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塞德兹的天才教育
分类
作者 (美)鲍里斯·塞德兹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塞德兹的天才教育》是20世纪初的一本教育学名著。作者鲍里斯·塞德兹博士在学习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发展了“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理论,培养出一位奇迹般的天才——威廉·詹姆斯·塞德兹。根据教育儿子的感悟,同时也为了反驳当时流行的“天才遗传论”,塞德兹博士撰写了自己唯一的一部教育学论著——《俗物与天才:塞德兹天才教育法》。此书一经面世,便获得了巨大的反响。人们认可了塞德兹博士提出的一个个极其精辟、深刻的教育理念,此书被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奉为教育孩子的圭臬之作。

内容推荐

塞德兹博士深深体会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发展了“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理论,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但绝大多数的“天才”恰恰都被他们的父母用非常失败的教育方法培养成了庸才。因为这些孩子被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他们的行动受到了一些限制,内心受到了压抑,长大后很难不成为平庸的俗物。俗物的特征,就是惟命是从,就是异常师舌,没有自己的一点见解,害怕受到批评,全盘接受别人教给他们的东西,而没有任何的怀疑。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见到这样的孩子。他的儿子威廉·詹姆斯·塞德兹,即小塞德兹,正是在他的教育理念的培养下成为一名享誉天下的奇迹般的少年天才。

这部《塞德兹的天才教育》是鲍里斯·塞德兹博士教育孩子的心得感悟。该书是一部教育学名著,在当时和后来的时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一代又一代的父母们奉为教育孩子的圭臬之作。这些父母都非常认同塞德兹博士提出的精辟、深刻的教育理念。

在这部《塞德兹的天才教育》中,塞德兹博士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也详细地记述了小塞德兹的成长历程。其实,小塞德兹的成长历程就是塞德兹博士“天才教育法”的具体实践。

目录

第一章 天才与俗物的诞生

 我的天才儿子小塞德兹

 两种教育制度的对比与缺陷

 天才并非天生,而是培养出来的

 天才与俗物的区别在哪里

 现行的教育制度培养不出天才

 学校很难培养出大师级的人物

第二章 天才来源于早期教育

 刚一出生就开始的早期教育

 把握住孩子究理精神的萌发期

 为孩子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学习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

 片面教育可能会毁掉孩子

第三章 幼年时的教育决定一个人的品质

 国家的前途取决于个人的品质

 品质是通过教育来塑造的

 俗物的品质是低俗教育的恶果

 让孩子学会善待他人

 有勇气的人才能成功

第四章 好性格决定孩子的一生

 家庭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孩子的性格

 不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别让错误的见解害了孩子

 不要约束了孩子的个性发展

 引导孩子尽快地从阴影中走出来

 不要用纪律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第五章 充分地发掘孩子的潜能

 音乐是让孩子成为天才的潜在因素

 错误的教育会限制孩子潜能的发挥

 用游戏激发孩子的潜能

 教孩子学会突破思维的定势

第六章 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

 孩子要能明辨是非

 不要让孩子盲目乐观

 要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判断力

 教孩子学会看清楚现实

 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要有合理的反抗精神

 看待事物要看其出发点

 要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质

第七章 把握住孩子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机

 让孩子疯狂地热爱知识

 培养孩子追求真理的精神

 鼓励孩子全面地摄取知识

 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

 教孩子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孩子的教育完全取决于父母本身

第八章 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拥有智慧

 培养孩子有独到的见解

 让孩子做有首创精神的人

 要保护孩子的究理精神

 不要给孩子消极的暗示

 打开孩子智慧的天窗

第九章 有效鼓励才能让孩子进步

 多一次机会就能给孩子带来希望

 鼓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让孩子尽情地表现自己

 不要总是事事都去帮助孩子

 让鼓励建立起孩子的独立人格

 不要忽略了对孩子的鼓励

 心理上的打击将会毁掉孩子

第十章 加强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善于肯定孩子的能力

 不要将孩子与他人作比较

 帮助孩子恢复自信心

 孩子失意时要及时给予帮助

 用关心与支持来培养孩子的自信

第十一章 让孩子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不要以孤僻来彰显与众不同

 让孩子在挑战中获得快乐

 不用条条框框约束孩子

 让孩子不要拘泥于小节

 要特别重视孩子的精神卫生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天才与俗物的诞生

我的天才儿子小塞德兹

我先来介绍一下我的孩子——威廉·詹姆斯·塞德兹。1914年,15岁的小塞德兹毕业于哈佛大学。我这样说绝非是为了自吹自擂,因为我也非常讨厌浮夸的人,但是我的孩子正是这本书的起源。

如果没有儿子,恐怕我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写一些类似《暗示的心理》、《双重人格》、《精神病理学研究》的精神病学方面的书籍,而根本就不会想到要写一本教育学方面的书。我承认我在这方面并不是专家,但儿子的成就给了我莫大的勇气。

与其他孩子相比,小塞德兹的经历就像一个传奇。他从1岁半就已经开始接受教育,到了3岁的时候就能够用母语进行自由阅读和书写了,这样的表现在同龄孩子中是十分少见的。他5岁的时候,看到家里的骨骼标本,就开始对人体感兴趣,并开始学习。不得不承认,他的学习能力卓尔不凡,因为没多久他就去参加行医开诊考核的初试了。当小塞德兹走进考场的时候,主考官非常生气,他看到一个如此幼小的男孩来参加考试,以为这不过是有人开了一个不合时宜的玩笑。但是,在别人诧异的目光中,小塞德兹做完了所有的考题,并获得了合格的成绩。

更为神奇的是,小塞德兹在6岁那年,和别的孩子一样上了小学。那天我记得很清楚,上午9:00我把他送到了学校,他被编人一年级,但是到了中午12:00,他的妈妈去学校接他的时候,他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虽然,我在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也很好,但却没有像孩子一样进步神速。就在那年,小塞德兹读完了小学的所有课程。

到了第二年,小塞德兹7岁了,他很想去中学学习一些更为高深的知识,但是他的愿望却落空了。因为年龄过小,很多学校都拒绝了他。出于无奈,我只好让他在家自学。他的主要学科是高等数学,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将古今语言学等知识都学过了。

到了他8岁的时候,终于有学校肯接收他了,而且那所学校很快就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小塞德兹的每门学科成绩都异常优秀,尤其是数学更是出色,因此学校允许他免学,并让他帮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数学作业。由于这段落时间的功课十分轻松,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小塞德兹就用剩余的精力去试着编写天文学、英语语法、拉丁语法的教科书。这些教科书编写出来之后,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虽然小塞德兹非常喜欢他的中学生活,但是因为中学的知识他已全部掌握了,为了避免浪费生命,我只好再次让他退学。

这时,小塞德兹已经小有名气,有许多人前来考他,而且这些人都感到非常惊奇,对小塞德兹赞叹不已。期间,马萨诸塞工学院的一位教授出了一道题,这道题是他在德国参加博士考试时遇到的最难的问题,小塞德兹却很快就做完了,那时他刚刚9岁。

在9岁到10岁这两年,他都在家里自学。直到11岁进入哈佛大学,他终于又过上了他喜欢的学校生活。入学不久,他对一道有关第四象限的数学难题进行讲演,结果让那里的教授们大吃一惊。在大学的第二年,他才12岁,却非常擅长使研究生们感到头痛的高等数学和天文学,还会用希腊语背诵《奥德赛》、《伊利亚特》等原著作品。除此之外,他还十分喜欢语言学和神学,在伦理学、美国史、古代史等方面也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同时,他还通晓政治和宪法。他的兴趣广泛和知识丰富,让我这个做父亲的也感到十分惊讶。

小塞德兹15岁的时候就作为哈佛大学的优等生毕业了。为了考取博士学位,他继续在研究生院里学习。有人也许觉得我不遗余力地夸赞自己的孩子,未免太不谦逊了,以为我无非是想证明自己的孩子是个空前绝后的大天才。事实上,我绝无此意,如果您能耐心读下去,就会发现我的真正意图并不在于此。

1914年,也就是小塞德兹大学毕业的那年,这年对于哈佛大学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像小塞德兹这样的毕业生不止一个,塔夫脱大学神学教授巴尔博士的孩子阿道夫·巴尔,比小塞德兹稍晚一点,13岁半进人了大学。虽然一般的大学生都是四年毕业,但是他却提前一年就毕业了,并去研究生院专修法学。还有一位奇才是诺波特·威纳,他是哈佛大学斯拉夫语教授威纳博士的孩子。他10岁就上了塔夫脱大学,14岁就毕业了,然后又进入了哈佛大学的研究生院,18岁时就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看到了这些介绍,很多人都会感到十分惊叹,认为这就是世人所说的神童。但是,一些有见识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古语曾说过“十岁神童,十五岁才子,过了二十岁是凡人”。所以,觉得神童们的黄金时代也是非常短暂的,只要过了某些时期,就会发现这些神童也不过是俗人而已。

但是,我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告诉大家,这种普遍的认识其实是错误的。不要认为小塞德兹等人是上帝心情好时偶然创造出的神童,其实他们完全是因为接受了人间的某种教育而成长为天才的。

让我们来看看吧,就在大家惊叹3个神童同时出现在一个大学时,一批神童也相继登场了,他们是巴尔和威纳的兄弟姐妹们。正是因为他们在同一个家庭中,接受了相同的教育,所以他们都能够取得不凡的成绩。比如,在阿道夫·巴尔进人哈佛大学的那年,他15岁的姐姐莉娜也进入了拉德克里夫女子大学,并且在同一年和巴尔一起毕业。而他们的妹妹玛丽安和弟弟洛夫,也在前一年上了大学,当时他们的年龄分别是14岁和12岁。诺伯特·威纳的第一个妹妹康斯坦斯,也在14岁的时候进入了拉德克里夫女子大学,而他的第二个妹妹也在12岁时进入了同一所大学。

这样的事实完全可以证明神童来自偶然的言论是错误的,因为世界上不可能有这么多偶然的现象,无论是用神学还是概率学都解释不通。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些天才儿童是某种教育的结果。作为小塞德兹的父亲我非常清楚,这些有着不凡成绩的天才孩子,其实是用先进的教育方法培养出来。

这种先进教育方法的起源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是德国的法学家卡尔·威特的父亲写的,书中详尽地记述了这位著名的天才,在14岁之前接受教育的过程,并首次提出要对孩子进行早教的观点。《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写于1818年,可以说是世界上关于早教最早的文献。但是,这一伟大的著作却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几乎绝版。我想,这与人们因循守旧、不接纳新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归咎于老威特写的文章不够吸引人。虽然,老威特在教育学上是一位领航者,但他的真知灼见却被他杂乱的写作方法和枯燥的议论淹没了,这真是件遗憾的事情。

P1-3

序言

鲍里斯·塞德兹,1867年出生于俄国乌克兰的一个富裕家庭,由于政治迫害,他于1887年独自来到美国,开始了贫困的移民生活。他一边艰难地谋生,一边积极努力地学习,并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师从美国心理学教育之父詹姆斯博士。1894年,他顺利拿到学士学位,之后,又相继获得哈佛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他是美国20世纪初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教授,最具影响力学者之一。

塞德兹博士深深体会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老师詹姆斯博士的影响下,他接触到了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同时他还利用自己对心理学的研究,发展了“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理论,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他的儿子威廉·詹姆斯·塞德兹,即小塞德兹,正是在他的教育理念的培养下成为一名享誉天下的、奇迹般的少年天才。

小塞德兹1岁多时就开始接受父亲的教育,3岁能用母语流利地读写,5岁开始学习生理学,6岁上小学,8岁上中学,中学期间编写了天文学、英语语法和拉丁语语法的教科书,9岁能解答博士级难题,11岁考入哈佛大学,入学不久,他就能讲解四维空间这样的数学难题了,15岁从哈佛大学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塞德兹博士说:“如果没有儿子,恐怕我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写一些类似《暗示的心理》、《双重人格》、《精神病理学研究》的精神病学方面的书籍,而根本就不会想到要写一本教育学方面的书。我承认我在这方面并不是专家,但儿子的成就给了我莫大的勇气。”

上面提到的这本教育学方面的书就是《塞德兹的天才教育》(原名《俗物与天才》)。在这部书里,他阐述了一种思想:没有天生的天才,天才不是遗传的,天才都是先进教育方法产生的必然结果。当然,他也是用这种理念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塞德兹博士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但绝大多数的“天才”恰恰都被他们的父母用非常失败的教育方法培养成了庸才。因为这些孩子被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他们的行动受到了一些限制,内心受到了压抑,长大后很难不成为平庸的俗物。俗物的特征,就是惟命是从,就是异常听话,没有自己的一点见解,害怕受到批评,全盘接受别人教给他们的东西,而没有任何的怀疑。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见到这样的孩子。

孩子是否会成为“天才”,并非先天决定的,而是后天的教育环境所左右的。不同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就会培养出不同的孩子。每一个被称为“天才”的孩子,一定都是因为他接受了某种特殊方法的教育。

这部《塞德兹的天才教育》就是塞德兹博士教育孩子的心得感悟。该书是一部教育学名著,在当时和后来的时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一代又一代的父母们奉为教育孩子的圭臬之作。这些父母都非常认同塞德兹博士提出的精辟、深刻的教育理念。

在这部书中,塞德兹博士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也详细地记述了小塞德兹的成长历程。其实,小塞德兹的成长历程就是塞德兹博士“天才教育法”的具体实践。

在书中,塞德兹博士反复提到哈塞父子。哈塞先生是塞德兹博士的好朋友,而哈塞先生的儿子也是小塞德兹的玩伴。他们两家交往甚好,但他们的教育方式却大相径庭。通过两种教育方式的鲜明对比,塞德兹博士非常直观地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与方法,从而给读者到位与深刻的提醒。不过,本书中的哈塞父子,是半虚构半真实的人物,塞德兹博士有意地将一些“俗物”的特征套在了他们的身上,目的只是更加详尽地阐述他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塞德兹博士所提出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正因为如此,哈佛大学前校长柯兰特才向广大的父母大声呼吁:“我建议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去读一读《塞德兹的天才教育》这本书,因为我非常想看到哈佛大学的林荫道上都是小塞德兹这样的天才。”

其实,一个天资非常好的孩子,如果没有接受科学的教育,那他很可能就会变成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一个天资很差的孩子,如果他接受到了正确、科学的教育,那他很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天才。也就是说,天才也好,普通人也罢,其实都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我们在编译本书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尊重了原著的内容,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习惯,我们也对很多生涩难懂的地方做了大量的修订工作,从而使得本书变得通俗易懂,更具有可读性、实用性,进而让读者更有效地培养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