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活在哪里或是怎样活着,只要留有生命,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这句话来自《安妮日记》,日记的作者是不满16岁的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日记记录了面对种族迫害,安妮一家藏身密室两年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与此同时,日记也记录了一个处在成长期的少女寻求自由的心路历程。
本书是《安妮日记》的名家导读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安妮日记(名家导读本)/世界少年文学精选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德)弗兰克 |
出版社 |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不管活在哪里或是怎样活着,只要留有生命,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这句话来自《安妮日记》,日记的作者是不满16岁的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日记记录了面对种族迫害,安妮一家藏身密室两年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与此同时,日记也记录了一个处在成长期的少女寻求自由的心路历程。 本书是《安妮日记》的名家导读本。 内容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3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安妮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小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这就是《安妮日记》一书。本书是《安妮日记》的名家导读本。 目录 特殊的新朋友 多嘴婆 可爱的哈里 突如其来的传票 秘密小屋 温达安先生一家 成人杂志风波 烦人的争吵 换灭火器 委屈 第八个室友 过节 战火 猫捉老鼠 门外探头探脑的人 空袭 生日诗 小偷真的来了 秘密小屋的一天 生活艺术 乌云扩散 梦境 心的蜕变 逃难准备 当爱情来临 会不会被出卖 知心话 姐姐的来信 警察巡视 初吻 反犹太主义 菜贩被捕 盟军登陆 我的内心 读后感 阅读笔记 试读章节 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写日记了。我倒不觉得日记非得天天写,因为如果纯粹只是想把日记本填满,每天记流水账那样,写一堆枯燥无味的东西,那没有任何意思。从小到大,我不曾真正“写”过日记,这是我的第一本日记,我相信这会是一段奇特的经历。因此,对于具体写些什么,我格外地慎重。我认为,应该把隐藏在内心深处最珍贵的感受毫无保留地记录下来,不管是喜是忧,是好的还是差的,都作为我成长的记忆,等多年后再去细细品味。 常言道:“纸比人更有耐心。”最近,我开始认真地思考记日记的目的和意义,才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前些日子,我的情绪不太稳定,常常会莫名其妙地觉得伤感。有时候,我坐在桌子旁边,呆呆地看着窗外,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有时候我的心里特别慌乱,一会儿想留在家里,一会儿又想出去,左右都不是。更多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胡思乱想,老觉得自己像是被世界遗忘的孤儿,孤单而苦闷。 说来也奇怪,小小年纪的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我有一个美满的家,家里有亲爱的爸爸、妈妈和。一个16岁的姐姐;有疼爱我的亲戚,叔叔、婶婶们把我当自己的孩子;有三十多个同龄的朋友,她们经常来找我玩或者聊天;还有好多男同学喜欢我,他们都很想做我的男朋友。按理说,我应该感到特别幸福才对,而不应该有任何的不满足。可是,其中的滋味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知道,我除了和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随便地说一些日常话题之外,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认真地谈论过心里的感受,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 我像是被封闭起来似的,从不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袒露给别人。大概是我担心别人无法真正了解我的心情的缘故吧,或者是缺乏足够的自信。 直到有了日记本,我才发现自己可以无所顾忌地向它细诉一切心事,而它就像一位体贴的朋友,会耐心地和我分享所有的甜蜜和辛酸。这正是我长期以来所渴望的——原来,自己苦闷的根源在于缺少一个知心的朋友。 我决定把日记本当做知己,向它倾吐心声,并且,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基蒂。 这样一来,当我心血来潮写信给“基蒂”的时候,别人根本不会知道这其实是我的自我告白,也不会有好奇心想去知道里面到底说了些什么。太好了!就这么办!我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欢呼。 现在,我就向基蒂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吧。 我们全家都是犹太人。我的父母结婚时,爸爸36岁,妈妈25岁。1926年,姐姐玛格在德国梅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出生。1929年,我出生。 本来我们都是德国公民。自从希特勒上台后,我们犹太人不断地受到排挤和迫害。他不仅颁布反犹太法令,而且大张旗鼓地扩充军队,准备侵吞其他国家。犹太人开始生活在不安和恐惧中。 1933年,我们全家流亡到荷兰,爸爸在当地的杜拉维斯公司担任总经理,同时也是柯伦公司的股东之一。这家公司和柯伦公司在业务上联系密切,并且同在一栋大楼里办公。 1938年,希特勒开始对德国境内的犹太人实行大屠杀。当时留在德国的两个舅舅秘密逃亡到美国,年迈的外婆搬来和我们同住,此时,她已经73岁了。 1940年5月,我们受苦的日子真正开始了。德军攻打荷兰,几天后荷兰投降,接着在德国人的管制下,一个个专制法律出台,对犹太人尤为不利。犹太人必须穿绣上黄色六角星徽的衣服,以便和其他人区别开来;犹太人必须交出所有的自行车,不能乘坐电车,汽车就更不用说了;犹太人只能在每天下午3点到5点之间,在指定的犹太人开的商店里买东西;晚上8点以后,犹太人不准在街上走动,也不许出现在阳台或者花园中;犹太人不许进电影院、歌剧院,也不能涉足其他娱乐场所;游泳池、网球场、曲棍球场和其他运动场所,犹太人也一概不能入内;犹太人不准和基督徒来往;犹太人只准进犹太学校…… 大家生活在一大堆的禁令下,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一不小心就会触犯法令,甚至有生命的危险。 可是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不管受到多么严格的限制。就像月贝所说的:“我们不能因为它可能被禁止,就什么事都不敢做!”当没有自由的时候,我们只有学会去忍受。这一年的1月,外婆去世,家里人非常悲痛,尤其是妈妈。可是没有人知道,我是多么地爱外婆,她的去世对我的打击有多大。我只能将对外婆的思念埋藏在心底,从来不向人提起。 1934年,我被送进蒙特梭利幼儿园,然后留在这个学校里读完我的小学。记得毕业典礼那天,我和班主任柯老师握手告别,我们提起了进入犹太中学读书的事,两个人忍不住为犹太人的命运相拥而泣!自1941年起,也就是去年9月,我和姐姐一起进入犹太中学,她上四年级,我上一年级。 虽然生活动荡不安,但我们一家四口现在过得还算好。 好了,我的身世就介绍到这里。说了这么多,我想你对我应该有所了解了。 P4-6 序言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 曹文轩 世界上的经典作品,都是沉甸甸的,它们是经过岁月磨砺而沉淀下来的作品,是经过时间检验而存留下来的作品。大浪淘沙,江水滔滔,留下来的就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当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书山书海,当我们走进眼花缭乱而又令人喘不过气来的书店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点迷茫,会有一点忧伤。我们也许会有一点点惊讶:这个世界的书真是太多太多了。但当我们冷静下来的时候,另一个声音会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好书的确是太少太少了。 任何一个没有阅读经验的人,都不会懂得多与少的辩证关系。任何一个没有鉴赏能力的人,都不会懂得该如何去选择最好的书。但一个基本的常识会帮助我们按图索骥,去寻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和最好的书籍,那就是去阅读经典。这是最可靠的最实用的阅读经验。而经验,则是一代一代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这些质地高贵的经典,传承的就是我们人类宝贵的经验。 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人终身受益。但我们必须承认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读书人的气质,这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成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了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甚至是丑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获得了新生。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读书不仅可以培养人良好的气质,而且也能让人长精神。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靠的就是精、气、神的支撑,而那些好书就是源源不断提供精、气、神营养的所在。 读书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令人心旷神怡的部分。我们在书的世界中流连,在书的世界中陶醉,在书的世界中静听自己生长的拔节声。书还给了我们抚慰,给了我们安宁。我们在与书的对话中释放了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所带来的忧郁与苦闷。书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成了可以与之窃窃私语的知音。在阅读中,我们获得了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精义、神髓与真谛。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一千本好书,就是一千轮太阳。灿烂千阳,会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也会让这个世界所有的秘密在我们面前一览无余地展开。 后记 一朵开在暗室中的小花——读《安妮日记》有感 在读《安妮日记》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战争是那么的残酷,也从来没思考过活着是多么的美好,读过《安妮日记》之后,亲历战争、生命时刻遭到威胁的安妮让我明白了这一切。 安妮一家是犹太人,和千千万万的犹太人一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了德国纳粹的残酷迫害。1942年7月,为了躲避压迫,13岁的安妮随同父母、姐姐和另外4名犹太人躲到了她父亲公司的一间密室里,从此开始了长达25个月的密室生活。 在那狭小的空间里,生活是枯燥乏味而又时刻面临死亡威胁的。白天,他们不能走动,不能发出一点声音,而且严禁上厕所,直到晚上才打破禁忌。他们的食物由安妮父亲的同事提供,也由他带来外面的消息。面对每天都可能被发现的死亡的威胁,每个人都表现出了对生的欲望,这种欲望是真实的、赤裸的,同时也是令人窒息的。一开始,天性好动的安妮差点被逼疯了,但是她逐渐冷静下来,用日记写下了目己的心路历程。 安妮的梦想是成为作家和记者,即使身处暗室,直面死亡,她也没有忘记梦想。在安妮的日记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彷徨、无助、悲愤、挣扎,更多的是对生的希翼,对未来的期待,死亡的威胁也不能扑灭她身体里那年轻生命的热情。她就如一朵小花,开在幽暗又不安的角落,但仍透着无比的坚强。“如果我们还有机会走出秘密小屋,有在大自然里享受一切美好事物的那一天,我相信,我们一定能从大自然中找回失去的幸福。”安妮如是写道。 身处密室两年,安妮从一个天真任性的女孩长成一个对世事有真知灼见的成熟少女。她思考战争,思考男女平等,还悄悄喜欢上一个16岁的男生,温暧快乐的种子在她身上萌芽,任何残酷都不能压制成长。每读到这些,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但不能摧毁人的意志,不能阻止勇敢、自由的心对美好的向往。 合上《安妮日记》的时候,我的心是沉重的,也是充满热望的。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生活呢?我还有什么借口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我应该继续向着自己的梦想起航,让生命焕发应有的光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