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我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现存的最早形成战略思想体系的一部兵书专著,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辉煌的杰作。
它以军事理论专著的形式,总结了春秋末及以前的战争经验,奠定了中国古典兵学的理论基础,在中外军事和谋略史上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自它问世以来,迄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历代中外军事家、政治家、著名学者都十分重视这部书,学习这部书,研究这部书,赞赏这部书。《孙子兵法》虽然只有十三篇,文字不超过五千言,却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被誉为“兵经”、“百代谈兵之祖”,蜚声于世界军事理论界,载誉于世界文化史。它既是一部典范性的中国兵家管理思想著作,也是一部光辉的中国管理哲学著作。
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系统阐述了战争艺术、军事哲学、战略战术、军队建设、作战原则、后勤保障等问题,并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战略思想。
大将田忌说:“如不救韩,韩国归降魏国,对我们齐国有百害而无一益,应该马上出兵相救。”
军师孙膑对邹、田的意见都不赞成。他说:“魏国攻韩,我们不能不救,但出兵过早,等于是我们代替韩国去跟魏国打仗,实在是下策。我们应等到魏、韩两国都打得疲惫不堪时再出兵,这时定能大获全胜。”
齐王采纳了孙膑的策略,亲自召见韩国使者,与韩国使者畅谈齐、韩的友好,然后告诉使者,齐国决定派兵援助韩国。
韩国使者回国复命。韩王得到齐王的许诺,信心大增,命令三军拼死抵抗,给了魏军极大的打击。齐国看时机成熟,便命令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救援韩国。
田忌采用了孙膑当年的“围魏救赵”之计,与孙膑一起统率大军,直取魏国都城大梁。魏王害怕了,连忙命令进攻韩国的魏军班师回国,随岳又任命太子申为将军,任命庞涓为大将,率十万精兵与齐军决战。孙膑对田忌说:“魏兵悍勇,交战之时,我军可佯装败退,诱敌深入,然后因势利导,消灭魏军。”说罢,讲出一条妙计,田忌大喜。按照孙膑的计策,第一天撤军,田忌令兵士挖了供十万人做饭的军灶;第二天撤军,只挖了供五万人做饭的军灶;第三天撤军,军灶的数量减少到仅供两万人用。
魏军统帅庞涓见齐军军灶的数量急剧减少,不由得喜形于色,骄傲地对部下说:“我早就知道齐军怯懦,才进入我境内三天,他们的兵士就跑了大半了。”他嫌步兵行动迟缓,就丢下他们i只带领轻车精骑,一路猛追,沿途又见齐军丢下一些辎重,庞涓认为齐军已经混乱,竟一直深入齐国境地。
庞涓率军追到马陵(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南),天色已晚。这里地形险要,道路狭窄。庞涓突然发现路边一棵大树被刮去树皮,写着字,一时又看不清楚,就让兵士点燃火把照亮。庞涓还没看完上面的字,早已埋伏在那里的齐军万箭齐发,魏军顿时大乱。庞涓领兵舍命厮杀,想冲开一条血路,无奈被齐军重重包围,冲不出去。惨败之下,庞涓又羞又愤,挥剑自刎了。
齐军乘胜追击,俘虏太子中,十万魏军全军覆灭。从此,魏国一天天走向灭亡。
齐国既救了韩国,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魏国,一箭双雕。
勾践灭吴
公元前497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乘越国允常之丧,率军攻越。吴越二军在携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对阵时,越军两次用死士攻击吴军严整的阵势,均未能奏效。最后越王勾践驱使犯了死罪的囚徒列为三行,一起在吴军阵前自杀,使吴军军心涣散。越军乘其不备,突然发起攻击,大败吴军,闺闾受伤而死。 吴王闺闾死后,其子夫差即位。夫差按照其父“必毋忘越”的遗嘱,在伍子胥、伯韶的辅助下,日夜加紧练兵,准备出兵攻越。越王勾践也重用楚人文仲、范蠡,改革政治,增强国力。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春得到夫差准备攻越的消息后,在准备还不充分、兵力还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吴王夫差尽发吴国精兵,迎战越军于夫椒(今江苏苏州西南)。由于吴军实力较强,越军战败。越军损失巨大,最后只剩下五千人,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吴军乘胜追击,把会稽山包围得水泄不通。在这生死存亡之关头,勾践采纳了范蠡的建议,决定以屈求生。勾践一面准备死战,一面派文仲去向吴王夫差求和,以美女、财宝贿赂吴国太宰伯韶,要他劝说夫差允许越国作为吴的属国存在下去,勾践愿做吴王的臣仆,忠心侍奉吴王。不然,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在伯韶的劝说下,昊王夫差准许议和,吴国撤军回国。
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将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文仲,自己和范蠡一道去吴国给夫差当奴仆,越国的王后也做了吴王夫差的女奴。勾践为吴王驾车养马,他的夫人为吴国打扫宫室。他们住在囚室,秽衣恶食,受尽屈辱而从不反抗。由于勾践能卑事吴王,同时又贿赂伯韶,最后,勾践终于取得了吴王的信任,三年后被释放回国。
越王勾践回国后,首先下了一道“罪己诏”,检讨自己与吴目结优,使很多百姓在战场上送命的失误。他还亲自去慰问受伤的平民,抚养阵亡者的遗族。他在坐卧的地方悬挂了苦胆,吃饭的时候也要先尝尝苦胆的滋味。他“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勾践一面苦心励志,一面致力于改革内政,减轻刑罚、赋税,提倡开荒种地。越国在十年中没有向人民征收赋税,百姓每家都有三年的粮食储备。由于勾践实行了一系列“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的政策,得到越国百姓的衷心拥戴,越国从此中兴。
P7-9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如果说文化是人类的一份精神遗产,那么阅读就是开启这份遗产的金钥匙。在这份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文明沃土上,优秀的文学名著传达着人类对生命、对历史、对未来的憧憬和思考,其闪耀的智慧穿越古今中外,经过岁月的磨砺,升华成今天的经典。阅读美好的有价值的文学名著,是了解社会、认知自我的有效途径。
让我们一起阅读《论语》、《诗经》,阅读《红楼梦》,阅读《雾都孤儿》,阅读《安徒生童话》……日不间断,我们也许会因为书中一段华丽的诗句而激扬,也许会为某个主人公的坎坷遭遇而落泪……任思绪随着书中动人的故事飘飞。阅读的过程就是励志、炼心、启智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知识,培养的是情感,塑造的是品格,净化的是灵魂……
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名家选”考虑照顾各年龄段读者诵读古诗文、现代文学作品,以及外国文学作品等的阅读习惯,设置了知识链接、专家解疑、智慧引路、名家导读、哲理名言、名师点拨、好词好句、阅读思考、名家品评、重点测试等栏目。全套书图文并茂,精美的彩色插图,令经典的情节完美呈现,让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感受具体的情景描述,增加阅读的乐趣。
没有阅读的生活是一杯淡水,没有追求的人生是一场昏梦,深邃的思想。美漫的文字,映照在心灵的浪尖上。读书是一种接受前人智慧的方式。因为读书,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读书不仅于个人有益,也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有益。
每一部名著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读者广泛认真地阅读名著,一定会获得历史和现实、社会和人生、自然与精神的种种知识,从中汲取人类文化丰富的养料,为今后成材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为心灵排除困扰和谜团;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谢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