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无障碍阅读)(精)》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描写了主人公阿廖沙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的生活经历。阿廖沙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和外婆带到外公家。这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家庭。外公是一个小染坊主,已濒临破产。他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两个舅舅也粗野自私,经常为了家产争吵斗殴,第三代也受到很坏的影响。阿廖沙在这里每天看到的是令人作呕的丑事,但他得到外婆的疼爱,受到外婆所讲故事的熏陶,这对他以后的文学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小说通过童年阿廖沙的所见所历,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俄罗斯低层市民的生活及情感。
《童年(无障碍阅读)(精)》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其诸多重要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一本书。它记叙了作家从4岁至10岁这一时期的生活断面,也就是他的少年时代的生活,着重表现了一个来自底层的孩子生活的艰辛和革命意识觉醒的过程,也从各方面描写了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和国民的众生相,既抨击了黑暗,也展示了光明。
可这也没用,第二天,走到半路,萨沙突然脱了鞋,一只扔向一个方向,然后穿着袜子跑了。
小老头大叫一声,忙去捡鞋,然后无奈地领着我回家了。
全家人一起出动,到晚上才在一个酒馆里找到正在跳舞的萨沙。
大家都很沉默,也没打他。他悄悄地对我说:“父亲、继母、祖父,谁也不疼我,跟他们在一起实在没法活了!”
“我找奶奶问问强盗在哪里,咱们投奔他们去吧,怎么样?”
我不想和他一起跑,我那时的理想是做一个留着浅色大胡子的军官,而这个理想的实现,需要我现在上学。
萨沙说:“也好,将来,你是军官,我是强盗头了,咱们俩就打了起来,谁胜谁负还难定呢!不过,我不会杀死你的!”
我们就这么定了。
外祖母进来,看了看我们说:“唉,怎么样啊?我的小可怜们,一对碎砖烂瓦!”
然后,她开始大骂萨沙的继母,又顺便讲了个故事:聪明的隐士约那年轻的时候,和他的继母请求神来断他们的官司;约那的父亲是乌格里奇人,是白湖上的渔夫。
妻子要杀夫,灌酒又灌药。昏睡的丈夫被扔进了橡木船,好像进了棺材一样。妻子拿起桨,划到湖中央。漆黑的深渊里,她要干伤天害理的勾当。用力一按船帮,小船翻身,底向了上。丈夫沉入水底,她匆忙游回岸上。疲惫地躺在地上,她号叫,她哭泣,假装无比的悲伤。善良的人们相信了她,和她一起悲伤:“噢,可怜的寡妇!不幸降临在你的头上;命运是上帝的安排,死亡也是命定的,不可更改。”只有继子约努什柯,不相信后妈的眼泪。他把手放在她心口上,说起话来不慌不忙:“啊,我的灾难之星,我的后娘,卑鄙的黑夜之鸟,眼泪骗不了知情的我:你的心因快乐而狂跳!问上帝,问神灵,哪位拿出钢刀,抛向圣洁的天空,真理属于我,就杀死你;真理属于你,钢刀就落在我身上!”后母怒目相向,喷出恶毒的光,挺起身来,她申斥约努什柯:“你这个畜生,你这个不足月的孽障,怎么会有这种奇想?”大家听着看着,感觉必有文章。人人暗自思想,交头接耳一个劲儿商量。最后,一个老渔夫跨出人群,鞠个躬。宣布大家的决定:“请把钢刀,放在我的右手上,我抛刀上天,它会落在某个人的身上!”他握刀在手,抛向天空!左等右等,刀未下落。大家一声不响,脱帽在空遥望。早霞红艳艳,还是不见刀光!后母冷冷地笑,刀影恰在此时直落尘埃,穿透了她的心脏!善良的人们一起下跪,祷告灵验上帝:“伟大的主啊,感谢你主持公道!”老渔夫拉起约努什柯的手,领他去了远方。远方的修道院在凯尔仁查河畔,紧挨着看不见的基杰查城……
早晨醒来时,我身上都是红点,出天花了。人们把我绑在顶楼上,我做了许多怪梦,有个噩梦差点要了我的命。
只有外祖母来喂我饭吃,像喂小孩似的。她给我讲了很多新童话。
在我快好的时候,就不用被捆在床上了。只是手上还缠着绷带,这是为了防止我抓脸。
有天晚上,外祖母比平常来得要晚,这使我有点惊慌。突然,我发现她躺在台阶上,脸向上,脖子上流着血,有一只绿眼睛的猫正一步步向她逼近。
我冲开窗户,跳了下去,躺在雪地上,很长时间都没有人发现我。我的两条腿失去了知觉,在床上躺了三个月。
无数个风雪之夜,忧郁的风声吹得烟囱呜呜咽咽,乌鸦长鸣,半夜狼嗥,在这种音乐的伴奏下,我的身心都在成长。
胆怯的春天,小心翼翼地从窗外来到了我身边,猫儿开始歌唱,冰柱断裂,融雪成水,滴答有声,马车铃声也比冬天多了。
外祖母还是常常来,到后来她身上的酒味儿越来越重,再到后来她总是带一只大白壶来藏到我的床底下。
“亲爱的,别告诉你外祖父那个老家伙!”
“你为什么喝酒?”
“这个你不用多问,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她喝了一口酒,甜蜜地说:“噢,我的小宝贝儿,昨天咱们讲什么来的?”
“讲到什么地方了?”
就这样我们又开始了一天的话题。
关于我父亲,是她主动讲的。那一天,她没喝酒,疲惫地说:“我梦见了你的父亲,好像看见他走在旷野里,手拿一根核桃木的棍子,吹着口哨,后面跟着一条花狗……”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梦见他,他的灵魂还在四处漂泊……”
她讲了好几个晚上父亲的故事。我爷爷是个军官,因为虐待部下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我的父亲就是在西伯利亚出生的,从小就生活得很苦,经常从家里跑出来,爷爷抓住他,经常揍他……“小孩总得挨打吗?”我问。
“当然。”
我的奶奶很早就死了,父亲9岁那年,爷爷也死了。
父亲自此开始了流浪,在市场上给瞎子带路,16岁那年到了尼日尼,20岁上成为一个好木匠。
他做工的作坊在柯瓦里赫,与外祖父的房子相邻。
“围墙不高人胆大,”外祖母笑着说,“有一回我和瓦留莎在花园里采红子,你父亲从墙外跳了进来,他来求婚了!”
“我问:‘年轻人,为什么跳墙?’他跪下说:‘阿库琳娜·伊凡诺芙娜,我的身体与灵魂都在你面前,瓦留莎也在这儿,请帮帮我们吧,在上帝名义下,我们要结婚!’我呆住了。回头一看你母亲,她面孑L涨红,躲到了苹果树后面,正给他打手势呢!
“‘好啊,你们倒想得好!瓦留莎,你疯了?年轻人,你配摘这枝花吗?’那时候,你外祖父还是个阔佬,儿子们还没有分家,声名显赫,颇为骄傲。P162-164
走近作者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出身贫苦,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起他开始独立谋生,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磨炼了高尔基的斗志,促使他将早年的经历著成了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人物剪影
阿廖沙: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过程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的缩影。他不向丑恶势力屈膝,坚强而善良,勇敢而自信。生活的困苦并不能使他退却,他总是坚强地生活下去,他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走向光明。
艺术特色
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作品运用了多视角描写手法,语言生动活泼,选取了作家独特的亲身经历。同时,注意把握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主题——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