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档案揭秘(抗战第一现场)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档案揭秘·铭记》特别节目组编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战争留给人们刀光剑影的记忆,却不应该只埋下仇恨的种子,更应该播种和平与希望。仇恨仅仅让人铭记不要重蹈覆辙,友爱才是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牵手共进的基石。书中不仅仅讲述了一段段惊心动魄和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历史真相后的深度思考。战时的明月照见当时人们的希望,战火焚毁的土地也能闻到和平的花香。七十年过去了,当我们这些后生回首当年的烽火,依然能够听到那些为国雪耻的先驱们,激昂慷慨的呐喊……

档案揭秘铭记特别节目组编写的《档案揭秘(抗战第一现场)》首度联合全国30多家档案馆,以挖掘新的抗战史料为线索,走进历史的幕后,直击现场,力邀著名军事史专家徐焰、马骏、萨苏等,进行生动而鲜活的解读。

内容推荐

档案揭秘铭记特别节目组编写的《档案揭秘(抗战第一现场)》首度联合全国30多家档案馆,以挖掘新的抗战史料为线索,走进历史的幕后,直击现场,力邀著名军事史专家徐焰、马骏、萨苏等,进行生动而鲜活的解读,描绘史料背后隐藏的历史细节与动人故事,拨开广州、重庆、广西、山东、云南等16个省市的抗战岁月,有一座座城市与一场大灾难的交锋,有一群人在一场战争中的挺立与抗击,有无数仍不为人知的艰苦卓绝、可歌可泣,尤其是用真实的细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付出与中流砥柱作用,不仅有血与泪的历史,更有光与火的力量与精神。

目录

代序 揭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笕桥:中国空军的起点

袖中匕首:铁道游击队

抗日奇女子:方姑

中国版“偷袭珍珠港”

劫难:钱塘江大桥

南方局的红色密径

一朵白云,一个神兵——中国伞兵纪实

“道奇旅馆”的难忘岁月

永不消失的红色电波

万里长空忠魂舞

塘美村的少年抗日先锋队

神秘“400”

骨灰里的20多块弹片

拯救美国大兵

远征英烈柳树人——国民革命军200师侧影

豫西云开见月明

美国飞虎队在桂林

古稀老叟抗日心

冲出战俘营

烽火1944:黎明前的黑暗

老八团:西出伏寇第一捷

海阳地雷战

“神枪手”杨良平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

桂南小村的抗战胜利日

“黄山”官邸秘闻

中国东南沿海抗日首次大捷纪实

重庆抗战往事

开拓团

《苦干》的前世今生

上海:最后的诺亚方舟

后记

鸣谢

试读章节

笕桥:中国空军的起点

杭州东郊有一座古老的小镇,名叫笕桥。1931年~1937年,在笕桥成立的“中央航空学校”,成为了中国空军培养飞行员的摇篮。蒋介石曾亲任该校校长,并与宋美龄数次亲临该校,参加毕业仪式和学员家长的恳亲会。

不过,让笕桥真正走入历史视野的,还是78年前发生在这座小镇上空的一次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斗,这也是中国抗战史上的首次空战。以高志航为代表的中国空军官兵,痛击日寇战机,取得完胜。这场战役被称为“八一四”笕桥空战。

那么,这场空战是如何发生的?中央航空学校为什么会选址杭州笕桥?勇敢的中国飞行员又有哪些浪漫的故事?中国“战神”穿越凯旋门

1937年8月14日14点50分,日本空军精锐——木更津航空队和鹿屋航空队从台北起飞,两支部队共出动18架“三菱96”式轰炸机,分两批向杭州上空飞来,直扑笕桥机场。温州监视台于第一时间发现,急电杭州友台。

18点10分,杭州拉响防空警报。这时,一架中国战机正好从南京飞回笕桥基地。战机着陆的时候,防空警报已然响起,从战机上跳下一个中等个子的中国空军军官,他不及休息,立刻跑到起飞线前,紧盯天空……

很快,云中钻出一个个黑点,那是中国空军的霍克式战斗机。这几架中国战机在机场上空盘旋,准备着陆。这位军官赶忙对着战机一边打手势一边大叫:“停止关车!停止关车!”

其中一架战机的驾驶员看到他的手势后,马上拉起操纵杆,轻巧的霍克机一昂头,又冲上了天空。后面的战机驾驶员见状,立刻跟了上去。刚刚在地面指挥的这位军官长舒一口气,自己也跳进机舱,驾驶战机冲入云霄,准备迎敌。

这个临危不乱、冷静指挥的中国空军军官就是高志航,他是飞行四大队的大队长,曾是东北航校中的佼佼者。

高志航,原名高恒久,字子恒,吉林通化人。1920年,他考入东北陆军学校,在1925年被选为飞行员,随后被派往法国学习八个月,出国前他改名“志航”,激励自己。在法国的飞行培训,高志航得到五颗星的优异成绩。据说法国教官因怕中国飞行员技术不过关,而禁止他们驾机穿越凯旋门,但高志航根本不把这种禁令放在眼里,他驾驶飞机轻松地穿越了凯旋门,为中国飞行员赢得赞誉。

1929年,高志航驾驶的飞机因机械故障失事,他本人虽然大难不死,但右腿却完全折断。伤愈后,他的右脚比左脚要略短一截。后来,高志航利用增高鞋底的办法,让左右脚达到了平衡,他凭着顽强的意志留在了飞行员队伍中。

1932年,高志航到南京中央航空委员会报到,随后被分到笕桥当教官,很快又被提升为飞行大队长。1935年,高志航被派往意大利考察一年,同时还肩负着试飞国民党空军所采购飞机的任务。期间,他在航空表演中代表中国完成了高难度飞行动作。墨索里尼曾赞叹他的飞行技术在意大利也是数一数二的。

在八一四空战中,高志航高超的飞行技术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

8月14日是雨天,空中能见度只有500米,并不适合飞行。高志航的霍克3型飞机,机舱上面连篷盖都没有,完全是敞开的。按照原来的计划,高志航和战友们在笕桥集结待命后,要飞往上海执行轰炸任务,这一任务由蒋介石亲自下达,目标是日本军舰。当天参加完南京紧急军事会议的高志航,刚飞抵笕桥就遇上了日军轰炸机偷袭,高志航来不及制定完善的作战计划,立刻率领战机升空迎敌。

拨开云层 敌机被歼殆尽

日本轰炸机扔下炸弹后,就准备返程,当它们发现有中国战机赶来拦截时,急忙利用云层作为掩护。高志航穿云下降时,发现一架日军轰炸机。日机也发现了高志航,炮口已经从枪塔中伸了出来。高志航占据有利位置,沉着操纵飞机, 加快速度,紧紧咬住敌机。他先从日机的后炮塔开刀,扫除了日机尾炮的威胁后,高志航毫无顾虑地向前逼进,突然日机前面出现一块浓云,日机企图钻云逃命。高志航当机立断,手指迅速按下了机枪的按钮,击中日机右翼上的主油箱。瞬间,火光四射,日机像个火球,坠落下去,落在钱塘江畔。

高志航首开纪录,这也是中国飞行员在空战中首次击落日机。在高志航击落首架敌机不久,他的战友梁添成击落第二架敌机。另一位飞行员郑少愚在钱塘江上空,又击落1架敌机。日军想不到中国飞机来得如此迅捷,如此凶猛,随即仓皇逃散。

空战结束后,杭州街头很快出现了“号外”的叫卖声。听到中国空军打了大胜仗,不仅杭州沸腾了,全国同胞都兴奋不已。后来,国民政府将八月十四日定为空军节。

第二天,日本空军报复式的出击又遭到惨败,但中国空军也有伤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敌我双方都有意夸大对方的损失,尽量少说或不说自己的损失。

当时,中国军方宣布,“八一四”空战,中国空军击落了6架日军飞机。后来,有人考证,当天中国空军没有击落6架日机,可能击落3架,也可能击落4架。P29-31

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全世界对它在1945年结束的这一时间也一致公认,可是对开始日期却有争论。出现这种争议,一部分出于史学研究分歧,一部分是政治宣传需要,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有人想逃避战争责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深受其害的中国人,对此也有分析研究的必要。

早在“二战”结束翌年,即1946年,中国便有人提出战争起,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46年,汪叔棣所著中国第一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明确指出:“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不过那时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低下,声微言轻,世界史学界对此说法并不重视,体现“西方中心论”的时间表成了主流舆论。

按照欧洲人的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当天德国入侵波兰,两天后英法也宣布参战,欧洲大国从此卷入战火。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几十年来对这个开战日期没有歧见,美国政界和史学界也大都赞成这一观点。不过美国也有部分史学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个从局部战事演变到全面战争的过程,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本以及德国、意大利宣战,才意味着战争全面爆发,这种解释明显是想突出本国的作用。

前苏联正式参加大战,始于1941年6月对德国的战争,不过其官方口径长时间赞同以1939年9月1日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苏方过去对战争的性质又有一种解释,即认为德国同英国、法国开始的战争是帝国主义之问相互争夺的战争,只是在前苏联参战后才使战争性质变成国际反法西斯战争。

到了1991年苏联瓦解前夕,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苏联内部又有一派意见认为应改变这1939年9月1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端的说法。这是因为西方国家和波兰许多人声称希特勒敢于进攻波兰,是因为此前一星期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等于说苏方对战争爆发也负有责任。苏联末期的一些史学家便主张,应该将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作为大战的起点。后来俄罗斯的官方和史学界的主流声音,还是将1939年9月1日说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端,不过坚决否认苏联对战争开始负有责任。

俄罗斯总统普京谈到此前斯大林同纳粹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曾说:“这确实不光彩,不过当时没有别的选择。”俄罗斯的解释是。“二战”明显是纳粹德国发动的,斯大林只是想避免参战才不得不签订那样一个条约,结果希特勒最终还是撕毁条约袭击了前苏联。

战后日本官方支持的主流媒体提出的论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应该以19417日珍珠港事件为起点,根据是日美开始了太平洋战争才使整个世界卷入战争。此说从表面上看,是史学观点与别国有异,其实却隐含着减少本国战争责任的意味。日本投降后被追究了发动战争的罪责,尽管美国政府出于同天皇达成的谅解追究得很不彻底,却毕竟还是要认定战时犯下的罪行并审判一些战犯。面以这一形势,日本方面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界定得短一点,自然对己有利,因为战争罪行可解释为只发生在战争期间。如果像日本这样只承认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是对外开战期间,岂不是1937年7月以后的四年间大规模出兵侵华都不算是战争?连南京大屠杀都不能算战争罪行了!

按照日本官方在战争期间的口径,1941其袭击珍珠港之前,本国并未进入战争状态,1931年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只是地方事件l生质的“满洲事变”,1937年以后陆续派出上百万大军侵入大半个中国也只称“支那事蛮”只是对中国人“反日”做法的一种“膺惩”。

……

肯定了“九一八”的序幕作用,对于正确评价中国抗战史及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很有必要。尊重史实的人可以看到,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战斗时间最长,平民牺牲也最多(只是因军人牺牲量少于前苏联,全国死亡总数还少前苏联)。这段历史不能抹杀,侵略者的罪行也不容否认。

从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史学观点看,还是将1939年9月1日这一波兰遇袭日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开始日,在史学角度看还能立得住脚。不过也应看到,大战的爆发在不同国家时间并不一致,中国在这一日期前进行的战争也应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全球人口不过20亿,除欧洲和瑞典、瑞士、葡萄牙和南美的几个国家外,占人类五分之四的国度卷入战火。欧、亚、非三洲都有广阔的陆战场,美洲和澳洲边缘也遭舰艇和飞机袭击,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这四大洋则全部成了海上战场。各国动员参军的人总计超过1.1亿——其中前苏联2900万,德国1700万,美国1300万,英联邦1200万,日本900万。当时中国军人参战的数字却很难准确算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不统一和统治者腐败。据国民政府统计,八年抗战中壮丁抓过1400万人次,却因许多人中途逃跑(不少重新抓来又造成重复统计),补充人伍不过590万人。若加上战前有200多万军队,以及战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中国军队(不含伪军)先后动员的总数可概略认为超过1000万人。这场世界大战共死了多少人,国际上有不同说法,较全面的统计是死亡7000万人以上,其中三分之二是平民(中国平民便死亡近2000万),真是现代史上空前的浩劫。

如今的人们追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主要目的不是考证时间的纯学术研究,而是要以史为鉴。研究那场大战的序幕、全面爆发和扩大,更可以看出东方和西方的法西斯侵略者对人类犯下的罪行,以此也能很好地告诫后代警惕这种浩劫和惨剧重演。

后记

距离第一册《档案揭秘》的问世,已近一载。回首当时种种,历历在目。应该说,这本书由广播节目孕育而生,而这一档广播节目也因这本书多了一份纪念。人们常说雁过留声。声音总有老去的一天,但《档案揭秘》能以纸质的方式,给喜欢历史的朋友留下一点念想,这就足以让我等凡人感到幸福了。

2014年适逢中日甲午战争双甲子之祭,今年,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7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隔着岁月的长河,向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回望,缅怀和平的可贵,从历史中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而《档案揭秘》,也以特别节目和图书的形式,向所有不幸在战争中罹难的人们,献上庄严的祭奠。

如今,第二册、第三册《档案揭秘》即将付梓,欣慰之余,我和节目组的所有同事也是长长舒了一口气。随着《档案揭秘》图书渐成系列,这一次由整个节目组倾力而动,共同加工、打磨书稿,我们相信,这势必会呈现出更加专业的评判和更加独特的角度。受节目组所托,我将自己的一点点体会和感想,赘述于全书之后,以明示我们创作团队的祈愿。

面对战争史上惨烈的过往,仅仅是文字,都让人产生一种压抑、一种愤恨、一种冲动、一种感怀,我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就已经深深地体会到,而在将那些节目以图书的形式再次呈现出来时,我的内心还是一次次被震撼,仿佛自己经历着战争之痛。

走上卢沟桥时,我依旧能够听到流淌的河水发出的低鸣,似在告诫世人“不要忘记”;漫步在雨花台广场上时,侧耳的风像是一阵一阵的叹息,也在说着“不要忘记”;站在外滩的观景台时,黄浦江水翻腾而过,仍在低诉“不要忘记”……对于纪念,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不要忘记”。尽管那段历史有着惨痛的记忆、血腥的场面,但我们不要忘记,不要忘记那扑面而来的呐喊。

长期以来,我的角色都只是整理者和讲述者,而这一次我自觉当起了倾听者,倾听记者讲述采访中的震撼和感动;倾听受访嘉宾回忆历史时的激情和沉重……我自认为是幸运的,得到了那么多兄弟电台同仁的鼎力支持;还有文中提及或未曾言明的专家、学者,他们用毕生的执着,守护着历史的真实,没有他们,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不会如此丰满,我们应该向他们献上诚挚的礼敬。

历史走进新的纪元以后,人们为什么还要背负着历史的重担前行呢?除去那些冠冕堂皇的话之外,我想,我们有责任将其作为国民记忆,一代、一代传递下去,为了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更好地与邻相处,为了不陷人冷漠的怪圈。

只有经过岁月的冲刷,历史才会显露最真实的底色。七十年光阴流转,硝烟早已散去,但那场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光明与黑暗的殊死较量,将把人类进步和发展的美好愿景,牢牢刻在我们心上:永不让悲剧重演,让和平洒满人间。

铭记,不是为了凭吊,铭记是一种向着和平与光明行走的习惯。

铭记,也正是我们今天出版此书的初衷。

书评(媒体评论)

桥虽被炸,然抗战必胜,此桥必获重修,立此誓言,以待将来。

——桥梁专家茅以升

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时任中国远征军第二○○师师长戴安澜

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

——东北抗联创建人、领导人杨靖字

家仇国恨,等待何时!日机炸我同胞,向其讨还血债!

——时任空军第四大队中校大队长高志航

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东北抗联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0: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