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内涵丰富、论述精深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对修身养性、鉴古知今、理政治国颇有启示作用的重要著作,是一部将思想上的开创性、实践上的探索性、谋略上的哲理性和领导艺术上的开拓性融为一体的古典巨著。
为了便于广大干部、师生和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了解管子的思想精华,记取他留给后人的至理名言,认清其当代价值,笔者陆德生特地尝试着编写这本《管子警句名言启示录(精)》,以方便读者阅览,作为进一步研究管学的入门,也有利于读者掌握《管子》的深刻内涵,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发挥它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古为今用的积极作用。
作者陆德生精读、深读《管子》一书,从中选出九十九则文字片段集成《管子警句名言启示录(精)》。这些片段或是名言,或是警句,作者对它们做了深入的学习与理解,写出了联系实际,联系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并举,联系社会生活应当所重、所尚、所倡、所行的方方面面,行文亲切。书中第一百则是对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引用《管子》警句名言的学习体会。
“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管子·牧民》
这就是说:治理国家的准则,在于整顿和弘扬“四维”。“四维”要是得不到实行和弘扬,国家就会灭亡。那么,什么是“四维”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四者缺一不可。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说,是管仲提出的一个富有创意的思想,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全面加强道德建设和搞好国家治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管仲的原意,“四维’’的内涵和作用主要是“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不难看出,管仲倡导实行“四维”的根本目的,在于君位稳固,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消除恶行,从而实现国家大治,国强民安。所以,管仲特别强调“四维张则君令行”,治国必须紧紧抓住“四维”这个根本。现在我们也强调“礼、义、廉、耻”,当然这“四维”具有新的内涵,而且更丰富、更深刻,更适应现代理政治国、促进社会进步、加强道德建设的客观需要。毛泽东同志对“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论十分重视,这当然是一种批判地继承,赋予了它新的时代要求和意义,但同样强调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在治国理政中的重大意义。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同志十分警惕国家干部腐败变色的问题。他在狠抓反腐倡廉,严惩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时,曾尖锐地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白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道德建设,紧抓官员道德教育,严惩贪污腐败,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出现道德滑坡,干部队伍中出现严重的不正之风,贪污腐败已经成为最大的公害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又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求广泛深入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抓紧、抓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事实表明,只有坚持理想信念,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大力加强官德建设,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努力做到为民、务实、廉洁、高效,才能用良好的党风带动社会风气,用官德来推进社会道德,努力建设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P1-3
《管子》的原创者是管仲。管仲,何许人也?他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贡献?《史记》中说得很明确:“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他的出生地就是现今安徽省颍上县管谷村。他活动在春秋早期的齐国舞台上,置身于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的大变革中。在他相齐的四十年中,凭着自己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睿智卓识和政治远见,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需要,他创造性地提出并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国”“化故从新”的执政理念,切实整顿国政,加强吏治,改进社会治理;全面筹划振兴经济的宏图大略,一再强调“必先富民”“本厚民生”,坚持农工商贸全面发展,注重统筹调节,切实扶贫济困、搞活经济;大力倡导“礼、义、廉、耻”国之四维,重视和谐兴邦,注重选拔人才,重视教化育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军事和外交上,实行寓兵于民,强化训练,改善装备的强军方针,坚持尊王攘夷、恩威并重的对外方略。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使濒海多山、地域并不辽阔、原本陷于困境的齐国,一跃而起,迅速出现大治,民安国富兵强,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实现了一个大国的崛起。
管仲的贡献是巨大和多方面的,他不但是“中华第一相”,是我国首位最厉害的宰相,而且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第一子”。他在政治、经济、哲学、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社会治理、建军作战、生态保护、水利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作出了精辟的论述,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在思想文化上亦很有建树。管仲毕生的成就和贡献,集中体现在《管子》这部巨著中。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内涵丰富、论述精深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对修身养性、鉴古知今、理政治国颇有启示作用的重要著作,是一部将思想上的开创性、实践上的探索性、谋略上的哲理性和领导艺术上的开拓性融为一体的古典巨著。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强调学史资治明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时候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注重“从前人留下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珍贵滋养”。我们相信,深入研究《管子》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滋乔和借鉴。
《管子》全书大约17万字,这与《论语》《孟子》《道德经》等相比,可称得上卷帙浩繁。为了便于广大干部、师生和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了解管子的思想精华,记取他留给后人的至理名言,认清其当代价值,笔者特地尝试着编写这本《<管子>警句名言启示录》(编写时参考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广州出版社等出版的《管子》译注),以方便读者阅览,作为进一步研究管学的入门,也有利于读者掌握《管子》的深刻内涵,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发挥它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古为今用的积极作用。 这本《<管子>警句名言启示录》全书共有一百条,基本上是按照《管子》原书的篇章顺序逐条编写的,便于诸位对照原本阅读;而没有按照其内容分作几个专题来编排,这样可能带来的缺陷是不便于读者全面理解管子的重要思想。特在此作一补充说明。我认为,这本小册子中罗列的一百条,大体上可分为八个部分。
……
3.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管子关于“国有四维”的论述,明确指出:“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4.2014年9月2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要广开言路,博采众议,动员大家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的时候,引用了《管子·九守》中的一段话:“正所谓‘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中不断引用《管子》的一些论述和思想成果,不仅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管子》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当代价值,而且也进一步使我们体会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2014年10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又强调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管子其人的治国理政实践和《管子》其书在思想文化上的贡献,正如梁启超所说:“管子者,中国之最大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也。”现在我们学习、研究《管子》,着重温故而知新,挖掘和诠释其所含有的当代价值,探寻《管子》对今天为人处世、从政理事的启迪与警示,可以对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持为民、安民、富民、乐民的治国理政方略有所借鉴和资助,从中获取丰富有益的滋养,在修齐治平中做出新的贡献,在继往开来中创造新的辉煌!