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是一个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利”则不然,它有着很强的主观改造性,可以人为地去比较、去选择、去争取、去强化。正是这个原因,传统商业把“地利”法则总结为“择地治生”,力求通过拓展商业空间,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利益点。这一观念和行为,有效带动了资金、技术、人才的自由流动,整合并融会了许多的商业资源及文化元素,从而极大促进了不同地区的商业繁荣和经济发展。
这里是苏州的山塘街,当年曾聚居着一群山东商人,他们在此建立了自己的会馆,历史上称为东齐会馆。东齐会馆碑文记录了山东商人“义利并重”“谋利亦益人”的经营之道和职业风范。
类似的会馆和碑文,我们还可以在其他很多地方找到和看到。
这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商业会馆遗址,是鲁商数百年间择地治生的见证。它们是山东商人们在异地他乡聚会联谊、商谈生意的场所;如今,它们是一座座丰碑,记载着鲁商的求索之路。
明清时期,鲁商的择地治生之路,主要方向选择在北京、天津和东北三省,业务范围涉及绸缎布匹、餐饮、茶叶、金银首饰、钱庄、皮货、药材、五金、杂货、酿酒及粮食和油料的批发、零售、加工等。
瑞蚨祥、瑞增祥、瑞林祥、瑞生祥、益和祥、广盛祥、祥益号、谦祥益,是著名的“北京八大祥”;
东兴楼、泰丰楼、致美楼、鸿兴楼、正阳楼、新丰楼、安福楼、春华楼,是著名的“北京八大楼”;
还有丰泽园、萃华楼、正明斋等届起之秀——这些曾经显赫无比的商号,几乎占居北京所有的商业旺地和繁华地段,它们是鲁商称雄北京城的生动写照。
据民国初年统计,当时北京有13所山东会馆,北京常住人口中,山东人占6.3%,其中绝大部分人是从贾务商者。
北京,六朝古都,首善之地,到处活跃着鲁商择地治生的身影。直到今天,我们仍可以到瑞蚨祥、谦祥益买丝绸;到东兴楼、泰丰楼品尝美食佳肴。鲁商,已经在北京生根了。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清朝末年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经受种种磨难的故事。剧中主人公朱开山吃苦耐劳,诚信为本,以义致利,鲜明地彰显了山东商人的性格特质,也是鲁商择地治生的典范。
笃信“父母在,不远游”的山东人,在近代却用数百年的时间,跨越干山万水,演绎了一段大迁徙的悲壮历史。
当年闯关东的人,大多是贫苦农民,几乎没有商人。可是鲁商文化的种子伴随着闯关东大军的步伐,播撒到了白山黑水之间。
与闯关东相伴而生的,是山东商帮在东北地区的萌芽和鲁商的成长,就像“走西口”之于晋商,“下南洋”之于潮商、闽商。
在辽宁省沈阳市,市中心的沈河区中街路,是沈阳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这里既有沈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又有历久弥新的老字号,还有诸多时尚的现代商城。
但是有谁知道,在三百多年前,奉天城的一条普通胡同,造就了一段鲁商的不朽传奇。P25-27
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拍摄的全景展示鲁商发展历史的7集大型文化纪录片《大道鲁商》即将在央视播出。在历时三年多的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先后分赴山东全省17市,走访企业单位,采访专家学者,考察历史遗迹,查阅大量资料,听取各方意见建议,针对各地区域文化和经济特色,分别组织30多场不同主题的“问道鲁商”座谈会,同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超乎一般的创作激情,多次对创作思路进行颠覆性修改,先后十易其稿,最终完成脚本的创作。在该片开播之际,我们以《大道鲁商》解说词为蓝本,增加了“问道鲁商”活动中部分企业家关于商业道德、商业精神和商业智慧等方面的精彩论述以及大量图片资料,编辑出版了图文并茂的同名图书,以飨读者。
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对该书的出版工作高度重视,亲自作序,并审定书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刘宝莅同志主持本书的编写并担任主编,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林建宁、王红勇担任副主编。李庆义、苏庆勇、尹永海等同志承担了具体的组织协调和统稿工作。
《大道鲁商》解说词由李延国、曲直主笔。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郭振玺、王永利,山东省新闻出版局杨树国、张晓生,山东省文物局陈钟,山东文化传媒公司包海岩、郝建军、曹传虎等同志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总工会、省工商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文化厅、省国资委、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工商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走向世界杂志社提供了大量图片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所限,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3年11月
所谓“道”,《辞源》解释为“规律、方向”,《道德经》中有“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之说。
鲁商,与徽商、晋商、浙商、粤商等齐名的中国五大著名商帮之一,始于商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成熟于两汉,在以后的不同历史阶段,又有所发展与完善。从子贡、范蠡到孟洛川、苗海南,鲁商创造的独特的鲁商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域文化,是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齐鲁大地“群象经济”崛起,产生了一批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有影响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植根齐鲁文化沃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创新时代精神,他们秉承了崇德重义、诚实守信的价值准则,以人为本、和谐共荣的经营哲学,自强不息、仁厚侠义的文化精神,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为助推山东经济腾飞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一道亮丽风景。
五千年的齐鲁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包涵着丰富深邃的思想营养。山东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墨家、兵家和法家等思想在许多方面与现代商业文化所倡导的经营理念、战略思想和管理原则是相符合的。如孔子的“仁爱”、“忠信”价值观;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浩然正气;墨子的“非攻”、“兼爱”等主张;管子的“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等思想,与当代企业倡导的以人为本、和谐、守信、变革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已经成为新时期商业文化的深厚基础,使山东的商业文化彰显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山东是老革命根据地,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洗礼中,山东人民形成了爱党爱国、为民族事业奋斗不息的政治信仰,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顾全大局、勇于奉献、舍生取义、自我牺牲的价值观念,深受这种文化影响的鲁商因此也更多地具有了产业报国、服务社会的信仰和使命。商业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而蕴涵其中的“道”在不同历史时期同样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在当代,所谓的“大道”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不仅是兴国之魂,也是引领企业发展的“主心骨”。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生生不息、繁荣昌盛,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的革命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都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将鲁商的发展放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演变和发展长河中来把握,解读蕴藏在鲁商发展背后的商业精神和文化内核,通过鲁商这一载体,最终完成对中华商业文化、商业精神乃至对中华文明的文化思考和思想发现,寻找一条中国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这既是一个具有相当现实意义的选题,也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理念的具体实践。正因如此,才有了7集大型文化纪录片《大道鲁商》。
《大道鲁商》是我国第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学两个领域的文化纪录片,运用电视跨越时空的表现手法,以哲学思辨多角度透视,以理性思考和生动感人的历史和现实故事为结构线索,全景展示鲁商发展历史,哲学思辨鲁商文化内涵与根基,运用西方前沿经济学理论,从当代山东成功工商业巨擘的典型事例,探索中国市场经济的道路,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鲜活的群体样本。
这部独特的文化纪录片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经济信息化委、省国资委、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工商局、省工商联等单位联合拍摄。三年多来,山东各界以及主创人员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艰苦劳动,打造出了一部地域特色浓厚、思想内涵丰富、艺术视角独特,具有史诗品格和世界视野的精品力作,在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的统一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主旋律创作的新突破。
今天,7集电视纪录片《大道鲁商》终于与观众见面。与此同时,在电视片基础上产生的《大道鲁商》图书也由青岛出版集团出版。对于中国商业文明这样一个重大的课题,一部纪录片和一本图书所能承载的,可能只是沧海一粟。但我们愿意以自己的努力提供人们对商业道德问题关注和思考的思想基础,力求给人们提供一条通往中国商业文明成功与繁荣的文化路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最宏大、最精彩的故事。在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关注经济发展,更关注背后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内涵,才是我们不断强大不断发展的内生力量。
让文化的光芒烛照中国经济不断前进的方向。
(作者为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刘宝莅主编的这本《大道鲁商》是一跨越人文和经济学两个领域的文化读本,以理性思考和生动感人的历史与现实故事为结构线索,全景展示鲁商发展历史,哲学思辨商业文化内涵与根基,挖掘中国企业文化精神,展示中华商业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鲜活的群体样本。
刘宝莅主编的这本《大道鲁商》将鲁商的发展放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演变和发展长河中来把握,解读蕴藏在鲁商发展背后的商业精神和文化内核,通过鲁商这一载体,最终完成对中华商业文化、商业精神乃至对中华文明的文化思考和思想发现,寻找一条中国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这既是一个具有相当现实意义的选题,也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理念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