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守成天子(喻大华评说嘉庆帝)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喻大华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喻大华编著的《守成天子(喻大华评说嘉庆帝)》介绍了,六次登上百家讲坛的著名晚清史学者喻大华重磅出击!

内附多张历史漫画,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嘉庆帝的一生!

多维度分析嘉庆帝的功过得失,喻大华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嘉庆帝!

嘉庆帝何尝不羡慕爷爷雍正帝的威风八面,父亲乾隆帝的潇洒风流,但他无奈地处于王朝盛衰周期的“拐点”上。他力图拨乱反正却无力回天,一生处于焦灼、困顿之中。

内容推荐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五代君主——嘉庆皇帝不甘平庸却又无力回天的不一样的人生。喻大华编著的《守成天子(喻大华评说嘉庆帝)》共分十八章,从乾隆择储、嘉庆登基开始写起,到执政期间面对父亲乾隆及师徒君臣的诸多问题时,他所作出的艰难抉择,以及执政期间面对吏治腐败、人口压力、经济危机等问题时所做的努力。这些都反映出了他在王朝盛衰轮回中的不甘沉沦又无力回天的困顿。

目录

第一章 择储风波

 “贵人”得贵子

 儿子多了也烦恼

 太子魔咒

 最后一张牌

第二章 奉旨登基

 乾隆的心思

 夹起尾巴做人

 一个艰难的决定

 旷古未有的盛典

第三章 一国三主

 痛苦的“实习期”

 和坤这个“马屁精”

 登天的奴才

第四章 周旋权臣

 和坤押注

 嘉庆对拆

 彰隆欢心

第五章 和坤之死

 太上皇驾崩

 嘉庆上位

 和坤上吊

第六章 师徒君臣

 帝王师的五点忠告

 清官升职记

 嘉庆帝的用人之道

第七章 抑郁天子

 新官上任三把火

 被奴才捉弄的皇帝

第八章 洪亮吉大案

 自投罗网的忧国者

 伤人的大实话

 真是一场及时雨

第九章 直面文字狱

 吃人的文字

 平反冤假错案

第十章 欲图中兴

 这个天下不太平

 反腐倡廉

 死循环

第十一章 神武门遇刺

 家门口的行刺案

 凶手是个厨子

 信息量大的突发事件

 偶然中的必然

 大汉闯宫

第十二章 严治皇族

 一群既得利益者

 利益共同体

 软硬兼施与软硬不吃

 治标不治本

第十三章 淮安奇案

 官杀官之谜

 揪出一窝硕鼠

第十四章 枪响紫禁城

 又是一起宫廷事变

 紫禁城的枪声

 究竟是谁的错

第十五章 八旗生计

 八旗子弟腐化记

 无力回天

 撵回东北也无效

第十六章 天子情趣

 戏迷皇帝

 回乡祭祖

 塞外行猎

第十七章 六句万寿

 理不清的地方债

 皇帝身边的瘾君子

 水灾来了

 过个生日也不消停

第十八章 嘉庆之死

 死得太突然

 盖棺定论

附录:嘉庆帝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贵人”得贵子

鞭炮声逐渐稀疏,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的气味,新年来到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正月初一,乾隆帝在太监、宫眷的簇拥之下来到养心殿东暖阁,太监捧来盛满屠苏酒的“金瓯永固”杯,燃起明烛高香,展开洒金朱笺,蘸好御用毛笔,请皇上“开笔大吉”——写几句吉祥话。

往年皇帝大多写一些“宜人新年,万事如意”,或者“三阳启泰,丰年为瑞”之类的套话。今年与众不同,皇帝兴致高,挥毫写下了一首诗,诗的最后一句是“御绘岁朝图志语,有以迓新韶嘉庆”。

“嘉庆”!这真是个吉利的字眼,众人交口赞叹。乾隆帝一言不发,他端详一番,然后搁笔,接过太监奉上的屠苏酒,一饮而尽……

这年十月初六丑时,也就是1760年11月13日凌晨两三点钟,在北京西北圆明园的绮春园,一位小皇子出生了。

三天之后,这一消息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到了承德以北二百里的木兰围场。五十岁的乾隆帝一身戎装,驻马昕完他的第十五个儿子出生的报告之后,并没有显示出格外欣喜的表情,简单几句问答,然后挥退报喜的兵部专差,又策马投入到紧张的围猎活动中去……

几天后,乾隆皇帝给这位小皇子赐名永琰。

谁能想到,几十年后,永琰会成为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五代君主,主宰中国命运二十多年。

而且,他的年号恰恰就叫“嘉庆”!

清朝史官往往把这一巧合神秘化,认为这是天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并渲染乾隆帝对这位幼子如何器重,似乎一出生就注定了后来君临天下的命运。

其实,在佳丽如云、皇子成群的皇族家庭里,这位小皇子并不显眼,地位也不突出。

永琰是庶出,母亲魏佳氏的身份很低,当年进宫的时候仅仅是个“贵人”。“贵人”是清朝皇帝的妻子中很低的一个等级,低到什么程度?这个等级都不“定编”,只要皇帝不怕麻烦,娶多少个“贵人”都不受礼法的限制。而且,乾隆帝对魏佳氏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偏爱,可能是考虑到她一共生了四个儿子、两个闺女,算是给皇家立功了,所以,后来升为贵妃。乾隆六十年(1795年),永琰被册立为皇太子,母亲被追封为皇后,这时她已经死了整整二十年了,死的时候,永琰才十五岁。

为什么要介绍永琰的母亲呢?老话说:“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就是说在妻妾成群、子孙满堂的大家族里,孩子地位的高低取决于他母亲地位的高低;当然,等孩子大了,母亲老了,母亲的地位又要靠孩子的身份来定。永琰的母亲死后二十年晋封为皇后,就是典型的“母以子贵”。但是,当年幼小的永琰因为母亲地位的低微,在皇子众多的皇室家庭里,不会拥有十分显贵的地位。  读者朋友可能奇怪,永琰是庶出,母亲地位很低,排行又很靠后,乾隆帝一共有十七个儿子,永琰排行第十五,那么,最后皇位怎么就轮到他坐了?而且,他出生的时候,父亲乾隆帝已经五十岁了,难道乾隆帝在此前的几十年间就没考虑过继承人的问题?

儿子多了也烦恼

事情得从头说起。

中国帝王上台之后,要干的第一件事是修陵寝。虽然皇帝被称为“万岁爷”,但实际上一点儿信心也没有,说不定哪天就死了,所以,先预备好陵寝放那儿,以备不时之需;第二件事,由于不知道哪天就死了,所以就要立太子,拿今天的话说,就是确定“接班人”,以保证自己死了之后,政权能顺利、和平地交接。

修陵寝并不难,只要经费到位,工程建设人员到岗,慢慢修就可以了,反正也不急着用,慢工出细活儿。比较起来,立太子那可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

第一个令人头疼的因素是立谁。

中国帝王一般要娶很多妻子,在此,有必要纠正一个长期以来的误解,以平民之心度君主之怀,往往认为这是为了满足穷奢极欲的私生活。其实,中国帝王娶很多老婆的目的是保证生很多孩子,从而使自己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有一个大的余地。可见,帝王娶很多妻子,那是为了国家的前途啊!

于是,帝王一般都有庞大的后宫群;于是,生出了很多的儿子;于是,难题就出来了——立谁?比较而言,汉族王朝处理这个问题相对简单一些,那就是立“嫡长子”,就是正宫——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当然,第二个儿子也行,总之,即使不能保证是嫡长子,也尽量要保证是嫡出。清朝选择继承人并不局限于嫡长子,凡是皇子,不分嫡出庶出,都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于是,麻烦就多了。皇子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皇子身边趋炎附势的人呼风唤雨,纠纷不断。康熙帝晚年,就差点儿被他那众多的宝贝儿子气死。

第二个令人头疼的因素是一旦立了太子,皇帝和太子的关系就不好处。

皇帝是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太子并没有什么权力,但是,太子那是“潜力股”,升值空间无限。在太子周围,难免要聚集起不少“烧冷灶”——也就是做长远投资的人!以致形成另一个实力集团。如果皇帝立完太子不久就死了,那最理想了,但皇帝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可能十几年几十年也死不了,你说急不急人。太子,尤其是太子身边的人,每天都盼着皇帝死,时间一长,没有不透风的墙,能不产生矛盾?往小了说,父子猜疑,不可避免;往大了说,发生宫廷政变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P2-5

序言

嘉庆帝——爱新觉罗·颐琰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五代君主,1796年至1820年间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提起皇帝,恐怕脑海中立即就会浮现出北京中心那片金碧辉煌的“宫殿之海”,联想到“钟鸣鼎食”的富贵、“后宫如云,佳丽三千”的神秘以及“一喜四海春,一怒四海秋”的威严肃杀……

然而,有这样一个人,二十多年间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每天吃两顿一样的饭菜,每天处理几十件中国最棘手的难题,每天要跟手下成千上万的奴才斗智斗勇。他如履薄冰,小心谨慎,压抑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任劳任怨,无处倾诉心中的委屈和苦闷……这个人就是嘉庆皇帝。

嘉庆帝何尝不羡慕爷爷雍正帝的威风八面、父亲乾隆帝的潇洒风流,但他无奈地处于王朝盛衰周期的“拐点”上。他力图拨乱反正却无力回天,一生处于焦灼、困顿之中。

在中国历史上,几十个王朝更替轮回,任何一个王朝都避免不了兴起、鼎盛、衰落、灭亡这一过程。盛衰轮回的“拐点”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

此间,表面上看大清王朝江山一统、金瓯无缺,但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国家机器百弊丛生,社会矛盾危机重重,问题成山,积重难返。与历朝历代的衰亡相同:吏治腐败导致国家机器运转不灵、土地集中致使社会财富占有不均、经济危机表现为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这三大问题又引发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各种事变层出不穷。

然而,不幸的是,嘉庆帝还面临着一系列中华立国五千年来史无前例的难题!

比如“人口爆炸”,在他统治期间,全国人口超过三亿,人口与土地的比率开始突破“警戒线”,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尖锐,劳动力出现了剩余,由此导致粮食供应危机,饥饿的阴影笼罩着人民的生活。当时,上千万人无地可耕、衣食无着、四处游荡,这对社会、国家是一个多么大的压力和威胁!怎么办?

无独有偶,此间中国北方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突出表现为黄河泛滥。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当时治河只有一个办法——堵决口,结果把黄河堵成了“地上河”,后果更为严重。同时,干旱趋势加剧,蝗灾频发。怎么办?

屋漏偏逢连阴雨,从嘉庆以来,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这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性的恶果,鸦片走私背后是西方殖民者的挑战。怎么办?

什么是雪上加霜!哪个朝代遇到过这样险恶的环境!嘉庆帝简直是坐在了火山口上,王朝的命运随时可能终结!

面对中国王朝晚期的普遍性难题,嘉庆帝无法解决;面对中华立国五千年史无前例的难题,他更是束手无策。后人不应据此指责他平庸无能,他亲政初年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清除了和坤势力,见识透彻、立场坚定、手段老到、恩威并用,既顺应了一般民意,又没有给朝局带来动荡,在此,并不比列祖列宗逊色。但是,诸如吏治、土地、经济这些体制上的痼疾以及人口膨胀、毒品泛滥、生态环境恶化等,即使今天依然是世界性的难题,后人怎能苛责二百年前的嘉庆帝呢?

嘉庆帝自幼饱读儒家经典,立志做一个符合圣贤标准的君主,为此他勤政治国,夜以继日,几十年如一日;他一反父亲乾隆帝的作风,厉行节俭,身体力行;他宽以待人,平反冤案,营造一种祥和的气氛;他惩贪奖廉,任用清官能吏,力图推动官场风气的转变;他体察民间疾苦,凡遇到水旱灾荒,均能及时救济,遇到国家庆典,也能给老百姓一些实惠。嘉庆帝的这些举措固然不足以扭转王朝没落的大趋势,不足以使一个衰败王朝的命运出现根本性的转机,但他的努力依然具有意义,至少使得王朝的威信未倒、人心未散,这对于王朝统治的延续至关重要。

在嘉庆帝及其时代早已逝去的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并不是为了讴歌或谴责,也不是为了使人们不忘过去那点事儿,重要的是吸取经验教训,把这段历史当成今天的镜子,把昨天当成今天进步的基础。让我们站在先人的肩膀上,比先人看得更远!

让我们走进二百年前的那个时代,体会先人的艰难,感受先人的智慧。

感谢先贤,敬畏历史!

后记

本书是我多年前心血的结晶,也是一次追求史学功能社会化的尝试。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领域都是“中国近现代史”,后来从事教学工作,也是以此为范围。众所周知,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而本书却以此前的嘉庆朝为对象,稍显“越界”。其实,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认识近代社会的变革,有必要更多地了解一些它的“前史”;另一方面,由于前些年受邀参加了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撰写了几十个嘉庆朝的人物传记,以此为契机,翻阅了一些资料,思考了一些问题,才敢于在这一领域里尝试耕耘。此间,学界诸先进、师友的成果给我以启迪、借鉴,我僭越了众多学者方家,书成之日,不免有惴然惶恐之感。

还应指出,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分工日趋精细,专业划分越来越繁杂。历史学与社会大众的精神生活渐行渐远,逐渐走进了学术的象牙之塔。如何在节奏紧张、分工精密的现代社会里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是几十年来很多史学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不揣谫陋,冒昧地撰成这部小书,在注重历史学的基本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力争以通俗和轻松幽默的笔法,生动、有特色的语言,揭示出纷繁的历史真相,、在史学社会化方面做些有益的尝试,成功与否,尚待检验。我谨以敬畏之心恭候读者、专家的批评指教。

感谢中国工人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他们为本书的面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也纠正了我的不少缺失,其热情的态度、敬业的精神和高端的专业水平让我敬佩。当然,最应感谢的是读者朋友,这些年,来自读者的厚爱一直激励着我,我将永怀感恩之心,仰视敬爱的读者们,谢谢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9: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