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做好领导工作,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新形势下做一名称职的党员干部、胜任地履行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因此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这套“不可不知常识系列”。
《党员干部不可不知的文学艺术常识》(编者张娅丽)为该系列中的一册,共分为中外文学常识、中外音乐常识等五章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党员干部不可不知的文学艺术常识/不可不知常识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张娅丽 |
出版社 |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党员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做好领导工作,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新形势下做一名称职的党员干部、胜任地履行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因此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这套“不可不知常识系列”。 《党员干部不可不知的文学艺术常识》(编者张娅丽)为该系列中的一册,共分为中外文学常识、中外音乐常识等五章内容。 内容推荐 文学艺术是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其范围包括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和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优秀的文学艺术不仅能够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还能起到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的作用。 《党员干部不可不知的文学艺术常识》(编者张娅丽)结合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选取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精粹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从古到今、纵观中西。《党员干部不可不知的文学艺术常识》全面涵盖了文学艺术方方面面的基本知识,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到音乐、戏剧、戏曲、摄影、电影、广播电视艺术、舞蹈、美术、雕塑、书法、篆刻;中国传统思想、中国传统美德、中国文物、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工艺美术、中国民俗等。 目录 第一章 中外文学常识 一、文学发展历程 二、文学理论及流派 三、著名文学大家 四、文学经典作品 第二章 中外音乐常识 一、中外音乐艺术发展历程 二、著名音乐家 三、中外音乐艺术经典作品 第三章 中外绘画艺术常识 一、绘画艺术发展历程 二、中外著名绘画艺术家 三、中外绘画艺术经典作品 第四章 舞蹈艺术常识 一、中外舞蹈艺术发展历程 二、著名舞蹈艺术家 三、中外舞蹈艺术经典作品 第五章 戏剧艺术常识 一、中外戏剧艺术发展历程 二、中外著名戏剧艺术家 三、中外戏剧艺术经典作品 试读章节 古代印度文学可划分为六个时期。 (1)吠陀时期(前16~前10世纪):《吠陀》(意为“知识”)为古代印度宗教、祭祀、习俗与哲学的文献,也是古代印度人民口头诗歌创作的总集,至19世纪始编印成书。 (2)史诗时期(前10一前1世纪):此时最重要的作品为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它们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3)古典时期(1~12世纪):古代印度文学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五卷书》和许多梵语戏剧作品。 (4)中古时期(10~19世纪):梵语文学趋于衰落,地方语言的创作兴起。至14世纪以前,印地语的英雄史诗十分兴盛。15~17世纪中叶的文学与宗教运动关系密切,被称为“虔诚时期”。 (5)近代时期(19世纪中~20世纪初):新文学获得了普遍的繁荣,出现了萨拉特·钱德拉·查特吉(1838~1894年)与泰戈尔等著名作家。 (6)现代时期(十月革命后至1947年印度独立):1936年4月全印进步作家协会的成立,促进了进步作家的团结和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普列姆昌德创作了大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的小说、戏剧及散文,成为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作家。 约在3~5世纪,日本已有口头文学流传。经过7世纪中叶的“大化革新”,敕命编写《古事记》和《日本书记》二书,将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和歌谣等,用汉字的字或标音录辑成本。8世纪后期编成的古代诗歌总集《万叶集》,标志着日本诗歌已由民间歌谣发展为定型的和歌。至12世纪末,由于社会动荡,出现了以《平家物语》为代表的英雄叙事作品“军纪物语”,对后世文学有重大影响。14世纪战乱频频,以音乐、舞蹈为主的日本古典戏剧“能”和以科白为主的民众喜剧“狂言”应运而生。17~19世纪,由于日本城市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反映商人和一般市民生活、思想和情绪的“元禄文学”亦随之兴盛起来,出现了许多著名作家。19世纪后半叶,日本开始跨入近代社会,西方文化与文学的渗入,促进了日本近代文学的诞生。由于受西方文艺思潮和世纪末思想的不断影响,至20世纪初,国木独步、岛崎藤村和田山花袋等作家开创了自然主义文学,后又发展为记载身边琐事的“私小说”,使自然主义文学一度支配了日本文坛。 黑非洲文学,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各黑人国家的文学。黑非洲是多民族、多语种地区,大多数民族长期没有文字,部分民族虽有少量书面文献,但历史不长。直至19世纪,黑非洲文学基本上只是口头文学,作品依靠民间-艺人(西非称做“格里奥特”)与人民群众代代口头相传。19世纪后期,人民的口头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歌颂民族历史、英雄人物和争取自由解放成为其突出的主题。黑非洲现代文学约产生于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各国发展很不平衡,但都具有鲜明的反侵略、反殖民统治的特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随着非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黑非洲各国广泛吸收了西方的语言、文学成分,并注意保持黑非洲文学的特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相继获得独立或进行民族解放战争,现代文学亦随之空前繁荣,尼日利亚诗人与剧作家索因卡将西方现代派戏剧手法与非洲音乐、舞蹈及哑剧艺术巧妙地融合,成为非洲的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 希腊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氏族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这时产生了神话和史诗;古典时期,即奴隶制全盛时期,产生了悲剧、喜剧散文和文艺理论;希腊化时期,此时期文学崇尚修辞技巧,内容贫乏,主要成就是新喜剧。2世纪以后,希腊影响所及的地区被罗马帝国吞并,虽仍有希腊语作家,但古希腊文学已失去独立性。 罗马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公元前3世纪中叶到2世纪中叶为开始阶段,作品大都失传,主要成就是喜剧;共和末期为一段,无论散文、诗歌都有较大成绩,称为“黄金时代”;1~2世纪,即帝国初期,称为“白银时代”,以讽刺诗和历史较为突出;3世纪以后为衰落阶段。此后,以拉丁语写作的作家中,基督教作家成为主流。此外还有由拉丁语派生的方言文学,欧洲文学进入了中古时期。 罗马最早的文学是在劳动和举行宗教仪式时所唱的诗歌和原始的、喜剧式的对话中产生的,但留传绝少。留存下来的最早的文学样式是戏剧。 早期罗马戏剧主要有悲剧和喜剧两种,有的是模仿希腊的,也有以罗马历史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悲剧都已失传,流传下来的喜剧主要有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作品。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虽在阿里奥斯托(1474~1533年)、塔索(1544~1595年)等人的诗作中不同程度地得到反映,但文艺复兴运动终因民族分裂、封建势力猖獗而告结束。整个17世纪,未产生过有重大影响的作品。直到18世纪下半叶,才在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新的繁荣。哥尔多尼(1707~1793年)的喜剧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19世纪初,因反抗异族统治的民族复兴运动不断高涨,此时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表现出积极的倾向。至20世纪,意大利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文坛上思潮迭起,流派繁多。未来主义、微暗派诗歌、隐逸派诗歌、艺术散文派、新现实主义等文学流派此兴彼衰,千变万化。 5世纪,随着盎格鲁·撒克逊族对不列颠的征服,掀开了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页。史诗《贝奥武甫》为英格兰民族的第一部重要作品。自6~14世纪,宗教文学、骑士文学都占有显著地位。P8-1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