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烂漫的天空/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王泉根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童话作为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出的这套《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中,含有童话作品两卷,精选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几代作家的近百篇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短篇童话佳作。这些作品,记录了一个“甲子”我国童话的发展轨迹,具有珍贵的文学史价值,同时也是今天广大小读者和童话爱好者的上佳文学读物。

内容推荐

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中国作家协会儿童委员会将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出版一套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精选,由外研社少儿分社负责出版,由儿委会负责编选,北师大儿童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王泉根执行主编,以建国60周年为契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精选出60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最有历史意义、最有影响力、最具可读性的作品,作为建国60周年儿童文学界向祖国母亲的献礼。该项目既是见证60年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成就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工程,同时更是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重塑整合的儿童阅读推广工程,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领新世纪儿童文学新主流阅读,将为历史留下可圈可点的珍品。本册为童话卷。

目录

高洪波王泉根 总序:纵观儿童文学60年

樊发稼 童话卷序:美丽幻想编织的动人故事

装满故事的红帆船

 任溶溶 “没头脑”和“不高兴”

 杨红樱 寻找快活林

 冰波 梨子提琴

 庄大伟 给你一个惊喜

 保冬妮 翘翘免的葵花地

 李东华 装满阳光的梦

 黄一辉 露珠项链

葫芦里装的什么谜

 张天翼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陈秋影 怪味豆童话二题

 倪树根 渔夫和鱼鹰

 任哥舒 “追星族”奇遇记

 武玉桂 小偷罢工

 范锡林 王二麻子焰火铺

镜子里的绿野仙踪

 严文井 蚯蚓和蜜蜂的故事

 汤素兰 女孩和栀子花

 王一梅 蔷薇别墅的老鼠

 夏辇生 开满鲜花的小伞

 詹岱尔 风的故事

 车培晶 跑起来呀,小木床

总有说不完的神秘

 宗璞 总鳍鱼的故事

 张弘 霍去病的马

 周基亭 神秘的眼睛

 北董 大魔法师为什么忘了密码

 安武林 米粒上的花朵

虚影幻景里的魔毯

 叶永烈 圆圆和方方

 葛冰 舞蛇的泪

 郑春华 会长鱼的树

 戴达 镜子里的蟋蟀

 杨老黑 地丁婆婆

 皮朝晖 给火车开门

让石头开出花朵

 秦文君 小人精丁宝(节选)

 熊磊 蜗牛快递

 余雷 跳蚤鱼的鞋

 肖定丽 河马的蓝宝石戒指

 戎林 高楼上坠下的惊叹号

 谢乐军 神奇的美术课

一片叶子就是一个世界

 郭风 红菇们的旅行

 孙幼军 小狗的小房子

 金波 雨人

 冰波 窗下的树皮小屋

 张秋生 小巴掌童话

 孙幼忱 “小伞兵”和“小刺猬”

装满智慧的行囊

 申均之 石崮和洼地

 严文卉 习惯

 湛卢 猴子磨刀

 陈模 磨针

 金江 乌鸦兄弟

 吕德华 蜘蛛、蝉和老桑树

 鲁芝 井上历险记

 马达 老虎与石羊

 仇春霖 山苏花

 黄瑞云 陶罐和瓦罐

 海代泉 饶舌的青蛙

 林植峰 麻雀的评论

 吴广孝 木薯

 樊发稼 花猫捉老鼠

 陈必铮 真理的父亲

 方紫智 战胜命运的孩子

 凝溪 狐狸与乌鸦

 邱国鹰 狐狸喝鱼汤

 钱欣葆 鸡妈妈的新房子

 凡夫 云雀明白了

 薛贤荣 躲雨

 雨雨 脚和手

 少军 水泡

曹文轩 跋:60年的寻找

附录一:童话卷全目录

附录二:中国儿童文学60年国家级奖项获奖篇目

试读章节

“没头脑”和“不高兴”

任溶溶

我有个邻居,今年12岁,叫做“没头脑”。

他名字叫没头脑,人可有头有脑。头还挺大的,眼耳口鼻,哪样不少。他读书也聪明,绝不能没脑子。大家叫他没头脑,因为他记什么都打个折扣,缺点零头。

这孩子常上我家串门。玩了半天,走了。我把门刚给关上,嘭嘭嘭,外面敲门了。我开门一看,原来是没头脑。“对不起,我书包给忘了。”他一边脱帽子手套,一边进屋子找书包。他找到书包,走了。我把门刚给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我开门一看,还是没头脑。“对不起,我帽子给忘了。”他进屋找到帽子,走了。我把门刚给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这回我把门打开,也不看是谁,就把一副手套塞出去,“没头脑,你的,拿去!”我进屋子一看,那不是他的书包吗?多半他回来找帽子,又把它给丢下了。

他过12岁生日那天,我捧了一大包东西上他家。没头脑打开一看,“唁,叔叔,您怎么送我那么多东西呀?妈,你看,叔叔送我铅笔、本子一一连名字都给我写上了——皮球、手套、手绢、《罗文应的故事》……叔叔,这顶帽子我可戴不下……”没头脑一面翻一面嚷,他妈妈就说了:“那你还不快谢。”我说:“不用谢了,都是他自己的。”他妈妈听了不由得直叹气,冲着他说:“瞧你这个没头脑,大起来可怎么做大事情啊,唉,大起来可怎么得了!”

没头脑就是这么个没头脑。

有一天晚上,他家“戒严”了。怎么呐?没头脑坐下做功课,练习本怎么也找不着。桌子的一个大抽屉、四个小抽屉都给拉了出来,里面的东西倒得到处都是。弟弟妹妹一看不妙,马上蹑手蹑脚躲到屋子外面。四岁的小胖子站在屋子门口,看见有人来就摆手,叫他不要响。弟弟妹妹都知道,哥哥一找不着东西,准得拿他们出气:

“我的本子,八成你们给拿走了!”

“你们吵个没完,我头都给闹昏了,本子也不知搁哪儿去了!”

“走开走开,别碍手碍脚的!”

一下子,桌子上、床上、地上都是翻出来的东西。大前天半天没找到的橡皮,翻出来了。前天半天没找到的毛笔,翻出来了。昨天半天没找到的笔盒,翻出来了。今天早晨半天没找到的算盘,翻出来了。就没找到现在等着用的练习本。没头脑这份累呀!他在椅子上坐下来,唉,屁股上是什么呀?他一摸,屁股口袋里不正是练习本吗!没头脑松了口气,就想做功课。可是课本呢?它刚才还在桌子上,这会儿满桌子都是书,往哪儿去找哇?没头脑一下泄了气,看着乱七八糟的屋子直发呆。

正在这时候,妈妈回来了。“妈妈!”弟弟妹妹像大阴天看见了太阳,欢天喜地地扑过去。妈妈走进屋子一看,“唉,没头脑,又是这么回事!也不知哪天我回来能看到屋子里整整齐齐的!”妈妈一面收拾东西,一面直唠叨:“瞧你这个没头脑,大起来怎么做大事情啊,唉,大起来怎么得了!”

这几句话没头脑听都听烦了。他撅起了嘴,嘟囔着说:“这是小事情,算得了什么,我才不在乎呐!大起来做大事情,那可是另外一回事!”他一不高兴,功课也不做了,就上床去睡觉。

没头脑躺在床上,心里说:“这点小事,也犯得着嘀咕个没完!哼,瞧我大起来好好做几件大事情给你们看看。可是我哪天才能长大起来呢?等不及了!等不及了!”

没头脑正在想心事,只听见窗外有人叫他:“没头脑,快出来,有好玩儿的!出来,快点!”  没头脑竖起耳朵一听,是他的要好同学“不高兴”。他连忙起来打开窗子,只见不高兴上气不接下气,说:“快走,碰上仙人了!”没头脑正在生妈妈的气,二话不说,跳出窗子,跟了不高兴就跑。

这个不高兴怎么叫不高兴呢?也有个道理。他有那么个怪脾气,一件事情,大伙儿谈得好好的,他偏来个“不高兴”,这也不高兴,那也不高兴。大伙儿要上东,他不高兴上东,要上西;大伙儿上西了,他又不高兴上西,要上东。这么个人,谁还高兴跟他玩呐!可你不高兴跟他玩,他可是不高兴你不高兴跟他玩,换句话说,就是他偏高兴跟你玩。真把人烦死了。

这天下了雨,不高兴跟几个同学一块儿放学回家。大家打由大道走,不高兴不高兴,要抄近道打泥地上走。大家说泥地上都是水坑子,劝他不要走。可是不高兴不高兴,走到泥地上去了。同学们见他老毛病发作,自管自走了。不高兴在泥地上吧嗒吧嗒迈大步,还大叫大嚷:“不高兴!不高兴!不高……”扑隆通,掉进一个大水坑里去了,水都溅了起来,还溅起了蛤蟆似的一样东西。等不高兴抬起头来,只见前面站着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袍服飘飘,像个老寿星。不高兴不由得大吃一惊,一骨碌爬了起来。

P2-4

序言

美丽幻想编织的动人故事

樊发稼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品种。儿童文学前辈贺宜先生生前曾对我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讲,童话也是最富儿童文学特征的文学样式。以丰富美妙的想象和奇特绮丽的幻想编织而成的童话故事,不仅是千万少年儿童特别喜爱的精神食粮,也一向为保有一颗童心的成人读者所青睐。确实,真正优秀的童话作品往往是老少成宜的。一篇特别精彩的童话佳作,人们小时候读了就会记住一生、受用一生。许多童话精品,无论是其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是其超拔新奇的想象和幻想、美妙的意境和深邃的理趣意蕴,都具有一种将大小读者的心紧紧吸引住的奇异魔力。因此,文学史家和批评家常常把童话的发展状况及其达到的总体水准作为衡量和评判一个国家和地区儿童文学成就的重要依据,这是不无道理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童话创作历经曲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涌现过一批深受广大少年儿童欢迎的童话名作,如方轶群的《萝卜回来了》、洪汛涛的《神笔马良》、葛翠琳的《野葡萄》、陈伯吹的《一只想飞的猫》、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金近的《狐狸打猎人的故事》、彭文席的《小马过河》、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包蕾的《猪八戒吃西瓜》、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和《“下次开船”港》等等。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童话园地一片荒芜。进入新时期以后,童话园地重新恢复勃勃生机,不仅老一辈作家奉献出了许多佳作,而且涌现了一批年轻作家,如郑渊洁、周锐、冰波、葛冰、郑允钦等等。“传统型”“热闹型”“抒情型”——各种题材、各种技法、各种艺术风格的作品犹如竞开的繁花,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进入新世纪前后,又有一批富有才华的年轻新秀加入到童话创作队伍中,如汤素兰、杨红樱、王一梅、肖定丽、谢乐军、张弘、保冬妮、葛竞、李志伟、王蔚、段立欣、刘北、吕丽娜、汤萍等等;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作家如吴梦起、孙幼军、葛翠琳等,依然宝刀不老,不断有优秀新作问世;一些成就卓著的著名诗人,除继续写诗外,还转向童话创作,其中突出的有张秋生、金波、高洪波、王宜振等,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已经成为一枝姿彩独异的童话奇葩。总之,当下的童话园地,可谓百花争艳、异彩纷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出的这套《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中,含有童话作品两卷,精选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几代作家的近百篇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短篇童话佳作。这些作品,记录了一个“甲子”我国童话的发展轨迹,具有珍贵的文学史价值,同时也是今天广大小读者和童话爱好者的上佳文学读物。

童话作为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其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无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还是“常人体”童话,其基本主题指向都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童话作品的主人公等角色,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还是花乌虫鱼、兽禽木石,抑或神魔仙妖、巨人精灵,都有其“人”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性格特征。我们赏读优秀的童话,不仅要阅读作品离奇精彩的故事,还要认真阅读体会作品优美的语言、高尚的情感,仔细领略其中蕴含的深邃的哲理意韵。诚然,真正的童话精品都是老少成宜的,但由于其特别契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特殊的幻想品格,更为广大少年儿童所喜爱。童话佳作“往往把美妙的幻想和真实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使儿童熟悉的事物发出奇异的光彩,也能把儿童感到陌生的复杂事物和现象,表现得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把一些严肃的思想、分明的是非观、强烈的爱憎情感寓于生动风趣的故事之中。因此,对于儿童视野的开拓、知识的丰富、思想的启迪、道德观念的培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童话充盈着积极的美好的幻想,是激发、培养儿童想象力的最好的文学形式;童话中优美的意境,绚丽多彩的描写也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儿童文学辞典》564页)

《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童话卷同时还选收了1949年以来优秀的寓言代表作近50篇。应该说,寓言(我这里指的是少儿寓言)和童话属于姐妹艺术。但寓言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较之童话更具鲜明的哲理品格和特质。俄国著名寓言作家陀罗雪维支说:“寓言是穿着外套的真理。”别林斯基则称寓言是“哲理的诗”。通俗地讲,寓言常常假借一个虚构的故事,来揭示某一种发人深思的道理。与童话相似的是,寓言故事亦富有幻想色彩,孩子们会从这些动人的幻想故事中,自然地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种种的人和事,从而激发和丰富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关于寓言对儿童的教育效果,我国著名寓言家金江在其《哲理的诗——略论寓言》一文中说得十分清楚,他指出:“寓言离不开比喻,特别是对儿童的教育,运用寓言的比喻故事来进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教育小朋友不要骄傲自满,如果单纯地讲道理,小朋友听起来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印象不深。假如我们给小朋友讲一个《龟免赛跑》的故事,给他们的印象就深刻得多了,在形象的故事中使他们懂得骄傲必定失败的道理。这就叫做艺术效果,这就是寓言的特殊功能。”

1949年以来,我国创作寓言的作家不少,其中业绩卓著者有金江、黄瑞云、申均之、湛卢、仇春霖、凝溪、吕德华、叶澍、凡夫、雨雨、少军、钱欣葆、薛贤荣等,但专事寓言创作的不多,金江也许是个例外,他是为数不多的几位专门(或主要)从事寓言创作的作家之一。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开始少儿寓言创作,写了半个多世纪、共一千多篇的寓言作品,被誉为“新中国寓言开篇第一人”。在他几年前出版的厚厚四卷《金江文集》中,绝大部分都是寓言作品;2006年在由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中,金江的《乌鸦兄弟》是入选的唯一一本寓言集。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是全国一级学术团体,现有400多名会员,除少数寓言研究者外,基本都是寓言创作者。笔者忝为继公木、仇春霖先生之后的第三任会长,深感我国寓言文学事业尚有待得到各方面的更加关注和重视,以利更进一步发展振兴。由于篇幅所限,本卷选收寓言作品不多,但从这些入选的优秀寓言中,我们足可窥此独特文学品种之艺术特色于一斑。

后记

60年的寻找

曹文轩

60年的中国儿童文学是苦苦寻找自己的60年——

“我是什么?”

“我在哪里?”

儿童文学的历史毕竟短暂,而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更加短暂。加上它在懵懂期、混乱期停留的时间又格外地长,因此,它的成熟是迟迟来到的。现在回过头去翻看它一路走来的情形,大致可以用“叹息+惊叹”来概括。

在作为历史转折点的1949年10月之后,中国阳光明媚,莺歌燕舞,所有的国民都认定,这个国家将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生气,最有前途的国家,虽然我们所接受的遗产是满目疮痍的土地、无边无际的贫困,还有虚弱的体魄以及无处不在的愚昧无知,但这一切并不妨碍我们激情的振荡和幸福感的流播。而且我们确实给了世界一个壮丽的历史转身,几乎一夜之间成了巨人。所有的中国人,都为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一员而骄傲。凤起云涌、风驰电掣、扶摇直上、呼啸而过、大江东去、喷薄而出——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感觉,那个时代的气象。

但也正是如此氛围,后来导致了对一种政治、一种意识形态的宗教性信奉。单纯的儿童文学,本应有自己一番独特的天地,但也一样被政治的风暴所挟裹,一样成为工具。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儿童文学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它自己。如此状况,既是强迫的,也是自愿的。这一段时间的儿童文学,现在还依然可读的——不自欺欺人地说,至多只是凤毛麟角。

这段时间的儿童文学,大概可称为“政治的儿童文学”,或者说是“教育的儿童文学”。

1976年10月,中国历史又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转折。

1987年秋,一批当时锐意突破并且很有文学感觉的年轻作家聚集庐山共商中国儿童文学大计,作为成果的“新潮儿童文学丛书”,其总序带有鲜明的宣言性质:

我们赞成文学要有爱的意识;

我们推崇遵循文学内部规律的真正艺术品;

我们尊重艺术个性;

我们赞同文学变法。

觉醒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对从前那段历史进行了冷峻而严厉的反思。他们形容从前的中国儿童文学中了魔法,醒来时依然老态龙钟、步履蹒跚、口齿不便。尤其是一些年轻作家,对儿童文学被政治所胁迫而迷失本性的经历更是耿耿于怀。“儿童文学是文学”,成了那时儿童文学作家的共识。在他们看来,这本来是一个简单的、无需重申的,更不需争论的问题。文学的意识成了重要的意识。作品就是艺术品——我们创造的不是别的什么,是艺术品。“文学”才是儿童文学的真正属性。儿童文学与广义的文学并无本质的不同,它也是文学。这段时间里的儿童文学作家扮演的是“扳道岔”的角色:把儿童文学从过去的非文学轨道上,扳回到文学自己的轨道上。

关于这段时间的儿童文学,可称为“文学的儿童文学”。

这样的意识逐渐巩固之后,后来又有另一意识在日益强化:儿童乃儿童文学之本。它强调的是受众,受众的心理机制、受众的欣赏能力和趣味以及受众的根本利益。儿童文学的主体性得以彰显。

“儿童的儿童文学”,成为又一种声音。

但这种声音,只能作为“文学的儿童文学”的一种补充,因为它无法否定儿童文学的文学属性,因为否定了它,儿童文学也就不再是文学了。是“文学”重要还是“对象”重要,只是不同作家在具体写作中考量的重点不同罢了。事实上,那些强调文学——文学性的作家,在写作过程中,心中的对象是无声地存在着的。

何为“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何为?

在中国转入商业化社会之后,这些问题的思考又在新的语境里进行着。一个原本看上去已经初步转入正轨的儿童文学格局,又再度面临考验。市场似乎成了判断作品高下、作家地位的标准,对文学的坚守成了越来越困难的事情,对文学的操守正在成为越来越少的人的操守。

“利润”像鲜绿的草地在吸引着儿童文学这头驴子。

“我是什么?”

“我在哪里?”

——寻找,难道是我们60年的宿命吗?

幸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这套《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总结,因为书里收入的是60年中最具文学性、最具影响力、最具可读性的作品。但更有意义的是,在这60年的最后,我们借这套书重树文学的标准,重叙文学的意义,重申文学的操守——儿童文学不是别的,只能是“文学的”和“儿童的”。

总结也是开端。

希望《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掀起一个新的开端,让儿童文学结束寻找自我的宿命,在商业的纷繁芜杂中,走向坚定和繁荣!

书评(媒体评论)

这些童话精品,无论是其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是其超拔新奇的想象和幻想、美妙的意境和深邃的理趣意蕴,都具有一种将大小读者的心紧紧吸引住的奇异魔力。

——樊发稼

收入本套书系的作品均为文学经典,就是那些战胜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那些帮助我们塑造人生,让我们增加底气从而提升精神高度的东西。阅读过后,你一定会感受到精品文学所蕴含的情感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审美的力量和智慧的力量。

——高洪波 王泉根

本套书系收入的作品是60年中兼具文学性、影响力和可读性的精品。在建国60周年之际,我们借这套书重树文学的标准,重叙文学的意义,重申文学的操守,希望儿童文学从此走向坚定和繁荣。

——曹文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