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帆主编的《史记(无障碍阅读学生版)》是司马迁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是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也是历史的真实再现。在这里我们寻觅古贤人的踪迹,感慨曾经的惊心动魄,思量曾经的纷纷扰扰,也真切地感受历史的豪迈、悲壮与辛酸,体会中华历史的博大精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史记(无障碍阅读学生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汉)司马迁 |
出版社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程帆主编的《史记(无障碍阅读学生版)》是司马迁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是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也是历史的真实再现。在这里我们寻觅古贤人的踪迹,感慨曾经的惊心动魄,思量曾经的纷纷扰扰,也真切地感受历史的豪迈、悲壮与辛酸,体会中华历史的博大精深。 内容推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宇。司马迁写作的《史记》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迄的编年史、以地域划分的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 程帆主编的《史记(无障碍阅读学生版)》用浅显易懂的白话文讲述《史记》中的精彩故事。 《史记(无障碍阅读学生版)》用丰富的资料性图片,再现历史人物的风采。 目录 本纪 本纪概述 五帝本纪 夏本纪 殷本纪 周本纪 秦始皇本纪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世家 世家概述 吴太伯世家 鲁周公世家 管蔡世家 陈杞世家 晋世家 楚世家 越王勾践世家 郑世家 赵世家 魏世家 孔子世家 陈涉世家 外戚世家 萧相国世家 留侯世家 陈丞相世家 列传 列传概述 老子韩非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 伍子胥列传 商君列传 苏秦列传 张仪列传 孟尝君列传 平原君虞卿列传 魏公子列传 春申君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 李斯列传 蒙恬列传 淮阴侯列传 扁鹊仓公列传 匈奴列传 卫将军骠骑列传 太史公自序 试读章节 申生显灵 惠公继位以后,按照相关的礼仪重新安葬了已故的太子申生。这年秋天,晋国的大臣狐突前往曲沃办事,竟然在那里遇见了申生的灵魂。申生让狐突上车。,然后告诉他说:“我们现在的国君夷吾如此傲慢无礼,背信弃义。因此我打算请求天帝,把晋国送给秦国,让秦国来主持我的祭祀。”狐突回答说:“我听说神不会享用自已宗族以外的祭祀。如果你执意这样做,你的祭祀不等于断绝了吗?希望你认真考虑考虑这件事情,不要贸然行事啊。”申生听后顿时有些醒悟地说道:“好吧,我再重新和天帝谈谈这件事情。十天以后,我将会借助一个巫师的肉身,在新城西侧显现我的灵魂,到时你一定要去见我。”狐突答应到时候再见面,说完,申生便不见了。 十天以后,狐突准时前往指定地点与申生见面,果真看见了一个巫师。申生借助巫师的口告诉他说:“天帝答应了我的新的请求,他要惩罚有罪的人,让他在韩原战败。”此后,在晋国民间就开始广泛地流传着一首童谣,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太子申生改葬了,十四年以后,晋国也不会昌盛。昌盛会在国君的哥哥在位的时候。” 韩原之战 惠公六年(前645),秦穆公率领军队讨伐晋国。晋惠公问他的大臣庆郑说:“秦军已经深入到了我国的国境,现在我们该怎么办昵?”庆郑对惠公的所作所为一直心有不满,便只好无奈地回答说:“当年,秦穆公曾经护送您回国继位,而您继位以后违背了当初许下的割地诺言。前两年,我国发生饥荒,秦国运来粮食救助我们,而秦国饥荒的时候我国却乘人之危,发兵进攻人家。现在秦军深入我国境内,不也是理所应当的吗?”听了庆郑的话,惠公感到十分惭愧。为了保卫国土,他决定亲自领兵去迎击秦军。出征之前他命人为选择给自己驾车和护卫的人占卜,结果显示庆郑可胜任。但惠公认为庆郑这个人为人不恭顺,经常冒犯自己,于是便改用步阳赶车,家仆徒为护卫,没有按照占卜的结果行事。 秦晋两国军队在韩原展开激战。由于晋惠公的马车很笨重,所以陷在了泥里。秦军眼看就要追来了,形势非常急迫,而旁边没有人,惠公情急之下,只好召呼庆郑过来赶车。而庆郑则说:“您不按照占卜的结果去做,失败了不也是应该的吗?”说完他迅速地离去了。惠公侥幸逃脱后,便更换了自己的车夫与护卫,继续率军迎击秦穆公。秦军的战士们斗志昂扬,冒死打败了晋军。晋军全线败退,惠公也被秦军俘虏回国。 不久,秦人打算杀死晋惠公来祭祀上帝。晋惠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为了营救弟弟,她便穿上丧服,跑到穆公面前痛哭流涕。穆公平时非常宠幸夫人,见她这样便只好慨叹道:“我军俘虏了晋惠公,这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而你却这样的悲痛,看来我是不能杀他了。我听说唐叔虞刚被封的时候,萁子就认为他的后代一定会昌盛。现在看来,晋国还不能灭亡啊!”于是,秦穆公与晋惠公在王城订立了盟约,答应释放他回国。晋惠公则派吕省等人先行回国,告诉国人说:“我虽然得以回国,但是已经没有脸面再见社稷宗庙和大臣百姓,你们选定吉日让太子圉继位吧。”晋国人听到惠公的话,全都感动地哭了。然后吕省又回到秦国,向惠公复命。秦穆公问他说:“晋国能和睦吗?”吕省回答说:“恐怕不能,有的百姓害怕失去国君而引起国家的内乱,殃及到自己的家人,他们对太子圉的继位与否并不关心,都说: ‘我们一定要报仇,宁肯服侍戎狄也不能屈服于秦国。’另外一些人则爱护惠公,知道晋国有负于秦国,只希望秦国能大人大量,把惠公释放回国。他们说:‘如果秦国真能不计前嫌,我们一定会报答它的恩德的。’因为国内有这样两种不同的主张,所以不会和睦。”为了安定晋国,履行盟约,秦穆公把晋惠公安置到更高档的住处,并且馈赠了国君规格的饮食。不久,晋惠公便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惠公回国以后,诛杀了庆郑,重修政教。,并且与大臣们谋划说:“公子重耳流亡在外,诸侯大多想要护送他回国继位,以从中得利,因此我们应该除掉他。”惠公想派刺客到翟国去刺杀重耳。重耳得到消息后,迅速逃到了齐国。 怀公短命 当晋惠公还是公子在梁国流亡的时候,梁国国君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个女子为公子夷吾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有一次,梁国国君命人占卜这两个孩子的前途,结果是男孩将做人家的臣仆,女孩将做人家的妾。梁国国君知道后非常失望,为了避免这样的晦气,他就给男孩取名叫圉,女孩起名叫妾。后来夷吾回国继位,圉便被立为了太子。 韩原战败后,晋惠公为了稳定与秦国的关系,派太子圉到秦国做了人质。秦穆公对此很高兴,将一名秦国女子嫁给圉作为妻子。几年以后,晋惠公得了重病,随时都有可能会死去,而晋国国内还有好几名公子,都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王位。太子圉得到这个消息后,忧虑地说:“我母亲家在梁国,如今梁国被秦国灭掉了,我失去了母家人的援助。在外我被秦国轻视;在内晋国人大多不支持我。国君如果病逝,我担心晋国的大臣们会轻视我,改立其他的公子为国君,我该怎么办呢?”太子圉便谋划和他的妻子一同逃回晋国,而他的妻子则说:“您是一国的太子,如今却困辱在这里,秦国让我这个婢女来侍奉您,是要稳定住你的心。您要是逃亡,我是不能跟您一起前去,但是身为妻子,我绝对不会将此事泄露出去。”太子圉只好和他的几名亲信逃回了晋国。不久,晋惠公去世,太子圉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晋怀公。 由于太子圉本来是在秦国的人质,所以对于他的逃离,秦国十分怨恨。秦穆公就派人联络同样流亡在外的晋国公子重耳,想要护送他回国继位。晋怀公打听到秦国的动静,心里非常害怕,就命令所有跟随重耳流亡的晋国人在规定期限内回国,到期不归的人,便诛杀他的全家。大臣狐突的儿子狐毛与狐偃此时跟随重耳到了秦国,狐突非常敬重公子重耳,所以不肯召他们回国。怀公听说以后,十分生气,便囚禁了狐突。他派人责问狐突为什么要这样做,狐突回答说:“臣的儿子侍奉公子重耳已经有好多年了,如今假如我召唤他们回国,那等于是叫他们背叛君主啊!我用什么道理来说服他们呢?”怀公见狐突不肯就范,就把他杀死了。因为类似情况被杀的人不在少数,所以怀公更加失去了民心。不久,秦穆公发兵护送重耳回国,而晋国的大臣栾枝、谷口毂率领他们的党徒为内应,向晋怀公发动攻击,结果晋怀公被杀死在高梁。重耳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晋文公。 P140-143 序言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数风流人物,谁是真正英雄?传统思想通常认为,英雄是战死疆场的勇士,是舍生取义的豪杰,是视死如归巍然傲立于天地之间的真男儿。然而,“慷慨就义易,从容赴克难”。活着,特别是在屈辱中不屈地活着,是需要比敢于赴死更大的勇气的。而能在屈辱中与命运抗争,并最终做出一番伟业的人,更可谓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大英雄!著述《史记》的司马迁正是这样彪炳史册的伟丈夫、大英雄。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人。其生卒年代,史无明文。史学大家王国维的《太史公行年考》认为司马迁生于景帝中元五年(前l 45年),卒于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享年六十岁。 司马迁的少年时代,“耕牧河山之阳”,曾经在家乡从事过一些农业劳动。这种劳作非生活所迫,而是一种自觉的锤炼,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司马迁在这“山环水带,嵌镶蜿蜒”的自然环境里成长,既被山川的清淑之气所陶冶,又对民间生活有一定体验。 十岁,司马迁随父亲司马谈至京师长安,师从儒学大家孔安国、董仲舒,系统地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父精通道家学说,对司马迁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司马迁的祖先并不十分显要,其家族世代担任太史的官职。但是司马迁和他的父亲都以此为荣,在他们的心目中,修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他们为此奉献了自己一生的精力。而写史著,成了父子两代人的追求。 大约二十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漫游,成为他人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行万里路,游历名山大川,不仅陶冶了他的情操,提高文学表达能力;同时让他广泛接触人民群众,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形成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其间进行的实地考查采访,更为他写《史记》搜集了第一手资料。这为《史记》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父亲司马谈病危时,立有遗志,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一部通史。司马迁一直记得父亲的遗志,他决心放法孔子编纂《春秋》,写出一部同样能永垂不朽的史著。 司马迁做了太史令以后,就有了阅读外面看不到的书籍和重要资料的机会。这为他以后著《史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是,资料整理工作非常繁复。由于当时的那些藏书和国家档案都杂乱无序,连一个可以查考的目录也没有,司马迁必须从一大堆的木简和绢书中找线索,去整理和考证史料。司马迁几年如一日,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几乎天天都埋着头整理和考证史料。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手写他的伟大著作《史记》。 天汉二年(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由于李陵事件触怒了汉武帝,司马迁被处以宫刑,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巨大转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面对朋友的误解,面对来自各界的嘲笑侮辱,面对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死是最简单易行的,选择死,是一种解脱。但是,为了《史记》,为了两代人的心愿,为了崇高的精神信仰,司马迁选择了痛下蚕室。 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前108年)为太史今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前95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共经过十六年。这是司马迁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宇。司马迁写作的《史记》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迄的编年史、以地域划分的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 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谮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样就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记事翔实的特点。 而司马迁爱憎分明的感情在《史记》当中表现得非常充分。司马迁高度评价了秦末农民大起义。陈涉出身贫农,是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可司马迁却将他和诸侯并列,放在“世家”当中来叙述。对陈涉率先起义、推翻秦朝的历史功绩,司马迁是完全持肯定态度的。 同样,对于历史上许多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英雄人物,司马迁也是大加赞赏。在《史记》中,司马迁还歌颂了那些为了反抗强暴,置自身性命于不顾的刺客以及救人急难、见义勇为的游侠。司马迁对这些人物进行大胆的歌颂,实际上便是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赏人民反抗强暴的愿望。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的语言叙述非常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司马迁广泛采用口头流传的谚语、成语、歌谣,而且不回避方言土语,通常叙述和人物对话和谐一致,虽明快但含蓄,话外有音,值得玩味,繁复而简洁,不拘一格,各得其所,一般都为人物特征的描写服务。《史记》的人物传记之所以这么出色,是与司马迁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分不开的。 一个人在遭到无辜的迫害以后,通常有两种选择:要么悲观消沉,要么发愤图强。而司马迁选择了后者。司马迁将自己心中所有的“愤”全部倾注到《史记》的创作中。司马迁独创了中国历史著作的纪传体裁,开创了史学方法上全新的体例。司马迁以个人传、纪为形式,以社会为中心记载历史,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司马迁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司马迁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人格将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