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钱氏家训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牛晓彦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钱氏家训》是先祖吴越国王钱缪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分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和国家篇。

《钱氏家训》是一篇无价的宝典,它主张忠孝传家,爱国恤民,化家为国。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钱氏家训》不只是钱氏后人的行为准则,更是留给每个中国人的宝贵精神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家庭都应该认真学习的成长训言。

牛晓彦编著的《钱氏家训》媲美天下第一家族孔氏,解密钱氏家族人才井喷的秘密!

内容推荐

《钱氏家训》由牛晓彦编著。

自钱王开始,钱家历朝历代皆有俊杰,很多状元,无数进士。日本学者池泽滋子曾对钱鏐家族文人群体的形成和成就做过深入研究。乾隆进士钱大昕被陈寅恪推为“清代史家第一人”。更令人惊奇的,是近代钱家的人才“井喷”。除了已编成绕口令的“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父子档人物,如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还有杭州钱家钱学榘的儿子:2008年10月8日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

钱氏家族人才井喷,背后谜底是什么?请关注《钱氏家训》!

目录

第1篇 个人——君子傲立于天地间

 第1讲 心明——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第2讲 身正——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第3讲 自省——曾子之三省勿忘

 第4讲 尊礼——程子之四箴宜佩

 第5讲 慎独——持躬不可不谨严

 第6讲 忌贪——临财不可不廉介

 第7讲 果敢——处事不可不决断

 第8讲 仁厚——存心不可不宽厚

 第9讲 思考——尽前行者地步窄

 第10讲 视野——向后看者眼界宽

 第11讲 能耐——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

 第12讲 坚定——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第13讲 纠错——能改过则天地不怒

 第14讲 守己——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第15讲 读书——读经传则根柢深

 第16讲 明鉴——看史鉴则议论伟

 第17讲 能写——能文章则称述多

 第18讲 厚德——蓄道德则福报厚

第2篇 家庭——吴越钱家,家规良好

 第19讲 秩序——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

 第20讲 亲爱——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第21讲 传承——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第22讲 娶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

 第23讲 嫁人——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第24讲 帮亲——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第25讲 勤俭——勤俭为本,自必丰亨

 第26讲 忠厚——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第3篇 谈社会——公德在上,公益先行

 第27讲 交友——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第28讲 关爱——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第29讲 救助——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第30讲 利民——修桥路以利从行,造河船以济众渡

 第31讲 谋福——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第32讲 公益——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第33讲 心胸——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

 第34讲 远小人——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

 第35讲 不附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第4篇 谈国家——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第36讲 立场——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第37讲 治国——严以驭役,宽以恤民

 第38讲 爱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第39讲 谋天下——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第40讲 谋万世——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第41讲 集思——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第42讲 大智若愚——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第43讲 大有若无——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第44讲 大勇若怯——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第45讲 富而好礼——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第46讲 正气——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

 第47讲 元气——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第48讲 富强——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

 第49讲 久安——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试读章节

第2讲 身正——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钱氏家训》有言:“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要有正直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古今的圣贤。这句话向人们阐明了正直的重要性。孩子们也应该具有正直的品格,只有心正、身正、人正,才能昂然立于天地之间,获得别人的赞许和敬仰。

孔子曾经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人民也会照着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

正直,是许多人所赞颂的品格。可以说,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愿意同正直的人打交道,因为正直的人较少私心,也不会为了蝇头小利欺骗你。正直是一种德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这一点。

古人对“正”的要求很严格,甚至对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也用“正”的标准来衡量。古语道:“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要求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做到身正——行得正、走得正、坐得正、睡得正。

其实,这也并非过分的要求。一个正派的人要有端正的举止,这样才会给人正气感。《论语·颜渊》中说“文犹质也,质犹文也”。人们很自然地会透过看得着、听得见、摸得到的言行举止,从君子实实在在的表现感受到他内在的真诚、善良、宽容和谅解。如果没有适当的言行举止的外在表现,就显露不出他正大光明的本性。

品行端正是做人的基本标准,每个人都应该把品德修养当做立身做人的大事,不断强化这个意识,时时处处用品行端正来衡量和要求自己,做到心正、言正、身正。

正直是每个群体的成员都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对一个公司来说,只有管理人员正直无私,对部属一视同仁,不拉帮派,不分亲疏,不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才能服众,才能焕发出团队的凝聚力。对一个政府来说,只有政府官员勤勤恳恳为百姓做事,不以权谋私,不打压不同意见,坦坦荡荡,正直无私,才能获得百姓的认同、人们的拥护。

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小就养成正直的品格,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正派的人。从很早开始,人们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就非常重视,启蒙文《弟子规》中就有关于孩子“身正”的具体行为规范:“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正身、正行、正心的习惯,这一点对今天的父母同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个孩子的外在行为表现是他修养和素质的具体反映。走路稳重,站立端正,说明他具有沉稳、正直、不慌乱、不毛躁的性格;行礼时恭敬、谦和,说明他从内心深处尊重对方,使受礼者感到被尊敬,产生好感,很容易形成融洽和谐的气氛,所以不能轻视这些行为。父母必须谨记这一点,时刻为孩子做出表率。

嘉兴海盐钱氏是吴越钱氏的众多分支之一,这个分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时期。当时,宜兴蒙山支第十四世孙钱正之子钱富迁居海盐,从此形成了海盐支脉。

这一系钱氏有很多传奇性的故事,也是嘉兴诸钱中最为发达的一支。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称之为人才特别昌盛的“清门硕望”,将其与嘉兴平湖的陆氏、秀水的朱氏等大家族并列。

这一系的钱氏家族很早就形成了刻苦读书的良好家风,人才辈出,而“身正”的家训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钱氏族人。

明朝初期,钱氏族人钱琦考中进士,为官清廉。他的侄子钱薇,在明代嘉靖年间中进士,官至礼部给事中,同样也秉持着正直的品格,不媚流俗。钱薇虽然是一个七品小京官,却被人称为“吃了豹子胆”。他见嘉靖皇帝热衷于仙道,荒芜朝政,倍感忧虑,于是就买好棺材,冒死进谏嘉靖皇帝。

钱薇直批嘉靖皇帝本人“狂妄成仙,不理朝政”,又弹劾当时的大奸臣严嵩等人。嘉靖皇帝恼羞成怒,严嵩等人更是火上浇油,结果钱薇被打了一百棍,连腿都打断了。接着,他又被削职为民,可是钱薇正直的名声却传遍了天下。

削职为民之后的钱薇并没有一蹶不振,1555年,倭寇侵占海盐时,钱薇又和地方人士一起抗倭,还为死难将士买棺埋葬,捐田筑坟,结果不幸染上了瘟疫,在同年离开了人世。

海盐钱氏家族到了天启年间又出了名臣钱嘉徵。钱嘉徵是钱镠第二十三世孙,生活在晚明天启时期。当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鱼肉百姓。

钱氏家族一向以直谏著称的钱薇为傲,这样的家教对钱嘉徵影响很大。

他当时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子监贡生(近似于如今的大学生),并没有什么权力,可是却正气凛然,他奋笔写下了《钱嘉徵疏》,弹劾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奏本历数魏忠贤十大滔天罪行,满腔义愤,力透纸背。

他本想托一位大臣代为递交,但那位大臣看后吓得直哆嗦,只说“书生狂言,不要命了”,哪里还敢转奏皇帝?可是钱嘉徵却不屈不挠,他冒着砍头及灭门之灾的危险,索性把自己递交奏折的碰壁经过也写成了一份奏章,连同原来的奏章一起上奏皇帝。

消息一出,天下震惊。人们赞誉钱嘉徵为 “直声动天下”“击奸第一声”,并将他与当时另一位敢于弹劾魏忠贤的嘉兴人魏大中并称为“嘉兴两斗士”。

后来,钱嘉徵的事迹还被记载在《明史》里,流芳百世。这对于一个小小的贡生来说,实在是难得一见的事。

后来,魏忠贤终于倒台。钱嘉徵回故乡后,隐居在海盐南北湖畔仙掌峰,终年五十八岁。卒后也葬于仙掌峰,著有《松龛存稿》。

钱薇在嘉靖皇帝不理朝政、权臣当道的时候,敢于直面危难,为民请命;钱嘉徵以一个小小的贡生身份傲然发难,终于扳倒奸臣,名垂青史。可见正直的人具有巨大的力量,他们身正、心正、人正的气概动人心魄。

正直是一种优良的品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具有正直品格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敢于挺直腰杆,维护正义的尊严。他们不会把自己分成两半,口是心非,说一套,干一套,也不会违背做人的原则,奴颜婢膝。

P7-10

序言

名门望族背后的文化内涵

现代人常说“富不过三代”,还频频指责“富二代”年轻人的种种不端行为。其实大家可能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详。中国古语里这句话的完整版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由此可见,富过三代甚至数代都是完全有可能的,关键是看这个家族传承的是什么?家族兴旺的决定性因素是啥?不是钱,不是房产,不是美貌,也不是多儿多女,是看这个家族出过多少优秀的人才!财富和荣誉是优秀能干的人才努力赢来的,也只有优秀能干的后代才能更好地继承、保住和增值财富。守业比创业更难,因为创业者大多从青少年时期就经过磨砺,从而锤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才能,使他们能够成就大业。而其后代面对的是已经富裕起来的家庭,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难,很难懂得财富来之不易,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很容易败掉家业。

因此,没有人才辈出的家庭难以富过三代,没有人才辈出的家族难以长盛不衰……

可人才辈出靠什么?靠良好家风的传承、整体氛围的熏陶。家庭风气对家族兴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吴越钱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何方来头?一个励精图治的帝王——钱缪。

钱缪,五代时吴越国开创者,浙江人,是一位很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在唐末平定战乱时立下赫赫战功。他精心治理,使江南地区富甲东南。他也被称为“打造苏杭天堂的巨匠”。

自钱王开始,钱家历朝历代皆有俊杰,很多状元,无数进士。日本学者池泽滋子曾对钱缪家族文人群体的形成和成就做过深入研究。乾隆进士钱大昕被陈寅恪推为“清代史家第一人”。更令人惊奇的,是近代钱家的人才“井喷”。除了已编成绕口令的“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父子档人物。如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还有杭州钱家钱学榘的儿子——2008年10月8日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

钱氏家族人才“井喷”,背后谜底是什么?

《钱氏家训》是先祖吴越国王钱缪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分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和国家篇。

个人篇开篇即语:“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产物,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要堂堂正正无愧于天地,言行举止要符合圣贤的标准。

家族篇开篇即语:“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让我们看到家庭的细节对于优良人格的形成有多重要。家长把家里打理得次序井然,后辈自然会从小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最终才能有办大事的基本能力。

社会篇开篇即言:“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在社会交往中,诚信是第一要务。在乡邻问题的处理上,谦让与人方便是首先要做到的。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更要负起责任,有能力就要带头抚恤。

国家篇开篇即言:“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在国家层面,普通人更多的是在集体层面上,我们要懂得用严明律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懂得社会的准则,洁身自好。爱民(对优秀的员工要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于社会(集体)的蛀虫(蠹),则要坚决剔除。

由此可见,《钱氏家训》是一篇无价的宝典,它主张忠孝传家,爱国恤民,化家为国。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钱氏家训》不只是钱氏后人的行为准则,更是留给每个中国人的宝贵精神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家庭都应该认真学习的成长训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