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太宗李世民传/中国历代帝王传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上马善打天下,下马能治天下;他将中华帝国这个古老的帝国推向了辉煌的巅峰;他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他被少数民族敬若神明,尊为“天可汗”。冯景瀚编著的这本《唐太宗李世民传》以他精彩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以历史小说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李世民的一生,通过一件件史实的述说凸显、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唐太宗。语言平实自然、充满了故事性、趣味性与知识性。本书历史性与文学性俱佳,“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读者既能读史,又能欣赏传奇故事,两全其美。

内容推荐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在位期间,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开创了盛世“贞观之治”。冯景瀚编著的这本《唐太宗李世民传》从少年时代的秦王写起,终其一生,为广大读者再现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鲜活生动的唐太宗李世民的传奇人生。

目录

天朝史鉴

前言

第一章 秦王扫六合

 第一节 少年英雄

 第二节 首谋之功

 第三节 晋阳起兵

 第四节 天下归唐

第二章 阋墙之争

 第一节 天策上将

 第二节 明争暗斗

 第三节 玄武兵变

第三章 太宗皇帝

 第一节 太宗皇帝

 第二节 良臣魏徵

 第三节 安民、抚民

 第四节 重农政策

 第五节 三省六部

 第六节 科举取士

第四章 贞观之治

 第一节 广揽人才

 第二节 君臣合力

 第三节 尊礼

 第四节 以法治国

 第五节 修史

第五章 大唐帝国

 第一节 天可汗

 第二节 征服突厥

 第三节 丝绸之路

 第四节 盛世王朝

第六章 太宗风骚

 第一节 文治武功

 第二节 贤内之助

 第三节 废立太子

 第四节 重道求仙

试读章节

李密得到李渊写来的书信,果然很高兴,并且回书给李渊。李渊更加放心了。

李渊率军南下,行到贾胡堡的时候,恰好赶上天降大雨,一连几天的大雨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无法行军。隋朝内部已经知道李渊起兵反隋了,代王杨侑惊慌不已,急忙派隋朝虎牙郎将宋老生屯兵霍邑,用精兵两万阻挡“义师”。又派隋朝骁卫大将军屈突通镇守要地河东,以阻止李渊集团南下。

军队离霍邑还有50多里的路程。这时,李渊集团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连日来的大雨,使得军队不能前进,准备的粮食也快吃完了,可是天却一点也不见晴。

这些都没什么,最要命的是后院起火。在李渊集团停滞不前的同时,忽然接到探报刘武周勾结突厥,乘机袭击晋阳,一场是进军还是北还的争论开始了。

李渊认为,时机未到,现在最要紧的是部队必须立刻北还。

裴寂等人也认为,隋朝的军事实力还很强大,不能再轻易冒险前进;李密老奸巨猾,他到底怎么打算,也还不得而知,如果从侧翼偷袭我们,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刘武周更是不讲信用,出尔反尔,唯利是图。再加上太原是义军的后方,那里有充足的粮草。众人都说不如回去先救根本,然后再想办法出兵南下。

李渊决定第二天起兵返回太原。

李世民正在外面巡逻,忽然听士兵到处传说明天要撤军的消息,他马上赶回大营,一问果真有此事,便闯进中军帐问李渊:“父亲何故回军?”

李渊说:“粮食已经快吃完了,目前形势很难继续逗留。刘武周如果把老家给抢了,咱们有家也回不去了。”

李世民劝阻道:“现在到处是成熟的庄稼,还怕找不到粮食?隋将宋老生生性轻躁,一鼓可擒。李密只注意洛口,无暇顾及远方。刘武周表面上依附突厥,实际上互相猜疑;他虽然有窥视太原之心,但怎能忘记根据地马邑?何况突厥刚和我和好,未必马上就会背盟。这种传闻不可轻信。父亲兴创业大义,有志救民于水火,应当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现在遇到小敌就要班师,恐怕跟随首义的众人心灰意冷,各自散去,大事从此就完了。”

李渊摇头道:“倘若晋阳有失,我们岂不是无家可归了?我已经决定回去了。”

李渊急令收拾东西,准备撤军。李世民出来邀约李建成,一起去说服父亲。

李建成说:“我也不同意撤军,但父亲已作出决定,看来无法阻挡了。”

李世民见李建成支支吾吾,料想不会同去劝谏,又和裴寂等人商量,都说:“不如归去。”李世民顿时恼恨万分,连夜餐都吃不下去。李世民在帐外忐忑不安,大步人后营进谏,被李渊得卫士挡住,说大将军已经睡了。李世民悲愤填膺,眼看宏图大业毁于一旦,忍不住痛哭起来,李渊听到哭声才召李世民入问。

李世民哭着说:‘兵已出动,有进无退;进则生,退则死,怎么不哭?”

李渊问怎么会致死。

李世民说:“军队全靠锐气,一旦退回,锐气丧尽,队伍溃散,敌人乘势追击,我军土崩瓦解,怎能迎敌?这岂不是束手待毙吗?”

P17-18

序言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也是继“秦皇汉武”之后,中华帝国史上又一个堪称“千古一帝”的卓越君王。

在中华帝国建立900多年之后,历史进入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将这个古老的大帝国推向了辉煌的巅峰。中国历代皇帝中,唐太宗是极少数上马善打天下、下马能治天下的英主。他在位期间,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对周边少数民族,他实行开明政策,安抚首领,鼓励民间交流,被尊为“像天一样伟大的领袖”,被百姓敬若神明。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渊给他取名世民,是希望他将来能济世安民。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以后,李世民东征西讨,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秦府幕僚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发动“玄武门之变”,击毙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两天以后,唐高祖李渊下诏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同年八月(公元626年9月),李世民登上帝位,是为唐太宗。第二年年初,唐太宗改元贞观。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元649年7月10日),李世民病死在翠微宫含风殿。同年八月,葬于昭陵。

李世民能征善战,就是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历代帝王也鲜有能与之相比者。他即位以后,恢复均田制,推行府兵制,保证了国家赋税的收入,为唐朝前期的富强提供了物质基础。他还注意减轻赋税和徭役,大力提倡节俭,反对大兴土木。由于本身就有少数民族血统,李世民对待边疆少数民族也采取了非常开明的态度,无论汉人夷人,均“爱之如一”,这又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唐太宗在位时期,中华帝国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昌盛的国家,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后人对李世民更是诸多赞颂。宋人朱熹称:“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假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饬。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尔。”

连最仇恨皇帝的当代史家柏杨也说:“第二个黄金时代的创造者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有史以来所有帝王中,第一个被人民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具有其他帝王身上难以发现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自古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兼而能之者寥寥。李世民在位不过23年,却建立了让后世帝王难以企及的丰功伟绩,他一手将中华帝国推向了辉煌的巅峰。

对后世的中国人来说,唐太宗是一个将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创造者: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唐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他的成就,而且由于他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的理想,另外还由于他促进了君民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千百年来,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一直是人们倍加推崇的封建社会治世的榜样,他本人也成为后世帝王竞相效仿的一代名君。唐朝在他的治理之下,中华帝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冯景瀚

2015年8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