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会运用的成语故事(一生读书计划)》由赵亚虎编著,成语是每个中国人都能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经典词句。成语故事是流传万古、老少皆知的民间故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如果说汉语是浩瀚的大海,那么成语就像大海中美丽的贝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生要会运用的成语故事(一生读书计划)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赵亚虎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生要会运用的成语故事(一生读书计划)》由赵亚虎编著,成语是每个中国人都能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经典词句。成语故事是流传万古、老少皆知的民间故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如果说汉语是浩瀚的大海,那么成语就像大海中美丽的贝壳。 内容推荐 《一生要会运用的成语故事(一生读书计划)》由赵亚虎编著,《一生要会运用的成语故事(一生读书计划)》的成语故事主要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以及民间的口语,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化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是前人的经验。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 目录 安居乐业 按图索骥 揠苗助长 百闻不如一见 班门弄斧 半途而废 杯弓蛇影 背水一战 宾至如归 不耻下问 不求甚解 草木皆兵 乘风破浪 乘人之危 出尔反尔 出类拔萃 出人头地 唇亡齿寒 春风得意 重蹈覆辙 打草惊蛇 大材小用 大公无私 当务之急 道听途说 水滴石穿 对牛弹琴 东山再起 防微杜渐 废寝忘食 风吹草动 分道扬镳 奉公守法 负荆请罪 改过自新 高山流水 各得其所 管鲍之交 邯郸学步 害群之马 囫囵吞枣 狐假虎威 画虎类犬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黄粱一梦 讳疾忌医 后生可畏 鸿鹄之志 渐入佳境 脚踏实地 江郎才尽 狡兔三窟 机不可失 鸡鸣狗盗 集思广益 近水楼台 惊弓之鸟 精卫填海 举足轻重 举棋不定 居安思危 卷土重来 开诚布公 开卷有益 开天辟地 克己奉公 刻舟求剑 空前绝后 空中楼阁 口若悬河 蓝田生玉 滥竽充数 老马识途 乐不思蜀 励精图治 两袖清风 量体裁衣 柳暗花明 鹿死谁手 洛阳纸贵 毛遂自荐 门可罗雀 门庭若市 买椟还珠 名落孙山 明察秋毫 明珠暗投 目无全牛 南辕北辙 鸟尽弓藏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呕心沥血 披荆斩棘 平易近人 骑虎难下 杞人忧天 千钧一发 千虑一得 黔驴技穷 巧夺天工 趋炎附势 如鱼得水 塞翁失马 三顾茅庐 三令五申 三人成虎 生花妙笔 势如破竹 世外桃源 手不释卷 守株待兔 熟能生巧 水深火热 谈笑自若 叹为观止 螳臂当车 天经地义 天罗地网 铁石心肠 投笔从戎 投鼠忌器 同甘共苦 退避三舍 完璧归赵 亡羊补牢 望梅止渴 望洋兴叹 围魏救赵 为虎作伥 卧薪尝胆 下笔成章 先发制人 小心翼翼 栩栩如生 雪中送炭 言不由衷 言过其实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夜郎自大 一鼓作气 一挥而就 一箭双雕 一鸣惊人 一诺千金 一窍不通 一字之师 以卵击石 以貌取人 以身试法 以一当十 义无反顾 迎刃而解 庸人自扰 游刃有余 犹豫不决 有恃无恐 鱼目混珠 缘木求鱼 约法三章 运筹帷幄 斩草除根 辗转反侧 朝三暮四 枕戈待旦 直言不讳 指鹿为马 纸上谈兵 纸醉金迷 炙手可热 中流击楫 忠言逆耳 众怒难犯 众叛亲离 众志成城 专心致志 自相矛盾 纵虎归山 试读章节 安居乐业 成语释义 安定地居住,高兴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多用以说明国家安定状况下的人民生活。 来源追溯 《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故事链接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想走回头路。他怀念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逸,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按图索骥 成语释义 按图像寻求好马,比喻做事拘泥于成法,不能灵活变通。现在也用于按照线索去寻找人或事物。索:寻找,觅求。骥:好马。 来源追溯 《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日:“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故事链接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伯乐把自己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中,他写了各种各样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商很低,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撩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着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得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撩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得感到又好气又好笑,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揠苗助长 成语释义 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来源追溯 《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故事链接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理想。这部书中有个故事十分有名: 宋国有—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不过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轲借用这个故事,向他的学生们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就会把事情弄糟。 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释义 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可靠。 来源追溯 《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日:“百闻不如一见。兵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故事链接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扰边界。宣帝召集群臣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人的小股军队。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 部下听了,都很佩服老将的见识。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境。 P1-5 序言 从远古时代到今天,成语故事可谓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一块灿烂的瑰宝。它凝集了中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是璀璨的中华文明遗留下来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成语,是中华文明巨大辉煌历史的一个缩影。成语故事最初来源于政治、军事、宗教、文化、民间传说等许多领域的有趣故事,通过高度的文字提炼,逐渐被大众接受和认可。许多成语故事内涵深远,值得我们去细细琢磨和品味,同样,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应用。 可以说,每一个成语都伴随着一段精彩的故事,它们让你或捧腹大笑,或反思自省,或以史为鉴,或有所顿悟……从而感叹成语世界的瑰丽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虽然置身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但许多成语仍几乎每天都在被我们反复使用,不知不觉间,成语已遍及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无数次的演讲里,在谈判桌前,在轻松的调侃间……恰到好处的成语点缀着一个个精彩的句子,使我们的话语更加言简意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