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要从诗开始。
诗可以让我们获得阅读的快乐和滋养;那种属于音乐拨动心弦的感动;那种属于绘画的情景交融的感受;那种如歌如舞让情感陶陶然的共鸣。
建国六十年来,涌现了众多的诗人,其中一部分人热心于为孩子写诗,他们是值得尊重的一群人,也是有独特才华的一群人。他们在默默地耕耘,默默地浇灌着花卉禾苗,像润物无声的春雨,像一条宁静的小溪,滋润着孩子的心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云上的绿叶/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王泉根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要从诗开始。 诗可以让我们获得阅读的快乐和滋养;那种属于音乐拨动心弦的感动;那种属于绘画的情景交融的感受;那种如歌如舞让情感陶陶然的共鸣。 建国六十年来,涌现了众多的诗人,其中一部分人热心于为孩子写诗,他们是值得尊重的一群人,也是有独特才华的一群人。他们在默默地耕耘,默默地浇灌着花卉禾苗,像润物无声的春雨,像一条宁静的小溪,滋润着孩子的心灵。 内容推荐 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中国作家协会儿童委员会将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出版一套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精选,由外研社少儿分社负责出版,由儿委会负责编选,北师大儿童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王泉根执行主编,以建国60周年为契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精选出60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最有历史意义、最有影响力、最具可读性的作品,作为建国60周年儿童文学界向祖国母亲的献礼。该项目既是见证60年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成就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工程,同时更是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重塑整合的儿童阅读推广工程,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领新世纪儿童文学新主流阅读,将为历史留下可圈可点的珍品。本册为诗歌卷。 目录 总序:中国儿童文学60年 诗歌卷序:阅读,不忘诗歌的趣味 在诗的天空自由翱翔 别踩了这朵花 我们的土壤妈妈 金色的海螺 春娃娃(组诗) 妹妹的梦 爸爸的老师 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 夏天到来虫虫飞 采“星星” (三首) 春姑娘和雪爷爷 小队长的苦恼 太阳公公起得早 世界也是我们的 时光老人的礼物 祖国旅行 我爱我的祖国 帽子的秘密 小弟和小猫 春的消息(组诗) 记忆(组诗) 雪花姑娘 雪花 蜗牛的奖杯 小娃娃的歌 小溪·瀑布·湖泊 窗前,一株紫丁香 快乐的鸟儿 我们家里的故事(组诗) 你把我带到山野里 白墙上的黑手印儿 男孩子和女孩子 木舟树 红草莓的夏天 小丫的话是红的辣的 晒辣椒 我喜欢你,狐狸 我们楼的小家伙(组诗) 妈妈的爱 山里少年幻想曲 地球的孩子,早上好 圆圆和圈圈 为一片绿叶而歌 青春歌谣 保尔·柯察金之冬 十四岁的天空(组诗) 村小:生字课 我们的六月 鞋子的自白 秋的抒情诗(诗组选二) 叶子是树的羽毛 春天这条小路,太短 铅笔树 幼儿时代的文学盛宴 小猪奴尼 小河闪着光 东家西家蒸馍馍 春天在哪里 儿歌三首 一百只蜗牛去旅行 岩石上的小蝌蚪 幼儿诗两首 吃黑夜的大象 等爸爸 上网 童谣四首 书本里的蚂蚁 穿行在艺术的声色光影里 马兰花 小熊拔牙 霹雳贝贝 跋:60年的寻找 附录一:诗歌卷全目录 附录二:中国儿童文学60年国家级奖项获奖篇目 试读章节 我们的土壤妈妈 高士其 高士其(1905—1988),福建福州人,著有《菌儿自传》《人生七期》等。 我们的土壤妈妈, 是地球工厂的女工。 在大自然的建设计划中, 她担负着 几部门最重要的工作。 她保管着矿物、植物和动物, 还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她改造物质,发展生命, 经营着无机和有机 两大世界的巨大工程。 她住在地球表面的第一层, 由几寸到几丈的深度, 都是她的工作区。 她的下面有水道, 水道的下面是牢不可破的地壳。 她是矿物商店的店员。 在她杂色的柜台上, 陈列着各种的小石子和细沙, 都是由暴风雨带来的, 从高山的崖石上冲洗下来的。 她是植物的助产士。 在她温暖的怀抱里, 开放着所有的嫩芽和绿叶, 摇摆着各色的花朵和果实, 根和她紧紧地拥抱。 她是动物的保姆。 在她平坦的摇床上, 蹦跳着青蛙和老鼠, 游行着蚂蚁和蚯蚓, 蜷伏着蛹和寄生虫。 她是微生物的培养者。 在她黑暗的保温箱里, 微生物迅速地繁殖着; 它们进行着化解蛋白质的工作, 它们进行着制造植物肥料的工作。 我们的土壤妈妈, 像地球的肺。 她会吸进氧气, 她会呼出二氧化碳; 有时还会呼出阿摩尼亚。 她又像地球的胃, 她会消化有机物。 地球上所有的腐物, 几千万年人和兽的尸体, 都由她慢慢地侵蚀。 她又像地球的肝。 毒质碰着她就会被分解, 臭味碰着她就会被吮吸, 病菌碰着她就会被淘汰, 使传染病停止了蔓延。 我们的土壤妈妈同水 有深厚的感情! 她有多孔性和渗透性, 她像海绵一样,能够尽量吸收水。 我们的土壤妈妈同太阳 有亲密的友谊! 她能够接受太阳的热; 当黄昏来到的时候, 又把它发散出来。 气候也会影响她的健康。 冰雪的冬天, 把她冻坏了; 快乐的春天, 把她解放了。 在城市,有数不尽的垃圾堆, 都要经过她的改造, 才能变成美好的肥料。 我们的土壤妈妈, 完成了清洁队员未了的工作。 在农村,有数不清的田亩, 滴上农民们的血汗, 播种下谷子、小麦和高粱。 我们的土壤妈妈, 从不辜负农民的希望。 改造自然的伟大工程, 把沙漠变成绿洲, 从荒芜走向繁荣, 我们的土壤妈妈, 更进一步展开她的工作。 P5-8 序言 阅读,不忘诗歌的趣味 金波 我注意到,许多作家开始学习写作,常常是从写诗开始的。 我还注意到,当下仍有相当多的爱好文学的中小学生在写诗。他们参加文学社团,参加“诗歌夏令营”,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有诗发表,还有一些学生出版了诗集。 诗歌的魅力在哪里? 阅读与诗歌趣味有什么关系? 一个人能从小接受诗歌的熏陶,将会受益终生。 诗的素养可以使他敏于感受幸福和苦难,因而更有正义感、更富同情心。这是一个丰富的心灵世界,诗可以引领我们走向这个世界。 诗是美的,因为诗所反映的是通过人的心灵升华了的客观世界,并反作用于人的心灵,陶冶着人的性情。 诗意,这是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精神世界的一种理想状态。无论是天性好奇、对于美的感受、超拔大胆的想象,还是对于语言音乐性的敏感,我认为儿童与诗都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诗要用心灵的眼睛去阅读,这是最能发挥人的主动性的自由阅读。 培养少年儿童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可以从读诗开始;享受语言的美,创造语言的美,最好从读诗、写诗开始。 诗所要求的语言是最精湛的语言。 我一向认为,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是最能鲜明地表现作者个性的,它直抒胸臆,用自己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对话。 诗是心灵进发的火花,它可以温暖别人的心,也能照亮别人的心。 读诗要用心灵去读。读诗不必急于求得答案和结论。 诗鼓励感受和思考。读诗的兴趣在于发现。 诗又是最讲究形式的。从《诗经》直至当代的自由诗,它不断地变幻着形式。 历代的诗人在诗歌形式的探讨中,付出了多少心血!但至今新诗仍没找到自己的形式。 可以这样说,诗的形式几乎和它的内容一样,成为读者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读诗的一种趣味。 我们还是要问:文学的趣味和诗歌的趣味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常常会把小说童话等有故事情节的样式放在首位。我们被故事与人物的命运牵着走,当一切都结束了,我们的好奇心也就得到了满足。 但是,那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思想、情调和诗意常被忽视。 读小说童话只对故事感兴趣,那还是一种“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朱光潜语) 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要从诗开始。 诗可以让我们获得阅读的快乐和滋养; 那种属于音乐拨动心弦的感动; 那种属于绘画的情景交融的感受; 那种如歌如舞让情感陶陶然的共鸣。 诗是文学的灵魂。 诗要用心灵的眼睛去阅读,这是最能发挥人的主动性的自由阅读。 建国六十年来,我们涌现了众多的诗人,其中一部分人热心于为孩子写诗,他们是值得尊重的一群人,也是有独特才华的一群人。他们在默默地耕耘,默默地浇灌着花卉禾苗,像润物无声的春雨,像一条宁静的小溪,滋润着孩子的心灵。 我们希望有一些优秀的诗歌,能培养起小读者读诗、写诗的兴趣,能留存在小读者的记忆里,慢慢品读,吸取精神的营养。 后记 60年的寻找 曹文轩 60年的中国儿童文学是苦苦寻找自己的60年—— “我是什么?” “我在哪里?” 儿童文学的历史毕竟短暂,而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更加短暂。加上它在懵懂期、混乱期停留的时间又格外地长,因此,它的成熟是迟迟来到的。现在回过头去翻看它一路走来的情形,大致可以用“叹息+惊叹”来概括。 在作为历史转折点的1949年10月之后,中国阳光明媚,莺歌燕舞,所有的国民都认定,这个国家将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生气,最有前途的国家,虽然我们所接受的遗产是满目疮痍的土地、无边无际的贫困,还有虚弱的体魄以及无处不在的愚昧无知,但这一切并不妨碍我们激情的振荡和幸福感的流播。而且我们确实给了世界一个壮丽的历史转身,几乎一夜之间成了巨人。所有的中国人,都为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一员而骄傲。凤起云涌、风驰电掣、扶摇直上、呼啸而过、大江东去、喷薄而出——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感觉,那个时代的气象。 但也正是如此氛围,后来导致了对一种政治、一种意识形态的宗教性信奉。单纯的儿童文学,本应有自己一番独特的天地,但也一样被政治的风暴所挟裹,一样成为工具。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儿童文学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它自己。如此状况,既是强迫的,也是自愿的。这一段时间的儿童文学,现在还依然可读的——不自欺欺人地说,至多只是凤毛麟角。 这段时间的儿童文学,大概可称为“政治的儿童文学”,或者说是“教育的儿童文学”。 1976年10月,中国历史又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转折。 1987年秋,一批当时锐意突破并且很有文学感觉的年轻作家聚集庐山共商中国儿童文学大计,作为成果的“新潮儿童文学丛书”,其总序带有鲜明的宣言性质: 我们赞成文学要有爱的意识; 我们推崇遵循文学内部规律的真正艺术品; 我们尊重艺术个性; 我们赞同文学变法。 觉醒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对从前那段历史进行了冷峻而严厉的反思。他们形容从前的中国儿童文学中了魔法,醒来时依然老态龙钟、步履蹒跚、口齿不便。尤其是一些年轻作家,对儿童文学被政治所胁迫而迷失本性的经历更是耿耿于怀。“儿童文学是文学”,成了那时儿童文学作家的共识。在他们看来,这本来是一个简单的、无需重申的,更不需争论的问题。文学的意识成了重要的意识。作品就是艺术品——我们创造的不是别的什么,是艺术品。“文学”才是儿童文学的真正属性。儿童文学与广义的文学并无本质的不同,它也是文学。这段时间里的儿童文学作家扮演的是“扳道岔”的角色:把儿童文学从过去的非文学轨道上,扳回到文学自己的轨道上。 关于这段时间的儿童文学,可称为“文学的儿童文学”。 这样的意识逐渐巩固之后,后来又有另一意识在日益强化:儿童乃儿童文学之本。它强调的是受众,受众的心理机制、受众的欣赏能力和趣味以及受众的根本利益。儿童文学的主体性得以彰显。 “儿童的儿童文学”,成为又一种声音。 但这种声音,只能作为“文学的儿童文学”的一种补充,因为它无法否定儿童文学的文学属性,因为否定了它,儿童文学也就不再是文学了。是“文学”重要还是“对象”重要,只是不同作家在具体写作中考量的重点不同罢了。事实上,那些强调文学——文学性的作家,在写作过程中,心中的对象是无声地存在着的。 何为“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何为? 在中国转入商业化社会之后,这些问题的思考又在新的语境里进行着。一个原本看上去已经初步转入正轨的儿童文学格局,又再度面临考验。市场似乎成了判断作品高下、作家地位的标准,对文学的坚守成了越来越困难的事情,对文学的操守正在成为越来越少的人的操守。 “利润”像鲜绿的草地在吸引着儿童文学这头驴子。 “我是什么?” “我在哪里?” ——寻找,难道是我们60年的宿命吗? 幸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这套《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总结,因为书里收入的是60年中最具文学性、最具影响力、最具可读性的作品。但更有意义的是,在这60年的最后,我们借这套书重树文学的标准,重叙文学的意义,重申文学的操守——儿童文学不是别的,只能是“文学的”和“儿童的”。 总结也是开端。 希望《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掀起一个新的开端,让儿童文学结束寻找自我的宿命,在商业的纷繁芜杂中,走向坚定和繁荣! 书评(媒体评论) 我认为儿童与诗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无论是好奇的天性、对于美的感受、超拔大胆的想象,还是对于语言音乐性的敏感……收入本书的这些优秀诗歌,非常值得小读者留存于记忆里,慢慢品读,吸取精神上的营养。 ——金波 收入本套书系的作品均为文学经典,就是那些战胜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那些帮助我们塑造人生,让我们增加底气从而提升精神高度的东西。阅读过后,你一定会感受到精品文学所蕴含的情感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审美的力量和智慧的力量。 ——高洪波 王泉根 本套书系收入的作品是60年中兼具文学性、影响力和可读性的精品。在建国60周年之际,我们借这套书重树文学的标准,重叙文学的意义,重申文学的操守,希望儿童文学从此走向坚定和繁荣。 ——曹文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