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克雷洛夫寓言选》是伊万·克雷洛夫寓言的集会,其寓言大都继承了俄罗斯动物故事的传统,写的都是鸟虫鱼兽、山水花草,它们不仅栩栩如生,富有性格特征,而且象征了某种阶层和人物,表现了现实的内容。本书由韩桂良翻译,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板式,让读者不仅能了解外国文学的艺术,更能通过阅读提高其自身英语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克雷洛夫寓言选(赠英文版)/双语译林 |
分类 |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
作者 | (俄罗斯)伊万·克雷洛夫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克雷洛夫寓言选》是伊万·克雷洛夫寓言的集会,其寓言大都继承了俄罗斯动物故事的传统,写的都是鸟虫鱼兽、山水花草,它们不仅栩栩如生,富有性格特征,而且象征了某种阶层和人物,表现了现实的内容。本书由韩桂良翻译,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板式,让读者不仅能了解外国文学的艺术,更能通过阅读提高其自身英语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内容推荐 这本《克雷洛夫寓言选》是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对照寓言读物。《克雷洛夫寓言选》汇集了俄罗斯最杰出的寓言作家伊万·克雷洛夫的寓言。其寓言内容生动,情节紧凑,语言精练,几乎每一篇都是一个概括性很强的小小的现实主义戏剧。 目录 前言 克雷洛夫小传 两个乡下佬(七.21) 狮王教子(三.12) 小溪(二.9) 磨坊主(七.2) 大官(九.11) 狼落狗圈(二.8) 三个乡下佬(八.23) 分红利(二.6) 乌鸦和母鸡(一.4) 卵石和钻石(七.3) 悭吝人(七.18) 梭子鱼和猫(二.16) 驴子和夜莺(二.23) 蛇麻草(五.18) 特利施卡的大褂(四.8) 象当了执政官(二.22) 穷汉暴富(八.9) 四重奏(四.1) 明察秋毫(四.15) 猫和厨子(三.8) 歌手们(一.3) 农夫和雇工(二.19) 熊主管蜜蜂(五.7) 狗和马(八.16) 杰米扬鱼汤(五.1) 狼群和羊群(九.5) 影子和人(五.12) 老狼和狼崽子(三.5) 群鱼起舞(七.25) 梭子鱼(八.5) 鹅(三.15) 狮子和豹(二.2) 梳子(六.3) 作家和强盗(六.24) 母鹿和高僧(三.19) 狗情狗谊(二.5) 布谷鸟和公鸡(九.10) 农夫和大江(四.18) 麻袋(三.7) 命运女神和乞丐(五.22) 杜鹃和鹰(八.6) 毛驴(八.13) 主人和耗子(三.3) 农夫和绵羊(七.17) 剃刀(八.7) 镜子和猴子(五.8) 象受到宠幸(五.19) 狼和小耗子(七.20) 老乡落难(三.2) 马刀(八.10) 雨云(五.20) 笤帚(七.16) 鹰和蜘蛛(三.18) 商人(八.11) 猪(三.16) 狐狸遭冰冻(九.4) 富人米隆(八.14) 狼和狐狸(四.3) 夜鹗和驴子(八.17) 长尾猴和眼镜(—.17) 大象和鬈毛狗(三.4) 勤快的熊(六.23) 营造师狐狸(五.24) 命运女神来做客(五.26) 狮子、羚羊和狐狸(八.2) 先知(一.9) 驴和农夫(六.11) 羊群和狗群(六.18) 运货的马车(二.20) 潜海探宝(五.4) 一夫三妻(一.20) 杜鹃和鹁鸽(六.2) 树叶和树根(四.2) 狼和布谷鸟(二.17) 叛逆的暴民(一.21) 狐狸和土拨鼠(二.10) 农夫和强盗(四.14) 蚂蚁(六.14) 蛇和诽谤者(五.21) 两条狗(七.23) 石块和蚯蚓(五.6) 纸鸢(四.4) 松鼠当差(八.4) 农夫和斧子(五.13) 松鼠和画眉(九.2) 驴子和朱庇特(一.16) 猫和夜莺(七.24) 农夫和马(八.3) 蚊蚋和牧人(五.9) 狼和猫(八.19) 火炮和船帆(八.12) 鹰和蜜蜂(二.14) 狮子(八.22) 附:中译者的几点说明 试读章节 梳子(六.3) 为了给宝贝儿子梳理头发,妈妈买了把细齿梳回家。孩子他一头金发波浪起伏,柔软腻滑有如纤纤丝麻。孩子对新篦梳爱不释手,不管在背书还是在玩耍,他老是一边观赏着它,一边用它梳理自己的鬈发。此梳表现如何?不但不拉头皮,甚而一缕发丝都不牵挂;它平滑柔顺地在发间穿行。依孩子所见它价值连城。不料,梳子不知怎么给丢了。孩子他照旧玩耍照旧跑跳,满头秀发却就此乱糟糟。保姆想梳理一下,孩子便大叫: “我那把梳子到哪里去了?” 碰巧梳子又找回到手里,但梳在头上已前咬后挤:揪头拽发疼得人直掉眼泪。 “可恶的梳子,你像个魔鬼!”孩子大叫大嚷暴跳如雷。 可梳子却说: “小朋友,我还是我,是你的头发太乱活像个草垛。” 然而我这孩子却又恼又恨,把自己的梳子往河里一扔,如今用它梳头的是河神。 我这一生中常有所见闻,人们就这样对待忠言谠论。当我们天良未泯心地干净,我们便热爱真理奉其为神圣,对它俯首听命一一遵循;而一旦我们矫情心术不正,忠言谠论便充耳不闻。就像孩子般再也不愿梳头,因为此时头皮被揪得生疼。 作家和强盗(六.24) 就在同一时辰,有个盗犯被带进鬼影幢幢的森罗殿,站到最后审判的法官前(强盗在通衢大道上行劫,终于给套上绞架的绳索);另一位是声名卓著的作家,作品中浸透了精致的毒药,专行灌输不信神的邪恶,到处播撒腐化堕落,就像海妖歌声迷人,也像海妖致人死命。地狱中判事讲究抓紧时间,不兴官样文章拖拉迁延,顷刻间便作出判断。在两串可怕的铁链下面,悬挂着两口生铁大锅;罪犯就蹲在锅里边。强盗身下高高垒起柴垛,复仇女神亲自点着爝火,顿时烈焰熊熊烟火飞腾,连地狱拱顶也坼裂有声。法庭对作家似乎并不凶狠,锅下起初只勉强燃着火星;但时间越久火便越是炽盛。 经年历劫火势也未尝消停。强盗身下火堆儿早巳熄灭;作家锅底火势却越演越烈。看不到有消灾免罪的希望,秀才他痛苦难熬终于叫嚷,说鬼神中略无公正可言;说他在世时曾为人间增光;要是他确曾写得有点随便,那么身受的荼毒也太过痛惨;他决不认为比盗犯更有罪。这时,地狱三姊妹中有一位,通体生辉地现身在他面前,只见她发际响动着毒虺,手握一束鞭子污血腥秽,女神说: “你这可怜虫!是你在咒骂天道不公?还和强盗一起比罪较功?比起你来他的罪孽无足轻重。要说强盗凶狠残忍,他也确实恶贯满盈,但他必须活着才能害人,而你——即使当你骨骸成泥,即使白日高悬,晴空万里,不再照见你有新的罪行,你那些作品不仅不减其毒,反而,一旦沾染,毒性与日俱增。看吧,(她这里燃灯给他照明)你看看所有这一切罪孽以及这不幸——都是你的德行!看这些孩子,他们玷辱家门——使那些做父母的疾首痛心。是谁戕害了他们的心智灵魂?你。谁又在嘲弄名教传统,视纲纪伦常不过是儿戏种种,诬称人间灾难都是它们罪过,还拼命拆散维系社会的链锁?是你。把渎神称作文明是不是你?还把纵欲和放荡都裹上典雅迷人的外衣?看吧,那儿整整一个国家,沉湎于你的邪说无以自拔,充斥着偷盗抢劫和无辜残杀,暴乱反叛和纷争倾轧,竟被你引到了覆灭的悬崖!这里每一滴血泪都唯你是问。你竟敢胡言乱语顶撞神明?而往后又有多少新的罪孽,因你的书本在人间降生?你罪有应得理当服罪折心!”愤慨的复仇女神说完——便砰一声把铁锅盖紧。 英译者说明: 似乎不必怀疑,克雷洛夫在写这一篇极端讽喻的寓言时,正时时想着伏尔泰。克雷洛夫的法译者在译注中说:“我们宁愿相信,不管他有什么错失谬误,这位倡导宽容博大无间的人,这位对如此众多有效和人道的改革的热情推动者,这位对如此众多无辜人类的激情保护者,在寓言中的那个米诺斯冥王身上所展现的严酷程度,要比他在真实的判官身上多得多。” 母鹿和高僧(三.19) 年轻的母鹿刚失去心爱的幼犊,正苦于乳房鼓胀却无处施哺,她在丛林中发现了两头狼崽,便柔肠百转当起了圣洁的慈母,随即给他们一一授乳。树林中还住着一位高僧,母鹿此举使他大为吃惊,他说: “你真糊涂!你爱的是谁?你是给谁布施你的奶水?是指望此辈报答你的恩惠?最可能倒是——你血溅狼嘴。你难道不知道他们残忍?” “完全可能。”母鹿启口回禀,“但我对这点没仔细用心,也不想为此事多费精神。此刻唯有母爱使我动情;若不是我授乳哺育他们,这母乳也将使我痛苦难忍。” 一片至诚以慈悲为本,他普度众生从不图报恩。若不与同胞亲人共享其成,仁者便以有余为负担不堪其重。 P55-59 序言 笔者在这里向英语读者奉献的这份散文译作,其诗体寓言原作在其祖国俄罗斯享有的那种普遍声望,或许是在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大可能期待的。在俄罗斯,这些寓言诗故事活跃在人们的唇舌之间,活跃在老少贫富各类人群的记忆之中,成了俄罗斯人的某种“传家宝”。而在国外,它们却常常会有被当做某种海外奇谈或诸如此类的危险。寓言诗的独特优异之处在于它精巧的语言运用和艺术的诗体结构;因此,当它们被译介成另一种语言的散文体之后,要让读者构建起有关原文优异之处的充分认知,大概可能性极小。但是,即使披上另一种语言的外衣,我以为,散文译本也依然能弓i起读者的兴趣并博得他们的喜爱——只需读者足够宽宏,明白散文译本并不容易,而不利条件却很多。原作的闪光点自然会受到遮掩,原作的乐感会整体变得迟滞,但原作中对人类心底深处的意念和动机的敏锐审视,对兽类世界中盛行的那种难以言喻的感受所作的直白解读,以及把故事讲述得既清晰又周全的技能,所有这一切都会在散文译本中保留着;这方面应该能得到异国读者的赞赏。译本中遣词造句所提供的俄罗斯人生活图景,对于所有肯花点气力研究它们的读者来说,也都是可以理解和把握的;对一个陌生的心灵来说,它们所传递的有关俄罗斯人生活方式和习俗的理念,远远要比从某些知识贫乏、但凭想象提笔作画的画家最用心思的图画中所得的要多要好。例如,在《两个乡下佬》、《老乡落难》、《三个乡下佬》、《农夫和雇工》以及诸如此类的故事中,你将找到有关俄罗斯普通百姓言行举止的大量信息,尽管他们也是数以百万计的我们欧洲同乡,但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却比了解中国入或美洲印第安人少多了。更让人感兴趣的应该还有某些寓言故事所呈现的,在俄罗斯长期流行的对种种专制压迫腐败堕落的抗议;对以强凌弱、为富不仁、压榨穷人等种种社会现象的抨击。读者将欣喜地注意到,促使克雷洛夫提笔写下《农夫和大江》、《熊主管蜜蜂》以及《群鱼起舞》之类寓言故事的那种对受欺压凌辱的弱者深厚的同情,以及对罪恶的强权所表达的果敢义愤。这样的故事,即使是在脱尽奢华无所装饰,披挂上不寻常的散文外衣时,其吸引力也不可能被完全剥离转移。 很多译者都曾竭力把克氏寓言译成诗体。笔者则未尝试图冒此风险,而是把努力局限于创作一份自己所希望的忠实传达克雷洛夫诗作精神的散文译本。译本可能会因为外貌笨拙而有所欠缺,但它追求的目标在于保有一分照录原作的忠实。笔者唯一放任自己对所选寓言作出的冒昧处置是,有时舍弃了一些看来并不太必要的“道德说教”。克雷洛夫作为道德说教高手是从来不知倦怠的,但所有这些“说教”和“申明”,以及类似的结语和评点,都很容易使读者感到累赘。因此,假如连我自己额外加上的寓言注解也可能被证明是某种累赘的话,我不会感到丝毫意外。 笔者译介了克氏寓言全集近一半的篇幅。笔者舍弃的,有很多是克氏开始其寓言写作时改写他人的作品,笔者以为稍收几篇作为代表也就足够了。其余的,看来较少独创和不太典型的篇章,以及某些在当时和对当事人来说有意义和趣味,但后来却显得比较缺乏要领的篇章,笔者也都舍弃了。必须时时切记于心的是,克氏寓言绝非仅仅是某种文学花絮,炮制出来只为暂时的取乐和虚荣,并不追求任何有用的结果,也并不提出任何严肃的理念。实际上,犹如一定之规,克氏每一则寓言都在传递或有价值的警示,或有益的惩戒规劝。 在结束本前言之前,笔者希望对几位曾鼎力相助的作家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某些至今无法解释清楚的原因,俄语文本的英译译者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全都不愿提起先行译家的做派,而按理,先行者会使后来者完成其任务相对容易得多。大量地利用——不说是全盘利用吧——俄语文本的法语译作或德语译作,然后完全地只字不提受惠匪浅,这几乎成了我们这行里的一种常规陋习。这样的行为,依笔者浅见,也太不明智了。因为,它会很容易让有此爱好者受到难堪的评点。笔者以为,在译介俄语之类不太熟稔的语种文本时,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利用前辈译家提供的帮助;当然更应该让此类帮助得到坦荡的承认和感谢。 笔者本人的情况是,尽管译本译自俄语原作,但必须在这里表达笔者对查理·帕尔费先生(Mr.Charles Patfait)的法语诗体译作、费迪南德·托尔内先生(Mr.Ferdinand Tomey)以及另一位未加署名的德国夫人@的德语诗体译作的感谢之情——这些译本都极其忠实可靠,尤其是考虑到其艰难玉成就更是可贵了。至于克雷洛夫传记部分,那我几乎完全要归功于由圣彼得堡科学院普列特尼夫先生(Mr.Pletnef)、洛巴诺夫先生(Mr.Lobanof)和格罗特先生(Mr.Grot)等作者所写的纪念论文(俄文文本)了。 笔者很高兴有机会表达对格罗特先生众多善意帮助的由衷感激之情,尤其是他所赠予的由克涅维奇先生(Mr.Kenevich)撰写的那份杰出而又周密详尽的评论文章,让我从中汲取了译作结尾插入的大部分注解。 最后,笔者必须向另一位俄国朋友亚历山大·奥涅金先生(Mr.Alexander Onegine),表示感谢。他担当起了为译作进行复核校阅的重任,并因此使笔者免除了常为自己不经意间极有可能留下种种失误的担心,而这种担心就像是一抹阴影,始终伴随着译者在万难钦羡的译作进程中踽踽而行。 W.R.S.R.于内殿 1868年12月14日 书评(媒体评论) 克雷洛夫的文字并非只是寓言,那还是小说,是喜剧,是充满幽默的正剧,是极具讽刺性的文学。总而言之,那并非简单的寓言。 ——别林斯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