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胡卫红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佛家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儒家说:“人人可做尧舜。”道家说:“人人皆有仙缘。”这就是说,每个人天然是一座宝库,一旦发掘出来,价值何等惊人!然而,多数人身怀异宝,却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最后埋于荒丘之下,这又是何等浪费!

而李叔同、南怀瑾两位大师却凭着他们那一点点素心慧眼,做了一世高人。为什么多数人不能充分实现生命价值呢?本书将为你指点迷津!

内容推荐

李叔同和南怀瑾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是多才多艺,都对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造诣,都是半路学佛以至精通,都被誉为“大师”,都曾领风骚于一时,都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然而,两位大师的出身、修行方法、做人的风格、处世态度等方面却有很大差异,甚者可以说,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他们既是不同的两种人,又为什么能取得比肩的成就呢?因为他们的目标相同:为众生忙。

目录

上篇 左手李叔同——做事要学李叔同

佛缘:悲喜交集悟人生

 李叔同小传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

 李叔同出家之谜破解

求道:做一行,像一行

 是真名士自风流

 严谨的风格

 谦谦君子

 师生父子情

 风雪的味道

 先器识而后文艺

 真心流露

 学生打老师

 敬畏之心

 改天再来

 虔诚拜师

 一去不回头

 不为衣食谋

 不做应酬和尚

 自知心是佛

 以戒为师

 咸淡都是滋味

 以书法结缘

 弟子偷师稿

 勿要诳语

 外出见闻

 念佛不忘救国

 不用外国货

 人格的力量

 平息祸患

 大师的遗嘱

 罚徒赔礼

 以身示法教后学

 看淡生死

 要做就做得彻底

 恋母情结

 李叔同和原配夫人

 李叔同和日本妻子

悟境:破解幸福之真谛

 佛法大意

 佛法十疑略释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常随佛学

 无真心者莫受戒

 初发心者在家律要

 敬三宝

 改习惯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改过实验谈

 人生之最后

 南闽十年之梦影

 为性常法师掩关笔示法则

 最后之××

 处世六宜

 一心念佛,我执自消

 自利利他,直至成佛

 关于饮食的建议

 律学要略:弘律愿文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迎养报恩

 《晚晴集》鉴赏

下篇 右手南怀瑾——做人要学南怀瑾

道行:收拾河山亦要人

 南怀瑾小传

 南怀瑾为什么不出家

器识: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珍惜读书机会

 学业有专攻

 名宿的机锋

 人人是大人

 讨教秘方

 走自己的路

 仗义救人

 破产生意

 煮字疗饥

 保持独立人格

 自由的风格

 为众生忙

 恬淡地生活

 游子之心

 给鬼朋友施食

 齐家有道

 坦诚表明立场

 义伸援手

 劝人坐牢

 不忘老朋友

 润物细无声

 顺其自然

 天下第一拳

 先学洒扫应对

 朋友之道

 有饭大家吃

 为家乡尽力

慧力: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学佛要先从做人开始

 布施和施主

 三十三种不净布施

 真正的布施

 佛教的孝道思想

 善恶到头终有报

 佛是已悟的凡人

 多情乃佛心

 学佛未必迷信

 涅槃的境界

 从最平凡处悟道

 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

 信心清净最重要

 不要认假为真

 什么是忍辱

 梦幻中如如不动

 释迦牟尼悟了什么

 学佛要配合科学

 拜佛很重要

 打坐前三秒钟

 打坐的法门

 真正的修行

试读章节

李叔同18岁时,奉母亲之命,娶茶商之女俞氏为妻。哥哥文熙从家产中拨出30万元供叔同家用,这在当时是一笔巨额财富。他买了一架昂贵的钢琴,开始学习音乐和作曲。

那时候,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持维新变法,一向关心国事、憧憬未来又极厌旧制度的李叔同,对这场变革感到很兴奋,积极鼓吹新说,并刻了一方“南海康梁是吾师”的印章,以示对变法的支持。不料,“戊戌政变”后,六君子殉难,康、梁逃亡海外,这场维新运动以失败告终。外界哄传李叔同是康、梁同党,为了避祸,他带着母亲、妻子,迁居上海,在法租界租了一套房子,安住下来。由于他家在上海有钱庄,他可以凭少东家的身份任意支取生活费用,手头相当阔绰,他以富家公子身份,与沪上名流交往。

当时,袁希濂、许幻园等名士在城南草堂组织了一个“城南文社”,每月悬赏作文,李叔同三次投稿,三次名冠其首。许幻园叹为奇才,请他一家移居城南草堂,特辟一室,亲题“李庐”二字赠送给他。不久后,李叔同与蔡小香、张小楼、袁希濂,许幻园等名士义结金兰,号称“天涯五友”。在居住城南草堂期间,李叔同还跟张伯迟、张小楼、许幻园、袁希濂等,成立了“海上书画公会”,每星期出版书画报纸,由中外日报社随报发行,这是上海书画界最早出版的报纸。不过这个公会不久就解散了。

李叔同除了跟众多文士过从甚密外,也与名妓李苹香、谢秋云、高翠娥等时有往来,相互间诗词酬和。这段花花公子的生活,是他屡遭后人诟病的一段经历。在他诗酒风流、逍遥快乐的日子里,也有过一次惨痛经历:他的长子葫芦刚出生不久就夭折了。这对性格敏感的他,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1901年,李叔同进入南洋公学就读,主攻经济特科,是蔡元培先生的得意门生之一。第二年,他以捐监的方式回原籍浙江参加科举考试,不料名落孙山,于是仍回南洋公学就读。

1903年,南洋公学发生罢课风潮,蔡元培先生同情学生运动,自动辞职,全体学生相继退学。李叔同也退学了,不久后,与许幻园、黄炎培等人在上海成立“沪学会”,开办补习班,举行演说会,提倡婚姻自主等新思想。他创作了新戏《文野婚姻》的剧本,写了大量诗歌,还谱写了《祖国歌》等广为流传的歌曲,他的艺术才华如同天上的新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就在这一年,他的次子李准降生。两年后,他又有了三子李瑞。

1905年,李叔同的母亲王太夫人不幸病逝,他的心灵再次遭受重创。多年来,他们母子相依为命,母亲无疑是李叔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尽管他有着特立独行的个性,对母亲却百依百顺,甚至愿意接受母亲安排的并无爱情的婚姻,仅仅是为了让母亲开心。如今他们母子阴阳两隔,情何以堪?伤痛之中的李叔同,按母亲的心愿,将母亲的遗体运回天津安葬,以尽最后的孝心。随后,他把妻子和两个孩子留在天津,自己东渡日本留学。

李叔同留学日本的生活多彩多姿。他首先考入上野美术学校专攻绘画,这个学校是当时日本美术的最高学府,分别用英语和日语授课,他的指导老师是曾经留学法国的知名画家黑田清辉。李叔同的求知欲十分旺盛,除了学习绘画外,又在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同时又师从戏剧家川上音二郎和藤泽浅二郎研究新剧的演技。他在日本读书时,“早浴,和服,长火钵”,过着道地的日式生活。他有专用的侍从,日子过得相当阔绰,与一些穷留学生不可同日而语。

但李叔同并未沉迷于优裕的生活享乐中,他的表现欲和创造欲非常旺盛,除了忙于学习外,他还与同学曾延年等人组织了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1907年,为了赈济淮北的水灾,春柳社首次在赈灾游艺会公演法国小仲马的名剧《巴黎茶花女遗事》,李叔同饰演茶花女。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演话剧,引起了比较大的关注。

春柳社第二次演出《黑奴吁天录》,李叔同扮演美国贵妇爱美柳夫人,他演唱俱佳,得到日本戏剧家土肥春曙等人的好评。

在日本留学期间,李叔同还娶了一个日本女孩做他的第二个妻子。对一个富家公子来说,三妻四妾本属寻常,但作为一个接受了新思想的有为青年,纳妾仍是他诟病的地方。

1910年,李叔同学成归国,由日本回到天津,在天津高等专门工业学校当教师。当时,清朝的腐朽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受时局影响,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李家在天津的“义善源”、“源丰润”两家票号相继倒闭,李家的资产大部丧失。自此,李叔同再也不能坐享祖辈余荫,过那种豪阔的生活了。

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初建,李叔同应上海城东女校校长杨白民之邀,赴沪担任教职。不久后,又受上海《太平洋报》之聘,任文艺版主编。同时,与柳亚子、陈无我等组织“文美会”,编辑名家书画印稿,并拟创办《文美杂志》。不料,过不多久,《太平洋报》被查封,李叔同丢了工作。不久后,他应聘到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次年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担任绘画和音乐教员。

在此期间,他的工作热情甚高,不遗余力地介绍西洋文学、艺术方面的新知识。他教的图画课,采用过石膏像和人体写生,在国内艺术教育史上是一大创举。音乐方面,他利用西洋名曲作了许多歌曲,同时又自己作词作曲,对学生灌输新音乐思想。他还利用假日组织“于社”,借佛寺陈列古书、字画、金石,提倡艺术。他还组织了一个金石篆刻研究会,名为“乐石社”,自任社长,校长经亨颐、教员夏丐尊都是该社的会员。对学生中有绘画或音乐天赋的,他特别加以鼓励和培养。如后来的著名漫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子,都是李叔同一手培养起来的。

除了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执教外,他还受聘到南京高等师范学堂兼课,也是教绘画和音乐,所以他的生活过得非常忙碌,也很充实。

很显然,李叔同已从一个风流才子渐变为一个专心事务的干才。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大凡人的情欲,如同煤矿,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转变的迟速,因人而异。有的人如一炉小火,燃烧一生;有的人迅即引燃,爆发出惊人能量,随后便热情退减,只见灰烬,余热无多。李叔同显然属于后者,年轻时,有如火山爆发,感情生活颇多放荡、艺术创作也极为丰富,但这样的大爆发是不可能持久的。

P7-9

序言

李叔同和南怀瑾有一些共同点:他们都多才多艺,都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造诣,都是半路学佛以至于精通,都被誉为“大师”,都领风骚于一时,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然而,两位大师的出身、修行方法、做人风格、处世态度等方面却有很大差异,甚至可以说,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李叔同出身于高官巨富之家;南怀瑾出身普通耕读之家。

李叔同从小喜好文艺;南怀瑾从小喜好武艺。

李叔同学佛出家;南怀瑾学佛不出家。

李叔同对自己、对别人都严格要求;南怀瑾对自己、对别人都很宽容。

李叔同斩断亲情,心无挂碍;南怀瑾重视亲情,齐家有道。

李叔同凡事认真,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南怀瑾无所偏执,在有心无心之间,通达大道。

李叔同性格内向,不苟言笑,说话惜言如金;南怀瑾性格外向,和善可亲,说话滔滔不绝。

李叔同不喜应酬,常独居静处,“知心无几人”;南怀瑾喜欢热闹,常高朋满座,“相识满天下”。

李叔同生活清苦,常以自苦求清静;南怀瑾生活恬淡,常以自乐怡性情。

李叔同以入世的精神,做出世的事业;南怀瑾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如果一一列举,两位大师的不同点还有很多。他们既是不同的两种人,修行方法也不同,为什么能取得比肩的成就呢?因为他们的目标相同:为众生忙——这是古今中外的伟人、大师们共同的价值观。只要目标相同,无论哪一类人,无论从哪个方向出发,无论借助怎样的工具,无论采用怎样的行进方法,必然走到一起来。这就叫殊途同归。

在生活中,多数人都想创下伟业,想在这个世界上“立德,立功,立名”,想证明生命的不凡价值。尽管有的人宣称自己只想活得开心一点儿、平凡一点儿,但多少有点儿言不由衷的味道。假如他能立功名于后世,一定不会拒绝的。

佛家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儒家说:“人人可做尧舜。”道家说:“人人皆有仙缘。”这就是说,每个人天然是一座宝库,一旦发掘出来,价值何等惊人!然而,多数人身怀异宝,却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最后埋于荒丘之下,这又是何等浪费!

为什么多数人不能充分实现生命价值呢?其中一些人,意识不到自己的生命有巨大价值,根本没有发掘意愿;其中一些人,只想为自己忙,不肯往“为众生忙”那个地方走。同理,古今名家、大师总结出了很好的成功之道,不知借用,一味“跟着感觉走”,岂能超越他人呢?

李叔同、南怀瑾两位大师的人生经验中,亦有很多可借鉴处。当然。我们在借鉴时,还须依自己的性情、学养、潜能而选择,不必勉强为之。

书评(媒体评论)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

——林语堂

南师的种种成就,似乎不可能的出现在了一个人身上。美国驻中国的一名官员曾告诉过我,按照传统,中国皇帝的顾问必须是集一切文化于一身的大师级人物,这位官员说:“南师可能是符合这种传统的最后一人了。”

——彼得·圣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