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大人的友情》一书中,对于人感觉孤独和渴望交朋友的心理,对于支持友情的东西以及为什么聪明人交不到朋友?如何体贴他们的心?等都有细腻的剖析。对于男女间友情是否成立,异性间如何交朋友,友情和同性恋,中高年男女的恋爱,又分别有精辟的见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人的友情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日)河合隼雄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这本《大人的友情》一书中,对于人感觉孤独和渴望交朋友的心理,对于支持友情的东西以及为什么聪明人交不到朋友?如何体贴他们的心?等都有细腻的剖析。对于男女间友情是否成立,异性间如何交朋友,友情和同性恋,中高年男女的恋爱,又分别有精辟的见解。 内容推荐 我们如何获得友情? 我们如何找到支持,让友情可以继续往下走? 男女间的友情真的成立吗? 同性之爱又该如何理解? 当不想配合朋友时,你该怎么办? 当遭遇朋友的背叛时,你又该如何应对? 日本临床心理学大师向你剖析了大人间的友情! 目录 第1章 渴望友情/1 交不到朋友/4 马很合,虫不喜欢/6 物以类聚/9 以后我当你的朋友/12 第2章 支持友情的东西/17 聪明人没有朋友/20 彼此认同/21 朋友间的距离/24 体贴心/29 第3章 男女间友情能成立吗/33 破坏友情的东西/35 恋爱的强烈/38 性的两面性/41 异性间的友情/45 第4章 能为朋友的成就而高兴吗/51 难免有点焦躁/53 朋友有难我哭泣/56 “一心同体”的危险/59 各自行动的友情/62 第5章 友人之死/65 悼亡友/70 友人的自杀/74 友人的“死亡体验”/76 第6章 很难“奉陪”/81 友情和交往/83 应酬令人厌烦/86 欧美的社交/89 “关系”的多样性/92 第7章 牌友·朋友/95 父母死未能送终/97 恶言不相向/100 与家人玩游戏/103 棋逢对手的滋味/105 第8章 背叛/111 守信义/113 罪恶的深度/116 同一化的不可思议/119 唯有背叛别无选择/122 第9章 友情和同性恋/127 怦然心动/129 “同性·爱”与“同·性爱”/132 互相吸引的力量/135 社会共识的改变/138 第10章 喝茶的朋友/141 中年者的感叹/143 麦片粥式的爱/146 喝茶的朋友/149 断念的构图/151 第11章 友情和礼物/155 一钱五厘的争议/157 赠礼的多义性/160 回礼和“感恩的心”/163 “悄悄话”的秘密/167 第12章 超越国界的友情/171 踏进半步/173 寄给岛的信/178 战友/181 后记/185 试读章节 交不到朋友 虽然很想要有朋友,但却交不到。或者,好不容易觉得交到朋友了,又立刻变得不顺利,常常有人告诉我有这类的烦恼。无论是在大学里学生来找我商量,还是在小学、中学、高中辅导时,这是经常被拿出来询问的问题。 我听说某一所大学,开学后不到一星期就有学生去找咨询师谈。“我怎么都交不到朋友,所以很烦恼。希望您能教我,怎么做才能交到朋友。”咨询师也吃了一惊。 那位学生说:“我很努力地试过,可是并不顺利。”但最令人惊讶的是,他居然会认为只要努力一星期,就可以交到朋友。 这位大学生到底把朋友想成什么样的人呢? 反倒是,你想要,却没那么容易得到的,才算“朋友”。这样说比较接近吧。 相比之下,这位学生想到的关键在于“想要的东西,理应立刻可以得到”。“那么,应该有什么好方法。”所以,这位学生认为也许只要去谈一谈,就可以得到好的“答案”。但世间的事并没有这么简单,尤其是关于“友情”。 说得好像很不得了,那么,你说,朋友是指什么样的人呢?如果有人这样正面问我的话,我能好好回答吗?而且,我们还常特地用“真正的朋友”,把所谓“真正的”形容词冠上去。这么一来,朋友也分为真的和假的,那么真的和假的分界又在哪里?这么一来,就更为难了。 这时候,我想起自己以前曾经听荣格派的分析家,阿道尔夫·古根毕尔教的“友情”课。当时,他透露了一段插曲,他年轻的时候曾经问过他祖父什么是“友情”。他祖父回答说:“所谓朋友,就是半夜12点开车来,后备箱里装着一具尸体,问你该怎么办时,都会二话不说地帮忙想办法的人。” 这非常具体而且容易了解。 这一具体例子可以化为平常说的,“不管任何时候,发生任何事情”,或者也可以再更具体地说,“不管你做了多么恶劣的事情”。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没有说“包庇你”,都只说会“帮忙想办法”。不过,特地加上“二话不说”,表示不怀疑、不愤怒,总之无条件地帮你拿主意。也就是说,彼此拥有深厚的信赖关系,会帮你想办法,可以让你感觉到“事情好商量”这种态度。这确实是一件美好的事,可以称得上“极够朋友”。现实中就算不到这个程度,但稍微广义来说,彼此在某种程度能互相了解对方的想法,拥有共同的兴趣和关心的事情,见了面谈话时觉得很愉快,应该有这种程度吧。就让我们在这样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意义之下,来用心思考看看吧。 马很合,虫不喜欢 日本自古以来,习惯以“马很合”、“虫不喜欢”的有趣说法来表现人际关系。说什么“虫好像不喜欢那个家伙”,这种表现方法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主语是“马”、“虫”,而不是人。不管自己多么努力去喜欢,可是因为“虫”不喜欢,所以也没办法有这种感觉;或者,双方并没有多努力,然而“马”很合,所以很顺利,经常出现这样的感觉。 我不知道外国是不是有和这类似的表现方法。如果有人知道的话,请务必告诉我,我想英语的语境是没有的。在基督教文化圈,要表现人的感情,应该不会使用人以外的生物当主语吧。 在咨询的场合中,我常常听到“虫不喜欢”的说法。一个很能干的女职员来找我商量说,因为有个新进员工实在太讨厌了,自己“肚子里的虫无法忍受”,所以想辞职。总之她说因为“虫不喜欢”,所以不管干什么她都觉得火大。不过,我说:“好了,别这样说,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惹你生气呢?能不能具体说来听听?”她从“我觉得她根本不是来公司做事的”开始,然后说到她的服装、饰品、走路的样子,每一件事情她都讨厌。 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耐心倾听她的话。在热心倾听的同时,说的人也会很起劲地说出每件事情,这样一来,说的人会一面说着一面注意到新的事实。或者,谈话的内容会自然而然地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直数落新员工的人,会忽然说“其实我自己也一直只在注意工作、工作……”,然后,突然沉默下来。 这个时候,咨询师也要倾听她的话,好好地用心听。在这样的会话继续之间,虽然这个人过去太过于相信“工作的人是好人”、“玩耍的人是坏人”,不过人生毕竟两种都重要。她开始说,或许新进的年轻员工,在这两方面能巧妙地取得平衡吧。 人的生活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往往有点倾向于一方。这时候,看到有人以自己向来所忽视的另一半自在地活着,有时候似乎就会觉得“虫不喜欢”。在这里,特地用“有时候似乎就会觉得”的用词,表示并不一定经常都这样。 在基督教文化圈,应该不会用“虫”为主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我前面虽然这样说过,不过,人毕竟和其他动物不同,而是拥有主体性意义的活着和会思考的。只是,话虽这么说,人的意识,真的确实拥有主体性吗?到了20世纪之后,弗洛伊德和荣格等研究潜意识的心理学家开始主张这样的观点,今天,大家也已经普遍知道了,无意识和潜意识的重要性已经广泛地被讨论。“人类的意识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受无意识的影响”,他们这样主张。 日语中所表现的“虫不喜欢”、“昆虫的告知”、“管不住肚子里的虫”等说法中,如果把“虫”想成是“无意识”或“潜意识”的话,不是很有趣吗?当我们觉得“虫不喜欢”时,如果想成“我的潜意识到底怎么了”,可能会有新发现,可能会开始看见“虫不喜欢”的对象所拥有的优点,而变成朋友也不一定。通过“虫”的分析,而认知自己。P4-9 序言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河合隼雄”名字时脑海里马上跳出来的问题。 实在地说,我也是被村上春树的名字吸引,才意外而又幸运地“遇见”河合隼雄的。 村上春树和河合隼雄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 994年的5月5日,地点不是在日本,而是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 当时,村上的《奇鸟行状录》前两部已经出版,第三部还在创作中,脑筋正笼罩在一片迷雾中,自己被故事包围着,许多情节纠缠在一起,无法掌握适当的前进方向。 用村上自己的话说:“不过,在那样的状态下,与河合先生面对面谈着各种事情时(几乎没有谈到小说的事),头脑里却感觉到好像痒痒的、逐渐放松似的、不可思议的温柔感。要说是‘疗伤’或许太过于小题大做,总之好像整个人松了一口气。河合教授真是一位不可思议的人。我想难怪社会上有那么多热烈的迷,或信徒——我身边也有几位。和河合先生面对面谈话,我每次都很佩服,他绝对不会像要以自己的想法去推动对方的样子。反而是很小心注意,不要去妨碍对方的思考和自发性动向。应该说,反而是配合对方的动向,一点一点地在移动、调整自己的位置。比如,他知道我那时正在写小说,便断然停止可能会诱导我(或我的作品)的发言,并几乎都在谈一些毫不相关的话题。结果,为我启发提示了几种自然思考的可能性,让我可以在那前方,自己发现方向。因此我想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受到他相当多的鼓励。” 村上春树和河合隼雄的第二次见面,地点是在日本京都,那里正是河合先生的家乡,村上搭乘着新干线前去拜访。他们尽情畅谈了两个晚上,这次更像密友一样喝着啤酒,吃着小菜,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村上说:“我尽情地把过去到现在还没说过的事情提出来跟他谈。老实说,能够如此自然地完成这样完整而尽兴的对谈,对于天生口才不好的我来说,真是非常稀罕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奇迹。” 还是把话说回来,村上如此推崇、看重和敬仰的朋友,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河合隼雄是当今日本最为重要的心理学大师,同时,也曾任日本的文化厅厅长(大概相当于我们的文化部部长吧)。他在日本的文化建设和传承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而不可忽视的角色。大家都知道日本的除夕非常重大的一件事情是日本广播协会(NHK)举办的跨年红白歌会(大概相当于我们的春节联欢晚会吧)。新年钟声敲响后,歌会结束,河合隼雄与四位专家发出新年展望的第一声(我们是国家领导人的新春寄语吧)。在这个对谈节目中,河合隼雄把世界和平、全球环境、国民健康和文化传承这四项内容摆在比什么都重要的位置上向日本国民进行传达,由此可见他在日本德高望重的崇高地位。 第一眼看到河合隼雄的《大人的友情》和《心的栖止木》,马上就动了把它带给中国读者的念头。其中“幸福和安心”一文中说道:“与其思考‘幸福’,不如‘安心’更重要。能够做到‘安心立命’的人,彷佛‘实实在在扎根于大地之上,只要去到他身旁,他就会让你感到安心’。” 看罢这段,我马上停止阅读,立即给我们的版权经理Lina写了封E-mail,请她帮助签下这两本书的版权。 从那一天起,河合隼雄的书就常驻我的案头了,成为了伸向心灵的一根宝贵的栖止木。让心灵在浮躁纷杂狂乱的出版现实面前,能够有片刻的安驻。 后记 谈到“友情”时,一般人会如何反应呢?好像会说不太关心的样子。 我从2002年到2003年在《朝日周刊》上连载《心的栖止木》专栏。当时,因为读了弗雷德·乌尔曼的《友情》(清水彻·美智子译集英社)深受感动,所以把那提出来写了一些有关友情的文章。结果,反应相当好(书好像也卖得不错),我觉得很高兴。 “友情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夫妇、亲子、兄弟姐妹、上司和部属,当所有的人际关系逐渐深入时,应该会发现那基础其实也是友情在发生作用。”(引自《心的栖止木》中的“友情”篇)。读过书后,朝日新闻社的文艺编辑部的编辑,矢坂美纪子女士,建议何不写写友情呢,于是我接受了她的建议。 现代的日本人对这有兴趣吗? 对我的这个问题,矢坂女士的想法是“正因为是这样的时代,更值得好好思考友情的问题”。现在日本物质上是富裕了。然而,为了维持这样的生活大家过于忙碌,弄得人人僵硬冷淡,焦躁不安。她说,这样的时候,更应该认识人与人之间,成为润滑油的“友情”的重要性。 在和矢坂女士谈到这件事之间,我想起满怀烦恼到咨询室来访谈的人,他们都直接或间接谈到“友情”的事实。人只要活着,一定会在某个阶段和“友情”这东西相重叠。而且,一提到“朋友”立刻会联想起小时候,所以最后决定以《大人的友情》作为本书的书名。 因此,虽然承蒙在《论座》专栏上让我连载,然而在写着之间,逐渐源源不绝地发现新的话题“种子”写得很愉快。连载有时候会苦于话题枯竭,但这次却完全没有这种情况。而且,每次为我配插画的安野光雅先生的画,实在画得很美,我觉得深受鼓舞。一张画总是向我述说着形形色色的事情。因为曾经和安野先生对谈过,比较熟悉,所以从画的背后好像能感觉得到安野先生的友情论。 日本人也变有钱了,可以享受很多东西。其中的一件事是海外旅行。到伦敦、巴黎、罗马去观光,买各种礼物回来。但,想到“是否了解欧洲了”却完全没有这回事。表面上不管如何见闻广阔,却不太能够了解真正的精髓。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从来没有体验过一次,或想到过友情这件事——包括背叛在内的人。我想难道他们不是在人生旅程中像观光旅行般走马看花地只看到表面而已吗?难得到人间走一趟,真可惜。 我想文章应该很容易读,因为轻巧易读,所以可以在公交车上读固然很好,不过在轻松中可能会忽然涌起沉重的和痛苦的感觉吧。因为这是所谓“友情”这东西所拥有的性质,因此没办法。在读到那样的地方时,如果你能偶尔停下来想一想就更好了。相信你会涌出和我不同的各种想法。如果这本书能在你思考友情的时候提供一点参考的话,我就感觉很欣慰了。 正如前面所述的那样,本书的成立,从一开始到最后,真的受到文艺编辑部的矢坂美纪子女士照顾很多,在这里谨致衷心的感谢。 书评(媒体评论) 与河合先生对谈,头脑里却有一种痒瘁的、逐渐逐渐放松似的、不可思议的温柔感,整个人好像松了一口气。他真是一位不可思议的人,难怪他在社会上有那么多热烈的迷,或信徒。 ——村上春树 真正的友情和恒常的爱情都需要超越。前者需超越利,后者需超越性。而这都需要心灵的深度。可贵的是,作者在这里并没有使之超越日常性,而都巧妙地融入了平凡的生活之中。 ——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 林少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