭州,在惨淡哀吟中过世。她诗文皆工,词学造诣深,对金石文字有研究,尤长于词。其词以宋室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抒闺情和咏物为主,明快妍丽。后期词多写身世之悲与故国之思,沉哀入骨。其词善用白描勾画形象,以寻常语创意出奇,言辞清新凝炼,自成一格,人称“易安体”,对后来辛弃疾、陆游、刘辰翁等有深刻影响。其著述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均已散佚。今有后人辑本《漱玉词》、《李清照集》。

本书选取李清照词作四十五首,大体按照创作时间,结合词的基本内容排列顺序。每首词都标了平仄韵脚,并作了简明注释与详细评析。

目录

酝情藏意香无限 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词简论(代前言)/001

春心荡漾嗅青梅

《点绛唇》细品/001

月移花影约重来

《浣溪沙》细品/005

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细品/010

荷湖争渡惊鸥鹭

《如梦令》细品/014

水光山色与人亲

《怨王孙》细品/017

闲愁淡淡有无中

《浣溪沙》细品/021

应是绿肥红消瘦

《如梦令》细品/026

南枝可插须频剪

《碲人娇》细品/031

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细品/035

妖娆艳态占残春

《庆清朝慢》细品/040

风度精神如彦辅

《摊破浣溪沙》细品/046

迹扫情在尚风流

《满庭芳》细品/051

屈陶风韵正相宜

《多丽》细品/057

自是花中第一流

《鹧鸪天·桂花》细品/065

要来小酌便来休

《玉楼春》细品/070

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细品/075

惜别伤离方寸乱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

寄姊妹》细品/080

离怀别苦欲说休

《凤凰台上忆吹箫》细品/086

正人间天上愁浓

《行香子》细品/094

幽梦不堪啼鸩声

《好事近》细品/100

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细品/105

髻子伤春慵更梳

《浣溪沙》细品/110

倚阑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细品/114

暮天雁断恨绵绵

《怨王孙》细品/119

万千心事难寄送

《念奴娇》细品/124

酒意诗情谁与共

《蝶恋花》细品/130

一种相思两处愁

《一剪梅》细品/135

人比东篱黄花瘦

《醉花阴》细品/139

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细品/144

归来著意过今春

《小重山》细品/148

晚来风冽看梅难

《清平乐》细品/153

吹箫人去玉楼空

《孤雁儿》细品/158

凉生枕簟泪痕滋

《南歌子》细品/165

归鸿声断残云碧

《菩萨蛮》细品/170

思乡梦远不成归

《诉衷情》细品/175

忘却故乡除非醉

《菩萨蛮》细品/180

仲宣怀远更凄凉

《鹧鸪天》细品/184

北人不惯起来听

《添字丑奴儿》细品/189

断香残酒情怀恶

《忆泰娥》细品/193

病起萧萧两鬓华

《摊破浣溪沙》细品/198

谁怜憔悴更凋零

《临江仙》细品/203

可怜春似人将老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细品/208

怕见夜出向帘下

《永遇乐》细品/213

愁多舟小载不动

《武陵春》细品/219

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细品/224

附录

词论/233

金石录后序/239

试读章节

月移花影约重来

《浣溪沙》细品(1)

绣面芙蓉一笑开(2),斜飞宝鸭衬香腮(3),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4),半笺娇恨寄幽怀(5),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释】

(1)浣溪沙:词牌名。本唐代教坊曲名。“沙”或作“纱”,相传因春秋时越国美人西施于若耶溪畔浣纱而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鹃》、《浣纱溪》、《清和风》、《最多宜》等。上下片各三个七字句,双调,四十二字,有平仄两体。平始见唐韩偓词,仄始自李煜词。也有四十四、四十六字体。《续草堂诗余》、《二如亭群芳谱》、《花镜隽声》调名误作“山花子”。《续草堂诗余》、《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花镜隽声》、《林下词选》题作“闺情”。

(2)绣面:唐宋以前的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如绣。此指妇女面颊秀美。芙蓉:荷花的别称。此指女子的笑容如绽开的荷花一样美丽。

(3)宝鸭:形状似鸭的宝钗。

(4)一面:满脸。面:脸。风情:情意。韵:指风韵与气度。

(5)笺:精美的纸张,用于题诗写信等。此指信笺。

【细品】

尽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封建社会被视为配偶成家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尽管曾经有人因为触犯它导致过许多怵目惊心的爱情悲剧,然而,不少青年男女依然敢于与之抗衡,喜其所喜,好其所好,采取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表情求爱为自己选择理想的终身伴侣。李清照这首《浣溪沙》中的抒情主人公的行为就是如此。它除遭受过少数卫道者的不公贬斥外,更多的是以富于诤隋画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妙龄女郎的美貌春心与真情实感而广泛地得到了人们的交口称赞。

词的上片主要着墨于人物的肖像描绘。“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姑娘青春年少,婀娜多姿,白嫩透红的脸蛋,好像贴着花,绣着朵,俏丽鲜明,笑容泛起,宛若芙蓉绽开一样,娇媚甜美。斜戴在乌黑闪亮头发上的鸭状宝钗,熠熠生辉,势如上飞,将喷香吐艳的腮帮面颊映衬得更加神采奕奕,容光闪闪。试想,面对如此天生丽质的美人儿,有谁能不心动神摇,如醉如痴,以致倾倒于前!

汉乐府《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使得行者‘下担捋髭须”;少年‘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李清照笔下的这位少女在男性群中,具有同样摄魂夺魄的魅力,是毫无疑义的。

魅力的获得,关键在于修辞技巧的高妙。诚如有论者所言,“绣面芙蓉一笑开”,撷景物喻人,奇就奇在点破相似点“开”,自然而然,不露痕迹地使绣面借喻体芙蓉同“开”拈连在一起,再加上绣面本身又是一个修饰型比喻,这样就把少女的容颜笑貌描摹得传神人化,栩栩如生。此外,遣词精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一笑”的“一”,就深含着乍然露笑,只要发笑,就美似芙蓉绽开的韵味。

下句不说斜插、斜簪、斜戴,而言‘斜飞”。一个“飞”字,赋予宝鸭以生命,形成飞动之势,构造出一种动态美。由此,人们仿佛可以感受到洒脱神俊姑娘头上蒸腾出来的云鬟香雾与所具有的充沛的青春活力。如果将其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芙蓉如面柳如眉”等句加以比较的话,不说有所超越,起码是可以两相媲美的吧!

正因为姑娘青春年少貌美如花,所以,特别引人注目,她自己对周围的一切反应也特别敏感。第三句即是就此落笔。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热恋中的少男少女的许多内在秘密往往是通过眼睛泄露出来,周围人也往往是通过它捕捉其秘密而生揣度,发议论。这位姑娘双眸如镜,秋水盈盈,顾盼兴波,含情脉脉,开合勾魂,因此说“眼波才动被人猜”眼光刚刚闪动就引来了人们的种种猜想与推测。

这里的“才动”与首句中的“一笑”相呼应,充分体现:一、姑娘一顾一盼情切切,夺人心魄,引人人胜;二、姑娘自知容颜超群,恋情满怀,唯恐有所泄露,无时不关注着周围的反应;三、人们无时不注视着姑娘明亮的眼睛,仔细琢磨着她心灵世界的奥秘。

凡此种种,共同突出的乃是一个“美”字。为此,这无一奇字的寻常语得到了历来诸多词家的激赏。如明代赵世杰等《古今女史》中的“摹写娇态,曲尽如画”,清代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中的“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矜持得妙”、沈谦《填词杂说》中的“传神阿堵,已无剩美”、贺裳《皱水轩词筌》中的“词虽以险丽为工,实不及本色语之妙,如李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等等,不一而足。可见,这一句所得的高度评价简直不亚于李清照其他一些脍炙人口的佳句所得到的高度评价。

下片主要叙写姑娘致书相约其恋人再会,表现她在封建礼教面前无所顾藉的可贵精神。

第一句“一面风情深有韵”,既是对上片所写作概括性描述,又起为下片开拓新意境的作用。意思是说,姑娘满面闪现着恋情爱意,风韵韶秀,气度文雅,而又十分深沉稳健。其中的“一面”是满脸的意思;“风情”,与柳永《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中的‘风情”同义,指男女之间的爱慕情意;‘韵”,作风韵与气度讲。这一句,采用“一面……深有……”的结构式,由表及里,从貌到质,揭示底蕴,将人物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相融为一,从而使活生生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使细心的读者不仅见到了她的“形”更领略到了她的“神”。

第二、第三两句是围绕‘风情”二字作的文章,也是全词的重点所在。“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是说,姑娘取来信纸,用嗔怪的口吻,渗透着撒娇意味的语气写满半张,寄寓、表达她掩藏在心灵深处,或对上次幽会意犹未尽的遗限,或对恋人别后来曾再通音讯,再来相会的责备。于是,她无法按捺住自己,干脆主动相约心上的人儿在夜阑更深,明月西沉,枝影婆娑,渐移不止的时候,于园中花前树下再幽会,以互诉肺腑,共享似水柔情的甜蜜。显然,这一结尾恰到好处地升华了姑娘勇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枷锁,敢于爱的内质美与个性美,运笔颇具匠心。

其中第二句中的“恨”前缀一“娇”,体现“恨”是假,爱是真,“恨”,只不过是佯装而已。

第三句中的“重”,表明姑娘与相约者已经幽会过,二者是一对处于热恋中的情人。“月移花影”,则将读者的神思、视线引带到一个清幽恬适的境界,使之油然生出种种新的联想与揣度,不禁心驰而神往。真可谓是言尽而意未尽,意尽而情未尽。 这首词称得是敢于言情求爱者的颂歌,闪烁着封建婚姻制度下勇于叛逆女性的思想光芒,也充分反映了李清照不就范于封建伦理道德,作词出语无所顾藉的独特个性。尽管曾被清人赵万里斥为‘饲意儇薄”,但终究未能掩盖住它所具有的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这,大概也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吧!

P5-9

序言

酝情藏意香无限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词简论

在女诗人寥若晨星的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如突起的异军,写诗作词著文,卓然一家,特别是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备受当时和后来读者的击节赞赏。

李清照(1084—约1156)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她一生跨越北宋末和南宋初,其词的创作,以靖康乱起,宋室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

我们知道,中国社会步人宋代以后,封建礼教已集其大成且由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之辈加以强化,推向“以理杀人”的极端。作为一代才媛的李清照就恰好生活在这样的国度,这样的时代!她,虽然生于名门,婚于宦族,也同样难免要受到当时加于妇女的种种束缚,而不可能另有洞天以我行我素。她作词言情遭贬斥,夫死另嫁受责难,欲以其学传孙夫人被拒之门外(陆游:《渭南文集·夫人孙氏墓志铭》)便是例证。

事实说明,李清照是一位要受封建伦理道德约束而又不愿受其约束,力图摆脱这种约束的叛逆女性。她没有像《红楼梦》里的薛宝钗那样,“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听之任之;面对封建卫道者高高举起的礼教枷锁,她没有像陆游在《渭南文集·夫人孙氏墓志铭》中所记载的孙夫人那样,俯首帖耳,甘心就范,且津津乐道,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敢于攻书习画,舞文弄墨,逞露才华;敢于赋诗讽谕“炙手可热”的公公,著文评骘词坛前辈的长短;敢于走出闺房,饮酒惜花,玩赏风景;敢于披露内心的感受,歌唱真挚爱情,赞美高尚的人格,追求远大的理想,如同,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当时某些男子之所为。这对于一个封建文子来说,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综观李清照的前期词,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记游赏景歌咏自然的词;二、抒写少女少妇情怀的词;三、脉物词。

首先来看第一种类型,记游赏景歌咏自然的词。

早在少女时期,李清照就表现出了迥异于一般大家闺秀的个性特征。她不热衷于埋头描花绣凤的闺闱生活,不满足于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而是迈步于广阔的郊野湖畔,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尽情领略高山流水的绮丽风光,并举笔落墨记述歌咏它们给予人类的无穷乐趣与巨大启迪。像《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曾被杨金本《草堂诗余》误认为作者是苏东坡,又曾被《古今词话》等误记在吕洞宾名下,可见它是堪与‘须眉”、仙人词章匹敌的佳作。它仅用三十三个字就勾勒出一幅水乡日暮醉归图,塑造出了词人狂放不羁、热爱大自然的自我形象。在这里,白日依山,亭阁翼然,溪水流淌,湖塘充溢,莲叶接天,荷花艳丽,兴尽的姑娘沉醉迷路,荡舟误入荷丛深处,争渡求归,惊起鸥鹭凌空盘旋……井然有序地写出了因景美致使沉醉,沉醉导致误人,误人引出争渡,争渡晾起鸥鹭的动态过程,同时又体现了声、光、色、态的融合——日色、水色、花色、鸥鹭色,色色相宜;桨击水声,船绊叶声,姑娘的嗔笑声,鸥鹭骤然而起的拍翅声、鸣叫声,声声相和,既有物的势态,又有人的活动,既有静的画面,又有动的镜头,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令人读罢,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亭,想起了抗战当年妇女驾舟出入白洋淀荷花丛的情景,深深地体会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与人的美。

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相衔接相类似的是《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这首词: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自古咏秋之作大多写得惨淡,枯寂,肃杀。这首词却不是如此。尽管写的是红稀香少的暮秋,但无萧瑟之感,无悲凉之意,展示的是清风徐来,莲湖接天,微波浩渺,水光潋滟,群山献翠,说不尽、无穷好的动人画面,传递的是荷叶老迈、莲子成熟的丰收喜讯,抒发的是超逸愉悦的情怀。特别是“冰光山色与人亲”、眠沙鸥鹭为游客未能饱览这美丽如画的风景,过早归去而惆怅的移情点染,人与物交融,主观同客观统一,更加增添了画面的生机,秋游的乐趣,充分体现了词人执著生活、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

在论及描绘大自然美的作品时,别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诗人从心坎里复制大自然的景象,或是把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加以恢复,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景象不可能具有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诗人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给大自然景象添加生气”(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1卷第221~222页),从而激发人们对美的热爱,对美的向往,对美的追求。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阶级制度下,……人的心灵常被一些庸俗事物所困扰,……歌咏自然的优美,写出闲适生活的意趣,就必然带给人一种舒展个性的快感,能给人一种拂拭灵魂尘埃的清新感觉。”(褚斌杰《论李清照及其创作》)如是,上述作品审美价值之高就不言自明了。

第二种类型:抒写少女少妇情怀的词。这是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内容。

爱情,这是一个极其美妙的字眼。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爱情的存在。它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是文艺创作的传统题材之一。李清照用词这一艺术形式来揭示少女初恋时的心理,肯定少女热恋中的行动,歌颂夫妻之间的真挚爱情。例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上片叙写在一个群花渐谢、露珠欲滴的初夏早晨,一位妙龄少女荡罢秋千,轻衫汗透,精力耗尽,连擦洗擦洗纤纤素手都懒得进行的娇慵倦态。下片描绘这位女子见有人来的种种反应与系列行动,如同一串生动的电影镜头:开始是来人缓步入园,姑娘惊愕而起的近景画面;然后迅即推成姑娘不及穿鞋而逃,金钗滑落、由近到远的特写;接着特写摇过,随之而来的是姑娘脚步放慢,人户、倚门、回首,借“嗅青梅”掩脸饰羞以窥来者的近景慢镜头。这里,“和羞走”,体现大家闺秀的特征;‘袜划金钗溜”,突出逃避不迭的狼狈相和无所拘束、一任自然的独具个性;‘倚门回首”,刻画少女倾慕男性的微妙心理;“嗅青梅’,暗用‘青梅竹马”的典故,点明来人的身份,表达青春觉醒的姑娘向往两小无猜的甜美爱情的激动心情。写得清丽自然,妙趣横生,给人以诵诗如观画一般的美感。

如果说作为一个少女于情郎面前所有的爱情,在《点绛唇》中还包裹着一层娇羞的薄纱的话,那么,《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这首词则显得袒露了然: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汨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很明显,于此展现的是一个正处在热恋中的少女形象。她深信自己有胜过花容月貌的艳态风姿,为使情郎坚信不疑,便着意买了一枝“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的春花,斜插于云鬓,“教郎比并看”。想得多么天真,爱得多么热烈,行动又是多么的大胆!简直近似于民歌的表达方式,如同劳动人民心中唱出的恋歌!试想,一般充满没落阶级思想的人能创作出来么?

李清照谱写少女恋爱之歌,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区,创作夫妻相思之词,同样表现得大胆而无所顾藉。她在前期二十六年的夫妻生活中,两次与赵明诚小别轻分期间写出的诸多反映相思的名篇,即是最好的说明。例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开始就酿造出一种暑往秋来、“人去席冷”的空闺氛围,接着叙写思妇为驱愁遣闷独自登舟出游的行动,以及遥望云天产生的在月满西楼相思最甚的时刻,丈夫托雁捎书而来的遐想,虽无一处言离愁谈别苦,但处处涵括着离愁别苦,集中突出了只身的孤独。下片首句承上,慨叹本应夫妻与共的白昼良宵却如花之飘零水之流淌般地白白逝去,然后采用类似杜甫《月夜》诗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表现手法,描绘出夫妻分居,心心相印,你愁,我亦愁,无计消除离愁,愁情刚从眉头去,又从心上来的刻骨相思的画面,体现像赵明诚、李清照这样的爱情极为纯洁、笃厚、坚贞,迥异于那种风流男女间的虚情假意,从而让人领悟,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也正因为如此,李清照才为与赵明诚离别相思而创作出“幽细凄清,声情双绝”(许宝善:《白怡轩词谱》)的《醉花阴》的: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乃李清照函致赵明诚之作。全篇通过室内外景物的交替展现,自然形成了一种沉闷、压抑÷恼人的气氛,凸现了一位重阳独度、佳节倍思亲、日难熬、夜无眠、凄然寡欢的思妇形象。其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众口皆碑的佳句,‘瘦”被称为词眼,是画龙点睛之笔。这几句是写思妇把酒东篱,终因唯影伴身行而败兴回归室内,正当似伊人在旁而告之日:不要误以为“我”有赏菊畅饮之闲心,而无销魂荡魄之伤感的时候,一阵西风吹来,珠帘闪动,闺中人,园内花,两相对照,花瘦,人更瘦!这里,词人以渐趋憔悴的黄花之瘦比喻玉肌减,金钗松的思妇之瘦,创意出奇,委婉含蓄而又淋漓尽致地倾诉了对远方爱人的刻骨相思之情。令人回肠荡气,引人心动神摇!

诸如此类的还有《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点绛唇·寂寞深闺》、《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等。这些词,或曲折言情,或直抒胸臆,都是伤离怀远,反映伉俪情深的千古绝唱。

……

下面就本书作几点说明。

一、李清照才力华赡,工诗善文,高步词坛,所作甚丰,可惜大量散佚,所剩无多。本书据王仲闻先生《李清照集校茬》选取四十五首词。凡王先生标作存疑者,皆从其他专家论断,定为李清照作纳入。四十五首,大体按李清照创作所分前后期,结合词的基本内容排列顺序。另外,附录其《词论》与《金石录后序》,既可让读者了解李清照的生平遭际与词学主张,又有利于读者加深对其词的思想内容和渗透其中的深沉情感的理解。

二、录原作,标平仄韵脚,加简明注释,作详尽论析,配精美图画。既可帮助读者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了解一代才媛喜乐哀怨的人生况味,又能供人吟咏品味观赏,还能引导诗歌爱好者试笔填词。

三、参照《词律》、《钦定词谱》、《白香词谱笺》、《汉语诗律学》等标平仄韵脚。所用符号: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字本平声可用仄声,表示字本仄声可用平声,表示应用平声而用了仄声,应用仄声而用了平声,表示押平声韵,表示押仄声韵。

四、在撰写过程中,参阅了多本文学史、研究资料、学术专论、鉴赏文集与有关音韵书籍,从中汲取了不少研究成果,恕不一一注明。  五、王冰、王晖、王劲除在资料搜集整理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外,还撰写了部分书稿。

六、在成书过程中得到了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严新平教授、副校长张安富教授、赵经研究员、杨怀中教授、文道贵教授、曾令华副教授、杨万柏副编审和湖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刘冠军编审、综合编辑部副主任祝祚钦编审的大力支持;责任编辑王玉兰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的有关同志在资料查阅等方面提供了许多帮助;周栋才同志在学习之余,为打印书稿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值此书稿付梓之际,谨向他们致以由衷的感谢!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孙儿王昌万朝夕诵读唐宋诗词中的简短篇章,那稚嫩圆润的腔调,清亮纯真的童音,乐此不疲的情态,对笔者为传承古代文库精品贡献微薄之力给予了莫大的精神鼓励,我们当然要向他表达一份舐犊般的爱心与谢意。

由于笔者学识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与谬误,恐都难免,尚望方家及读者不吝批评赐教。

王远国余克勤

戊子年十月十六日

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小天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3: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