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吴淡如、尼克·胡哲、刘墉等名家名作,论述人生的智慧、成功的方法、奋斗的历程、梦想的坚持、信念的坚定,名人效应、榜样号召!
《意林》编辑部编著的《心灵书》由中国励志第一刊《意林》鼎力推荐,在意林传媒集团包括《意林》《人物画报》《作文素材》等8大杂志、以及官网、博客、商城等整合传播,主要读者群影响力巨大。
生活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享受一束晨光、一簇兰芷的生命漫旅,假如我们总是焦虑而匆忙地度过每一天,这一天对我们而言就像错过了一次与异性的约会。所以,让我们的心灵拥有闲适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我们的心灵完全被日常生活的忧虑和身体的疲累所占据,就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和愉悦。因此,我们应当学会放慢脚步,在生命之歌结束以前,用心来聆听生活的乐章,用富有生命力的精神生活来装点自己的心灵花园,无论我们贫穷抑或富有。
《心灵书》由《意林》编辑部编著。
一个人自己的心灵,还有他心灵当中丰富的内涵——这是生活中最有魅力的东西。因此,让我们的心灵拥有闲适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不断追求梦想、爱情、权势、名誉和财富,可如果略掉了心灵当中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心灵的宁静,那所得的种种,就都会成为可怕的负累。
心灵的宁静是命运之神保留给她特别眷顾之人的礼物,也是她至爱的表征。假如我们永不停息地追逐渴望的一切,却始终得不到想要的充实和快乐,只说明我们尚未获得解放心灵的技能。《心灵书》精选全球知名媒体有关心灵成长的精彩故事,告诉读者如何经由心灵的修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最终获得命运之神的褒奖。
事实上,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人生过程的苦乐。只要我们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心灵,在生活面前表现出足够的善意和从容,激发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发现生活之美的意志,我们必然能迈向成功的巅峰,成就不平凡的自己。
一山昙花
张晓风
“你们来晚了!”
我老是听到这句话。
旅行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你这句话。
于是,我知道,如果我去年就来,可以赶上一场60年来仅见的瑞雪;或者如果一个月前来,丁香花开如一片香海;或者10天以前来,有一场热闹的庙会;一星期以前来,正逢热气球大赛;三天以前是啤酒节……
开头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忍不住跌足叹息,自伤命苦。久了,也就认了。知道有些好事情,是上天赏给当地居民的。旅客如果碰上了,是万幸,碰不上,是理所当然。凭什么你把“花枝春满”、“天青月圆”的好景都碰上了?
因此,我到夏威夷,听朋友说:“满山昙花都开了——好像是上个礼拜某天夜里。”心里也只觉坦然,一面促他带我们仍去看看,毕竟花谢了山还在。
到得山边,不禁目瞪口呆,果真是满满一山仙人掌,果真每棵仙人掌都垂下一朵大大的枯萎的花苞。遥想上个礼拜千朵万朵深夜竞芳时,不知是如何热闹熙攘的局面。而此刻,我仿佛面对三千位后宫美女——三千位垂垂老去的美女,努力揣想她们当年如何风华正茂……如果不是事先听友人说明,此刻我也未必能发现那些残花。花朵开时,如敲锣如打鼓,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你想不发现也难。但花朵一旦萎谢,则枝柯间忽然幽冥如墓地,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此时此刻,说不憾恨是假的,我与这一山昙花,还未见面,就已诀别。
但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王羲之的兰亭雅集我没赶上,李白宴于春夜桃李园我也没赶上……就算我能逆时光隧道赶回一千多年去参加,他们也必然因为我的女性身份而将我峻拒门外。是啊,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我可以碰上的,哥伦布去新大陆没带我同行,莎士比亚《李尔王》的首演日我没接到招待券,而地球的启动典礼上帝也没让我剪彩……反正,是好事,而被我错过的,可多着哪!这一山白灿灿的昙花又算什么!
我呆呆站在山前,久久不忍离去,这一山残花虽成往事,但面对它却可以容我驰无穷之想象,想一周前的某个深夜,满山花开如素烛千盏,整座山燃烧如月下的烛台,那夜可有人是知花之人?可有心是惜香之心?
凡眼睛无福看见的,只好用想象去追踪揣摩;凡鼻子不及嗅闻的,只好用想象去填充臆测;凡手指无缘接触的,也只得用想象去弥补假设——想象使我们无远弗届。 我曾淡忘无数亲眼目睹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花。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谋生与乐生
梁丽娜
人生其实很简单,只有两件事:谋生与乐生。
“谋生”是一个苦涩的词语,意味着忍受、付出、疲累、无奈、受气、流泪流汗……谋生是人之为“人”的本事,会谋生才不会成为社会的负累,才能担当家庭的各种责任。
人从一生下来就被父母教以各种谋生的素质,想想小时候学走路摔倒,父母一定会告诉我们要坚强,要自己爬起来,这已开始在训练我们的谋生能力。而后,不停地读书学习,学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艺,领悟各种人生道理,这是在为日后的谋生准备。
参加工作后,努力地适应、敬业、进取、忍耐、承受身不由己的各种事情,这是真正地在谋生。
是的,当我们必须挑起各种角色所赋予的责任时,我们就被推到谋生的角斗场之中了。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人生义务,每个人都必须去履行,所以,不要怨恨和拒绝这一切,这是你应该做的,除非你不想活了,而不想活是做人最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我们鄙视这种行为!
而“乐生”却是一个愉快的词语,意味着物质、情趣、干净、爱、音乐……乐生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是一种心态,与物质没有多大关系,物质富裕的人不一定乐生,而贫穷的人也不一定不乐生。如果你能热爱生活、博爱众生,放一轮明月在心中,那么,面对任何苦难便都能从容面对,苦中掘乐。
人的一生呀,烦恼总是如影随形,杨绛的《我们仨》中有一段文字:“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
心是烦恼的根源,亦是快乐的根源,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自己的心,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只要心明净了,就会快乐起来。
学会了乐生,才不会白来人间,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P8-9
让心灵在静好岁月中漫旅
凯丽是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外籍老师,给孩子们上英语课。有一天,她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英语作文,题目是“你爱谁”。最后,大家交上来的文章千篇一律,答案几乎一模一样:“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祖国”。凯丽在课堂上问他们:“难道你们就只爱爸爸妈妈和祖国吗?”孩子们回答:“还有老师,还有学校,还有爷爷奶奶……”凯丽很无奈:“再想想,还有什么需要你们去爱?”孩子们真的想不起来。凯丽亲切地说:“你们要爱的不止这些,你们首先要爱的是自己。唯有先爱自己,才能爱父母,爱祖国,爱这世界上的一切。你们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其他。”
凯丽的言论自然掀起了轩然大波。校长找到她,希望她不要强迫孩子们接受她的观点。凯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不久便递交了辞呈。学校自然极力挽留。校长问她:“当初你来中国时,说很喜欢这个国家,怎么说走就走呢?”凯丽回答说:“是的,我热爱这里的一切。但是,我不能勉强自己。”
凯丽的故事自然能引发我们很多思考:我们可以为很多人和事物付出,恰恰最容易忽视自己。但毫无疑问,我们只有首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勇于做自己,才可以活得像鱼儿一样悠闲,像鸟儿一样轻快。尽情做自己,无疑是个人意志、个人创造力得以发挥和施展的前提。不热爱自己,不主动表达自己,我们又如何凸显自己灵魂的可贵呢?
而在认识自我、关注自我的过程中,我们起初必然和许多人一样,力图把一切公认的人生渴望列出一张明细,其中自然包括梦想、爱情、智慧、才能、权势、名誉、财富等等。我们可能会想,这些美好的事物假如我们都能拥有,我们一定会成为最幸福的人。确实,这些内容很齐全,顺序也很合理。可是,我们最易略掉最重要的一项。如果我们略掉了这一项,那所得的种种,就都会成为可怕的痛苦。这,就是心灵的宁静。
心灵的宁静是命运之神保留给她特别眷顾之人的礼物。她赐给很多人智慧、财富和名誉,可是,只有“心灵的宁静”是她应许的最后奖赏,也是她至爱的表征,所以她颁赐时也最为审慎。年轻时,很多人可能会对此迷惑不解,但许多年后,假如我们仍在不停地追逐渴望的一切,可能会突然发觉,自己始终得不到想要的充实和快乐,除非我们拥有解放心灵的技能。《意林》杂志社精心编撰的这本《心灵书》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了获得命运之神褒奖的途径:
生活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享受一束晨光、一簇兰芷的生命漫旅,假如我们总是焦虑而匆忙地度过每一天,这一天对我们而言就像错过了一次与异性的约会。所以,让我们的心灵拥有闲适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我们的心灵完全被日常生活的忧虑和身体的疲累所占据,就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和愉悦。因此,我们应当学会放慢脚步,在生命之歌结束以前,用心来聆听生活的乐章,用富有生命力的精神生活来装点自己的心灵花园,无论我们贫穷抑或富有。
当然,追求心灵的宁静并不等于消极地面对生活和责任。恰恰相反,它首先要求我们拥有一颗坚强的心:明白积极进取的力量,懂得生生不息的道理,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学会敬畏,敢于承担,勇于奉献。唯如此,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能细心发现世界之灵动,才能用心感受人间之温暖,才能以一己之心襟怀天下,透彻体悟生之壮美。
人在其中,必以心灵徜徉其间,品其味,会其意,享受之中受至憾动与启迪,受益无穷。
——当代著名作家 冯骥才
人生中如有心灵鸡汤,自然是最好不过了。在我看来,《意林》正有如人生的一碗心灵鸡汤。
——当代著名作家 方方
人生由无数细微感受所组成。《意林》能帮助我们丰富人生。
——当代经济学家 茅于轼
美文华章,犹如音乐,余音绕梁。奇思妙想,梦笔生花,会意处可浮一大白!
——当代著名作家 莫言
意趣、意味、意象、意念、意义……使人们由存活变成了生命,使我们能够有头有脑和有心有肺。
——当代著名作家 韩少功
精短、智慧和隽永,像一条活泼而饱满的溪流,挡住了喧嚣、浮躁和沙尘,滋润着读者的心性,使其净了,静了,深了,活了……
——当代著名作家 蒋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